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为什么不返回到水面上?

回答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选择在陆地预定区域着陆,而非水面,这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科学考量和技术选择。

首先,要理解返回舱返回过程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航天器从太空高速再入大气层,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和冲击力。虽然返回舱设计得非常坚固,能够承受这些严峻的环境,但选择陆地作为着陆点,可以为整个减速和着陆过程提供更稳定的支撑。水面虽然看起来柔软,但高速撞击水面产生的冲击力同样不容小觑,甚至可能比撞击坚实地面造成的冲击更大,尤其是在大气稀薄、返回舱减速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陆地上的地形,经过精心的选择和改造,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平坦、承载力强的着陆环境,从而更好地吸收剩余的动能,保障返回舱和航天员的安全。

其次,陆地着陆也更加便于后续的回收和搜救工作。神舟系列飞船的返回舱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回收的便利性。在陆地上,地面搜救队伍能够更快速、更直接地抵达着陆点,展开生命支持、医疗检查以及返回舱的固定和吊装工作。相比之下,水上回收则需要动用专业的搜救船只和水下作业能力,这无疑会增加操作的复杂度和时间成本。想象一下,如果返回舱不慎倾斜或部分沉入水中,其结构可能会受到损坏,并且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也会构成额外的风险,搜救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再者,控制着陆点的精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尽管返回舱配备了先进的导航和控制系统,但大气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地球自转等因素,都可能对最终的着陆位置产生影响。选择陆地作为预定着陆区,意味着可以更容易地规划和控制搜救力量的部署。地面上,可以通过设置更精确的标识、引导信标,以及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来协助返回舱精准着陆。而水面上的广阔区域,一旦出现偏差,搜救人员将面临更大的搜索范围和更难的定位挑战。

当然,也并非说航天器就不能水上着陆。历史上,苏联和美国的早期载人航天任务,例如东方号和水星计划,确实有过水上着陆的案例。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安全性的更高追求,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独立自主发展,选择更可控、更易于回收的陆地着陆方式,是经过审慎评估的更优选择。陆地着陆点可以预先进行勘测、平整,并配备完善的地面设施,为返回舱的返回提供了一个更加可靠和高效的保障体系。

所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的陆地着陆,是综合了安全、高效回收、精准控制等多个维度考虑后的结果,是一种更成熟、更符合当前航天技术发展水平的着陆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09/26/2021更一波

突然想到一个极为可能(且从来没有公开说明)的选择陆地回收的理由:神舟飞船的减速伞+主伞+反推火箭系统系统与探月工程、探火工程、深空探测等后续系统需要的登陆流程有极大的相似处。换句话说,这种已经被苏联和美国充分验证的着陆方式通过既定的载人航天项目进行深度技术验证,并为后续行星和深空任务做技术探索,可以大大压缩技术研发成本。如果落在水里毕竟火箭发动机经不起海水泡,而地外星球的环境绝大多数都没有液态水,那么到时候开展行星和深空任务的时候还要在重新展开技术验证和反推火箭研发,这成本就蹭蹭地上去了。之前答的几个因素其实本质上只能说明陆地回收的优势,但是不能排除海上回收的可能性和需求,但是着陆技术验证这个领域陆地回收可以说是唯一可行的方案,毕竟我们是陆地生物哪怕去外星也得脚踩在地上才能开展研究生活。


那么多回答都在扯别的,真的认真回答为什么不落在水面的并没有…当然那个高赞回答确实答了很多目前我们国家为什么选择在内蒙返回场着陆的原因。但是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不论是哪个回答都没提到:我们会有一个安全、可靠、稳定、方便的海上着陆场吗?

这个问题要回答的话其实要追溯到为什么我们国家的飞船返回场都在内蒙说起。本质上有三个优势:

  1. 早期我们国家的火箭研发和导弹研发工作都是一起的,那么内陆荒凉的戈壁沙漠地区肯定对于保密工作有很大优势,所以我们的很多遥感检测设备、酒泉基地,都是从内陆发展起来的。而且内陆地区地广人稀,就算发生偏差也不至于伤害到无辜群众。
  2. 卫星和飞船回收要求着陆区域的地质比较干燥坚硬,这样有利于在提供着陆时充足的缓冲,并且救援人员可以迅速抵进。而且着陆区地表需要没有多少覆盖物(例如树林),这样有利于搜救队及时发现着陆器。
  3. 内蒙相对于新疆来说城市化程度相对更高,在远离城市群的同时也离交通运输线不远,这点对于返回以后的后续工作要好展开的多。尤其我们国家的航天员训练中心、航天器后续处理的设施基地都在北京,要是卫星返回场搞在罗布泊或者塔克拉玛干,那运输起来可就废了大劲儿了…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国家才放弃了原本建设成功的四川,而在内蒙开辟了飞船着陆场。但是这只能说明之前我们开辟内蒙着陆场的好处有哪些,那么为什么神州十二号不开辟一个还上着陆场呢?这个海上着陆场的劣势就比较复杂了。首先技术上我们还不掌握成熟的飞船海上防腐蚀、防盐雾破坏性损伤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就算我们解决了,我们还是存在建设海上着陆场绕不开的一系列困难。

  • 最明显的就是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不具备控制一片完全不受干扰的海上着陆场的能力。美国选择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建立海上着陆场的前提条件是其有足够能力控制佛罗里达附近和澳大利亚东北海域不受敌对势力的干扰,同时有足够的海上搜救能力去保证及时到达着陆点。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基本上不可能前出第一岛链布置返回场,因为第一岛链外被西方国家滋扰的可能性太大,哪怕他们不干扰我们的回收工作也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稍微起起哄、把船停在我们航线上之类的小手段。
  • 而且在第一岛链内的区域里,我们国家的内海海况航行条件并没有特别的优势。渤海湾海况不是特别安全,尤其动冬天还会发生冰冻的问题;黄海本身宽度不够安全且两边都是人口稠密地区,万一返回弹道发生偏差砸在了韩国还成了国际纠纷;东海本身足够宽,但是因为我们和台湾地区的关系导致台湾附近的着陆都有安全风险,所以风险管控角度考虑还是有劣势的;南海虽然我们建设了文昌发射场,但是本质上南海周边国家的不确定性还是过高,不能保证回收工作的顺利展开。
  • 第三,我国没有海边的航天员训练中心,而所有载人航天需要的配套人员设施目前都在北方,这也就意味着飞船返回后也是需要人员器材运输到北方(尤其是北京)的。如果是海上降落场的话那就需要海上回收、海运再转陆运+空运,这就很明显会增加运输成本。
  • 同时,我国人口集中在海岸线附近区域,而飞船返回时需要从太空中带下来很多部件需要通过大气层烧毁。虽然概率不大,但是如果万一哪一个神舟飞船的推进舱在大气层里没烧完然后沿着下落轨道拍在了城里(比如往东海落的时候拍在了陆家嘴),那可就不是一般事故了。
  • 那么如果降落在内陆大面积的湖水中呢?做个对比就知道了,四子王旗着陆范围是60kmx60km,应急范围是170x170。中国最大的青海湖长宽多少?105x63,青海湖也只能提供一个刚好够精确着陆范围的区域,一点偏差都不能有的那种,这还没提青海湖高海拔的回收困难的问题。
  • 当然,对于神舟十二号来说,落在东风着陆场的直观原因就是俩:1)时不时需要演练东风着陆场的应急救援能力;2)我们已经在内蒙有俩无比成熟的着陆场了,空间站建设任务不需要做太多高风险尝试,用成熟的场地就挺好。

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国家的飞船还是会选择在内蒙着陆的,因为这不仅是一种对现实条件的妥协,也是内外部环境推动作出的一种选择。除非我们完成spacex那噱头十足的反推火箭+着陆腿落地的绝技,否则内蒙古的沙漠戈壁就是我们载人航天领域最好的选择了。用我开头提到的说法就是,内蒙古的俩着陆场就是我们最安全、可靠、稳定、方便的载人航天器着陆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