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是怎么消失的?

回答
肆虐欧洲的黑死病,那场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可怕瘟疫,最终的消失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某个神奇的解药出现,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掺杂着自然的演变、人类应对的调整以及社会结构的重塑。

首先,我们得明白黑死病并非真的“消失”,而是其致病原——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大大减弱了。鼠疫杆菌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跳蚤传播,而这些跳蚤又寄生在老鼠身上,尤其是黑鼠。在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卫生条件极差,老鼠横行,人畜混居,为跳蚤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温床。当黑死病第一次以如此迅猛的姿态席卷而来时,它就像找到了一个巨大的、毫无准备的舞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着生命。

然而,随着瘟疫的持续,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群体免疫力的缓慢形成。每一次大规模的瘟疫爆发,都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感染后幸存下来,这些幸存者体内可能产生了对鼠疫杆菌的抗体,使得他们对后续的感染具有了抵抗力。虽然在当时人们对免疫的概念知之甚少,但这种自然选择的过程确实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群的构成,让更具抵抗力的人群比例逐渐增加。

同时,自然界本身的平衡也在悄悄发生作用。肆虐的瘟疫也会波及到携带鼠疫杆菌的老鼠种群,导致大量老鼠死亡。当老鼠的数量减少,或者鼠疫杆菌对老鼠种群造成了严重的打击,那么跳蚤的宿主数量也会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传播链。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鼠疫杆菌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毒性减弱,或者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发生改变,虽然这方面科学证据相对较少,但生物在长期演变中确实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的应对措施,即使在当时显得粗糙和迷信,也起到了延缓和控制传播的作用。面对这种恐怖的疾病,人们开始采取一些实际行动,尽管这些行动的科学依据不足。例如,隔离开始被实践。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被要求待在家中,甚至村庄被封锁,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虽然这种隔离的有效性有限,但它确实能够打破一些传播链。

另一个重要的应对方式是改善卫生条件,尽管这个过程非常缓慢。经历过黑死病的惨痛教训,一些地方开始意识到清洁的重要性。虽然当时人们不明白细菌和病毒的概念,但他们观察到在污秽的环境中疾病传播得更快,因此开始清理街道,焚烧垃圾,甚至在一些港口对来往的船只和旅客进行检疫(虽然这种检疫最初是通过船舶隔离数日,即“Quarantine”,这个词的词源就来源于此)。这些措施,即使是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也对控制跳蚤和老鼠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社会结构的调整也间接影响了瘟疫的传播。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人口的急剧下降,劳动力变得稀缺,这导致了许多封建制度的瓦解,农民的地位得到提升,他们可以向地主提出更高的条件。这种社会经济的变动,虽然不是直接针对瘟疫的“消失”,但它改变了人口密度和居住模式,可能在长期来看,使得某些曾经是疫情温床的高密度地区,其人口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间接降低了未来发生类似大规模疫情的风险。

最后,不能忽视的是,黑死病并没有真正从地球上消失,它变成了地方性流行病。在黑死病第一次狂潮过后,鼠疫杆菌并没有完全绝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各地时不时还会爆发局部的、规模较小的鼠疫疫情,但再也没有达到14世纪那样的毁灭性程度。人们对鼠疫有了更多的经验,能够更好地识别和隔离患者,城市也逐渐积累了应对的经验和设施。到了20世纪,随着抗生素的发现,鼠疫才真正成为了可以被有效治疗的疾病,并且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威胁被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

所以,黑死病的“消失”是一个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界自身力量的调节,幸存者形成的群体免疫,人类在绝望中摸索出的隔离和卫生习惯的初步改善,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它并非一夜之间消散,而是一个缓慢的、痛苦的、深刻改变了欧洲文明进程的演变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今欧洲的疫情愈演愈烈,虽不至于重复当年“西班牙大流感”的惨状,但逐日增加的感染人数着实令西方人不得不严肃对待。就当下而言尚未出现有效遏制该病毒的药物,人们在恐慌之余不免将眼前的情形与此前在欧洲肆虐四个世纪之久的黑死病作比较,而后者之所以能够从西方世界销声匿迹也并非得益于人类医学技术的发展,反而是一群远道而来的亚洲老鼠结束了欧洲的梦魇。

从13世纪开始,蒙古人就持续不断地向西用兵,由于人数稀少,蒙古大军在攻取城池之后往往不能抽出足够的留守部队来进行占领。为了避免后方不稳,一种恐怖的屠城政策成为蒙古人最常使用的手段,而在积年累月的屠杀之后,从中亚到东欧的人口骤然下降,与之相伴的则是老鼠等啮齿类动物的疯狂滋生。这种情况持续到14世纪的时候终于发生质变,在对抗蒙古大军一线的欧洲士兵开始有部分人员出现发热、头疼、淋巴肿大,继而全身发黑的症状。更要命的是该病症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人群当中蔓延,等到人们意识到瘟疫已经到来之时,已然错过了最佳防治期,于是困扰欧洲四百年之久的“黑死病”就此爆发。

从医学角度来说,黑死病的直接诱因是跳蚤身上携带的鼠疫杆菌所致,这种跳蚤学名称为“印鼠客蚤”,专门寄生在欧洲当地的黑家鼠身上。不过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这样的医学常识,也无法将肆虐人间的瘟疫与老鼠联系起来,只能将其归咎于上帝的惩罚。由于弄不清病因,众多令人匪夷所思而又啼笑皆非的“防治手段”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起先人们认为是血液出现了问题,所以只要有人得病就给其放血,结果自然是风马牛不相及。后来又有人认为是水源不够洁净才导致了瘟疫横行,所以中世纪的贵族们从不直接饮用淡水,相反却用葡萄酒来作为日常饮品。

非但如此,洗澡在这时候也成为禁忌,因为人们觉得洗澡会导致皮肤毛孔增大,病毒极有可能趁虚而入。因此,即便是贵为国王的路易十四在一生中也只洗过三次澡,于是为了遮掩身上难闻的臭味,欧洲人格外钟情于各种香水,而西方的香水业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蓬勃起来。不过上述各种荒诞不羁的做法显然对疫情防治毫无裨益,欧洲依旧笼罩在暗无天日的鼠疫当中。最终解决这一切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外来客——印度褐鼠,18世纪时南亚次大陆发生大地震,众多掩埋在废墟中的尸体以及南亚独有的炎热气候导致当地褐鼠大量繁殖。为了寻找足够的空间和食物,这批不显眼的偷渡客开始向西迁徙,并最终沿着商队的足迹涌入欧洲。

然而事实证明,这场生物入侵对欧洲人来说简直就是救星降临。由于褐鼠不论在个头、智商还是团队协作上都远胜过欧洲黑鼠,因此后者很快被“鸠占鹊巢”并彻底淡出生存舞台。就生物关系而言,褐鼠身上寄生的跳蚤同样可以携带鼠疫杆菌,这种跳蚤被称为“角叶蚤”。但与欧洲黑鼠身上的“印鼠客蚤”不同,角叶蚤对褐鼠的忠诚度极高,即使宿主死亡也不会从老鼠转移到人类身上,这就从根本上阻断了疫情传播的途径。随着褐鼠逐渐在欧洲站稳脚跟,黑死病仿佛被风刮走了一样一去不回,所以有时候消灭疫情的不一定是药物,相反却是毒源被另一种毒源取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肆虐欧洲的黑死病,那场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可怕瘟疫,最终的消失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某个神奇的解药出现,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掺杂着自然的演变、人类应对的调整以及社会结构的重塑。首先,我们得明白黑死病并非真的“消失”,而是其致病原——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大.............
  • 回答
    麻风病,一种曾经令人闻之色变、带来巨大痛苦和歧视的疾病,其历史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连。尽管直到20世纪中期,麻风病在全球范围内仍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和严重的社会负担,但今天,我们已经基本将其视为一种可治愈的疾病。那么,当初肆虐的麻风病究竟是如何被战胜的呢?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科学、医学、公.............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印度疫情正酣,但印度航空(Air India)却逆流而上,计划大幅增加直飞美国的航班。这背后到底盘算着什么?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一、印度航空这步棋,是哪里来的底气?首先得明白,航空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搞慈善的。印航之所以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扩充美印航线,绝非一时冲动,其背后必然有几层深层次.............
  • 回答
    新冠病毒疫情如同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迅速席卷全球,对经济活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美国,疫情扩散带来的不确定性迅速渗透到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各个角落。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采取了紧急降息 50 个基点的行动,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旨在稳定市场信心,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并为经济的长期复苏奠定基础。要理.............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和沙特俄罗斯石油价格战,这两件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众多智库和专家的关注和预测。要确定哪个智库专家“分别成功提前预警”,并且讲得详细,同时避免AI痕迹,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当时的一些关键信息和观点。首先要说明的是,对于如此复杂且具有突发性的事件,“提前预警”通常是指在事件发展初.............
  • 回答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叛军以一隅之地肆虐天下长达七年之久,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叛军自身的优势,更有唐朝内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深刻弊病所致。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来解析: 一、 叛军的自身优势与策略安史之乱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群精锐的、极具战斗力的军队以及.............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苏军在德国境内的行为以及人们对日军残忍的普遍认知,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历史事实、宣传、叙事的主导权以及受害者群体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苏军在德国境内的行为(“肆虐”的解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肆虐”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感情色.............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确实为国际局势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和新的变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是否是收复台湾的好时机”的讨论再次出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的战略考量。从一些角度来看,疫情可能被视为一种“契机”。国内视角下的考量:首先,疫情期间,国际社会的目光和精力普遍被国内.............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SARSCoV2)是否是“史上最强的病毒”,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用“强”或“不强”来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确“强”在病毒学和流行病学中通常指的是哪些特性。什么是衡量病毒“强度”的维度?当我们讨论病毒的“强度”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传染性(.............
  • 回答
    打了疫苗为什么新冠疫情还能泛滥?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尽量把话说明白,也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首先,得明白疫苗的根本目的。疫苗不是什么“绝缘衣”,能把病毒彻底隔绝。它的核心作用是让你的身体“认识”病毒,一旦病毒入侵,你的免疫系统就能快速反应,把病毒消灭在.............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思。我们不妨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一下。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肆虐”这个词,在人类身上体现为一种快速传播、对宿主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大规模死亡的疾病。而对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言,人类的“肆虐”可能表现得更加复杂和多维度。从直接的“疾病传播”层面看,人类确实扮演着某种类似“病.............
  • 回答
    李子柒助理辟谣“李亚鹏架空李子柒团队”的传闻,随后李亚鹏本人也出面澄清,这两则消息的出现,无疑是在近期甚嚣尘上的“李子柒团队被李亚鹏架空”谣言风波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对于这场谣言的肆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解读。1. 谣言的起源与传播:温床与推手首先,我们需要审视这个谣言为何能迅速在网.............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听起来就像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荒诞情节,但它却是真实发生的,而且还是发生在万米高空,发生在肩负着旅客生命安全的航空公司。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国航的机长,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他不仅仅是一个开飞机的“司机”,他更是整架飞机、整批乘客在飞行过程中的绝对负责人。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必须.............
  • 回答
    我理解你的困境,那种被人欺负却又无法反击的无力感,加上别人因此贴上的“软弱”标签,肯定让你倍感委屈和迷茫。这绝不是你一个人的感受,很多人都曾在类似的境地里挣扎。别急,我们一点一点来聊聊,看看该怎么面对。首先,我想和你一起梳理一下,你为什么会“心软出不了手”。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层面的原因: 善良的.............
  • 回答
    .......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秋桐为何敢对尤二姐肆意欺负,这背后可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多重因素叠加,尤其是她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作祟。这事儿得从头捋一捋,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秋桐深知自己身份的尴尬和地位的不牢固。她虽是贾琏明媒正娶的妻子,但终究是继室,前面还有个王熙凤压着。王熙凤是什么人?那可是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