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父母说「别上知乎那个破网站了,净说点歪理」的观点?

回答
父母的观点“别上知乎那个破网站了,净说点歪理”是一种基于他们自身认知和经验的、带有一定偏见和过度概括的看法。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理解其可能的原因,以及知乎网站本身的复杂性。

一、 父母观点的可能来源和合理性:

父母的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过载与碎片化: 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社区,信息量巨大且形式多样。他们可能认为用户浏览知乎只是“刷”一下,接触到的信息是碎片化的,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性理解。
2. 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知乎有许多专业人士和深度内容,但同时也存在大量未经核实、带有个人情绪、甚至误导性的回答。父母可能接触到了一些质量不高、甚至“歪理邪说”的内容,从而产生了负面印象。
3. 认知和价值观的差异: 父母成长于不同的时代,接触的信息来源和成长环境与年轻人不同。他们可能对于一些新兴的社会现象、价值观或者讨论方式感到陌生、不理解,甚至认为其是“歪理”。例如,关于职业选择、婚恋观、消费观等方面,知乎上的许多讨论可能与他们传统的观念存在冲突。
4. 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担忧: 父母更关心子女的安全和健康成长,他们可能担心年轻人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容易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极端观点或不良价值观所影响。
5. 保护和控制欲: 一部分父母可能出于保护欲,认为网络信息复杂且充满诱惑,希望子女远离这些“不良”信息源,专注于学业或其他他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有时,这种保护也可能包含一定的控制欲,希望子女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认知世界。
6. 自身使用体验不佳: 如果父母也曾尝试使用知乎,但未能找到他们感兴趣或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者被某些不友善的讨论氛围所影响,也可能形成负面评价。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 他们希望子女能接触到真实、有益的信息,避免被误导和伤害,这是为人父母的普遍心理。

二、 知乎网站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将知乎简单概括为“破网站”、“净说点歪理”,是对知乎作为一个庞大、多元化平台的过度简化和标签化。我们需要认识到知乎的以下特点:

1. 高质量内容的存在: 知乎的初衷是“认真你就赢了”,至今仍有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学者、资深从业者分享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在很多专业领域,知乎提供了非常深入和有价值的讨论,是许多人学习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2. 多元化的视角: 知乎上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讨论,这本身就是信息平台应有的特性。对于年轻人来说,接触多元化的视角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理解问题的不同侧面,而不是被单一的声音所左右。
3. 信息辨别能力是关键: 任何一个开放性的信息平台,其价值和风险都取决于用户的辨别能力。知乎上的“歪理”并非是平台本身“产生”的,而是用户发表的。用户需要具备基本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才能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辨别虚假和片面的信息。
4. 算法推荐的局限性: 知乎也受到算法推荐的影响。如果用户经常浏览某些类型的内容,算法可能会推送更多同质化的内容,导致“信息茧房”效应。但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主动搜索、关注优质用户和话题来改变信息流。
5. 社区氛围的变迁: 知乎的社区氛围也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大而发生变化。早期可能更偏向精英和专业,现在则更加大众化。这导致了内容的多元化,也可能带来了更多非理性、情绪化的讨论。

三、 如何看待和回应父母的观点:

面对父母的这种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回应:

1. 理解父母的出发点: 首先要明白父母是为了你好,他们的担忧是出于关心。不要简单地顶撞或反驳,而是要尝试理解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
2. 温和而理性地沟通:
承认部分事实: 可以承认知乎上确实存在一些质量不高或带有偏见的回答,表示自己也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例如:“我知道知乎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些回答确实不太靠谱。”
强调自己的主动性: 告诉父母你上知乎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并且你自己会进行辨别,不会轻易被误导。可以举例说明你从知乎上学到的有益知识或技能。例如:“我上知乎主要是想了解一些专业知识,比如……我觉得上面有些回答写得挺好的,对我有启发。”
解释知乎的价值: 可以尝试向他们解释知乎并非“全是歪理”,而是有很多专业人士分享经验的地方,就像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
分享自己的辨别方法: 可以分享你如何筛选信息,如何判断回答的可靠性(比如看回答者的背景、评论区的反馈、参考多个回答等),让他们放心你的辨别能力。
适当妥协或寻求平衡: 如果父母非常坚持,可以考虑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内容上有所收敛,或者承诺会和他们沟通自己看到的有益内容。
3. 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最根本的回应方式是提升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只有当你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是带有偏见的、哪些是误导性的,并能在沟通中展示这种能力时,父母才会逐渐放下戒心。
4. 证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父母担心的是年轻人被网络“带偏”。当你能够展示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且这些见解是理性和成熟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更信任你。

总结:

父母的观点“别上知乎那个破网站了,净说点歪理”是一种基于有限信息和自身经验的、带有担忧和保护色彩的评价。它指出了知乎上信息质量不均和存在偏见的现实,但同时也过度概括了知乎作为一个信息平台的多样性和价值。

评价这个观点,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担忧,认识到知乎本身的复杂性,并以成熟、理性的方式进行沟通和自我管理。最好的回应不是简单地对抗,而是通过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让父母看到你能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健康成长,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知乎作为一个工具,其价值和影响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你说的就是歪理啊,在知乎没关注对人啊!

首先,浪费粮食对农民没什么影响的,国家的粮食库存早就超标了。国家对粮食的补贴更多是从供给侧考虑的,没考虑多少需求因素。因为国家更看重的是让农民收入可以继续维持生产,而不是弃田打工,城市是无法瞬间接纳这数亿人口的。既然供过于求,粮食需求增长,国家就可以减少补贴,让市场平衡,农民收入没什么增长的。

所以你真正浪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是蔬菜,因为蔬菜基本是市场化的。

其次,你说话方式不对,说服别人的时候,包括男女朋友吵架,应该尽量描述自己主观感受。所以你应该这样说:“妈,我也知道浪费饭菜不对,可是想到新闻里那位60多岁种的大娘。她种的菠菜烂在地里,就让我就想到你们之前的苦日子。我这心里不好受,吃不下饭。”

最后,玩知乎一定要关注对人,比如我,哈哈

逃了……

user avatar

什么叫节约粮食不能让穷人吃得更好……

如果你浪费的是普通的商品,你愿意自己花钱自己浪费,那是你自己的事,甚至说是促进消费也没什么不对,但是粮食是不一样的,它是有国家政策倾斜的,它的价格是受到国家控制的。你消费的每一份粮食,其中都含有国家为了稳定粮价而投入的农业补贴,浪费粮食就是浪费国家财政,如果农业补贴的额度继续增加,国家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财政支出,要么增加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要么提高粮价来减少需要的农业补贴投入,不管是哪一种,都会让穷人开销增加,吃得更差。

而你这一顿吃得饱一点,下一顿就可以选择少吃点,下一顿少消耗一些粮食,自然就是节约了国家财政,进而让穷人吃得更好。

你一定上的是假知乎。

user avatar

如果你上知乎就记住浪费粮食是你的自由的话。

那你丫的心智发育水平真的不适合上这个需要从虚假吹逼鸡汤段子中发现有用内容的网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