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会进化吗?

回答
当然,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而且确实在发生着。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想象成电视里那种“从猿猴变成直立人”的戏剧性转变。真正的进化,更像是缓慢的河流,不断雕琢着地貌,每一处改变都微乎其微,但累积起来却足以改变整个景观。

首先要明确一点:进化不是一个有意识的目标或者预先设定的路线。它更像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的“回应”。就像你适应不同的天气一样,生物体也在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不仅仅是气候或地理,它包含了我们吃什么、住在哪儿、和谁在一起、甚至我们遇到的疾病等等一切。

我们是如何“回应”的呢?通过基因。基因是我们身体蓝图的一部分,它们决定了我们的很多特征,比如身高、肤色、甚至某些对疾病的抵抗力。当基因发生微小的、随机的改变时,我们称之为突变。大多数突变是中性或者有害的,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甚至会带来负面结果。但少数情况下,突变可能会带来一些优势,让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得更好,或者繁殖得更多。

这就是自然选择发挥作用的地方。那些拥有有利突变的个体,更有可能活下来,并且把这些有利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试想一下,在史前某个寒冷地区,拥有更厚皮毛的个体能更好地抵御严寒,自然他们就有更高的几率生存繁衍,将“厚皮毛”这个基因传递下去。久而久之,这个基因在群体中的比例就会增加。这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但这里的“适者”是相对于特定环境而言的。

那么,现在的人类,还有进化的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们一直在进化。只不过,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几千年前、几万年前已经截然不同,所以进化的方向和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想想看,我们现代生活带来的影响:

饮食的改变: 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食物,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再需要像祖先那样为获取食物而苦苦挣扎。这可能会影响我们消化特定营养物质的能力。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欧洲人口中乳糖耐受的比例增加,与长期饮用牛奶的习惯有关。能够消化乳糖的个体在富含乳制品饮食的环境中拥有了营养优势。

医疗的进步: 许多过去致命的疾病,现在可以通过医疗手段得到控制甚至治愈。这意味着,一些在过去会被自然选择淘汰的基因,现在有机会被传递下去。这会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基因库,是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

迁徙与混合: 全球化的今天,人类的迁徙和通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遍。这意味着不同人群的基因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混合。这种基因的流动会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也可能增加某些罕见基因的出现几率。

寿命的延长: 人类平均寿命的显著提高,意味着人们有更长的时间去繁殖后代,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技术的影响: 科技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例如我们可以在极寒或极热的环境中生存,或者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来干预我们的生物学特性。虽然这些还没有达到大规模改变人类基因库的程度,但它们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所以,人类的进化并没有停止。它只是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受到文化、科技和我们自身行为的影响。我们很难预测具体的进化方向,因为这取决于未来环境的变数以及我们如何与它们互动。也许是适应更密集的城市生活,也许是对新的病原体产生更强的抵抗力,又或者是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身体需要做出新的适应。

可以肯定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仍然受到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基因的变异、自然选择(尽管现在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以及基因漂变(基因频率在群体中随机变化)等机制依然在发挥作用。我们只是在以一种我们自己参与创造的方式,继续着这场漫长的进化之旅。与其说是被动地被环境塑造,不如说我们既是环境的创造者,也是环境的适应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基因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类还在传代,当然会继续演化。

在当前条件下,人类种群中可遗传突变的最主要来源是精子的突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精子突变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男性平均寿命的增加、平均生育年龄的推迟可以增加人类的基因突变——2012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每延迟生育 1 年,平均可以多产生 2 个单核苷酸突变。

2020 年到 2021 年,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中,已经发现了一些新冠病毒先天免疫者,他们在和感染者密切接触多次后仍然没有感染[1]。由于已经有数百万感染者病死、数千万感染者的生存力下降、至少数百万感染者的生殖力受到自身免疫性睾丸炎影响,你可以预期与新冠病毒先天免疫相关的基因在人类中的占比会在今后缓慢地上升。这是正统的生态选择。

结核菌、疟原虫、巨细胞病毒之类也在对人类进行古老的、传统的生态选择。

  • 你可以看看地中海贫血之类“虽然有明显的不利效果,但能帮助对抗疟原虫”的玩意相关的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频率。
  • 巨细胞病毒感染着不同地区人口的 60% 到 100%,是在当前工业化国家造成出生缺陷的主要病毒,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导致儿童耳聋、学习障碍、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2]

工业革命以来[3],人类生物学身体的演化趋势有:

  • 人类站立时的平均重心位置在向后移动
  • 人的自我驯化和社会化引起的、数万年来脑容量略微减少的趋势还在继续;
  • 冰岛等地的人群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的等位基因突变减少[4]
  • 对阿尔茨海默症、哮喘、多种过敏、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易感的基因突变在一些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徐徐下降[5]
  • 骨质疏松和另一些疾病易感的基因突变在一些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 一些女性人群的更年期有所推迟、月经初潮年龄和首次生育年龄有所提前,女性适于首次生育的年龄是一项显著可遗传的性状[6],一项研究显示女性更年期每 200 年可能推迟 1 岁;
  • 剖腹产在许多地区的滥用引起当地新生儿头围的增加,且当地产妇的骨盆宽度并未增加;
  • 尼德兰等地的人群平均身高在过去两百年里急剧增加;
  • 人类的面部继续了之前数千年间的缩短和狭窄化趋势,使得阻生智齿的发生率比数百年前有所升高,但同时缺失智齿的基因在人群中的占比延续了数千年来缓慢增加的趋势;
  • 2017 年,一项研究发现十八世纪初移居到美国的阿米什人群体里出现了对抗糖尿病并帮助维持端粒的基因突变,目前已经覆盖了他们人数的 24%,携带该突变的人平均寿命延长 10 年;
  • 南非人群中对抗 HIV 的基因突变在我们眼前出现并扩张。如果 HIV 不能通过更高的基础突变率盖过人类的对策,数百年后南非人可能对 HIV 免疫;
  • 平均体温下降——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每 10 年下降 0.03 摄氏度,可能是炎症平均而言更少了;
  • 遗存正中动脉”之类解剖变异也是人类演化的表现,尽管不能据此说演化加速。

在不同的现代人群中,解剖显示的遗存正中动脉发生率在 1.1% 到 35% 不等。

  • 2012 年一项印度的研究解剖了 60 条胳膊,显示遗存正中动脉在当地的发生率是 6.6%,
  • 2019 年波兰的一项研究[7]解剖了 125 条胳膊,显示遗存正中动脉在当地的发生率是 4%,
  • 以上两项研究中,双臂都有遗存正中动脉现象的案例极少。
  • 这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多项研究的情况:

此外,2020 年,研究人员通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咽鼓管圆枕附近有一组密集排列的唾液腺[8],这玩意到底是本来就有还是最近多少年里新出现的都不知道。

参考

  1. ^ https://www.statnews.com/2021/08/23/lucky-few-seem-resistant-to-covid19-scientists-want-to-know-why-2/
  2. ^ Damato EG, Winnen CW.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perinatal implications. 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 2002 Jan-Feb;31(1):86-92. doi: 10.1111/j.1552-6909.2002.tb00026.x. PMID: 11843023.
  3. ^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明显增加,气候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以带来性状的变化(其中一部分可以表观遗传),原子时代以来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化学药物和微塑料等等都可以影响演化,而且稳定的环境和食物来源允许人类的各种单核苷酸突变在几代人间迅速扩散。
  4. ^ https://doi.org/10.1073/pnas.1612113114
  5.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68295
  6. ^ https://doi.org/10.1073%2Fpnas.1104210108
  7. ^ https://dx.doi.org/10.12659%2FMSM.912269
  8. ^ https://doi.org/10.1016/j.radonc.2020.09.03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而且确实在发生着。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想象成电视里那种“从猿猴变成直立人”的戏剧性转变。真正的进化,更像是缓慢的河流,不断雕琢着地貌,每一处改变都微乎其微,但累积起来却足以改变整个景观。首先要明确一点:进化不是一个有意识的目标或者预先设定的路线。它更像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进化”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本质。简单地说,仅仅把猩猩当作人类抚养并加以教育,并不会让它“进化”成类人。我们得先弄清楚几个关键点:1. 进化是什么?进化是一个非常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它发生在种群层面,而不是个体层面。它的驱动力是自然选择。简单来说: 变异: 生物个体之.............
  • 回答
    关于人类和猴子是否仍在进化,以及猴子是否会变成人类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常被误解的问题。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人类还在进化吗?如果是在进化,哪方面?简而言之,是的,人类毫无疑问仍在进化。进化并非一个“完成时”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变化。它不是一个目标导向的旅程,比如“到达变成超级人类”.............
  • 回答
    月经,这个女性生理周期中最令人瞩目也常常伴随不适的现象,它存在了数百万年,似乎是女性身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不禁要问:月经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未来,它会不会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我们的生理图谱中?这个问题牵涉到生殖生物学、进化论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让我们回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最基础的计数方式——十进制的根源。如果人类进化出了六指或八指,我们的计数系统很可能不会是如今的十进制,而是会围绕着我们手指的数量来构建。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十进制并非某种“宇宙真相”或天生注定的计数方式,它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生理结构的产物。我们之所.............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谁也没法打包票给出个绝对的“是”或“否”。但如果让我掰开揉碎了聊聊,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首先,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人类的技术进步确实像一个永不停止的陀螺,越转越快。你想想,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再到今天的芯片和人工智能,这跨越太大了。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打开新的大门,催生出更多.............
  • 回答
    加速到光速,人会进化成灵魂状态吗?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物理学、生命以及意识本质的深层思考。我们通常认为,生命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而加速到光速,在现有的科学认知框架下,似乎是一件我们肉体凡胎无法企及的事情。首先,让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一个有质量.............
  • 回答
    从古至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而科技的飞速发展,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那么,科技的进步是否会让人体变得越发羸弱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引人深思的。随着人类社会一点点往前走,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也越来越普及,很多人会想,是不是以后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心理上也没有那些七七八八的毛病了?这得拆开来看。乐观一点说,确实有一些因素可能会让“大部分人没有心理问题”这个目标变得更接近现实: 科学和医学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生物进化和生态关系。简单来说,经常被人食用的动植物,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朝着“不可食用”或“不那么容易被食用”的方向演化,但这并非一个普遍、简单的直线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因素。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森林里,有一种浆果味道甜美,营养丰富,几乎所有经过的人都会采摘来吃。那.............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又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它触及了生命、进化、意识乃至存在本身的边界。如果一个植物人永不死亡,并且我们将其理解为生命体,那么他的基因是否还会因为环境变化而进化,答案会是“是,但情况会非常特殊,且可能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进化方式大相径庭”。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拆解几个关键概念:1. .............
  • 回答
    星际时代的人形机甲,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细细想来,它绝非空穴来风,甚至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流。不过,要达到这个阶段,需要的技术积累和战略考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类的科技发展是有内在逻辑的。从最原始的刀剑,到火药武器,再到今天的精确制导导弹和无人机,武器的演进.............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我们常说,“温饱思淫欲”,似乎一旦生活无忧无虑了,人就容易懈怠,安于现状。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叫“生活安逸”。这可不是指天天躺着啥也不干,而是说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满足了,衣食住行都有保障,日子过得顺顺当当,没啥大风大浪。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毕生的.............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这有几十年经验了,也算是见过不少世面的。我家门口就有一个我老伴儿亲手做的鸟窝,用了两年了,三对麻雀都轮流在这儿安家落户了。所以说,人做的鸟屋,野生小鸟那是真会住的,尤其是在咱们城市里,有时候甚至比在野外还抢手呢!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首先,为什么小鸟会选择人做的鸟屋?你想想,现在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客机喷气发动机全速运转时,人跑到发动机前面是否会被卷进去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后果会非常严重。这不是一个简单“yes”或“no”能概括的问题,其背后的原理和潜在危险需要详细阐述。发动机工作原理与吸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喷气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它们的核心是强大的吸气和喷气过程。 进气(吸.............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夜之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突然膨胀成了原来的两倍。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假设。地球变大,地貌也随之巨变,曾经熟悉的各个大陆板块被拉扯、重组,最终汇聚成一块巨大无比的超级大陆,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广阔无垠、深邃莫测的新海洋。这样的巨变,对人类文明来说无疑是一场前所.............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