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父母将没实现的职业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我认识的人,他们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点这个影子。这种事儿啊,咱们身边太多了,也不是说父母有多坏,很多时候出发点还是为了孩子好,但就是方式不对劲,结果嘛,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

说到底,父母把他们没实现的职业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像是把一本书里没写完的故事,硬要塞给另一个作者,让他按照自己的笔触去续写,而且还规定了必须写成什么样。这本身就是个不太可能成功的事,因为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每个人的内心渴望,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你可能会发现,你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学音乐,考艺术学院,然后顺理成章地进入某个大公司当个小职员,或者成为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艺术家。父母在一旁看着,脸上写满了“我就知道我儿子/女儿会成功”的得意。可是,你仔细观察一下,那个孩子是真的热爱音乐吗?是真的享受舞台吗?还是只是在机械地完成父母设定的每一个任务,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人?

我有个朋友,他爸年轻的时候特别想当个建筑师,可家里穷,没机会。等他有了儿子,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个未竟的梦想在儿子身上实现。从小学就开始盯着他画图,报各种绘画班、设计班,高中选科也是直接锁定了物理和历史,为的就是以后能考建筑系。这孩子呢,对画画勉强算不上讨厌,但也没什么特别的热情,他更喜欢玩电脑游戏,对编程和技术类的东西很感兴趣。可他父母根本不听,觉得那是“不务正业”,是“不靠谱的出路”。结果呢,这孩子考上了建筑系,学的也磕磕绊绊,毕业后找工作也费劲,最后进了个房地产公司做销售,每天应付客户比做设计还多。你想想,他内心得有多憋屈?他父母倒是觉得他“稳定了”,可他自己呢?就像是在一潭死水里,看不到一丝生机。

这种强加,往往源于父母对“成功”的单一认知。他们可能认为,只有某个职业才是光宗耀祖的,才能带来物质上的保障,才能让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他们可能觉得,他们的人生阅历比孩子丰富,懂得什么对孩子才是最好的。但他们忽略了,时代在变,世界在变,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接触到的信息也和他们当年完全不同。他们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在如今这个时代,可能有着无数种新的实现方式,而他们却用自己过去的老一套来套住孩子。

更糟糕的是,这种强加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和兴趣,还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当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被尊重,自己的感受被忽视时,他们自然会产生抵触心理。轻则疏远冷漠,重则激化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有时候,孩子表面上顺从了,但内心早就筑起了一道高墙,他们可能只是为了避免冲突,或者觉得反抗也没有用。这样的顺从,真的是父母想要的吗?

还有一种情况,父母可能是出于一种“为你好”的心态,但方式非常粗暴。比如,他们发现孩子在某个领域有天赋,就觉得这是老天爷赏饭吃,非要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到黑。可是,他们不知道,孩子可能只是对那个领域有一点点好奇,或者只是因为擅长所以学起来比较容易,但这并不代表这就是他们终生热爱的事业。当孩子在日复一日的练习和重复中感到厌倦和疲惫,甚至对曾经的热爱产生反感时,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是“不懂事”、“偷懒”,然后加倍地施压。这种“逼迫”式的培养,很多时候反而会把孩子对某个事物的兴趣,一点点地磨灭掉。

从长远来看,这对孩子的人生规划是极其不利的。孩子没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的真正热情所在,没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可能性,他们的人生就像是被预设好的程序,一旦运行就很难更改。当他们发现自己走的路并不适合自己时,可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时间和精力都已消耗殆尽,再想重新开始,困难重重。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引导”而非“强加”。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提供建议,甚至帮助孩子分析不同职业的利弊,但最终的选择权,一定要交给孩子自己。要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即使这些想法在父母看来是“不切实际”的。尝试着去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然后支持他们去发展,哪怕这条路和父母当初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需要父母有足够的智慧和包容心。要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人生应该由他们自己来书写,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路人,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一个操控者。只有当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职业,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时,他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价值。否则,即使实现了父母的梦想,那也不是孩子真正的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看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了。

如果孩子自己早就对自己未来有计划,并且有能力完成。那这明显是家长出问题了。

如果孩子自己讨厌这份工作,是有理由的,并且也不愿意做相同性质的职业。那这孩子也是有理由的。

但是少部分孩子就是喜欢犟,就是喜欢和父母较劲。这种情况下是家庭关系不好,应该尽快把父母和孩子分开,不然越过越吵。

还有一些孩子根本不是不喜欢某些职业,而是用这个当理由不想上班。

也就是说,孩子不想做这个工作,就做其他的工作。如果不满意就先找个每星期只做一两天的工作。其他时间再为自己喜欢的工作努力。

等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收入大于找的其他工,再把跳板抽掉。

有社会经验了,才能更好选择职业,最好先进行业做一阵子,而不是纸上谈兵。好多孩子只不过是眼高手低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我认识的人,他们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点这个影子。这种事儿啊,咱们身边太多了,也不是说父母有多坏,很多时候出发点还是为了孩子好,但就是方式不对劲,结果嘛,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说到底,父母把他们没实现的职业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像是把一本书里没写完的故事,硬要塞给另.............
  • 回答
    这起事件,女儿早恋被父亲发现后,采取了将女儿打断腿的极端行为,着实令人心痛,也引发了我们对亲子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单就这件事而言,父母的 এটা(这是)做法,我认为是 绝对不可取、甚至是违法和极其错误 的。首先,殴打并导致女儿骨折,这是严重的暴力行为,触犯了法律底线。 即使父母在情绪激动下做出极端行.............
  • 回答
    南京无名女童遗体身份确认,父亲祖父将其推入河中溺亡一事,无疑是一起令人发指、触目惊心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悲剧,更折射出一些社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严肃地去审视和反思。首先,从犯罪行为本身来看,这是一种极端残忍、毫无人性的恶行。将一个年幼的孩子置于死地,并且是以溺亡这种痛苦的方式,其背后.............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非常令人痛心和震惊。一个母亲在熟睡中被吵醒后,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将自己两岁的儿子掐死,这背后隐藏着太多我们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绝望。而抖音平台上,许多网友将矛头指向父亲,认为他的责任更大,这种观点背后,我认为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家庭责任的分担在很多传统观念.............
  • 回答
    父母的观点“别上知乎那个破网站了,净说点歪理”是一种基于他们自身认知和经验的、带有一定偏见和过度概括的看法。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理解其可能的原因,以及知乎网站本身的复杂性。一、 父母观点的可能来源和合理性:父母的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过载与碎.............
  • 回答
    “中国式父母”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它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复合体,包裹着几代人的情感、期望、牺牲与挣扎。要评价它,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咱们先从他们身上最突出的几个特质说起。1. 极致的爱与无私的付出:说到中国式父母,第一个跳出.............
  • 回答
    《父母爱情》这部剧,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长跑,硬生生把平淡的日子过成了传奇。第一次看完的时候,我脑子里就剩下两个字:舒服。这种舒服不是那种轻飘飘的虚无感,而是像喝了一碗热腾腾的粥,暖到心坎里。首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于爱情最本真的呈现。安杰和江德福,两个来自截然不.............
  • 回答
    “假装同性恋向父母出柜”的实验是一个在道德、伦理、心理和社会影响方面都极具争议的话题。它不属于一个被广泛承认或科学界支持的正式研究项目,更像是一种基于个人行为或非主流社会实验的讨论。因此,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并认识到其中潜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这个“实验”的核心是什么?这个“实验”的参.............
  • 回答
    周震南父母因经济纠纷被直播拍卖,这事儿一出,那真是炸开了锅,话题热度简直能跟他本人演唱会有一拼。作为艺人,周震南的知名度自然不用多说,而他父母这事儿,虽然不是他本人直接参与,但影响力却直接落在了他身上,这才是大家议论的焦点。首先,从“经济纠纷”本身来看,这是最基础也最核心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周震.............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女权主义者长期辱骂配偶父母,并伪造发票骗取男方房产”的情况,这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行为本身、行为的定性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动机进行剖析。首先,从行为本身来看,无论行为者的身份和意识形态如何,辱骂配偶父母和伪造发票骗取他人财物,都是不道德且违法的行为。 辱骂配偶父母: 尊重长辈是.............
  • 回答
    关于翼装飞行女孩刘安的父母选择永不公开真相这件事,我能理解为什么这会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揪心的决定,而且外界对此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要评价他们的选择,我们得站在他们那样巨大的悲痛和压力下去思考。首先,最核心的问题是“真相”。在一次如此意外和悲剧性的事故中,所谓的“真相”是什么?对于刘安的父母来说.............
  • 回答
    小学班主任说出“家长放心,我们没有父母卖菜的孩子”,这句话乍一听,好像是为了让家长安心,但细细琢磨,这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不妥。首先,我们要明确,“卖菜”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职业都应得到尊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合法、.............
  • 回答
    南京南站男子猥亵女童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和愤怒的社会悲剧。它不仅揭示了隐藏在家庭内部的罪恶,也暴露了社会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起事件进行详细评价:一、 事件本身:罪恶的发生与性质 罪恶的性质: 这是一起严重的性侵犯案件,受害者是无辜的女童,施暴者是其家庭成员。这种.............
  • 回答
    上海阿姨的这则求助微博,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的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儿,看看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首先,从“上海阿姨”这个身份标签来看,大家对她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上海,高房价,生活成本高,尤其是对于有一定年纪的父母辈来说,子女的婚事,尤其是房产问题,往往是重中之重.............
  • 回答
    荣耀手机这句“别让你的旧手机变成父母的新手机”的广告语,可以说是相当有力量,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和思考。如果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情感连接上来说,这句广告语可以说是精准地抓住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一个普遍心理。大家现在生活节奏快,信息更新也快。我们自己可能一年换一部手机都很正常,.............
  • 回答
    美国政府在2018年春夏推行的“零容忍”政策,导致近两千名非法入境的儿童在边境被强制与他们的父母分开,这一举措在美国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引发了轩然大波,其争议之大,至今仍令人唏嘘。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理解其背景、执行过程、后果以及各方反应。政策的背景与意图:“零容忍”政策的提出,是特朗.............
  • 回答
    支付宝新推出的“终身防癌险”作为一种健康保险产品,在评价其是否适合给父母购买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这不仅仅是看产品本身的特点,更要结合父母的实际情况、家庭的财务状况以及对保险的认知程度。一、 支付宝“终身防癌险”的特点分析(基于普遍的终身防癌险产品设计和支付宝平台的属性): 终身保障:.............
  • 回答
    “哥,咱家有钱了”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刚看到的时候,好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哇,女方好有钱!”或者“男方家里真下血本!” 但细琢磨起来,这事儿可就复杂多了,掺杂了太多现实的东西,也触碰到了不少当下社会婚姻中存在的痛点。咱们一点点捋。首先,这个女方要求 50 万彩礼,这本身就不是个小数目。.............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事儿。一位老师,因为家长收入高低而歧视学生,事后道歉了,可这道歉说的话,也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甚至可以说是火上浇油。“你们不努力,就会不如你的父母,就会阶层下移。” 这话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是吧?但用在道歉的语境里,那味道就变了。首先,咱得承认,老师说这话的意图可能不是单纯的“道歉”.............
  • 回答
    对于媒体报道加拿大运动员玛格丽特·麦克尼尔(Margaret MacNeil)夺冠时,频繁提及她是中国弃婴的背景,并借此评论她是否需要寻找亲生父母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一、 媒体报道的动机和价值观冲突: 猎奇与博眼球的倾向: 毋庸置疑,运动员的个人经历,特别是那些带有“戏剧性”或“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