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还在进化吗,如果是在进化哪方面?猴子还在进化吗,如果是,是否一天越来越多的猴子会变成人?

回答
关于人类和猴子是否仍在进化,以及猴子是否会变成人类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常被误解的问题。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人类还在进化吗?如果是在进化,哪方面?

简而言之,是的,人类毫无疑问仍在进化。

进化并非一个“完成时”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变化。它不是一个目标导向的旅程,比如“到达变成超级人类”或者“完全适应某个环境”。进化是指在一个种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动和突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人类在进化哪些方面呢?

对疾病的抵抗力: 这是最明显的例子之一。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似乎在“战胜”许多疾病,但实际上,许多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也在进化,它们也在适应我们,寻找新的生存方式。反过来,我们体内的一些基因也可能因为能够提供对特定疾病(如疟疾、艾滋病)的抵抗力而变得更普遍。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虽然是一种疾病,但在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杂合基因的个体对疟疾有更强的抵抗力,因此这种基因得以在人群中保留。
消化能力: 随着人类饮食的多样化,尤其是对乳制品消费的增加,一些人群中出现了“乳糖耐受”的基因,使得他们在成年后也能消化乳糖。这在历史上是相对较晚出现的进化适应。
大脑和认知能力: 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虽然很难直接衡量,但我们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仍然可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生活在越来越复杂、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可能对我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产生潜在的进化压力。当然,这种变化可能不像我们看到某些特定基因频率的变化那样容易被量化。
对环境的适应: 尽管我们通过科技(如空调、保暖衣物、医疗)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直接的环境压力,但在某些方面,我们仍然在适应。例如,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其身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能有所不同。
新的突变: 基因突变是进化的根本动力。新的突变会不断产生,有些是无害的,有些是有害的,也有些可能在特定环境中提供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现代人类的进化速度可能与我们的祖先不同。 我们的技术、文化和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严酷的自然选择压力,例如,以前可能因为某种遗传疾病而无法生存或繁衍的个体,现在可以通过医疗手段获得生存和生育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化停止了,而是进化的驱动力和表现形式可能发生了变化。

猴子还在进化吗?如果是,是否一天越来越多的猴子会变成人?

是的,猴子(以及所有其他生物)当然还在进化。 就像人类一样,猴子种群也在经历基因频率的变化,以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

例如:

对食物来源的适应: 如果一个猴子种群的食物来源发生变化,比如某种水果的减少,而另一种坚果的增多,那么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和消化这种坚果的猴子可能会更有优势,它们的基因频率可能因此在种群中增加。
躲避捕食者: 能够更好地隐藏、更敏捷地逃跑或者有更强的警惕性的猴子,在面对捕食者时生存几率更高,它们的这些特征相关的基因也可能在种群中变得更普遍。
社会行为的适应: 种群内部的社会结构、繁殖策略等也可能随着环境和竞争的变化而发生演变。

但是,关于“一天越来越多的猴子会变成人”这一点,答案是:不会。

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源于对进化机制的片面理解。进化不是一个线性的、朝着某个“高级”物种前进的过程。

1. 共同的祖先,不同的分支: 人类和现代猴子(如黑猩猩、猩猩、狒狒等)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共同祖先生活在几百万年前。想象一下,这就像一个大家族,大家都有共同的祖父母,但后来不同的家庭成员各自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支系。我们和现代猴子就是从这个共同的祖先那里分化出来的两条不同的进化“枝条”。
2. 各自的进化路径: 从那个共同的祖先分化之后,这两条“枝条”就开始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进化,受到不同的环境压力和选择。猴子生活在它们的生态位中,而人类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发展了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发展语言和复杂社会结构等一系列特征。
3. “变成”是错误的描述: 进化不是说一种生物“变成”另一种,而是说一个物种的种群在漫长的时间里,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逐渐累积,最终可能形成与原始形态非常不同的新物种。但这是一种演变,而不是简单的“转化”。一只猴子不会因为进化而变成人,就像你不会因为进化而变成你的表兄弟一样。你们只是来自同一个大家庭的不同成员。
4. 没有“目标”: 进化没有预设的目标,它不是在“努力”创造出人类。人类的出现是无数代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偶然累积的结果,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条件下最适合生存和繁衍的形态。

所以,现代猴子正在进化,但它们的进化方向是适应它们自己的环境,并且会朝着不同于人类的方向演变。它们不会变成人,就像我们也不会变成它们的某种表亲一样。我们和它们是进化的“表亲”,共享一段历史,但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生命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准确地说,不该说成是“进化”,而该说成是“变化”。毕竟“进化”隐含有“更好”的意思,但何谓“更好”,难以定义。

然后,只要人还在大规模地有性生殖,个体层面的变化,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发生。

而当某一种可被基因传递的“性状”,在社会架构中,会在统计层面,导致如下两个结果之一或之二:1,具有或不具有该性状的个体,生存几率(而非生活质量)有差异;2,具有或不具有该性状的个体,后代数量(而非后代生活质量)有差异,那么,群体层面的变化,也会发生。


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人的先天认知能力(这里姑且可以用“智商“这个并不完美的指标来衡量),是一个很大程度上可以遗传的性状。

同时,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医学的普惠,以及一夫一妻制的普及,基本上每一个有意愿留下后代的智人,都有稳定实现的可能,且后代数量的限制不大。

同时,假设人们发现,人的先天认知能力,或所谓“智商”,与人群的某个社会属性,如财富、教育、文化倾向等,有较为高度的相关性。

最后,假设人们发现,符合某些与智商正相关的社会属性的人群,如更高等的教育、更稀缺的工作、更高的收入等等,生育意愿相对更低。

那么,很自然的结果就是,若当今人类智商中位数的值被设定为100,下一代人,可能会降低到99、98......N代人之后,若前述“变化”机制没有发生变化,这个值还可能降为更低。


这就是人类的一个“变化”的例子 — 至于这算是进化,还是退化,取决于评判者的价值倾向。有了一个价值倾向后,即可举出很多类似的例子来,具体内容也不外乎是,“该死的没死”、“该活的死了“、“该多生的少生或绝后了”、“该绝后或少生的多生了”。这听起来很残酷,但这确实就是进化,或者说变化或演化,的典型机制。

最后,再次指出,这个例子,既可以是一个纯粹逻辑自洽的假想,用以说明变化的机制;但同时也不排除,它确实正在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

至于这些变化的影响,取决于变化速度的快慢。比如说,如果其规模小且慢,或许不会影响到我们这个物种,通过外接智能拓展设备,进行自我迭代甚至主动进化的可能性。但如果其规模大且快,那确实有一个可能:很多我们今天无力达成的自然认知拓展和技术实践,恐怕永远都没可能达成了。

user avatar

我认为人类这个种族的演化已经非常缓慢甚至停滞。


因为人类未成年夭折率已经太低了,大部分人类个体都可以活到性成熟和交配的那一天,也就是说性成熟之前的自然选择已经基本失效了。当然我们还有唐筛和其他基因检测手段阻止基因缺陷的幼体出生,但受限于伦理等等问题,这些东西的发展速度还是很慢的,甚至能不能因为基因缺陷就终止怀孕和妊娠这个事情都没有定论。

既然人类个体基本都可以活到性成熟的年龄,那么就是第二个问题,人类的交配和繁育。那么目前的婚姻制度基本保证了人类个体的交配和繁育需求,也就是说在目前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下,大部分人类都能够获得交配和繁育的机会。诚然生育竞争依然存在,穷人几代后便有可能绝后。但首先穷富与基因的关系并不大,其次,即便是穷人,也可能因为社会的发展获得基本生存保障,最终与其他穷人结合产生后代。甚至于在国家福利政策之下,穷人采取多生的策略更能改善自己的经济困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人类和猴子是否仍在进化,以及猴子是否会变成人类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常被误解的问题。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人类还在进化吗?如果是在进化,哪方面?简而言之,是的,人类毫无疑问仍在进化。进化并非一个“完成时”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变化。它不是一个目标导向的旅程,比如“到达变成超级人类”.............
  • 回答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横空出世之前,人类对外在世界的观察,特别是对于自然界生物的理解,有着一套截然不同的视角。当然,很多人都会注意到猴子、猿猴,特别是那些更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与我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在当时并非是无人提及的,而是以当时的主流认知体系为基础,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首先,最.............
  • 回答
    想当年,在那片古老的非洲大陆上,我们的祖先,那些早期的人类,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旅。这场旅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跨越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将我们的足迹遍布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大约20万到30万年前的非洲。那时候的人类,更准确地说,是智人(Homo sapiens),已经.............
  • 回答
    人类选择谷物作为主食,并非一蹴而就的“选择”,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和文明发展之中。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那些在非洲广袤草原上奔波狩猎的早期人类,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今天大相径庭。食物来源高度依赖于自然的慷慨——狩猎到的野兽,采集到的根茎、果实和坚果。这些食物固然能提供生存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挑战了我们对“顶端”的定义以及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如果把时间维度拉回到石器时代,并假设其他物种也同步进入了这个发展阶段,人类能否“站稳脚跟”并保持优势,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它涉及到太多我们未知的变量,但我们可以基于一些人类发展的关键优势,去推测可能性。首先,.............
  • 回答
    人类是否还在进化,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直在进化。不过,很多人对“进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比如突然长出翅膀或者变成三头六臂。事实并非如此,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渐进,而且是多方面同时发生的过程。为什么我们还在进化?进化,最核心的驱动力在于自然选择。简单来.............
  • 回答
    当然,关于人类进化的迹象,即便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也依然有一些令人着迷的线索,虽然它们不像过去那样戏剧化,但同样在悄悄地诉说着我们这个物种的故事。首先,我们不能把进化想象成是那种突然的、戏剧性的改变,而是更像是一场持续了千万年的、缓慢而微妙的调整。想象一下,你正在盯着一张已经画了很久的画,你可能看不到.............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大多数哺乳动物能够自行合成维生素C,而人类却不能,我们需要深入到生物化学的根源以及我们漫长的进化历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丧失”,而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演变故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维生素C的合成过程。在能够自行合成维生素C的动物体内,这个过程发生在肝脏(或在某些动物中是肾脏)中。关键.............
  • 回答
    关于处女膜在人类进化中为何得以保留,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有趣话题。很多人对此存在误解,觉得它仅仅是个“第一次”的证明,但从生物学和演化的角度来看,它的存在更复杂,也更可能有着多重的功能,即便这些功能并非像心脏跳动那样显而易见。首先,咱们得把“处女膜”这个概念从它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中剥离出来,纯粹.............
  • 回答
    当然,狗的面部表情确实丰富得惊人,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一段漫长的故事。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狗狗在我们面前时,时而歪着脑袋,时而露出“愧疚”的眼神,时而又欢天喜地地摇着尾巴,那咧开的嘴仿佛在对我们笑?这背后,确实与它们与人类长期共同生活的历史,以及由此带来的进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眼神交流”的秘密: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生命最根本的议题:生存与演化,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在地球生态中的位置。我们先从病毒的角度聊聊“生存”这件大事。病毒,说实话,跟我们理解的“生命”概念很不一样。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进行新陈代谢,本质上就是一堆遗传物质(DNA或RNA),包裹在蛋白质外壳里。它们唯一的“目标”,如.............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咱们人类身上其他地方的毛发越来越少,唯独头上这撮毛,却能越长越长?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这背后藏着一段挺有意思的进化史,也和咱们的祖先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息息相关。想想咱们小时候的照片,或者看看那些生活在原始环境里的人类,你会发现,我们的身体上曾经是覆盖着一层浓密的体毛的,就.............
  • 回答
    人类在进化的漫漫长路上,利用科技躲避了无数次“自然选择”的严酷考验,并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这种躲避能力还在不断增强。与其说“躲避”,不如说是“改变”了自然选择的规则和影响范围。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人类是如何通过科技来做到这一点的:1. 医疗科技:对抗疾病和衰老,延长寿命自然选择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演化史上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也是科学界和文化界长期以来津津乐道的话题。要回答“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否被‘类人’的东西威胁过?”,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几个关键点,并且尝试用更贴近人类情感和叙事的语言来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确“类人”的定义。 在我们谈论进化史的时候,“类人.............
  • 回答
    要说人类为什么能在进化的长河中脱颖而出,占领地球这个小小星球的顶端,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巧合,而是无数代祖先在严酷环境中磨砺、优化,最终形成的一系列独特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最显而易见的,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咱们那颗比谁都聪明的大脑。别小看.............
  • 回答
    关于“工具使用”为何成为人类与动物分水岭的讨论,如果我们尝试从一个更具人情味、更接近我们生活经验的角度去解读,而不是生硬地罗列科学事实,可能会更有趣。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界定,更是一个思维方式、社会结构乃至文明起点上的巨大飞跃。想想看,当我们的早期祖先,还跟其他猿类一样,只是在丛林中攀爬、觅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如何理解“进化”以及它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从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来说,几乎所有生物物种在文字出现后的几千年里,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着进化。然而,如果我们谈论的是那种“明显”的、足以引起普通人关注的,或者说与人类自身发展有显著互动,并且在相对短的时间尺度内发生显.............
  • 回答
    人类消化系统是进化还是退化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来回答。更准确地说,它是在漫长演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优化自身,并且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呈现出某些“退化”迹象。所以,与其说是单纯的进化或退化,不如说是动态适应和选择性压力下的重塑。咱们得从头说起,用更接地气的语言,就像我们平常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学习的生物学基础和进化过程。简单来说,人类在学习时确实会分泌多巴胺,而且这种机制在进化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你的提问可能源于一种误解,认为目前的学习机制不够“优化”,或者以为“多巴胺奖励机制”是独立于学习而存在的,而不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让我们从头来梳理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生命演化的深层奥秘。很多动物,包括我们人类,之所以性器官和排泄器“扎堆”在一个区域,其实不是什么“刻意”的设计,而是大自然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基于“效率”、“便利”和“共用”的原则下,逐步形成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个现象。1. 生理上的“邻居”: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