问题

枪口吊砖的训练方式会不会造成枪管弯曲,进而影响弹道性能?

回答
枪口吊砖的训练方式,理论上来说,确实存在导致枪管弯曲,进而影响弹道性能的风险。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物理原理和工程常识的推断。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并力求用更贴近实际的语言来解释。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杆枪管是如何工作的。枪管并非是一块单纯的金属棒,它是一个精密制造的部件,有着严格的公差和质量控制。它的内膛需要极其光滑且形状精确,以保证子弹在穿越过程中能够获得稳定的旋转(如果有膛线的话)和加速,从而形成准确的弹道。枪管的笔直度和刚性是保证射击精度的核心要素。

为什么枪口吊砖会有风险?

1. 重心偏移和杠杆作用: 当你在枪口悬挂一个额外且有重量的物体(砖头)时,你实际上是在枪管的末端施加了一个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会围绕着枪管的固定点(通常是机匣或枪身)产生一个扭矩。你可以想象一下,枪管就像一个长长的杠杆,砖头就是施加在杠杆末端的一个力。

2. 枪管的材质和强度: 虽然现代枪管通常由高强度钢材制成,能够承受巨大的膛压和后坐力,但它们的刚性并非无限。枪管的设计是为了承受沿轴向的力(膛压和后坐力),而不是承受长时间、集中在末端的弯曲力。尤其是在训练过程中,这种外力可能是持续性的,而且不是设计范围内受力的一部分。

3. 悬挂方式的影响: 如果是用绳子或简单的夹具将砖头悬挂在枪口,那么力的作用点可能不是绝对精确的。哪怕是微小的偏移,都可能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增加弯曲的风险。想象一下,如果绳子不是垂直向下,而是稍微有点角度,那施加的力就会有一个分量不是完全沿着枪管的轴向,而是试图将其“扳弯”。

4. 持续时间: 训练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不是一瞬间的动作。如果枪口长时间承受这种不均匀的负荷,即使是微小的弯曲,也可能在材料内部积累应力,或者导致永久性的变形。尤其是在一些强调“负重练习”的训练方法中,这一点更为关键。

对弹道性能的具体影响:

一旦枪管发生弯曲,即使是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弯曲,其对弹道的影响也会非常显著:

1. 膛线作用被破坏: 弯曲的枪管意味着子弹在穿越过程中,其与膛线的接触角度会发生变化。膛线的设计是为了给子弹一个非常精确的旋转,这个旋转有助于稳定弹道,抵消空气阻力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枪管弯曲会扰乱这种膛线的“抓力”,导致子弹的旋转不均匀或方向偏移。

2. 弹头离膛状态改变: 子弹离开枪管口的那一瞬间,是弹道形成的关键时刻。如果枪管末端是弯曲的,那么子弹离开枪口时就已经不是以一个完全笔直或期望的角度出膛了。这就像一个投掷出去的飞镖,如果飞镖的尾部是弯的,它飞出去后就不可能走直线。即使是极小的角度偏差,在远距离上会被成倍放大。

3. 精度下降和散布增大: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射击精度的大幅下降。原本能够稳定命中目标的射击,可能会变成散布极大的射击。同一支枪,在枪管完好和枪管弯曲的情况下,弹着点的偏差可能是几十厘米甚至更多,尤其是在远距离射击时。

4. 稳定性下降: 枪管的微小变形也可能影响到枪的整体平衡和稳定性,使得射手在持枪和瞄准时感到不适,间接影响射击表现。

总结一下:

虽然现代枪管的设计已经非常坚固,但“枪口吊砖”这种非标准的、在枪管末端施加持续性外力的训练方式,确实存在导致枪管发生微小弯曲的风险。这种弯曲一旦发生,即便肉眼难以分辨,也会通过破坏膛线作用、改变弹头离膛状态等方式,严重影响弹道稳定性,导致射击精度显著下降。对于任何注重精度和枪械寿命的射手或组织来说,这种训练方法都应该被视为一种潜在的高风险行为,不建议尝试。保护好枪管,才能保证枪械应有的性能和准确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继“曳光弹校枪”之后,我们的知乎“特种兵”大佬又继续给“吊重物练稳定”进行“正面科普”了。除了强调自己的“老兵资格”以外,还上过什么干货?

吊重物这个问题早就有另外的一个问题在讨论,我的观点也很明确了,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无法有效增加肌肉强度,更会形成错误的肌肉记忆。同话题下也不少答案说得很清楚了,即使是部队也并不是很多老兵支持这种训练方式,靠卖弄“老兵身份”这种训练方式也是站不住脚的,详情可以参考另一位知友的回答:Nomex手套:枪口下挂重物瞄准可以作为科学的射击训练项目吗?

95式步枪本身是属于全枪重量分配做得比较好的一把轻武器,在枪管上挂重物无疑是改变了95式步枪本身的重量比例。重量比例越向步枪前端倾斜,就代表本身适应了原95式步枪比重的上肢肌肉,需要更变成另一种发力模式达到“所谓的稳定”。用一个接近一点的比喻,就是让本来一个练长棍的人用一把重锤当训练器材一样,根本练不到一块去。

我不否认训练体能的重要性,但这种静止的重物训练对增肌或增强力量是并没有很显著的提升,而且在力能不到位的情况下硬撑着训练,只会造成不必要的肌肉劳损跟体型变形。该练体能就的时候就老实练体能,练好了体能再好好打枪才是正道,正如你边吃饭边做作业对长身体或者提升学习成绩是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的。

最后感谢这位“特种兵”大佬在自己的评论里道出了真相:

嗯!说得非常好,但为啥我还没见过有哪个NBA球星是用铅球练罚球的呢?



3.16更新

再次感谢“特种兵大佬”的快速回应,只可惜他只用了任何一个键盘侠都能做的回应方法,就是泼妇骂街。另外我不知道某些人是不是“三军总教头”的白日梦做多了,自己所谓的“特种兵”身份都存在各种严重漏洞疑点的情况下,还妄敢出来代表“几百万子弟兵”?除了说车轱辘话讲自己当了那十几年无法证明的“特种兵”以外,还能上过什么实际干货?嘴上素质如泼皮,用着明明是刚开张的卤水店,动不动就吆喝自己是上百年祖传的街市小贩伎俩,并不太合适阁下的“特种兵身份”嘛。

这位“特种兵”上次关于身份问题上屁股都没擦干净的事,我就再贴出来纯当一个小小的助兴节目吧。


所谓的“几百万当兵通用了几十年的办法”,实际上已经不是今年才被不少部队战士淘汰了。越来越多在国内比武,国际比赛得出优秀成绩的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本身就不是靠这种落后的训练方式来获得名次的,所以动不动就把“几百万战士”跟自己捆绑在一起的道德绑架行为,也是没有什么蛋用的。

为了维护自己的落后观点,不惜把所有解放军战士都形容成只知道对所谓“几十年的老办法”墨守成规的一群人,无法靠自己的能力作出突破,学习更科学的训练方式,只会像深某人一样为了莫名的优越感而对土办法敝帚自珍,我觉得这才是对战士们最大的侮辱!

user avatar

什么?吊几块砖头枪管就弯了?你们家枪管是豆腐做的吧?看把你们给能耐的!退伍老侦察兵实在看不过眼了,强答一发。

95式自动步枪的枪管采用特种钢材制成,不仅刚度强,而且韧度好,给你掰你都未必能把枪管掰弯。经过化学复合成膜黑磷化处理还耐磨防锈,我们背着95上山下海汗泡雨淋,很是皮实。即使枪管意外遭遇碰撞打压发生轻微变形也是难以发现的,通过弹着点进行校准后依然可以打100米胸环靶上10环。个别确实无法校准的枪支一般是由于维护保养不合理不经常导致膛线锈蚀磨损开裂,而非吊砖头导致枪管弯曲。吊砖头发生的那种微观领域的所谓弯曲对步枪有效杀伤范围内射击精度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何况,突击步枪本来也不是高精度武器,而是介于普通步枪和冲锋枪之间的一种弹容量和射速比普通步枪好,精度和杀伤力比冲锋枪好的技战术性能较为均衡的武器,即使发生轻微弯曲也一样作战使用,可根据弹着点调整射击角度,远距离可进行战场火力覆盖,抵近射击可采取点射连射击杀目标。而且,你们没听过弯管枪这种东西么?

这东西源于二战战场,最大的价值在于不用冒着被爆头的危险即可对敌形成火力压制,掩护友军冲出墙角作战。


评论区已经出现拿光学实验来说明枪管在太阳照射下都要弯曲的非知名抬杠专家,你去跟连长说:“报告,我的枪管在太阳照射下弯曲了影响了我射击成绩;报告,吊砖头枪管会变弯我不接受这种训练……”你看看连长会不会大嘴巴子抽到你全家都不认识你。别说吊砖头这种简单的训练了,战士们还得背着步枪跑五公里十公里越野下海武装泅渡呢,为了枪管不光学弯曲以及热胀冷缩,是不是得装在暗箱里遮光隔热?我说a4纸是长方形,您是不是要说根据光学实验a4纸是平行四边形?我说广州小蛮腰是垂直地面的,你是不是说根据光学实验小蛮腰是斜塔?真是抬杠抬到家了,你怎么不说受地球引力影响光也不是直的?在贵乎是不是规定回答问题必须用实验用论文而不准用常识?贵乎是你家开的?那估计早关张了。贵乎最核心的优势应该是鼓励发散思维兼容并包,而非你老人家天下第一大家都是辣鸡。

很显然,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核心争议在于吊砖头这种训练方法科不科学,实不实用。一堆没当过兵没打过枪的人来拿论文和链接教当过兵打过枪闭着眼听声音都知道这是什么枪的人怎么练射击,这真是贵乎理论特色。窃以为,没经历过完整的射击训练,根本没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看着有些人的回答简直就像在看笑话,大家随便看看就好别太当真,让这些人去打仗的话国家早完了。还有人提枪神张桃芳,请问这种十万里挑一的天才型神枪手全军那时候有几个?有没有代表性?何况你根本不知道张桃芳那支枪不是他一个人专用而是一组四个人轮流用,你也不知道张桃芳为了练习迅速出枪和固定据枪动作在手臂绑十几公斤的沙袋空手练据枪!而且张桃芳小组用的那只做工毛燥的M1944莫辛纳甘骑步枪由于枪管较短,子弹散布面大,射击精度本身就不高,就连枪神张桃芳也曾多次脱靶吃烧饼。拿你们的标准来测量,那支老枪的枪管比起现在吊过砖头的步枪管还不知弯了多少倍呢,可人家就是拿弯管枪都能远距离爆头,就是天赋异禀。

大家要看到,那时候根本没有足够的武器给战士们用,也没有足够时间给战士们练,更多的是新兵枪都没摸上几天就跟着上战场的残酷事实,一个班都不能确保人手一枪,战友牺牲了就捡起枪继续战斗,一个人就宝贵的几发子弹,有多少十几岁的小战士甚至枪都没轮到开就牺牲了!有人还好意思说那时候都不吊砖头为什么现在吊,言下之意那时候训练很科学?那时候很多战士几乎没有经历过像样的训练就上战场了,那分明是血的教训!

很多人压根对持枪是什么感觉没概念,也根本不懂得打仗不仅是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的道理。拿QBZ95为例,枪重3.25kg,不含刺刀枪长746mm(81-1是3.4kg,955mm),在战斗过程中双手持六七斤重半米多一米长的步枪奔跑移动并找机会迅速进行瞄准射击和隐蔽,你还背着一身装备呢,并不像敲敲键盘抬抬杠那么容易。单纯是跑一趟五公里武装越野你就有把这铁疙瘩扔掉的冲动,何况还要做战术动作加瞄准射击并确保一定的准确度呢?通过负重加压训练一段时间再取消负重加压后,那感觉就像练好了举重200公斤再去举50公斤一样,感觉还可以同时颠个足球来玩玩,so easy~

况且,现在的义务兵役制是两年,新兵到部队后约半年就要初步形成战斗力,1年后你就是老兵了,不可能还在练初级的精度射击吧。射击训练虽然只是部队大量训练中的一项,但这一项训练就包含了很多的训练内容:射击和枪支基础知识、枪支分解结合、操枪动作、瞄靶(三点一线瞄准景框的形成及逐步稳定,从有意识瞄准无意识击发到有意识击发……)、精度射击和应用射击,卧姿、跪姿和立姿射击,步枪、机枪、冲锋枪、狙击步枪和手枪等射击,25米、50米、100米和300米射击,有依托和无依托射击,固定靶和移动靶(显隐靶)射击,日间和夜间射击,胸环靶、半身靶、全身靶射击,机械瞄具、瞄准镜、激光瞄准具射击……过程很漫长,并非纸上谈兵的理论家动动嘴那么简单。

而枪口吊砖头的训练大概处于哪个训练阶段呢?瞄靶,只有新兵瞄靶阶段会采取加压负重这种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使新兵更快的形成正确的固定的据枪和瞄准的动作,特别是加快枪支击发弹跳后的二次瞄准速度。从最开始的三点一线瞄准景框半天对不正,好不容易对正了被班长故意推一把又半天找不到觇孔准星和靶在哪,到后来的10秒内5秒内甚至是3秒内迅速形成较为精准的瞄准景框,负重加压功不可没。打战斗射击50米8秒显隐靶要开两枪全部上靶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要不然,毫无征兆出靶,你跪下边晃边瞄,还没找到靶在哪就已经收靶了。战场上出枪慢了就是死路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瞄靶速度和据枪稳定性,还要不停的冲刺完靶场马上瞄靶,模拟紧张高压实战环境下的高心率射击,从而把三点一线的瞄准景框晃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提高射击精度。从最开始的空枪跪姿坚持不到3分钟各种扭曲变形发抖,到后来的吊砖头跪姿坚持半小时以上,这个过程大概只需要3~5个训练日,按照你们说的那种所谓能培养世界冠军的科学训练方法,恐怕得3~5个月(年)吧?

这可能让那些以为部队实弹射击还要吊砖头的人失望了,部队比你们的想象要聪明的多。至于错误的肌肉记忆什么的听上去好高级,其实也就只是吹起来好听而已。因为按照你们的办法,半年后的海训场,采取负重加压射击训练的新兵已经达到合格甚至优秀水平,并训练了很多其他更高难度的课目,而那些采取运动员训练方法,信奉通过多练多打实弹来提高成绩的新兵,为了肌肉多长点记性可能还在打精度射击,说不定还像泥焗鸡一样趴在滚烫的沙滩上回炉练瞄靶呢——我好像闻到了烤肉的味道。

还有,吊砖头这种训练方法是成本最低安全性最好而且提升最快的练法之一,打实弹主要是为了检验瞄靶成果,这是经历了部队基层指战员长期实践检验的有效训练方法。另外,谁不知道多打实弹能提高实战射击能力?可你们知道部队组织一次实弹射击训练的成本有多高吗?校枪验枪、申领子弹、场地施画、地线指挥、人员编组、弹药发放、观察引导、封锁警戒、糊靶标靶报靶出靶收靶、通信计时、统计成绩、擦枪保养等等等等,单纯是一次实弹射击就需要几十个人半天时间专门保障,自己随便瞎搞可能会出人命的,警戒不严或者配合不好打死路过群众或者射击保障人员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很多连队打实弹还得求着侦察营这种把射击当饭吃的大佬来保障射击训练,你说你要多练你要天天练,你以为你是谁啊你?哪凉快哪呆着去!



居然有不少人拿高精狙说事儿,谁告诉你们部队拿高精狙吊砖头了?大部分连队根本就不会配发高精狙,想摸高精狙前提你得是个成绩不错的狙击手,一般的狙击手都没机会打高精狙呢!再强调一遍:枪口吊砖头这种训练方法仅用于新兵步枪瞄靶训练阶段(手枪训练吊砖头水壶是挂在手腕上)。

还有人张口闭口就说我军早已废除枪管吊物这一训练方法,说之前也不做做功课,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枪口吊物这一训练方法依然是我军神枪手的重要方法之一。上链接啪啪啪↓

90后枪王称雄集团军 枪口吊10斤砖头练瞄准(组图)

新兵半年成“枪王” 将十几个弹壳竖着垒一起(图)

平时数大米 枪杆挂砖头 揭秘神枪绝技修炼大法


知乎总有这种找存在感的渣渣,没能力杠,只能秀下自己如何下三滥,殊不知这只是我今天的一个小小笑料罢了,欢迎更多笑料前来丢人现眼哈哈哈↓

也不乏一些所谓的高知分子,张嘴闭嘴骂人打黑枪,看来素质教养和受教育程度真的没什么必然联系。




如果对部队的事情感兴趣,可以看看下面几条回答。

真实的部队生活是什么样的?

大学当兵的利与弊?

当兵需要带什么东西?

从警或入伍期间遇到的最危险的任务是什么?

军人遇到灵异事件会害怕么?

军人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职业运动员究竟有多恐怖?

什么时候你觉得作为一名军人很自豪很值得?

user avatar

枪口吊砖是不是会弯枪管那还用问?一定会的。但如果弯得不严重,那么基本上每枪都会偏到一个地方,这就叫错得一致。严重的话还不是弯管而已,而是整个机构都会有些微变形。当然是不是影响具体使用导致不能用倒不一定。子弹喷射器没那么讲究,稍微有点变形还没呼吸影响大。

我军有个问题就是大头兵文化水平差了点。解放战争时期都扫了盲,这个文化水平秒杀军阀和国军。到今天普遍高中生入伍,士官来源于士兵。高学历军官未必具体参与烧火棍训练计划的制定,那就很有问题。

部分部队片面强调吃苦,仿佛不吃苦,不掉皮不算军人,这个吃苦精神肯定永远不能丢,但吃苦不是目的。

就说科学训练烧火棍这个事情吧。一要有动力,二要有能力。

动力肯定是没有了,动力来自于需求。烧火棍练出花来也不如一发远火,如果有,那就两发。人均狙击手有个球用?美国人在阿富汗用刺刀和子弹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这种问题我们大中华一般靠村支书写介绍信发拉面许可证就能解决。我们跟美国人的问题也不是烧火棍能解决的。

能力肯定是有,全球军事技术比赛只要是烧火棍有关的,我们一般出不了前三。体育方面,游泳妥妥高科技吧,我们不次吧。

写在最后,其实这个问题战国时候就有答案了。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换到今天一样成立。一个烧火棍练得好的大头兵,这跟雇佣一个刀客有啥区别。这是亡国的做法。一个考核出来的兵王,国家投入很多而又能收获多少?

说到这里是不是发现美利坚今天有这个味道?

跑题跑太远了。说烧火棍法训练,吊砖头无疑不科学。但是吊砖头也很重要,国家人民需要的平时能吊砖头,能抢险救灾,遇到外军挑衅能冷兵器短兵相接的兵,这是人民军队的本质。至于杀伤敌人,交给远火。

user avatar

刚入伍的时候,拿着95各种不顺手,总觉得右半边比左半身重……下连挂了半个月的砖,95拿在手上就像是长在自己身上一样,指哪打哪。百米精确射击五发子弹基本没有低于45环,最好的成绩是校枪的时候打过49环,三颗子弹一个指甲盖洞,第四发白圈偏下,第五发穿过白圈外沿,每次射击考核,班长们都睁着用9801***3这支枪……连队用的95是10年下发的,膛线都差不多磨平了,做个战术动作准星座都会动偏,实弹射击用的是那十几支品相好的,估计在基层连队待过的都知道。去朱日和之前集团军的领导实在看不过了,给每个连重新配发95-1班机,那精度……感觉比88狙还准,真恨不得配上88的9-16大镜子。


——————————————————————

声明下这只是个人感受,科学不科学的不知道,奉上95-1班机图。

一直搞不懂班机上面弄个卡扣有什么用,又不用挂榴弹和刺刀,当然了,挂是肯定能挂。

user avatar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枪管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角度入手去分析。

枪管是无缝管制成,铁基合金(也就是俗称的钢铁),典型的晶体材料,因此,其受力与形变的关系符合以下曲线:

解释一下,这个叫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大体意思就是给这种材料施加一个应力,把施加的应力和材料发生的形变绘制在直角坐标中形成的曲线图,纵坐标表示对材料施加的应力,横坐标是材料产生的应变。应力从0增加到到a点时,材料发生弹性形变,符合胡克定律,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变形,但是当外力消失后,可以自动恢复原状,a点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当应力增加到大于a点并小于b点时,材料仍然具有弹性,但形变量与应力已经不成正比(不符合胡克定律),b点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当施加的应力超过b点后晶粒之间发生滑移,形成位错,于是材料的形变量随应力变化呈现不规则跳动,b到c这一段不规则的变化称为屈服阶段,这段不规则折线的最低点称为材料的屈服极限。当位错形成到一定数量后,位错之间发生纠葛,出现位错强化效应(也叫加工硬化或冷作硬化,用手折铁丝出现形变后再折一两下会发现铁丝强度增高了,就是这个道理),强化的最高点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也叫极限强度),过了极限强度以后材料整体在最薄弱的地方发生颈缩,进而断裂,这是一个标准的材料破坏过程。

说的有点乱,没接触过材料学或机械加工与热处理的同学们不容易看懂,那就直接说结论,只要施加的应力小于枪管材料的弹性极限(b点),那么在撤去外力后,枪管不会发生弯曲,现代步枪的枪管材料具体成分与热处理工艺不清楚(保密)不好估算,野论坛上的不可靠人士分析说力学性能应该接近50b钢,那么合格的50b钢常温下屈服强度540兆帕,常温下弹性极限估计在520兆帕(5.2公斤/平方毫米)以上,也就是说,假如网友猜测的枪管材质是对的的话,只要枪管最大应力值小于5.2公斤/平方毫米的话,枪管发生的微小变形在取下所挂重物后是会恢复原状的!这样理论计算有一定误差,具体还受枪管形状、工艺质量等影响会出现一些偏差,同一批次的每一把墙都会有细微的差别,想要相对精确的算出,需要做计算机数值模拟了。实际上枪管内部的应力分布非常复杂,还涉及到膛线处的应力集中效应、枪管自重、枪管加工形状、退火工艺细微偏差、重物挂点位置等等,实际设计中只是大概估算一个平均值,然后反复试验验证可靠性,大量实验与微调后才能定型生产,具体大批量生产试验后实测平均数据是多少,对不起,这属于军工生产中的秘密,我也不知道,我们只要知道它可靠就行了,具体精确的数据我估计50万们也没多大兴趣知道,这个值没有啥太大的参考价值,都没有列入测试标准,谁也不会没事干计算自己的枪最多能挂多少块砖头,毕竟我们生产的是枪,而不是高精度扁担!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不会对枪造成任何影响。

其次,反对步兵兄弟的回答顺便教教某键盘侠做人。

2年步兵的小兄弟我就不说什么别的假大空了。都是当过兵的,我作为一个比你多吃了几年炊事班饭菜的老兵来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东西。

你自己没试过这个办法,不代表不好用。虽然有形式主义的嫌疑,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踞枪的稳定性。

你的朋友,新疆的那个兄弟。他们不挂砖头,不挂水壶。但是我猜,俯卧撑也没少做吧?单杠一练习没少拉吧?

一样的道理。都是为了增强臂力和踞枪稳定。

还有,某些人只看到挂砖头,你看到相应的放硬币调整呼吸没?看到原地踞枪训练没?看到一箱一箱的喂子弹没?因为一个训练动作就否定一种训练方法,这才是最自大的,挂砖头挂水壶只是我军射击训练中的一种用的比较多的方式罢了。因为简单易学,取材方便,效果显著才被迅速推广。

部队里面的很多东西,虽然有时候会惹人怀疑。因为太老土了。都是一些土办法,用了几十年。

但是你呆久了,你会发现,既然存在,且存在了很多年,我军依然乐此不疲。

肯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所以,别轻易否认。

因为几十万上百万军人都在用,你不可能比几十万人聪明。如果你觉得你最聪明,请出门左转。

没有基本的稳定性,给你一百箱子弹,你也只能趴在那里打有依托的靶子,你也打不了应用射击,你枪都端不稳。

踞枪射击最重要的是什么?持久的稳定性。

这个持久的稳定性,说白了就是臂力的持久和动作定型,不光是原地的射击,还有各种应用射击,复杂环境,复杂地形,多样战场环境下的射击。

你背着枪奔袭个十公里,然后爬障碍,跑完了爬完了,做单杠,做完了,射击。这才是正八经的射击。

而不是很多部队,一年打三五次一百米的胸环靶,10发子弹60环及格。

那叫做基础射击。

更不是很多键盘侠去那种收费的靶场,拿着枪当当当当打几十发子弹,再拍几个照片摆几个造型,这种,是个人就能玩,老头老太都能玩。

而军人最需要的和学的最重要的是应用射击。普通部队除了侦察连学,其他的没学过也正常,

原地打,是个人都会打。但是正八经的训练是不会让你原地打,趴着打的。

吊水壶,吊砖头,还有那个高赞答案里面挂杠铃片的。这都是为了强化肌肉记忆和增强臂力。让你的踞枪姿势定型,就跟投篮一样,你姿势不对,你投一万个球,都没用。

姿势定型这是踞枪的基础。

当然,挂杠铃片那个明显就是摆拍,太扯淡了。还不如挂个炊事班的铁锅。挂杠铃片,开什么玩笑。你看得见准星吗?

挂水壶,挂砖块,还有枪口上面摞弹壳,放硬币,放樱桃,调整呼吸,调整手指压力,抵肩射击,这些训练都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挂砖头就够了,也不是喂子弹就够了,这是一整套的训练过程。

你的呼吸变慢,手臂有力,动作标准。然后,才是射击。

你没挂重物训练之前你立姿或者跪姿踞枪,保持那个姿势,五分钟不到就歪到地上去了,但是你如果每天都挂重物半小时,持续训练,然后把枪口上面放硬币再半小时。这么下来。

不用太久,一个星期以后,你的枪会比之前稳定太多太多。你的动作也基本定型了,以后就算你再累,你端起枪来,你就会记得是个什么姿势。这是一种强化训练,让你记住怎么端枪,这种记忆刻在脑子里和手臂里。

我很赞成那个步兵兄弟说的一个观点,就是好枪法必须子弹才能喂出来。但是你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你的体能所带来的持久的踞枪稳定性才是射击的基础。这是最基础的根基。

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才能进行其他的训练,比如射击时候的呼吸节奏,按压扳机的节奏训练,克服风速风向影响训练,还有持续射击,等等等等。这是后续训练。

没有最基本的踞枪稳定和动作定型,没有这个基础,你训练其他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射击都让你趴着有依托打。

也不会让你站在原地打固定的靶子。

你如果觉得你那么打很牛逼很准,

你端起枪来,跑几公里再打移动靶来试试?不打上天我就服你。

没有增加枪支负担练就强大的臂力和长期高强度的肌肉记忆把你的射击动作定型,你一个星期打一万发子弹,你也只能趴在地上打一百米的胸环靶,你端起枪以后,你习惯的,只能是这7斤半,你累了,胳膊酸了,气喘吁吁的时候,你平时稳如狗的射击,都会打上天。你除了能打有依托物射击,打不了别的。

这就是很多键盘侠总觉得他们是正确的原因。

因为他们要么就是没摸过枪,要么就是在那种收费的靶场里面打过几十发子弹,而且几乎都是只打过有依托的射击或者立姿速射。也就是挂着枪,枪口朝下,出现目标了,端起来当当当打完了,枪口又朝下了。但是你真的对抗演习的时候,甚至实战化训练的时候你枪口朝下试试?

敌人突然冒出来,你枪还没抬起来脑袋早搬家了。

这叫射击?这就以为自己啥都懂了?别笑死个人了。

部队的应用射击科目,几乎都是建立在大体能消耗的基础之上的。

全身负重进行班组战术训练,大体能消耗训练以后以后的应用射击训练。

让你累得跟狗一样了,你还记得怎么打枪。这才是正八经的打枪。

10公里奔袭以后的手枪立姿移动速射,

班组小队自动步枪对移动目标移动不间断射击。

敌方火力压制下雨天沙尘天撤退进攻途中的射击。

水中射击移动目标,山地打移动目标。

你要扛着单兵装备奔袭,你要翻山越岭,你要克服风速,环境干扰,必要的时候你还要把枪上挂满榴弹筒,瞄准具,手电,刺刀等一堆东西。

平时训练,你不增加一点额外的负担,你真正需要消耗体能的时候,你连枪都端不起来。还怎么打靶?

你们见过哪部电影里面的人只会趴着打枪?

哪个不是一直端着枪进行搜索射击?哪个不是边打边跑一直跑一直打?谁把枪放下来过?你枪口放下来的时候,你就已经死了。

这就是真正的当兵的和只会动嘴的人的区别。打枪不是只会瞄准射击就够了的,否则我们也不需要每年花几个月时间来专门训练射击了。

我练了十几年我都不敢去否定部队里面的训练方法。

部队里面的将军,全军射击比武竞赛成员都挂砖头。

几个键盘侠居然敢去否定上百万军人的日常训练,哪来的自信??

至于下图这种光会动嘴的键盘侠,我建议你去改变整个部队的训练模式,要不就自己去试试能不能改变重心,拿支真枪,别说什么数据分解结合之类的p话。

否则你除了在这里惹人耻笑,没有别的存在感。另外,NBA也是会用实心加重的橡胶球来训练运球和传球的。奥尼尔也是先有的力量,才去练的投篮,你胳膊瘦的跟鸡一样,你一天投一千个球我看看?十个以后投篮姿势就变形了吧?

真是遭人耻笑。



你这种人都明白的道理,你以为几百万军人不明白?

全世界就你们最聪明。一个阶段性的辅助练习你就当作全部的训练。

既然喷子和键盘侠这么聪明,就别在我忽悠你们的时候,一个个被耍的跟什么似的,我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快别笑死我了。自己先喷我,你还装什么?

在靶场打了几发子弹,看了几本理论书就觉得自己啥都懂。

要你们这帮人都能说出真理来,我几百万人民军队就不需要天天摸爬滚打训练了,把你们请到部队里面当教授吧。

我所有的经验全部都来自十几年真正的部队生活和血汗浇灌出来的,而不是这种只会动动嘴就觉得自己是真理的货色。


我送你一句话。

没真正吃过肉的狗总觉得屎最香。










至于下图。






这是武警特战训练的图。

这都是解放军报官方的图和新闻,

这个训练方式,绝对有用,因为我也挂过水壶挂过砖,

有用,但不是只有这一种方式可以用。

也不是从头到尾只用这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的很多。挂砖是一个选择性的方法。你用也行不用也行,而且你自己没用不代表别人也没用。

某些人,看到以后就说没用。你用过还是怎么着?你没用别人也没用?既然没用,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用?你想过没有?

至于官方的这些宣传图。

某些人要么就是视而不见,

要么就说是假大空宣传。反正就是醉死不认这壶酒钱。

我也是服气的。

user avatar

不会,但是会很土

效果非常差,为什么

因为土鳖的中国军队吊砖头,美军就很先进,吊沙袋

什么

你说美军不是都吊沙袋的?

那当然,因为人家只有经常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吊沙袋,宠一些的陆军就不吊了

95挂板砖和海军陆战队m16挂沙袋,你选一个吧,反正脑子正常应该选95,那么长的m16挂沙袋也确实牛批。

而且原因和所谓的射击爱好者一样,就是肌肉记忆不好

所以考核精度射的时候就不想这么做

那为什么美国海军陆战队吊沙袋?

因为他们要据枪二十分钟后射击,传统考核科目,而且还考核点射

陆军对点射的考核只是加分项


解放军?

主要也考核精度射,但是考核点射的时候分值占比和精度射没区别,都是单独项目,合格就合格,不合格就不合格。

不挂砖你卧姿射击考核点射,差距不大

你立姿就完犊子,上靶都难

还有和游戏不同,点射第二发只要考验的不是压枪而是稳枪,其实自动步枪第一发准头和半自动一样的时候才是离群弹,自动射击的时候自动机对弹着的影响绝对不是上跳那么简单,而是整个枪会失稳,所以抓枪的劲儿很重要。

还据枪二十分钟?得了吧。


什么?你说点射纯子弹和时间弄好?

我说你越障考核不想过了吧?想不想屁股吃皮鞋?

还有你各项战术基础考核也不想过了是吧?不及格哦?

还有吹美国这边训练不用这个成绩变好了

俺就问一下哈,你们知道美陆考核现在是光瞄和机瞄虽然分开考核但是上报给大爷和对外是混合均分么?而且合格指标还降低了。

所以说“因为没有挂东西这种不科学的方法所以合格率提高了”纯属统计方式偏差。


不过不挂东西肌肉记忆也有用

主要用在那些基本上不会参加一线地面战斗的部队,降低训练强度增加其余知识。

什么?

突然要被拉去战区了?还有一线维安战斗可能?

来来来,美军派遣教官告诉你“你想不吃皮鞋就挂沙袋”。


那些所谓的射击教官,外面的那些教官,他们被请进部队教学是参考,还有一些是特定环境下需要,比如说特战

但通常来说都是大部分作战部队不会用但少数部队用的多的,比如说室内或者手枪相关技术。


至于常规野战,即便只用轻武器也不是没友谊赛过,爱好者直接被打出屎,只有彩弹之类的距离很近而且爱好者队伍经验丰富而且场地限制的很小而且设置最长交战时间时才能55开,而且还是在爱好者神风突击经常一命换多命才能有这个成绩

实战中谁愿意这么频繁不要命的?按照赛场选手面对靶子和对“杀敌”的行动,放到真实战场上一场战斗可以给八个国会勋章,外加十八次抗命就地枪决。


实战射击爱好者眼里的轻武器对抗:照顾死角,注意掩体,快速反应精准射击,啪啪啪敌人倒下。

军队里的轻武器对抗:轻机枪手请强化沙袋训练,到时候谁也不准把枪口偷懒瞎垂,说举就得举,要是掩体后面有操蛋玩意,就把他连他的墙壁一起打烂。对了,狗剩受伤了,你不是有他的筒子么,别说你现在手酸的举不动筒子。


实战中就是“先开枪就行”“机枪手别偷懒给老子黏住”“筒子和榴弹发射器招呼”。

这里从射击上占先手的关键就是“你给老子端着”

谁先端着谁就赢一半


不用沙袋?一小时以后抖的和筛糠一样的还有毛的什么肌肉记忆啊,鸭肉记忆都没了。

用同等重量的器材是无论多久都练不出这种绝活的

这个无论中外都这样,而且不仅如此,还会突然上来用手扯枪,用脚踹肩。


所以说用着轻量化套间,三点枪带,什么省力什么来的竞赛爱好者打个毛打

上战场一钟头就哈吃哈吃


如果射击爱好者能够有一套哈吃哈吃以后还能打的更准的射击方法,那军队早就用了,因为报上去是个创新奖。

美军想到这种新考核方式是学谁的?还不是学招不到兵的英国陆军的?

人家精锐sas挂沙袋么?照样挂。


咋滴,沙特少爷兵还证明轰炸前喝茶有助投弹精度,我们也学啊?

个老壳有包。


部队考核那么多,人家又不傻,你看高精狙我们挂水壶么?除了最开始练力气挂以外就不挂了,上三个弹壳垒起来就行。

为啥88狙就挂?因为88狙环境不同,是伴随一线部队提供精确火力的,甚至还需要拿着88去打室内作战,那当然就要挂水壶。

啥?你说那些好的88狙也不挂?

他们当年挂的水壶都把自己练的麒麟臂了,后来当然不挂


所以把部队当傻子可以,但不要把考核当儿戏,几个月要全项目合格率达标是很难的

让这些民间所谓达人去,三个月教一个射击合格都不容易,如果还要越障后射击,那基本就全员挂科。

人家先进外军也不是没试过

结果就是他娘的新训部队出门几小时就佳得乐不离手冰水满头浇,他娘的给爷回炉重练!

什么,不能回去练?我知道,我的意思是你,我亲爱的排长。


顺带说一下很多人补充的新论据

说什么实战都是有依托射击,不需要据枪稳定


我说,依托一般是精确或者压制射击,但射击最救命的,实战必须会的就要立姿和蹲姿。

为啥?

因为你不想想用到立姿和蹲姿是什么时候,这个时候反应不够快一边射一边找掩护,而且是走了大半天突然遇袭,轻武器交火开始大多数都这样

你不反应快点打出第一波压制火力降低对方发扬火力突然性的优势,十秒内你们全班死光


这就是为什么火力上和基础战术上可能和正规军差距不大的高素质民兵也打不了进攻作战的原因,因为光是个侦查和高危区域移动民兵都很容易有去无回,没办法执行哪怕是低烈度作战中正面对对方哪怕是装备补给有劣势的正规军的原因。

其中立姿到掩体的那段路民兵基础训练有限以及年纪较大难以长时间保持战斗姿势是很大的原因。

还有说什么乘车作战比徒步作战轻松的

真当现代地面突破是乘车到位然后步兵冲完拉倒?

想屁吃,现在防线很少都是坚固火力点居多,实际的乘车作战是一天间隔乘车七八次甚至十几次,每次下来都是一段高速冲击,除了十一路极高强度强行军以外没啥比得上这个

而且还得压弹匣

user avatar

谢邀

毕竟没学过射击,只能从书本到书本,班门弄斧下了。

首先,步枪枪管的强度还是很大的,没有那么容易变形,挂水壶训练对射击成绩有无提高另说,但是一个水壶的重量还不至于弄弯枪管。

不过一些极端的训练越挂越多那就不好说了,比如上图这种蛮干瞎练的做法,反映出一些基层连队干部能力低下,一味瞎练的蛮愚作风。

挂重物训练关键不是会不会毁枪,而是这种训练其实对射击成绩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相反会带来错误的肌肉记忆。

我们知道,射击训练端着枪是需要力量的,但是这种力量和举杠铃、俯卧撑的动态力量不同,它是一种大小肌肉协调一致保持姿态稳定的静态力量,需要的是稳定、协调,在击发时只动手指,不干扰正确的据枪动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训练中需要多进行据枪训练,把实际射击中要把握的据枪感觉固定下来,形成肌肉记忆。

枪口负重后,看似需要的力量大了,“举重以明轻”,重的能举起来轻的当然举得稳了,其实不然,这种做法破坏了正确的据枪肌肉记忆,负重训练时射手不由自主地向上顶枪、挑枪,为了保持稳定不惜破坏正确的据枪姿势,结果形成的据枪习惯恰恰和射击需要的动作要领是相违背的,越练越错。

有的事情是要用力气去做的,有的事情是需要用脑子去做的,有的事情是需要力气和脑子一起去做的,还有的事情是用这种力气,而不是那种力气+脑子一起去做的。但是现实中经常混淆,以为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大力出奇迹,这样的例子也不止据枪训练这一个。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公众号以浅显的科普短文为主,介绍枪炮弹药知识。

user avatar

当然会。

现在还有不是浮动枪管的新步枪么?浮动枪管为啥,不就是为了杜绝脚架和前臂用力对枪管的影响,(这两者一般能造成1-2个MOA的偏移)。实际上枪管打热了,弹着点都会有2MOA以上的偏移(浮动枪管可以把这个数字减小一半以上)。军用步枪精度要求再低,5个MOA也是上限了吧。再大的话100米外就打不到人了。

现在你在枪管的末端吊上数倍于枪重的重物,请问你的瞄到底针对那种情况归零?你每次重物的重量和位置不一样,你的枪就不可能准,ok?

枪管弯曲要是能被肉眼看出来,枪已经报废了。不要说枪管弯曲,很多基层部队的暴力擦枪法,从外往里瞎捅,损坏了枪口的枪冠,这一项就能让精度下降好几个MOA。

快速射击讲究的是据枪稳定轻柔,射击动态形成肌肉记忆,迅速复原瞄准视图,而不是吃奶的劲儿紧紧拽住护手,妄图用人力对抗后座力---这是典型的新手错误啊啊啊

射击就像拉弓射箭,受力状况越简单越好。射箭选手为什么只有虎口接触弓弰,为什么要用释放器?步枪射击选手虚握把手,只有虎口作为扳机手指的支撑,这是一个道理。

基层官兵长期科学素养低下,新兵一年都打不了几十发子弹,伪科学训练大行其道。有问题不可耻,给问题涂口红假装问题不存在,就可耻了。

看看64年全军大比武的视频,看看前辈们的射击动态,前辈们训练关注点,前辈们人枪合一的境界。他们和现在这些枪口吊砖的士兵,差的是什么?那就是全方位的实践经验和唯物主义的训练态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几十年过去,很多部队从教官到士兵,连射击常识都丢掉了,只剩下莫名其妙的形式主义。

===========

补充一点,站姿无依托(相对)“精确”射击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左上臂紧靠躯干形成稳定三角形,左手和护木的接触越少越好。这样射击动态最自然,扰动模式最简单

精确射击比赛上,很多五大三粗的大汉,左手伸出一根大拇指支撑步枪。或者干脆反扣手掌用掌根托枪


嫌猥琐?嫌娘?这是科学啊

这个标准姿势能挂住砖头么?

枪管挂重物,是不是和提高射击成绩的所有要素背道而驰?

如果一个训练方法,过程中极易受伤,训练方向适得其反,对器材还有毁灭性的破坏力。这种事情该不该骂?

骂就对了!

===================

针对有网友提问速射和精确射击的姿势

步枪速射,上面已经讲过,要点是后坐过程中的肌肉记忆,迅速恢复瞄准视图。最好在后座过程中,瞄或者红点一直维持在目标附近

这种情况下,左手(假定右撇子射手)的主要作用是压枪,当然不是激发的瞬间压,更不是激发前试图“预压”(这都是典型新手问题),而是“无意击发”后,用稳定的拒枪减小枪口上扬的范围。是被动压不是主动压,这是重中之重!

具体发力方式,讲究左手往回拉,用护木下方手掌和上方大拇指的“扭矩”稳定前端。如果有前握把,前握把的主要功能也是"拉",其次是"压"。绝不是"端",更不需要"承重"。

看图

步枪最重也就4,5kg,重心在中间的话,前臂只需要2kg的力量。成年男性不至于这点力量还要专门加强训练。难以训练的恰恰不是力量,而是如何精神专注的同时能够放松的做出战术动作。

左手在护木下方握持托枪的姿势,即不利于精射,也不利于速射,属于比较落伍的射击技术。当然有一个好处,比较舒适,新手喜欢。但是请尽量往前握,延长力臂,加快目标转换。

===================

答主背景:非狂热枪械爱好者,年消耗弹药量1000-3000发不等。

缺乏射击常识的评论会直接无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枪口吊砖的训练方式,理论上来说,确实存在导致枪管弯曲,进而影响弹道性能的风险。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物理原理和工程常识的推断。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并力求用更贴近实际的语言来解释。首先,我们要理解一杆枪管是如何工作的。枪管并非是一块单纯的金属棒,它是一个精密制造的部件,有着严格的公差和.............
  • 回答
    山东枣庄的这起婚闹事件,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新郎被吊在空中,身上挂满了喷水枪,还被扔了一堆鸡蛋,这哪是喜庆,简直是惊吓。这种“低俗婚闹”的戏码,在很多地方似乎成了“传统”,屡禁不止,背后原因复杂,而且处理起来也相当棘手。低俗婚闹为何屡禁不止?要说为什么这种事情会没完没了地发生,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 回答
    枪口下挂载重物进行瞄准,听起来确实是个颇具“硬核”意味的训练方式,但将其定位为一项“科学的射击训练项目”,我们需要仔细掰扯一番。首先,咱们得明确“科学的射击训练”这几个字的分量。它意味着训练方法是基于人体工程学、弹道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能够有效提升射击技能,并且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和可量化的训练目标。.............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科学探索性,但涉及到一些生理和物理概念。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并分析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下,撒尿时“枪口”的动能不会大于 1.8 焦耳/平方厘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您提到的“枪口”和“动能”在这里的含义。 “枪口” (Muzzle): 在这里,您可能指的是尿液从尿道口喷射出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形象!“出了枪口的子弹轨迹发光”这个说法,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或者是在电影、游戏等艺术作品中为了增强效果而设计的画面。咱们来仔细掰扯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子弹轨迹发光”的印象,以及现实中子弹离开枪口时会发生什么,让它的“轨迹”看起来比较特别:一、我们为什么会觉得.............
  • 回答
    马克沁水冷机枪枪口那个圆铁片,说起来,那是它一个很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部件,别看它小,作用可不小。它有个正式的名字,叫做“消焰器”或者“枪口制退器”,具体叫哪个,有时候也看具体的设计和侧重点。不过在马克沁这个老家伙身上,它更主要的任务还是消焰。咱们得从机枪开火的那一刻说起。当子弹从枪膛里被发射出去,.............
  • 回答
    关于用手指堵住枪口能否让子弹从后面出来的说法,这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误解。电影为了戏剧效果经常会扭曲一些物理原理,而这个说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这行不通,以及背后涉及的物理原理:1. 枪膛和枪管的设计原理: 枪膛 (Chamber): 这是子弹(.............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很多初学者在接触枪械时会有的困惑。我们先从根本上理解一下“瞄哪打哪”这个概念,然后再解释为什么瞄准器装在枪口上方还能实现这一点。“瞄哪打哪”并非字面意思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瞄哪打哪”并非意味着子弹会像激光一样,笔直地沿着你眼睛看到的瞄准线射出去。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化.............
  • 回答
    很多人可能会有个直观的认知,觉得枪打出去的子弹,一定是沿着瞄准镜或者准星的方向飞出去的。如果瞄具和枪口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不就打不准了吗?其实,这恰恰是枪械设计中的一个非常精妙之处,也是我们能够实现精确射击的根本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物理原理和枪械的实际结构入手。一、 为什么瞄具和枪.............
  • 回答
    面对着冰冷的枪口,一句“我不要命”的呼喊,这绝不是简单的鲁莽或寻死。这其中蕴含的心态,复杂而深刻,如同在绝境中绽放出的某种奇异的花朵,既有绝望,也可能暗藏着不屈的火焰。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这种极端情境下,人的理智往往会经历一个剧烈的冲击。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肾上腺素飙升,大脑可能进入一种“战斗或逃跑.............
  • 回答
    子弹射出枪口时枪口向上跳跃,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现象,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几个基本原理。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动量守恒定律:最核心的解释这是最根本的原理。想象一下,你和你的朋友手里各拿着一个滑轮车。你们之间没有外力作用,但你们互相推了一下。当你们分开时,你们会各自向相反的方向.............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非常危险和严重的情况,我们务必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请记住,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尝试这样做,因为后果是极其毁灭性的,甚至可能致命。如果你试图将手指塞进一把9毫米手枪的枪口然后开枪,会发生以下一系列极其危险且迅速的过程:1. 子弹的冲力与爆炸:首先,手枪开枪时会产生极高的膛压和冲击波。.............
  • 回答
    关于越战时期AK47(以及中国的56式冲锋枪,下文统称“AK”)和M14步枪在枪口上跳问题上的口碑差异,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虽然AK系列和M14都存在枪口上跳,但M14在这方面的“臭名昭著”程度远超AK,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而且需要深入理解当时的战术背景、枪械设计理念以及士兵的使用体验。.............
  • 回答
    在二战期间,苏联确实尝试通过宣传手段向德军士兵传播社会主义理念,试图瓦解其意识形态,但效果有限,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1. 德军宣传体系的强势性 纳粹意识形态的渗透:德国在1933年建立纳粹政权后,通过《德意志民族的自我完善》等宣传工具,将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混杂,强调“日耳.............
  • 回答
    “枪是不是最差劲的冷兵器?”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去审视,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能够引出不少关于冷兵器设计、战术应用以及历史演变的故事。很多人一听到“枪”,脑海里浮现的是电影里那些花里胡哨、近乎杂技的招式,或者觉得它只是个笨重的杆子,跟灵活的刀剑比起来,简直是“重量级选手”.............
  • 回答
    “枪衾”,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几分冷冽与肃杀之气。它不是指某种冷兵器,也不是某一方势力,而是一种在古代战场上,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后期,由步兵以长柄武器(主要是枪矛类)结成密集阵型所演化出的一种独特战法。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片由钢叉和寒光构成的“森林”,密密麻麻地刺向敌人。这种战法的核心在于密集、联动与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聊聊枪械中的红点瞄准器和全息瞄准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适用场合。首先要明白一个核心概念:它们都是主动发光的瞄准具,旨在帮助射手更快、更准确地瞄准目标,尤其是在动态射击或弱光环境下。 它们与传统的机械瞄具(准星和照门)最大的区别在于,你不需要将眼睛与准星和照门对齐,而是可以将瞄准标.............
  • 回答
    关于“枪战游戏能否提高国人的战斗意识”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可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战斗意识”这四个字到底是个啥意思。在我看来,这玩意儿不光是抡枪放炮,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快速反应的速度,在压力下做出决策的能力,还有团队协作、策略运用等等。如果单单从“.............
  • 回答
    许多人认为枪支的用途仅限于射击,但它们其实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奇妙”用法,它们往往源于其机械原理、力量或是某种象征意义。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奇妙”用法很多情况下并非设计初衷,并且可能存在风险,并非鼓励大家去尝试。从机械和物理特性出发的“奇妙”用法:1. 作为应急的撬棍或杠杆: 某些设计坚固、.............
  • 回答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巨作,它以宏大的视角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差异,将地理、环境、生物等因素置于核心地位,颠覆了许多人对历史进程的传统认知。然而,即便如此深刻的著作,也并非全然无懈可击,总有一些论点,在细细品味之后,会让人忍不住产生些许疑虑,甚至感到难以完全接受。其中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