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将进酒》敦煌版《惜樽空》?

回答
《将进酒》敦煌版《惜樽空》,顾名思义,是基于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篇《将进酒》,并以敦煌壁画和出土文物为灵感进行改编和演绎的作品。要评价这一版本,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探讨:

一、 “敦煌版”的时代意义与艺术价值

1. 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承: 敦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艺术成就跨越千年,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将进酒》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同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两者结合,是现代艺术家对古代文化的一次成功“对话”与“复活”。它不仅仅是对李白诗歌的演绎,更是对敦煌艺术精神的致敬与传承,让更多人有机会通过现代的艺术形式,触摸到古老的文化脉搏。
2. 跨媒介融合的创新尝试: 将诗歌、音乐、舞蹈、视觉设计(敦煌艺术元素)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创新。敦煌版《惜樽空》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艺术门类的界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多感官的艺术体验。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旨在通过不同媒介的协同作用,更立体、更深刻地传达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3. 视觉冲击力与精神内涵的统一: 敦煌艺术以其瑰丽的色彩、精湛的线条和饱满的宗教及世俗文化内涵而闻名。在《惜樽空》中,这些元素被巧妙地融入,例如:
色彩的运用: 敦煌壁画中标志性的矿物颜料色彩,如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可能会被运用到舞台布景、服装或表演者的妆容上,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又华丽的视觉效果,与李白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以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及时行乐形成呼应,同时也呼应了敦煌艺术所展现的那个时代的繁华与精神追求。
人物形象的借鉴: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伎乐天、供养人等形象,可能被用作舞台上的舞者或表演者的原型,她们飘逸的身姿、曼妙的舞姿,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借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提取其精髓,赋予其新的生命,使其与《将进酒》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飞天的飘逸可能象征着诗人不受束缚的灵魂,伎乐天的演奏可能烘托出诗歌中的欢宴气氛。
纹饰与图案的融入: 敦煌壁画中丰富的图案和纹饰,如卷草纹、莲花纹、祥云纹等,可能会体现在服装、道具或背景的细节设计中,为整个作品增添一层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二、 “惜樽空”在《将进酒》中的具体体现

“惜樽空”并非李白原诗中的直接词语,但它精准地捕捉了《将进酒》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情感——对当下时光易逝、美酒不可辜负的珍视与感慨。

1. 诗歌情感的提炼: 《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最直接表达这一情感的句子。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感受到生命短暂,唯有及时行乐,将杯中的美酒饮尽,才能不负时光,不负人生。这里的“惜樽空”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空”的“惜”,是对即将消逝的欢乐和美酒的不舍,是对人生短暂的深沉体悟。
2. 意境的延伸与深化: “惜樽空”作为一个标题或主题,可以进一步深化诗歌的意境。它可能不仅仅指向酒杯的空虚,更可以引申为:
人生虚无的感慨: 在极度的狂欢之后,面对空了的酒杯,诗人或许会涌现出更深层次的对生命虚无的感悟,但这种感悟并非消极,而是转化为更强的生命力,去追寻下一场“欢”。
对美好瞬间的捕捉: “惜樽空”正是对那些美好瞬间的留恋,是对即将流逝的青春、友谊、欢乐的珍视。在敦煌的艺术背景下,这种情感可能被赋予更浓郁的东方色彩,例如对“刹那即永恒”的哲学思考。
精神的“饱满”与物质的“空虚”的对比: 诗人的精神世界在饮酒和豪放中得到极大的满足,但酒杯的空虚却形成一种对比,强调了这种精神满足的短暂性,也暗示了诗人对更长久的精神寄托的潜在追求。

三、 艺术表演与技术呈现的可能性(推测与评价)

虽然没有看到具体的《将进酒》敦煌版《惜樽空》的表演影像,但我们可以根据“敦煌版”和“惜樽空”的含义,推测其可能的艺术呈现方式,并对其进行评价:

1. 音乐的运用:
可能性: 可能会借鉴敦煌古乐的元素,例如琵琶、箜篌、羯鼓等乐器的演奏,配合现代编曲,创造出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现代感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可能随诗歌的情绪起伏,时而激昂,时而低沉。
评价: 如果音乐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李白诗歌中那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孤寂与狂放,同时又融入敦煌音乐的独特韵味,那么将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关键在于平衡传统与创新,避免流于表面。

2. 舞蹈的表现:
可能性: 舞者可能以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伎乐天等形象为灵感,用身体语言诠释诗歌中的情感。例如,在表达“会须一饮三百杯”时,可能通过群舞的爆发力来展现。在表达“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时,可能会有充满活力的互动舞蹈。
评价: 舞蹈是传递情感的直接媒介。如果舞者的肢体动作能够精准地传达出李白的豪迈、洒脱、狂放以及一丝隐藏的忧愁,并与敦煌艺术的飘逸、灵动相结合,那么将是一种非常具象化的艺术享受。关键在于舞蹈是否能够脱离简单的模仿,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肢体语汇。

3. 视觉设计的创新:
可能性: 舞台布景可能模仿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形态,或直接投射敦煌壁画的经典场景。灯光设计可以营造出沙漠的苍凉、夜晚的神秘、或是宴饮的辉煌。服装设计不仅要体现唐代风貌,更要融入敦煌艺术的色彩和纹饰。
评价: 视觉效果是“敦煌版”最直观的体现。成功的视觉设计应该能够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与李白一同举杯。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光影、色彩和空间,将敦煌的壁画美学与诗歌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么将是巨大的成功。

4. 叙事与情感的表达:
可能性: 作品可能不仅仅是对诗歌的字面演绎,而是通过对“惜樽空”这个主题的挖掘,去探讨李白那个时代文人的生存状态、精神追求,以及“酒”在其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可能还会引入一些对历史人物的想象性解读,使之更具戏剧性。
评价: 《将进酒》本身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叙事性和情感张力。关键在于改编者是否能抓住其精髓,并通过“敦煌版”的独特视角,赋予其新的解读和思考。如果能做到“形神兼备”,既有敦煌艺术的视觉美,又有李白诗歌的精神魂,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惜樽空”的深层含义,那么这将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艺术作品。

总结

《将进酒》敦煌版《惜樽空》,可以被视为一次 深具文化价值和艺术潜力的创新实践。它成功地将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与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机融合,通过多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力图在视觉、听觉和情感上全方位地展现李白诗歌的魅力,并对“惜樽空”这一主题进行深刻的挖掘和诠释。

评价的关键在于其实现的程度:

成功之处: 唤醒沉睡的文化遗产,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为观众带来独特而震撼的艺术体验,深化了对李白诗歌的理解。
潜在的挑战: 如何在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时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避免元素堆砌;如何在借鉴敦煌艺术时做到不失原有的精神内核,而是将其转化为现代语境下的表达;如何精准地传达“惜樽空”所蕴含的多重情感和哲学思考,使其具有超越时代的共鸣。

总而言之,如果《将进酒》敦煌版《惜樽空》能够在艺术的各个层面都达到高水准的呈现,那么它无疑将是一次令人赞叹的文化盛事,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有力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回答写于2019年4月7日,收到了不错的反响。故而在3月6日扩写:

  1. 调整文章结构,加入目录。
  2. 增加了部编版语文课本的内容。
  3. 替换了人教版语文课本和敦煌乙本的清晰图片。
  4. 原来只给甲本做了释文,现在乙本有了清晰图片,也给乙本、丙本做了释文。
  5. 将我的看法展开说了。

今天(3月10日)再次调整。

一、敦煌写卷中的《惜罇空》

李白诗在敦煌文献中共计三个版本,恰好都有这首。其中甲本[1]题作《惜罇空》,乙本、丙本未书标题。对比文字,乙本、丙本显为同一系统,与甲本不同。市面上常见的李白诗有涉及敦煌本者,基本用的都是甲本,乙本、丙本绝少有人注意。如甲本「莫使金罇空對月」,乙本、丙本作「莫使金罇對」。甲本「陳王昔時宴平樂」,乙本、丙本作「秦王築城宴平落」。甲本「呼児将出換羙酒」,乙本、丙本作「沽児将出好羙酒」等。

①敦煌甲本

【提要】

经查伯二五六七[2]首尾俱残,首起「何异浮萍寄渌水。逐战曾迷只轮下」(即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残句),下讫「颂。善用子房筹」(即高适《上陈左相》残句),存二四一行,行二十八字左右。自第七十九行陶翰《古意》 诗後,接钞另一首《古意》,未署撰者。 其後,连钞《赠赵四》、《江上之山藏秋作》等八首诗,亦无撰者,然俱见《李太白全集》,故可判定自《古意》以下九首诗均为李白所作。至第一六〇行,「宫中三章」题下,始署撰者「皇帝侍文李白」,此下存李白诗二十八题,连同前述九题,共三十七题, 得诗四十三首,简称甲本。(《全敦煌诗》第五册 2047页)

【释文】

惜罇空

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復逥。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人生得意湏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来。烹羊宰牛且為樂,㑹湏一飲三百盃。岑夫子,丹丘生。与君哥一曲,請君為我傾。鍾皷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酔不用睲。古来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畄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俓湏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児将出換羙酒,与尓同銷万古愁。

【图版】

【特写】

②敦煌乙本

【提要】

斯二〇四九[3],总目索引著录作「唐诗选集」,《敦煌宝藏》作「古贤集」。原卷首尾俱残,无题记。该本除钞有诗篇外,还钞存《酒赋》、《龙门赋》,似应拟题「唐人诗赋选集残卷」。字迹浑朴,不甚工整,且多有模糊之处,所钞诗赋多未署撰者,甚至佚去篇题者亦多之。第一三四行至第一四三行,钞有起句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诗一首,计十行,行十八字左右,诗题、撰者全残佚。 经查此即李白《惜罇空》(《李太白全集》作《将进酒》)简称乙本。此本诗文与甲本同[4]。(《全敦煌诗》第五册 2047页)

【释文】

君不見黄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岸(划掉)復逥。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下青雲暮成雪。如生得意湏盡官,莫使金罇對。天生吾桐有俊才,千金散盡復還来。烹羊宰牛直為落,逥湏一飲三百杯。琴夫子,丹丘生。请君歌一曲,願君為我傾。鍾皷玉帛起足貴,但願長酔不須睲。故来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秦王築城宴平落,斗酒十千紫歡虐。主人何為言少錢,俓湏沽取對君酌。五■[5]馬、千金表,沽児将出好羙酒,与尓同歡万固愁。

【图版】

【特写】

③敦煌丙本

【提要】

伯二五四四[6]首残尾全,首起「百尺松」 (即《酒赋》残句),至《兰亭序》止。在《老人篇》、《饮马长城窟行》後,接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诗一首,诗题、撰者全佚,此即李白《惜罇空》(《李太白全集》作《将进酒》),简称丙本。此本诗文与甲本、乙本同[7]。(《全敦煌诗》第五册 2048页)

【释文】

君不見黄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岸不復逥。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下青雲暮成雪。如生得意湏盡官,莫使金罇對。天生吾相[8]有俊才,千金散盡復還来。烹羊宰牛直為落,逥湏一飲三百杯。琴夫子,丹丘住。请君歌一曲,願君為我傾。鍾皷王帛起足貴,但願長酔不湏腥。故来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秦王築城宴平落,斗酒十千紫歡虐。主人何為言少錢,俓湏沽取對君酌。五■[9]馬、千金表,诂兒将出好羙酒,為汝同歡万固愁。

【图版】

【特写】

二、传世的各版《将进酒》

这部分东西太多了,见:

三、语文课本中的《将进酒》

1、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部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四、对勘

想要理清这些版本的关系,就需要对照。详见:

五、如何评价《将进酒》敦煌版《惜罇空》?

《将进酒》敦煌版可以分成两个系统,甲本明显优于乙本和丙本。最大的作用是为《将进酒》提供了异文「床头明镜」。《惜罇空》也比《惜空酒》、《惜空樽酒》、《惜空酒樽》要好听。但不应过于神话。

下面这段抄自前面链接的末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考试,某句诗哪个字就必须这么写,不这么写就得不了分。这种教育方式固然帮助我们记牢了很多诗词,但却有很大的副作用。很多人的语文认知停留在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很多学校也不开大学语文课,就算有,也是走走形式。很多人在中学养成了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机械判断机制,看到异于语文课本的敦煌版《将进酒》就觉得不可思议,这就给很多营销号发挥的空间,围绕着「死尽」二字脑补出一堆阴谋论。但通过对勘我们可以得知,古代文学文本是非常复杂的,「死尽」也并非敦煌特色。
这些复杂的文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作者的问题,一是读者(传播者)的问题。我们可以拿流行歌曲类比。一个歌手在演唱歌曲的时候经常出现忘词现象,有时会临时随便唱点什么。古代没法对口型,不能假唱,古代文人在吟诵的时候难免也会出现忘词,被记录者记下就成了新的版本。另外,文人有时也会修改自己的作品。回忆起小学时,同学们都喜欢抄歌词,那时候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很多歌词都是对着电视上记下的,比如《精卫填海》的《原谅我过去不懂》和《小李飞刀》的片尾曲,抄完之後再和小伙伴们互换,把别人抄的歌词转抄到自己的本子上,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大量讹误。
有些作者会亲自修订作品,避免出现大的讹误。而唐代出版业远没後世发达,李白对整理诗稿又不十分上心,虽然也曾托付朋友帮忙整理,但不是没有下文就是失传了。
希望读者通过对本文的阅读,认识到古代文本的复杂性。别再看到个敦煌《诗经》、帛书《老子》、秦简《归藏》以及蚩尤新故事,就觉得我们学的东西都是假的。

参考

  1. ^ 旭按:此处的甲乙丙之说自《全敦煌诗》而来,其他书可能有其他分法,如《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以本文的甲本为底本,以本文的乙本、丙本为甲本、乙本。
  2. ^ 旭按:即Pelliot chinois 2567。
  3. ^ 旭按:即英藏Or.8210/S.2049。
  4. ^ 旭按:也不尽同。
  5. ^ 旭按:左为马,右边似乎是凢、爪或化。《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录作「⿰馬爪」,丙本亦同。
  6. ^ 旭按:即Pelliot chinois 2544。
  7. ^ 旭按:乙本、丙本接近。与甲本差异较大。
  8. ^ 旭按:或录作桐,我感觉更像「相」。
  9. ^ 旭按:偏偏到了这里出现了折痕,看不清了。但也是从马的。
user avatar

敦煌文献被发现之后,人们从唐人的诗稿中发现了一首叫《惜罇空》的诗,虽然也有多个不同版本,但诗句都与《将进酒》大同小异,因此产生了《惜罇空》与《将进酒》哪一个是李白原作的讨论。


《将进酒》是宋人收录于《李太白诗集》中,其他版本有答主已经说了,在当时所录的诗文中也有提及,但这些版本没能引起足够的注意,直到敦煌文献中的内容被发现,证实了这些不同版本的存在,相关的讨论也就甚嚣尘上。

《惜罇空》比较得到认可的版本内如如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如青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盃。

岑夫子,丹丘生,與君一曲,請君為我傾。

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醒。

古來賢聖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与爾同銷萬古愁。

上述诗句与《将进酒》不同的内容除了我已经标注之外,在“丹丘生”之后《将进酒》增加了“将进酒,杯莫停”,在“请君为我倾”之后加上了“耳听”两字。

为了准确理解两个版本的不同,我的看法如下:

高堂—床头

高堂有两个意思,一是房屋的正室厅堂,二是父母敬称,此处显然是正室厅堂的意思,而床头明显说明是在卧室。从功能性表达上,两者区别并不大,但是有一点需要考虑。古代的明镜大致是这样的。



人们用镜子的时候,也基本都是在卧室或者是起居室。也就是床头明镜,更符合当时生活的一般场景。



丝—云

丝和云其实都是在形容头发,然而丝是形态上接近,云则是取了比喻义,耳熟能详的温庭筠名篇曾有这样一句——“鬓云欲度香腮雪”,古人用云来形容头发是常态,以“朝云”与”暮雪“的自然现象变换来形容头发由白变黑的过程无疑更加贴切。



而从丝到云的形态转换过于突兀,这句显然是用青云更为贴切,不论词意还是境界都有升华。

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吾徒有俊才

曾经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对自己的才华非常自信,因而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抑或是”天生吾徒有俊才“都有可能。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优势在于”必“字,掷地有声,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志向和决心,这样的用法看似已经胜过了《惜罇空》版本。

但此处却有一点问题需要额外考虑,”吾徒“约等于”我辈“,实际意思就是我这一批人,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自己吗?普遍认为此诗创作于李白不愿当唐玄宗的御用文人从长安离开与好友漫游中原的时候。他的好友在后面也有提及,就是岑勋和元丹丘。

那么问题在于,李白会在和好友一起的酒宴上扔下朋友,只说自己有才华么?即便唐玄宗授予他供奉翰林官职的时候,他也说的是”我辈“,此刻就与朋友在一起,他会怎么说呢?性情中人李太白,显然会带上朋友。

因此我认为”吾徒有俊才“的合理性更强,纵然”我才必有用“艺术表达效果可能更好。

馔玉不足贵— 玉帛岂足贵

”馔玉“指的是玉一样的美食,李白在酒宴之上说美食看似合理,但是结合前后文来看,就有很大问题。

"钟鼓"指的是礼器,而”馔玉“指的是食物,这两者实际上是不对等的,相比之下”玉帛“也是泛指礼器,钟鼓玉帛连在一起,就有了象征意义,指代身居高位。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篇》



另外,李白正在别人家做客,酒宴之时,当面就说你做的美食我看不上,有情商如此低的客人吗?而且有这个必要吗?

再看”不足贵“和”岂足贵“,一个平铺直叙,另一个是反问,明显是反问的更加有力量。

复— 用

”不复醒“和”不用醒“表面上是一样的,而且”不复醒“在节奏韵律上更好,可是你仔细品味其中的差异,就会发现”不复醒“是第三人称视角在描述,只有状态的差别,而”不用醒“则是第一人称视角在表达,因为有主动和被动的含义在里面,”不用“引申的意思是不需要,可见有时候醉了也是需要被迫醒来的。

结合上一句,两句连起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我一直怀疑这首《将进酒》的作者将钟鼓理解为了酒宴时的音乐,而馔玉是美食,然后将两者和后面一句里的酒醉进行了对比,意思就是——(酒宴上)音乐和美食都不稀罕,(我)就喜欢喝的醉醺醺,不再起来。

”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虽然词换的不多,但是《惜罇空》里这一句意思是——(在京城里)身居高位有什么可稀罕的?我就愿意(在主人你这里)喝醉了也不用醒来。



前面那种说法单纯就是喜欢喝酒的人,而后面这种才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

圣贤皆寂寞— 贤圣皆死尽

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很难想通”圣贤皆寂寞“意义何在,唯一的解释就是——”圣贤"很容易让人想到孔孟两位老人家,而贤圣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圣贤”,再加上后面“死尽”的描述,作者可能觉得对圣贤大不敬,就改成了寂寞。

然而“圣贤”与喝酒有何相干呢?如果是“皆死尽”,我是觉得“古来贤圣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这句化用了鲍照的《代挽歌》:

忆昔好饮酒

素盘进青梅。

彭韩及廉蔺,

畴昔已成灰。

壮士皆死尽

余人安在哉?

这两句的诗意其实是和前面两句连着的,身居高位我不稀罕,我就愿意喝醉了不用醒,古代的贤圣也都死了,只有饮者(立德、立功、立言都不行)才能留下名字(而不朽)。


将进酒,杯莫停……耳听

这是差异最大的部分,因为《惜罇空》里没有,这也是引起了两首诗意差别巨大的部分。

“将进酒,杯莫停”也就意味着酒还有,继续喝,不要停下来,看似没问题,实际上 与后面那一段有巨大的语意冲突,因为后面用曹植举例,还想让主人再买酒,可见是已经喝完了。

“耳听”两字更是可笑,因为“请君为我倾”里的“倾”,我觉得应该是全部倒出来的意思(例如倾盆大雨),到这里酒就喝完了,李白喝着最后的酒说(唱)了之后那两句,意兴正浓,却没有酒了, 于是希望主人再买酒。

我此前对“将进酒,杯莫停”这句用意很难理解,直到看到有位答主写这段话才豁然开朗,也就是可能有某位达人觉得之前的诗不押韵,或者觉得诗的意境和自己想象不符(毕竟宋人都能玩出“集句诗”这种活动)因而加上了这些内容……



我不是觉得《将进酒》没有优点,反而我觉得很多地方的改动更符合韵律的美感,还有一些改动可以强化李白酒中仙人的形象,比如”将进酒,杯莫停“,但是这种改动却引起了诗意的变化。两首诗虽然大体相同,但是显然作者身份不同:

《惜罇空》属于壮年失意,四海漂泊的穷文人。

《将进酒》属于逍遥洒脱,放浪不羁的谪仙人。

可能有人疑惑改编者的目的,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例如凯撒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用拉丁文创作的典型作家之一,他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四处征战留下了许多战场纪录,比如《高卢战记》,人们现在读起来,也是惊叹于凯撒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果敢决断,刚毅性格。然而身出名门的他还是著名的社交能手,号称”所有女人的男人和所有男人的女人“,他给和他有密切关系的贵妇们写着热情洋溢的诗歌,她们将儿子送到他身边,让他带着上战场建功立业。


一脸的庄严肃穆,哪有一代情圣应有的样子

凯撒死后,继任者奥古斯都为了神话他,销毁了凯撒的所有情诗,只留下了战记,那些看了可以增加肾上腺素,却对荷尔蒙没什么帮助,因此我们现在无法了解凯撒在感情方面的文学才能。

《将进酒》也是类似的效果,看起来李白根本不用为了生活所忧愁,是那个印象中的酒中八仙。



但人们生活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都在"三界之内,五行之中",没人可以例外,所以我更相信是这样一个故事: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青莲居士”李白因扑朔迷离的身世,即便身负绝学也无法参与科举进而当官,天无绝人之路,当他成为供奉翰林之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成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的李白一度曾是彰显太平的文艺花瓶,而由于多种原因,他与盛世之下奢靡腐朽的统治阶级生活分道扬镳。

虽然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结论,情系国家,忧心天下的李白却郁结难舒,便与友人云游各地,有一次到别人家做客,李白遇到了情投意合的主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已经饮尽了酒的李白还想继续与主人对酒当歌,感叹人生几何……

没错,我确实是将《惜罇空》当作原著,而《将进酒》是经人改动后的作品。我非常反感那种说无法证明哪个作品先出现这种不伦不类的观点。

且不论是谁改动的,《惜罇空》理应是更早的版本,因为符合作者当时身处现场的情景,而《将进酒》则是一篇凭借回忆或者想象修改了部分内容,以使诗作更加便于吟诵且磨去了部分可能存在疑义的棱角(例如”贤圣皆死尽“)。

而且敦煌发现的多个唐代版本《惜罇空》,没有发现《将进酒》,确实谁都没法让李白出来说哪个本版是真的,确实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说《将进酒》不是李白做的。但是现在的发现可以证实的是——至少唐代有《惜罇空》,而唐代有没有《将进酒》还真就不一定。

或许谁都没法证实唐代没有《将进酒》,因为可能散佚了,但是只要你没有发现唐代的《将进酒》,我就认为目前《将进酒》只是宋代的版本,唐代的《惜罇空》显然更早,更贴近原著。


即便两者都是李白作品,《将进酒》也应是后来李白自己在《惜罇空》基础上修改的,我无疑更喜欢《惜罇空》这一篇,因为真实,有些事情确实比较难用语言来形容,不过用类比的方式就容易理解。

《西游记》写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叫——”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真假孙悟空从花果山开始,打到了天宫、地府,南海、西天等一系列场景,这些大都是孙悟空此前曾经去过的,不论六耳猕猴从何而来,他作为心魔,将一幅幅画面作为记忆从孙悟空脑中浮现,孙悟空心神不定,这与礼佛是相违背的,因而文中这样的诗句: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孙悟空在如来的帮助下诛除了心魔,也失去了他的人性,那一刻他就不再是孙悟空,他已经成佛,此后他的任务只是协助唐僧成佛,最终成为”斗战胜佛“只是给起了个名字而已。

相比于谪仙人写的《将进酒》,我更喜欢那个活生生的李白写的《惜罇空》,正如相比于斗战胜佛,我更喜欢孙悟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将进酒》敦煌版《惜樽空》,顾名思义,是基于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篇《将进酒》,并以敦煌壁画和出土文物为灵感进行改编和演绎的作品。要评价这一版本,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探讨:一、 “敦煌版”的时代意义与艺术价值1. 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承: 敦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艺术成就跨越千年,依然闪耀着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评价一下《明日方舟》新年 SideStory 「将进酒」 的剧情。「将进酒」作为《明日方舟》的又一个高质量新年剧情,它在保留了系列一贯的深刻主题和人物刻画的同时,也为玩家展现了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又不失明日方舟独特风格的全新故事。整体评价:「将进酒」的剧情可以说是惊喜连连,意料.............
  • 回答
    将一切爱国者污名为“小粉红”、“五毛”的行为,是一种简化、标签化和攻击性的做法,其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值得详细探讨。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非理性化的论断,缺乏对复杂现实的深入理解和尊重。1. 定义和背景的扭曲: “小粉红”和“五毛”的起源和演变: 五毛党(网络评论员): 最初是指由中国.............
  • 回答
    《将夜》这部剧啊,说实话,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但也绝对是国产玄幻剧里的一股清流。想当年刚播出的时候,我也是被那股子古朴的东方玄幻劲儿给迷住了,这几年下来,回过头再看,那种初见的惊艳感还在,但也更能看明白它的一些不足之处了。首先得说说它的 优点,也是当年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世界观的构建: 这点是《将.............
  • 回答
    即将于 3 月 24 日下午 2 点发布的一加 9 系列,可以说是近期智能手机市场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作为一加每年一度的旗舰力作,每一代新品都承载着不少用户的期待,而这一次,一加似乎火力全开,想要在多个维度上给人惊喜。“与哈苏共创”:影像实力能否成为杀手锏?要说一加 9 系列最大的亮点,那无疑是与哈.............
  • 回答
    将 6 的武将强度与契合度,这是一个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的问题。简单地将一个武将定位为“强”或者“弱”,往往过于片面,尤其是在一个策略性很强的游戏环境中。契合度,更是决定了这位武将能否在战场上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甚至超常发挥。一、 强度:武将本身的硬核实力评价一个武将的强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乌克兰政府是否将平民作为“人肉盾牌”,并将重型武器系统和火箭发射系统布置在居民区,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议题。在评价这一行为时,我们需要从国际法、军事道德、实际操作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尝试呈现不同角度的观点。国际法的角度: 区分原则 (Distinction): 国际人道法(也称.............
  • 回答
    关于央视将“安徽六安”读作“六(liù)安”并主持人称“系字典唯一读音”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语言学、文化习惯、媒体责任、以及公众反应等方面。一、 语言学角度的探讨: “六安”的读音争议: “六安”的“六”字,在不同地区、不同语境下确实存在读音上的差异。 官方/规范.............
  • 回答
    将“冷漠”和“漠视”纳入家庭暴力范畴,是安徽省在反家庭暴力立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反映了社会对家庭暴力形式的认识正在深化和拓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肢体暴力和性暴力,而是将精神虐待和情感伤害也视为家暴的重要表现。积极意义与评价:1. 拓展了对家庭暴力的认知,更加全面和人性.............
  • 回答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尽可能详尽地评价这一可能性及其背后驱动因素、潜在挑战以及对全球的影响。一、 中国经济崛起的强大驱动力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一系列强大的驱动力:1.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国内市场:.............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团中央要帮大龄未婚青年找对象,这事儿刚出来的时候,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承认,“剩男剩女”这个问题在国内确实挺普遍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忙于学业、事业,到了适婚年龄,身边合适的单身异性却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现实的社会压力,比如高房价、育儿成本.............
  • 回答
    长沙建设“女性友好型城市”,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咱们得一件件儿捋清楚,才能知道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对咱老百姓来说,是馅饼还是陷阱。首先,这“女性友好型城市”到底是个啥概念?简单说,就是这座城市在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女性的需求、权益和发展,让女性在这个城市里能.............
  • 回答
    河南将惩戒高校“鸽子”失信考生,这一举措在教育界和社会上都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从一个角度看,这是对现有招生制度的一种完善,旨在维护公平和秩序;但另一方面,也牵涉到对学生个体发展、教育公平以及政策执行的深层思考。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有“鸽子”失信考生出现。 高校招生过程中,“鸽子”通常指的是那些通过.............
  • 回答
    Twitter 允许永久在家工作:互联网行业新常态的曙光还是昙花一现?Twitter 最近宣布将允许部分员工永久在家工作,这一决定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举措无疑是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模式探索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企业对传统办公室工作模式的深刻反思,也引发了关于在家办公是否会成为互联网行业.............
  • 回答
    清华大学从九字班(2019级)开始要求所有本科生必修第二外语,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其影响深远,值得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政策的初衷与积极意义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其教育目标始终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领军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必修第二外语政策.............
  • 回答
    俄罗斯重返G7的可能性以及普京“希望在莫斯科相见”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先回顾历史,理解G7的性质,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的格局。一、回顾历史:俄罗斯曾是G8的一部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俄罗斯与这个俱乐部曾经的关系。这个俱乐部最初是G6(法国、德.............
  • 回答
    美国宣布缩短部分中国公民签证期限,并限制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行业领域留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签证,这一举措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背景与意图理解美国此举的背景至关重要。这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战略调整的.............
  • 回答
    港府派发一万港元电子消费券,这招棋可不简单,背后牵涉到经济刺激、民生纾缓、政治考量以及长远影响等多个维度。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把牌打得怎么样。经济层面:一杯水的滋润还是久旱的甘霖?首先,从经济刺激的角度看,这就像给经济体打了一剂强心针。疫情反复,旅游业和零售业首当其冲,市民消费意欲也受到不小.............
  • 回答
    日本政府计划向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发放每人10万日元的补贴,此举在日本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项政策的背后有着多重考量,既有对当前社会经济现状的回应,也蕴含着对未来人口结构和消费活力的战略布局。政策的出台背景与目的:1. 应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刺激需求: 日本经济在疫情期间遭受了不小的打击,餐.............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我认识的人,他们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点这个影子。这种事儿啊,咱们身边太多了,也不是说父母有多坏,很多时候出发点还是为了孩子好,但就是方式不对劲,结果嘛,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说到底,父母把他们没实现的职业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像是把一本书里没写完的故事,硬要塞给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