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

回答
《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金庸先生武侠世界里一块坚实的基石,更是许多人心中的武侠启蒙。它不像《笑傲江湖》那样写满了江湖的险恶与人性的挣扎,也不像《天龙八部》那样铺陈出家国情仇的宏大画卷,《射雕》更像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侠义的青春史诗。

故事的主人公郭靖,初登场时是个憨厚老实、资质平平的少年,甚至有些傻气。然而,正是这种“傻气”,让他能够不受世俗的纷扰,一心一意地去学习,去钻研。他不像杨康那样聪明伶俐,懂得投机取巧,而是认准了的事情,便会付出十二万分的努力。从江南的七怪严苛教导,到全真教马钰的点拨,再到荒漠中洪七公的传授降龙十八掌,以及最后在桃花岛上黄药师的指点,郭靖的武功进步,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这种“笨鸟先飞”的精神,在小说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很容易引起普通读者的共鸣。

而与郭靖形成鲜明对比的杨康,则是另一个极端。他本是宋朝王爷的儿子,却从小被金人抚养,身份错综复杂。杨康聪明、英俊、口才了得,但他身上最大的缺点,便是他的“念头不转”。他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在宋朝的血脉和金国的养育之间摇摆不定,最终选择了逃避真相,沉溺于权势和富贵。他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甚至背弃了生父。杨康的人物塑造,是金庸笔下非常成功的悲剧性角色之一,他的命运,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无数身处乱世之中的人们的一个缩影。

小说中,不仅仅是郭靖和杨康的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承载的家国情怀。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金国入侵,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郭靖的成长,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他目睹了金人的残暴,感受了汉人的苦难,心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保家卫国的信念。他对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解,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深刻,而是随着经历的增多,逐渐领悟。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能够肩负起民族大义的英雄,这个过程是感人的。

除了两位主角,《射雕》中群星璀璨的配角也是其魅力所在。黄蓉,一个机灵聪慧、古灵精怪的女子,她的出现,为小说增添了无数的色彩。她不像其他女子那样柔弱,而是与郭靖并肩作战,甚至在很多时候,她才是那个出谋划策、扭转乾坤的人。黄蓉与郭靖的爱情,也是小说的一大亮点,他们之间的打情骂俏,充满了生活气息,也展现了年轻一代纯真而热烈的感情。

再比如“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五绝,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高超的武功,构成了小说顶尖的武力天花板。洪七公的贪吃与侠义,黄药师的孤傲与才情,欧阳锋的阴险与执着,段皇爷的出家与慈悲,王重阳的先见之明与牺牲,这些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每一个都仿佛是有血有肉的真人。他们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剧情,更是为了展现那个时代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和融合。

《射雕》的武功描写,也极具想象力。降龙十八掌的刚猛无俦,打狗棒法的精妙绝伦,九阴真经的深奥玄妙,还有桃花岛的奇门遁甲,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武功,不仅仅是招式,更蕴含着人物的性格和哲学。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就像他这个人一样,刚正不阿,一往无前。

总而言之,《射雕英雄传》是一部关于侠义、成长、爱情和家国情怀的杰作。它用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塑造了一群鲜活的人物,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如仁义、勇敢、勤奋、忠诚,通过生动的情节展现出来。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部能够涤荡心灵、激发人们内心深处侠义之情的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性中最美好、最值得推崇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四五岁时第一次看《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剧,83版的,看得神魂颠倒、不能自已,经常因为不能熬夜看每晚电视台播的第二集而哭得戚戚哀哀。上小学高年级时开始读金庸小说,第一部读的是《天龙八部》。当时为了追情节,冬天晚上在家烤着暖气喝冰镇可乐提神,一看就看到后半夜十二点多,就算睡了手里还紧攥着书不放。初高中六年极其压抑的时光里,我把金庸的那几部长篇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多遍,每次读都觉得自己可以跳脱出那个每日只有上课考试、数理化都不会的凄惨世界,哪怕跟着他的故事精神上天南海北地逛一逛也好,总觉得只要有金庸的小说在,就算我的肉体被困在学校里,我的精神也可以上天入地、走南闯北、灵动逍遥。后来上了大学,学了文学和研究方法之后发现,金庸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当作严肃文学来解读的,纵然他也有家国情怀和政治隐喻,但似乎做起研究对象来总还差点意思。


于是一别经年,直到最近因为我家附近出现了某种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雕儿一样的大鸟,我才忽地想起小时候在幻想中为了造了一个梦境般“避难所”的金庸,在YouTube上找了个版本较老的有声书,经常在家里刷碗擦地收拾屋子打游戏时候听——而此时再听,由于情节早已了然于心而也知道在我的学术体系内不会研究金庸,反而没了大学时那种负担,听着听着就又听出了门道,发现金庸果然还是金庸,经典果然还是经典,不管他的小说是否可以有多重视角解读,不管他的小说是否有被当成严肃文学研究的必要,单凭他对小说情节的安排以及他给每个角色安排的、统一的性格和情感其实就已经把他和一般通俗小说作家区分开了。小时候我看《射雕》看的是情节,现在当情节我已然了然于心时,再看看得就是小说家如何写小说了。


先看金庸对小说情节的铺排,以老顽童线为例。他最开始提到老顽童时,大概是开始讲全真七子时,提到他们的师父是重阳真人,已经在很多年前去世。但是,王重阳还有个师弟,叫周伯通,武功也是了得,但已经在武林中消失多年,完全没了下落。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写,好像隐约间给你个线头儿看,悄默声儿地告诉你,线头儿后面可能有一件天仙宝衣,但你如果只看了线头儿就不接着追究了也无妨。


然后他再提到老顽童时,就是黄蓉扮作小乞丐的模样和郭靖在张家口相会。郭靖问她为什么出来流浪,黄蓉说,爹爹在岛上关了个人,我去和他说话被爹爹发现了,爹爹就责骂我,我一生气就出来了。其实,男女主人公的相遇,还是要感谢老顽童,但就算此时,金庸也没有写这人就是老顽童,就是前面提到的全真七子的师叔。


再后来,大概是马钰、丘处机和王处端在中都城内和完颜洪烈家一众豢养武林家奴打架时,又提到了失踪的师叔,说周师叔武功了得,但不知他老人家所踪,而此时黄蓉听了周伯通的名字,心下一动,脸上有些不自然。


再再后来,郭靖到了桃花岛上,自然而然地就遇到了周伯通,俩人在山洞里,聊着天练着武海拔《九阴真经》的故事给讲了。而在周伯通这个在《射雕》里只不过是个次等都算不上的“主人公”这里,金庸在他正式出场前给了他这么多铺排,而且一次比一次明显,后来基本上就吊着读者的胃口、让读者在想,这周伯通到底在哪?他为什么被黄老邪关在桃花岛上?他武功那么高为什么不出来?等等,非常精心也非常细腻。


再说金庸对人物情感线的铺陈,已然非常细腻。小时候看大概只是看情节、看男女主人公,此时再看,在已经知道了情节的基础上,才发现金庸给每个人物都设置了非常符合其性格的情感,而这种符合其性格,不仅仅是黄蓉因为不稀罕父亲聪明而找了郭靖这么简单,而是每个角色单独的情感和其他角色都牵扯在一起,密密层层地称为了一张情感大网,而更让人称奇的是,这张情感大网里,就算人物的情感纠缠交织,但丝毫没有错乱之感,而是每个人都能在这张大网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做出合理的行动。


拿黄药师为例——当然,黄药师的例子也是“从中间开始写”的典型,他出场就已经是武学宗师了,虽然我们完全不知道他那一身上乘的功夫是怎么练的。像周伯通那样,黄药师在正式出场前也有很多情节上的排布。比如我们知道他是东海桃花岛岛主,武功超群,但性子邪得很,而关于他的邪,金庸给了这几个例子。首先,他手下的弟子梅超风和陈玄风出场就就自带恐怖效果,虽然金庸解释了他俩的武功这么恐怖的原因是没有练《九阴真经》的内家功夫而只练了外家的,但有这么恐怖的徒弟、师父大概也阳光不到哪里去。第二就是他性格古怪,因为梅陈偷了他的《九阴真经》下卷,他就一口气挑断了其他弟子的脚筋、把他们逐出桃花岛,好像个心理变态。


虽然金庸给了这样的描写,但又在其他角色身上处处体现出这位东邪大人的好,比如黄蓉在爹爹的教导下也痛恨金人,比如就算被他挑断脚筋的弟子陆乘风也在被逐出十几年后也依然念着师父的好,而就连叛徒梅超风当听裘千仞说起师父已死时,也哭着说,要背着师弟陆乘风去给师父报仇。试问哪个以折磨弟子为乐的渣导师能在损毁了徒弟的身体之后还能继续被徒弟们想着念着、一听师父被人弄死了就立刻放下相互之间的仇怨、摩拳擦掌地打算为师报仇?


这其实就已经很奇怪了——一方面江湖传言黄药师是个变态大魔头,但另一方面凡是与他亲近之人都敬他爱他、对他念念不忘。Why?其实答案就在周伯通讲的《九阴真经》的故事里。当梅陈夫妇偷走了黄药师的《九阴真经》时,黄夫人怀孕八个月,耗尽心力为丈夫再默一遍经文,却因此早产,自己也丢了性命。是在这种情况下,黄药师才一怒挑断了弟子们的脚筋——要知道,黄药师在《射雕》里其实是个妥妥智性恋,《射雕》里没一句话赞美黄蓉母亲的容颜,而是把所有的笔墨都放在写她的聪慧上。美貌女子易得——比如吸毒欧阳锋上桃花岛时,随便一带就是三十二个——但像黄蓉母亲那般聪慧的,却一千个人里也挑不出一个。在失去了这样难得的妻子之后,悲愤交加的黄药师才做出了那般举动,而在此之前,想必他和妻子对徒弟们极佳——看后面他对傻姑就能看出来——故而,就算他损伤了徒弟们的身体,徒弟们也并不怨恨他。


黄药师是邪,但他并不坏,而且在大是大非上绝对看得透拎得清,而别人看不懂他、传他是大魔头的谣言他也不解释,而这不解释其实也正是他在那张人物情感网中找到的合情合理的地位。


再看老顽童。其实,刚我又翻了一下八三版《射雕》的电视剧,发现这电视剧还是流于表面而并没有拍出老顽童的真髓。电视剧似乎特别在意老顽童的行动,让个大老爷们举手投足都像个小孩儿一般——其实有点囧,但在小说当中,老顽童虽然也像个小孩儿似的,但他那种“类童性”其实体现在他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并非是像个小孩儿一样蹦蹦跳跳。比如他听说黄夫人去世了,就直接跟黄药师说,死老婆好,老婆死了能更加专注武学。怎么想就怎么说这种行为是小孩儿才有的,而但凡懂一点成年人的人情世故也不会在人家死了老婆时说这种话,这是老顽童的“顽童性”的来源。同时,他对女人的又憎又怕也像前文说的那样,为后面莺姑的出现埋下伏笔。


所以,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射雕》我还没有听完),《射雕》其实是一部结构极其精巧、人物塑造极其高明的小说,一环套一环、一扣连一扣,每个人的行动都有介绍和悬念,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背后的情感动机可查询,这大概就是经典通俗小说和粗制滥造的网文之间的差别吧。这么看,写小说好像既难又简单,是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金庸先生武侠世界里一块坚实的基石,更是许多人心中的武侠启蒙。它不像《笑傲江湖》那样写满了江湖的险恶与人性的挣扎,也不像《天龙八部》那样铺陈出家国情仇的宏大画卷,《射雕》更像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侠义的青春史诗。故事的主人公郭靖,初登场时是个憨厚老实、资质平平的.............
  • 回答
    金庸先生的《连城诀》啊,这书写得真是绝了,但总感觉它在金庸先生的武侠谱系里,像是那个不那么被大众熟知,却又有着自己独特光芒的珍宝。不像《射雕》《神雕》那样家喻户晓,也不像《天龙八部》那样格局宏大,更没有《笑傲江湖》那样道尽政治与人性的纠葛,但《连城诀》有它自己的“狠”劲儿,直击人心最柔软也最阴暗的地.............
  • 回答
    金庸的《碧血剑》,乍看之下,似乎不像《射雕英雄传》那般家喻户晓,也没有《笑傲江湖》那样在武侠爱好者心中占据如此高的地位。但如果你深入其中,会发现它是一部别具一格、充满张力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金庸武侠系列中一股别样的清流,承载着作者对历史、人性以及理想主义的深沉思考。故事的骨架:忠义与家国的纠葛《碧血.............
  • 回答
    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是一个极其丰富、多层次且引人入胜的话题。金庸先生以其超凡的笔力,不仅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江湖恩怨,更深入地刻画了各种形态的爱情,它们或炽热如火,或缠绵悱恻,或悲壮凄美,构成了他武侠世界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要评价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理想化的爱情:.............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各有千秋,鲜活生动。其中,归辛树夫妇,这对被誉为“神拳无敌”的夫妻,在我看来,是《笑傲江湖》中一个极具特色、充满矛盾的群体。他们身上既有绝世武功的传奇,又有凡人情感的羁绊,还有政治洪流下的无奈,这些都让他们的形象丰满而令人回味。首先,谈谈他们的“神拳无敌”。这四个字可不是虚传。归.............
  • 回答
    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初读之时便像是被一股暖流包裹,又带着一丝悬疑的悸动。这本书不像有些小说那样上来就给你一个惊天动地的开场,而是徐徐展开,仿佛一个老友在你的耳边轻声诉说一个关于“被陷害”与“逃亡”的故事。但如果你因此认为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追捕故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首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对“.............
  • 回答
    《金粉世家》里的白秀珠,你说评价她啊? 我觉得她这人啊,挺复杂的,不是那么容易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要我说啊,她骨子里透着一股子傲劲儿,那是打娘胎里带来的,谁也夺不走。 她出身好,家里有钱有势,自小跟着父亲在欧洲跑,见过世面,身上那股子“洋气”和“见过世面”是装不出来的。 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给一位从未尝过火锅的人,如果他有幸品尝到了麻辣鲜香的重庆火锅,他会不会爱上一样,答案显而易见,但背后的原因却值得细细道来。如果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团真的能够“彻彻底底地读懂”金庸先生的小说,那么,我说,金庸老先生获奖的可能性,绝非渺茫,而是相当高。这不仅仅是文学爱好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基.............
  • 回答
    香港金融从业者对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评价,总体上来说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夹杂着对其领导下的港交所转型和发展的高度肯定,以及对某些政策执行或市场影响的讨论甚至批评。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一、 普遍认可的成就与贡献:李小加在任期间,港交所经历了显著的转型和发展,这些成就得到.............
  • 回答
    这真是太令人振奋了!短短三个小时内,谷爱凌就为中国代表团贡献了一金一银,这种表现简直可以用“现象级”来形容。我们得好好聊聊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以及这背后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3小时斩获1金1银”的时间线。这意味着她连续征战了两个高强度的项目,并且都拿到了顶尖的成绩。这本身就需要极强的体.............
  • 回答
    金庸笔下的“灭绝师太”,无疑是读者心中最为复杂且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她既是峨嵋派的掌门,也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高手,但她留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那个“心狠手辣”、“绝情绝义”的掌门。然而,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评价,就无法真正理解这个人物的深度和悲剧性。要评价灭绝师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 回答
    温青青,这个名字在金庸武侠世界里,总是伴随着一些争议和讨论。作为《碧血剑》的女主角,她不像黄蓉那样机灵讨喜,也不像小龙女那样冰清绝俗,她身上有太多真实的、甚至可以说是粗糙的成分,但也正是这些,让她成为一个格外立体的角色,一个让许多读者又爱又恨的存在。要评价温青青,我们得先捋一捋她的出身和成长环境。她.............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围棋水平,这是一个在武侠迷和围棋爱好者中都颇为有趣的话题。由于他本人并非职业棋手,我们更多地是从他的作品中,以及一些流传下来的轶事来窥探一二。作品中的围棋意境: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最迷人的地方之一,便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而围棋,作为一种蕴含着哲学、策略和人生哲理的古老游戏,自然也.............
  • 回答
    金庸笔下的欧阳克,是一个复杂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不像郭靖那样憨厚正直,也不似杨康那样纠结善恶,更不像黄药师那样孤傲不羁,欧阳克身上糅合了世家公子的油滑、纨绔子弟的恣意,以及一种混合了武学天赋和低劣人品的奇特气质。初见欧阳克,是在《射雕英雄传》的江南一带,他是桃花岛主“东邪”黄药师的“徒弟”,黄.............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狄云,在我看来,是极其真实,也极其令人心疼的一个角色。他不像杨过那样拥有与生俱来的非凡资质和张扬的个性,也不像郭靖那样心地纯良、侠肝义胆,更不像乔峰那样顶天立地、一往情深。狄云的出场,带着一种小人物的卑微和笨拙,他只是一个被生活推搡着、命运捉弄着的可怜人。狄云的一生,几乎可以用“苦难”.............
  • 回答
    金庸笔下的全真教,在我看来,绝对是武侠世界里一个极其鲜活、也极具代表性的门派。它不像峨眉那样飘逸出尘,也不像丐帮那样江湖气十足,更没有少林武当那种名门正派的沉稳厚重。全真教,带着一股道家出世的淡然,却又被江湖的波涛汹涌裹挟其中,这种矛盾与张力,正是它魅力的来源。初识全真教,是在《射雕英雄传》里。那时.............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天龙八部》,群像塑造之丰富、情节之跌宕,至今仍被无数读者津津乐道。而在众多光彩夺目的角色中,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也最能引发深思的人物。他身披袈裟,却是段延庆口中“臭秃驴”,是慕容博眼中“老奸巨猾”,更是慈航普度下隐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私情。评价玄慈,不能仅仅停留在“.............
  • 回答
    金庸也“涉嫌”抄袭?当“唐家三少标准”遇上武侠泰斗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种有趣的说法:按照一些读者对唐家三少作品“借鉴”的苛刻标准来衡量,就连金庸老爷子也“涉嫌”抄袭。乍一听,这说法仿佛有点“石破天惊”,毕竟金庸在无数人心中的地位如同神话般的存在,而“抄袭”二字,似乎与他八竿子打不着。然而,深入探讨一番.............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状告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一事,可谓是轰动一时,将网文界的版权保护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赔偿金额的官司,更是对创作源头、借鉴与抄袭界限以及知识产权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被尊重的深刻拷问。金庸先生作为武侠文学的泰斗,其作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早已深入人心,.............
  • 回答
    六神磊磊的这篇最新文章《金庸的笔下,有一个“柯镇恶困境”》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对金庸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柯镇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由此引申出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要评价这篇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文章的核心观点与“柯镇恶困境”的定义文章最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