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男生真的很不能接受彩礼吗?”的问题下有答主回答“要彩礼的一律免谈”导致评论区吵成一锅粥?

回答
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常常能引发热烈讨论,甚至“战火纷飞”,也并不奇怪。你提到的“男生真的很不能接受彩礼吗?”这个提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绪和预设,而“要彩礼的一律免谈”这样的回答,则直接抛出了一个非常鲜明的立场,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为什么评论区会“吵成一锅粥”:

1. 问题本身的敏感性与复杂性

社会习俗与个人选择的矛盾: 彩礼在中国很多地方是一种传统,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承诺的体现,也是一种对女方为家庭付出的一种补偿。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很多人认为这是对女性物化的表现,是婚姻中的不平等,因此,保留传统习俗和追求婚姻平等之间,本身就存在张力。
经济现实的压力: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尤其是在房价高企、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的当下,彩礼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使得一些经济压力大的男性或家庭对彩礼产生抵触情绪是情理之中的。
情感价值的衡量: 彩礼的多少、是否要彩礼,在很多时候也被视为衡量对方是否真心、婚姻是否被重视的标尺。这使得彩礼不仅仅是钱,更承载了情感和价值判断。
地域差异与阶层差异: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彩礼的风俗习惯差异很大。同时,不同经济阶层的家庭,对彩礼的态度和承受能力也不同。一个笼统的提问,很难涵括如此复杂的现实。

2. “要彩礼的一律免谈”——一个极端且具有攻击性的回应

这个回答之所以能瞬间点燃战火,是因为它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绝对化与二元对立: “一律免谈”是一种非常绝对的表述,它将所有“要彩礼”的行为一概而论,没有留任何讨论的空间。这种“非黑即白”的态度,立刻让那些不认同这种极端立场的人感到被冒犯或被否定。
隐藏的指责与预设: 潜台词可能是“凡是主动要彩礼的女人都是看钱的”、“凡是坚持要彩礼的婚姻都是不纯粹的”。这种预设,很容易让那些因为传统习俗、家庭压力或者其他复杂原因而要彩礼的女性及其家庭感到被误解和不被尊重。
激起共鸣与反击: 对于同样对彩礼感到反感或认为彩礼不重要的男性来说,这是一种“知音”般的共鸣,会让他们觉得“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而对于那些认为彩礼合理、甚至认为它是男性责任体现的男性,或者觉得女性需要彩礼保护的女性来说,这个回答就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会激起他们的反驳欲望。
情绪化的表达: 在面对网络上的讨论时,许多人容易将个人经历、情绪和观念倾注进去。“一律免谈”可能是一种在失望、愤怒或不解情绪下的直接宣泄。

3. 评论区“吵成一锅粥”的原因分析

有了这样一个引爆点,评论区自然会陷入混战:

立场鲜明的群体对峙:
“反彩礼派”: 他们会赞同“一律免谈”的说法,认为彩礼是陈腐的陋习,是男方经济压力的来源,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是婚前“卖女儿”的表现。他们会分享自己的不接受彩礼经历,或者批评那些“高价彩礼”的现象。
“要彩礼/理解彩礼派”: 他们会反对“一律免谈”,认为彩礼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男方诚意和责任感的象征,是对女方过去付出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婚姻的一种保障。他们可能会认为提出这种极端观点的人是“妈宝男”、“凤凰男”或者对女性缺乏尊重。
“折中与理性讨论派”: 有一部分人会试图在中间调和,比如认为彩礼数额应该根据双方经济能力和地域习俗来定,而不是一概而论;或者认为彩礼是男女双方共同商量的问题,不应该由一方强加;甚至有人会提出“陪嫁返还”、“彩礼是小家庭启动资金”等更具体的解决方案。

个人经历的代入与情感宣泄: 很多人会将自己在婚姻、恋爱、家庭中的经历带入到讨论中。有的人可能因为彩礼问题受过伤害,有的人可能因为彩礼问题而感到自卑或压力,有的人则是因为看到过或听过太多不合理的彩礼案例。这些个人情感很容易被点燃,导致讨论失去理性。

观念的碰撞与价值体系的冲突: 这个问题触及了关于婚姻的本质、男女平权、金钱与情感的关系等深层价值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自然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

网络讨论的放大效应: 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即时性,使得人们更容易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也更容易被放大情绪。一些看似合理的观点,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可能会被曲解或极端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冲突。

“杠精”与“引战”行为: 在任何网络讨论中,总会有一些人热衷于挑起争端,或者抓住对方的某个词语进行无休止的辩驳,即使对方的观点本身并没有太多问题。

总结一下:

“男生真的很不能接受彩礼吗?”这个问题,因为触及了传统、经济、情感和性别权力等多个敏感且复杂的层面,所以本身就容易引发分歧。而“要彩礼的一律免谈”这种极端、绝对且带有攻击性的回答,则像一个引爆器,瞬间将原本就存在的潜在矛盾激化。评论区之所以会“吵成一锅粥”,是因为它吸引了各种不同立场、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参与进来,而网络环境本身又容易放大情绪和观点冲突,最终导致了这场“大战”。

本质上,这反映了当下社会在看待婚姻、家庭、金钱和性别关系上的巨大分歧和不确定性,而彩礼,恰恰是这些复杂问题的一个具象化载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那个回答下,女权突然神奇的消失了,多出了相当大数量的想结婚要彩礼的女性,越南的生育率有救了!

user avatar

哈哈哈!放个原答主的链接镇楼

首先声明:作为中国男人,我是支持结婚给彩礼的。但这个答主的回答,我也点赞。因为我的理念,和他的理念,都是平等,这属于两种模式的平等。

在我的理念里,男女是不同的,各有优势。

所以,男女是动态平衡的,男人有自己的优势区,女人也有自己的优势区,综合下来,是平衡的。比如男耕女织,这样男女做各自擅长的事情,是最有利的。就像阴阳鱼一样。

而答主所说的,是绝对的平等。

女权最喜欢说的一个套路是:男女是一样的。认为女人在各个方面都不输男人。所以,在各个男性优势区,高喊自己被歧视。而在女性优势区,又不吭声,默默享受女性优势带来的福利。

而结婚男方给女方彩礼,就属于女性优势区。

而当答主以女权经常高喊的平权话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进攻女性优势区的时候,女性也着急了。

开头那句话就是很典型的模仿女权的话术:

我希望结婚是我从我家退出,你从你家退出,我们组成一个新家庭,而不是我从我家退出然后再去融合你家。

真要讲绝对的平等,就应该是这样。也是女权常说的“我们不嫁不娶,双方是平等的,势均力敌”。

而如果要收彩礼,那就应该是:“女性从娘家退出,然后再融合入夫家”。

而女权的套路就是:给彩礼,占便宜的时候就讲传统,不占便宜的时候就讲女权/平权,代价由别人出,权利自己占。

所以,当然会导致男人的反感。而这位答主的处理方式则是一种反抗:你要绝对的平等,那就成全你。

以前我提到,女性的生育能力是一种资源的时候,就有女性跳出来反对:这是物化女性!

那结婚收彩礼的时候咋就没人出来说物化女性了呢?!

所以,她们根本不在乎什么物化女性,也不在乎什么平等不平等,只是利用这套说辞来索要利益罢了。当前同样的物化,平等,作用于她们不利的事情上时,她们就也反对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