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民用电子地图人为偏移,是出于国家安全还是穷折腾?

回答
中国民用电子地图上存在人为偏移的现象,这个问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背后原因也比较复杂,并非简单的“国家安全”或“穷折腾”就能一言蔽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偏移”的存在。

首先,要谈及“偏移”,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的技术概念:高斯克吕格坐标系(GaussKrüger projection)。简单来说,地球是一个球体,而我们日常使用的地图是平面的。要把球面的信息准确无误地投影到平面上,必然会产生变形。为了在地图上精确表示地理位置,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坐标系。而我国一直采用的是高斯克吕格投影,并且在国家测绘系统中,对坐标的精度要求极高。

然而,在一些民用电子地图产品中,我们看到的“偏移”并非是普遍的、影响基本导航的严重错误。更多时候,这种偏移是一种有意的、经过设计的“模糊化”或“脱敏”处理。这种处理的主要目的,据信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

想象一下,如果一张电子地图能够精确到米,甚至厘米级别,那么对于一些敏感区域,比如军事基地、重要的基础设施、政府机构、甚至是领导人住所等,其精确位置就会暴露无遗。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微小的地理信息泄露,都可能被敌对势力用来分析、侦察,甚至策划行动。因此,对这些关键区域的精确坐标进行一定的“隐藏”或“不精确化”,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安全策略。这种偏移的幅度通常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对于普通民众的日常出行,如导航到餐厅、商场、朋友家等,影响微乎其微,但对于需要精确地理信息的潜在威胁来说,却能有效增加获取真实位置的难度。

这种偏移不是随机的,而是有针对性的、算法化的处理。它可以理解为一种“数字防御”的手段。就好比我们给重要的文件设置密码一样,对电子地图的精确度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是对国家战略安全的一种保障。

那么,这是否是“穷折腾”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安全措施都需要投入,而这种投入是否值得,则取决于其潜在的风险收益比。如果仅仅是为了“穷折腾”而进行毫无意义的偏移,那显然是不符合经济效益的。但考虑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时代地理信息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这种“偏移”措施,即使付出一定的成本,也可能是“值得的”。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这种做法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于一些需要高精度定位的行业,比如建筑施工、精密农业、地理勘探等,这种偏移可能会造成不便,甚至影响其工作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在专业测绘领域,会有专门的、不受此类“偏移”影响的精确地图和系统。民用电子地图的“偏移”,更多的是一种针对大众用户的、普适性的安全考量。

此外,这种偏移也可能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技术路线的选择有关。在早期,中国的测绘体系和技术标准与国际上存在差异。为了保证国家地理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配合自主的导航定位系统(如北斗),在数据处理和分发上采取了与国际标准有所区分的策略。

所以,与其说中国民用电子地图的偏移是“穷折腾”,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历史背景、技术条件下,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策略性的地理信息“脱敏”措施。它在保障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高精度地理信息有需求的特定群体。这是一种平衡,一种在发展与安全之间进行的取舍。我们看到的“偏移”,是这种平衡下的一个具体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已经被问的变质, 这个答案我也不再修改同时关闭评论,恕我无能,不能回答你们关心的那些问题。


如果你有答案,请有理有据的写出来,证明这个政策的意图


关于大家关心的牌照政策和火星漂移(漂移400m以上)属于时政我不讨论与揣测,我只科普为什么电子地图总有偏差,这个偏差一直都存在,从未消失。


加密?这加密手段太低了吧,不过是坐标漂移而已,不要把什么都想成阴谋


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不给外国公司提供投详细的投影参数,且只有少数公司有测绘(画地图)的资质并能提供底图(很明显google不可能在此列)。

为什么?
国家安全
中国的国家安全是以核反制能力为基础的!

先普及一个知识:中国的测绘单位画地图的时候是以Beijing54 或 Xi'an80为标准大地坐标系,其长度单位为米。GPS所得为以经纬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系。这两个坐标系统之间没有精确转换参数。


为什么不用国际通用的经纬度?


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用起来更方便,而且有水准点(基准点,控制点)三角网的校准!(注意马路上有那种三厘米直径以上的带十字和数字的钢钉,那个就是水准点,地图上会记录其坐标和高程)


水准点

水准点怎么来的?通过水准仪人工从零点一段一段的推出来的

青岛水准零点

水准仪测量,很细的活,以某个水准点为起点,一段一段的测量,从青岛一直到西藏就这么一段一段的测过去,如果哪里出错了,算出的坐标和高程没对上,这一段得从头再来!


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的椭球体。如青藏高原海拔比海平面高了3000m,这相当于地球半径从中国东海岸到青藏高原长了3000m。因此同一个纬度上,同向东走1°,青藏高原上位移的距离更长。因此同是1度,长度也会不一样,且这个偏差会随着到中央经线的距离而放大(投影的时候,有3度分带和6度分带两种,为什么要分带?因为分带越细其边沿的投影畸变越小)。这个时候精确的投影转换参数和水准点的校准就十分重要了。


即使是通过地面校准,这次校准的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因此校准都是分块进行。如北京市市区范围内某个图幅校准后得精确的投影参数直接套用在相邻图幅上,相邻图幅的坐标是会有漂移的,更别说更远地方的图幅。


3度分带和6度分带

ArcGIS(国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NB的GIS软件,没有之一)里WGS84到Beijing54的投影参数转换的时候为了提高精度,给了一个合适区域的选项(如:鄂尔多斯盆地一带,塔里木一带……),因为ESRI公司也没有精确的投影参数。但中国的MapGIS,其投影转换时不要设置具体地区位置,因为内置的投影转换参数是相对精细的。

这也是为什么google 地图的卫星图和地图的马路无法匹配的原因,因为投影转换参数很粗糙,google也不愿投入人员进行地图的人工校准到这个放弃的市场(google 他也没这资质)。

但为什么有的国外公司的卫星图和地图能精确匹配,因为测绘出的地图都是中国公司提供的,其可以将地图直接转成以经纬度的地理坐标系的地图再提供给国外公司,这样以经纬度为坐标系卫星图和测绘出的地图就能匹配上了。

这么一两米乃至几百米的偏差有必要藏着捂着吗?


有!
中国的核反制武器是藏在深山的地下的(中国也有少量核潜艇),没有精确坐标,钻地炸弹也无能。就算国外拿到了中国的地图,其投影也一定是国内私有的。没有精确的投影参数,坐标还是不精确的。

同时中国的地形图也是机密资料(当然也是分等级的),这些资料是测绘人员在山里面一点一点的爬出来的!(知道野外有多苦吗!测量这些数据中国花了多少人吗!中国的土地真的是这么一群人一寸一寸的爬出来的!去不了的地方也得去!) 真正需要保密的是这一系列地形图,地形图上有水准点的位置(常常在深山老林里)。如果拿到的地形图,就能去水准点测量其精确经纬度坐标,这样能自己校准,如果得到足够多的水准点,这一区域精确的投影参数也是可以反推的(从而可以算出军事单位的精确经纬度)。如果国外潜在的敌对势力(请允许我这么称呼,虽然是党文腔调)拿到了中国的地形图和水准点的资料,这对于深山老林里不能移动的国防力量这是多大的威胁!一旦中国丧失核反制能力各位恐怕也不能坐在电脑前端着水杯看吐槽吧。


这一个保密体系是很多环节组成的,多一个环节就是多一重保障,虽然有的保障看起来像纸糊的一样。但无论如何,国家该做的还是会做足,毕竟还是事关命脉。

当你在郊区或者野外看见老外驾着顶上支个盘子三脚架(GPS台站,可精确到毫米级,正常老外不会扛着这个进山的),三脚架正下方是个小水泥桩(野外的水准点),请及时报警。(虽然我从没看到过…)


GPS台站

野外的水准标石,很不起眼的小水泥桩子,山顶上常见


为什么google地图也有地形?

谷歌地图提供的地形图是通过卫星雷达测量的,这个测量数据(DEM,30m分辨率)是公开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网站上有,中国中科院的数据库也提供,免费的. landsat的遥感图像也是公开免费的,美帝提供。

最后,扯回来:
不是GPS坐标漂移,而是没有牌照的地图公司不知道GPS提供的坐标和底图坐标之间正确的转换(这一坐标转换方法是机密),同时由于底图只能从有资质的测绘公司或者单位买来的,google和那些公司也懒得管或者是没能力花人力去消除这一误差(每一个区块都要校准的哦,1:50000比例尺的大概是20km x 20km 的区块,民用的1:10000的大概是4km x 4 km的区块),于是市场上就有了一批坑爹的地图产品。

诌个故事:

实验室有两个门,前面和后面。以前两个门都是敞开的,因为后门里宿舍区近,很多人都习惯从后门走。后来进进出出的人多了,为了防止闲杂人等,学校决定把后门关上,前门配了个保安和摄像头,进出还得刷卡。学生们不愿意了,骂学校SB,花了我们的钱把进出实验室这件事情弄得这么复杂。后来有同学搞了把后门的钥匙,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去配了一把钥匙。大家拿到钥匙后骂学校SB的人更多了。直到有一天,实验室失窃了,小偷从后门进的。然后大家的一致观点是学校SB保安工作没做好…


第一次写长答案,写得不好见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民用电子地图上存在人为偏移的现象,这个问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背后原因也比较复杂,并非简单的“国家安全”或“穷折腾”就能一言蔽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偏移”的存在。首先,要谈及“偏移”,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的技术概念:高斯克吕格坐标系(GaussKrüger projection)。简单.............
  • 回答
    中国高端民用技术对进口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原因和全球产业分工的现实。这种依赖并非一日之寒,而是由技术积累、研发投入、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而谈到高端军用技术,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并非一概而论的“完全国产化”可以简单概括。民用技术依赖进口的根源:要理解民用技术为何存在.............
  • 回答
    关于中国在早期没有引进波音234“支奴干”(Chinook)民用版直升机和L10030运输机这两款机型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分析,这其中涉及到了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需求、以及这两款机型的市场定位和性能特点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是.............
  • 回答
    中国的武器装备和民用设备,虽然在国际上声名在外,但确实有一些“土到爆棚”的例子,这些例子往往不是因为技术落后,反而是因为某些特定需求下的“极致务实”或者“独辟蹊径”,反而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中国式”高精尖。要说“土到爆棚”,得先理解这“土”是什么意思。它不是低端,而是指那种不那么光鲜亮丽,甚至带点“.............
  • 回答
    中国民众公开信呼吁调查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外交部对此做出回应,这一事件及外交部的回应,释放了多重信号,既关乎国内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也涉及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立场和策略,更可能映射出中国对某些国际议题的态度和疑虑。首先,从国内舆论层面来看,外交部的回应首先是对国内民众呼声的一种承认和回应。当有相当一部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信息不对称,但总体而言,可以认为目前是美国民众比中国民众对对方国家有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尤其是在文化、政治制度和个人自由方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与多样性: 美国民众了解中国:.............
  • 回答
    说中国民谣(或者说,一部分大众认知里的中国民谣)是不是陷入了“中年老男人无病呻吟”的怪圈,这事儿,聊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别急,咱们慢慢说,不带任何AI腔,纯粹是个人咂摸出来的感觉。首先得承认,你提出的这个观察,触及到了当下一些音乐场景的现实。当你打开一些音乐平台,或者听到某些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片段,.............
  • 回答
    要说中国民众每日买菜的习惯是中国游商摊贩滋生的“根本原因”,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可以说,这种习惯确实为游商摊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他们得以大量存在且难以根除的重要因素之一。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它和老百姓日常买菜习惯之间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得聊聊中国人对“新鲜”和“烟.............
  • 回答
    在中国,提到摩托车,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确实是那些灵活便捷的踏板式摩托车。这种偏爱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共同塑造而成。首先,从实用性角度来看,踏板摩托的优势显而易见。想象一下,在一个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的城市里,每天需要穿梭于大街小巷,完成通勤、送货、接送家人等各种任务。踏.............
  • 回答
    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归根结底在于如何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同时又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发展需求。这并非一个可以简单套用所谓“最优解”就能一蹴而就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细致、有智慧地去化解和平衡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不能回避历史的印记。中国.............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民乐和西洋古典音乐在发展历史、哲学思想、乐器特性以及音乐理论等多个层面的差异。要详细解释为何中国民乐多为单旋律而西洋古典音乐更加立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哲学思想与审美取向的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阴阳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统.............
  • 回答
    中国多年来对非洲的援助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对中国民众产生的实质性好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经济层面:拓展市场,促进贸易与投资 商品输出的新市场: 非洲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对非援助,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打开了新的市场。例如.............
  • 回答
    关于“近几年中国民间大规模民族觉醒”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和表现:一、 经济发展与国力提升带来的自信心增强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因素之一。 经济成就的具象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回答
    “中国民气在南,王气在北;山西出将,山东出相” 这句古老的俗语,蕴含着人们对中国地理、历史、人文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并非科学的定论,而是带有一定地域色彩的文化认知和民间流传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民气在南,王气在北这句说法将“民气”与“南方”联系,将“王气”与“北方”联系。 .............
  • 回答
    汉族之所以在中国民族人口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地位,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历史进程造就的结果。这背后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地理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上的“汉化”与民族融合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历史,尤其是在汉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大规模.............
  • 回答
    网传的中国民众在比赛前晚上一直在韩国队酒店外放鞭炮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官方或可靠的媒体证实。 这种消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很可能是一种未经核实的信息,甚至是虚假信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传闻?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两国球迷之间存在竞争和情绪是很常见的。尤其是中韩之间在体育领域有着悠久的竞争历史,无论是足球、篮球.............
  • 回答
    在国外演奏中国民乐,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带着一坛老酒去参加一个洋人的酒会,你不知道大家是否习惯这独特的味道,但你知道,这坛酒里承载的是你的故事,是你的根。我记得第一次在欧洲一个城市的小剧场演出,那是个很安静的晚上,台下坐着很多金发碧眼的面孔。我怀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摸着我的古筝。脑子里闪过.............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对比,背后原因也挺多。简单说,就是文化认同、情感连接、品牌价值以及市场策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先聊聊为啥韩国人这么铁杆支持三星。首先,得说到民族情感和国家自豪感。三星在韩国的地位,那真不是一般的公司。它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韩国经济腾飞的一个象征,是“韩国制造”的骄傲。很.............
  • 回答
    奥地利学派在中国民间经济学爱好者中备受青睐,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到对现有经济体制的反思、对自由市场的向往、对个人主义的推崇,以及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批判性视角。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与批判视角这是奥地利学派在中国民间经济学爱好者中受欢迎的核心驱动力.............
  • 回答
    文化入侵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话题。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正面临着来自西方或其他文化体系的强大影响,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重塑中国民族自信,并非简单地抵制外来文化,而是一个系统性、多维度、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如何重塑中国民族自信:一、 深入挖掘和弘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