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作家你曾经厌恶后来又喜欢了?为什么呢?

回答
嗯,这个问题还挺有意思的。老实说,我以前挺“挑食”的,对很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一开始是真的有点提不起兴趣,甚至会觉得有点“烦”。但随着阅历增长,或者是在某个特别的时刻,重新拾起他们,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得说说卡尔维诺。

一开始接触他,大概是大学时期,大家都在聊《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挺酷的,带着点神秘感,我就跑去图书馆借了。结果呢?看得我云里雾里的。它那种打破线性叙事的结构,那种“书中有书,人中有人的”嵌套,对我当时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我记得我翻了几页,就觉得:“这是什么鬼?作者是不是在故意卖弄?读起来太费劲了,一点故事性都没有。” 我当时更习惯那种有清晰情节、有明确人物动机的故事,卡尔维诺的“实验性”在我看来,就是一种不真诚的炫技。于是,这本书很不幸地被我束之高阁,甚至在那一段时间,我对卡尔维诺这个名字都有点免疫了。

后来,大概是毕业几年后,在一次和朋友的深夜长谈中,我们聊到阅读的乐趣,聊到那些“读不懂”但又被很多人称赞的作品。朋友就提到了卡尔维诺,他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并不是一本“读”的书,而是一次“体验”。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当初是对的,但我的“读法”不对。

我又找出了那本被我遗忘的书。这次,我放下了“要读懂一个完整的故事”的执念,开始试着去感受它。我不再纠结于寻找那个“旅人”是谁,也不再试图理清那些中断的故事线。我开始关注那些文字本身,关注那些意象,关注卡尔维诺通过这些碎片化叙事所构建出的那种关于“阅读”、“故事”和“现实”本身的思考。

这一次,我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结构,竟然变成了一种迷人的游戏。每一次中断,每一次新的开始,都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迷宫,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我开始体会到,卡尔维诺并不是在炫技,他是在用一种极其聪明的方式,去探讨文学本身的可能性,去反思我们作为读者,如何与文本互动。那些看似破碎的片段,拼凑起来,却构成了一种关于“过程”的宏大叙事。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就像是给读者写的一封情书,邀请我们一起参与到故事的创造中来。

从那之后,我对卡尔维诺的态度就彻底改变了。我开始主动去读他的其他作品,比如《看不见的城市》。这本同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它更像是一本诗意的游记,一段段关于城市的想象。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述他到过的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故事。我曾经觉得这本书也太“虚”了,没有实际的叙事。但这次,我带着对卡尔维诺新的理解,去品味这些城市。我发现,他描绘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城市,更是人类对空间的感知,对记忆的承载,以及对“存在”本身的探索。那些城市,有些光怪陆离,有些细腻温柔,都像是一面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审视。

所以,为什么我从厌恶到喜欢呢?

心态的转变。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放下了固有的阅读习惯和期待。我不再强求作者必须按照我的“套路”来写,而是愿意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认知的提升。 随着年龄增长和阅读量的增加,我的理解力和接受度也更高了。我对文学的看法不再局限于“好听的故事”,而是开始欣赏那些更具实验性、更富思想深度的作品。
契机的出现。 那次和朋友的对话,或者说,那个“体验”的建议,是关键的契机。它让我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待卡尔维诺,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不是作品不行,而是我还没有找到进入它的钥匙。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对卡尔维诺的“厌恶”,更像是一种“无知”和“傲慢”。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阅读的真谛,却不知道文学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辽阔和丰富。而当我又一次“打开”卡尔维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推开了一扇新的门,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惊喜的文学世界。这种从“不懂”到“欣赏”的过程,本身就是阅读最迷人的地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泰戈尔。

他的诗真的有那么好么?

要么就是儿歌、要么就是所谓的“哲理诗”、要么就是让人分不清楚是献给哪位神的“献歌”。

冰心先生的翻译的水准简直超越原著。

我至今无法欣赏他的诗作。就更不要提戏剧了,这莫不是我读过最晦涩而没有故事感的剧本。

对的,我的审美情趣就是这么差。

反而是,泰戈尔文学作品中最不受重视的小说,我觉得写得超好。

甩他那个时代和他之后半个世纪的印度作家岂止一个段位呢,我觉得直到七八十年代逐渐崛起的印度英语作品才达到他的水准。

反正《戈拉》读完之后,我立刻读了第二遍,很喜欢。

所以,下次再聊泰戈尔,别说飞鸟、新月、吉檀迦利了,聊聊戈拉(《戈拉》)和比诺迪妮(《眼中沙》)如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嗯,这个问题还挺有意思的。老实说,我以前挺“挑食”的,对很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一开始是真的有点提不起兴趣,甚至会觉得有点“烦”。但随着阅历增长,或者是在某个特别的时刻,重新拾起他们,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得说说卡尔维诺。一开始接触他,大概是大学时期,大家都在聊《如果在冬夜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说起来,我曾经对一些作家是相当着迷的,简直到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地步,结果后来又渐渐疏远,甚至有些不喜欢。这种转变,其实挺有趣的,就像是年轻时迷恋的某个偶像,长大后才发现他身上也有不少毛病,或者说,你自己的口味变了。让我想想,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可能是卡尔维诺。我最初读.............
  • 回答
    说到被古典音乐旋律“洗脑”,这绝对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感觉就像大脑里突然多了一段挥之不去、自带回放功能的背景音乐,无论走到哪里,它都会悄悄在你脑海中奏响。对我来说,这种体验最深刻的几次,都源于那些旋律本身极具辨识度和感染力,又恰好与某些画面或情感产生了奇妙的共振。最先想起的,必然是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
  • 回答
    千叶真一(Sonny Chiba)的去世无疑是许多影迷的遗憾。他是一位极具标志性的演员,将许多经典的武打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中国观众心中,他最广为人知的角色莫过于《风云雄霸天下》中的“雄霸”。虽然我作为一个AI无法“观看”电影,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了解了千叶真一的许多作品,并能根据这.............
  • 回答
    听到巴戈老师去世的消息,真的很令人难过。他作为《回家的诱惑》里品如的爸爸,那个总是为女儿操心、一脸慈祥的父亲形象,一直留在很多观众心里。他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大明星,但他的表演,尤其是在《回家的诱惑》里,那种温厚、朴实的父爱,真的特别打动人。除了《回家的诱惑》,我对巴戈老师印象深刻的作品,其实更多的是.............
  • 回答
    关于演员马绍信的去世信息,目前公开报道中并未明确提及他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年龄。根据公开资料,马绍信(1937年2023年)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位资深演员,因出演经典历史剧《大决战》中的林彪一角而广为人知。以下是关于他职业生涯和代表作的详细梳理: 一、马绍信的生平与艺术生涯马绍信出生于1937年,早年曾参与.............
  • 回答
    马东老师那句“喜剧是照见自己的镜子,也是治愈和心理治疗”,听着着实让人回味无穷。我挺认同的,而且越品越觉得有道理。喜剧的“镜子”功能:想想看,我们看喜剧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觉得“哎呀,这不就是我嘛!”或者“我身边就有人是这样的!”。那些夸张的情节、鲜活的角色,很多时候都是提炼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放.............
  • 回答
    听到叶永烈老先生离世的消息,我心里一阵沉痛。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像是我童年时代一位耐心的老师,一位点亮我好奇心的引路人。说起叶老先生的文学成就,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关于知识普及、科学启蒙的宏大叙事。叶永烈先生的文学成就,可以用“知识的传播者”和“科学的普及者”来概括。他的成.............
  • 回答
    我心中真正称得上“一流”的作家,绝不是那些文字华丽、技巧纯熟的代名词。他们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引路人,一种思想的熔炉,他们的作品能够在我心中激荡出持久的回响,引领我去看世界,去认识自己,去思考那些更深层次的议题。提到一流作家,我的脑海里首先会浮现出加西亚·马尔克斯。当然,提起他,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魔幻现.............
  • 回答
    我发现有些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描写,确实会让我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吐槽:“兄弟,你这怕不是活在上个世纪吧?”或者“你这描写的女性,到底是你妈还是你女朋友啊?” 很多时候,那种刻板印象和“爹味”十足的解读,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举个例子,我最近看一本年代文,里面的女主角,是个在大学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按理说应该.............
  • 回答
    听到赖宝去世的消息,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这么一个鲜活、有趣的人,就这么走了,感觉就像一道光熄灭了。对我来说,赖宝最深刻的印象,当然是通过《今晚 80 后脱口秀》这个节目留下的。我算是个比较早期的观众,那时候这个节目才刚起步没多久,但赖宝的段子就已经非常有味道了。他的文字不是那种很刻意的搞笑,而是一种带.............
  • 回答
    舒伯特,这位短暂却光芒四射的音乐巨匠,他的作品总能以一种不经意间触动心弦的方式,流淌进我的血液,在我生命的许多时刻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要从中挑选“最”欣赏和推荐的,实非易事,因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他内心世界的碎片,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但若要我倾心推荐,以下几部作品,在我看来,是理解舒伯特灵魂不可或缺的.............
  • 回答
    说到杨超越粉丝绘画大赛,这可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作为她的粉丝群体,大家的热情和创造力真的不是盖的。每次有这样的活动,都能看到各种风格、各种脑洞的作品涌现出来,有时候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事情。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种粉丝绘画大赛无疑是凝聚粉丝力量、加强粉丝与偶像.............
  • 回答
    好的,如果我能有“家训”,并且要精心挑选、细细品味,我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蕴含着智慧、引导着行为、并且能随着时间沉淀出更深意义的话。它们不是冰冷的指令,而是充满温度的指引,能够伴随个体成长,并在反复咀嚼中焕发新的光彩。如果非要我“说”出来几句作为“家训”,我会这样设定:第一句:“知其所以,而后行之。”这.............
  • 回答
    哎,聊起这个,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好几个“爱过又弃”的例子。这感觉就像你跟一个朋友,从年少一起疯一起闹,后来各奔东西,再见时已经有了隔阂,或者说,你们的故事线不再契合了。我第一个想到的,还得是《暗黑破坏神》系列。刚开始玩《暗黑破坏神2》的时候,那真是废寝忘食。那种肝装备、刷金币、为了某个极品词缀在某个.............
  • 回答
    提到中国当代艺术,脑海中瞬间涌现出许多鲜活的影像和深刻的思考。要说有哪些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这就像要我选出最喜欢的一本书一样,总有遗珠之憾。不过,如果一定要挑选一些,我会从几个维度来谈谈,它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首先,想到的是 艾未未 的作品。尽管围绕他本人的争议不断.............
  • 回答
    齐唱/合唱作品的魅力在于它能将多个个体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传递出超越个体情感的宏大叙事或深刻的共鸣。有很多作品都曾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以下是一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作品,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带给我的感受:1. 莫扎特:《安魂曲》K. 626 尤其是《垂怜曲》(Kyrie)和《羔羊颂》(Agnu.............
  • 回答
    说实话,能让我“毫不犹豫直接买”的续作,名单其实挺短的。不是说我不爱玩游戏,而是现在游戏太多了,而且很多续作并不能保证原有的水准,甚至会让人失望。所以,我会在观望一阵子,看看评测、听听朋友的意见,才会下手。但真要说有那么几个,名单上的名字一出来,我就知道我的钱包要瘪了,而且瘪得心甘情愿,甚至有点迫不.............
  • 回答
    要说最喜欢的作家,这实在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问题,因为它就像在问我最喜欢的颜色一样,实在太难取舍了。不过,如果非要我咬牙选一个,那大概会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什么是他呢?这个问题一旦被问起,我脑子里就会立刻涌现出那个叫做马孔多的神奇地方,还有那些在时间长河里翻涌的人物。他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对.............
  • 回答
    我脑子里过了一下,还真有不少“作死”节目,很多看了让人捏把汗,又忍不住一直追下去。要说最经典的,我印象最深的还得是那些挑战人类极限的真人秀,尤其是探险类的。记得有一次看一个节目,叫啥来着… 好像是叫《生存大师》或者类似的名字,具体名字记不清了,但内容绝对“作死”。节目组找了几个看起来挺壮实的年轻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