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后颈受力情况下猫(及其他生物)会被「定」住?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猫咪小时候说起。

你有没有观察过猫妈妈是怎么教小猫的?它抓着小猫脖子后面的皮,把小猫提起来,小猫就乖乖地不动了,甚至有时候还闭上眼睛,一副任由摆布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拎猫后颈”(或者说“拎猫癖”),很多养猫的人都有尝试过,也算是个猫咪的经典场景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个挺古老、也挺有意思的生物本能。

首先,咱们得从猫咪刚出生那一刻说起。

刚出生的小猫,眼睛闭着,耳朵也还没长好,完全是瞎子聋子。它们根本没法自己走路,也顾不上太多外界的东西。这时候,猫妈妈叼着它们,就是靠脖子后面的皮。你想想,猫妈妈叼着小猫,小猫的四肢自然就会蜷缩起来,身体也因为被提着而变得柔软,这方便猫妈妈把它们叼回窝里,或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这个动作,就像给小猫按下了一个“静止”按钮。这种本能,在猫咪长大之后,依然存在,虽然不像小猫那么明显,但遇到被抓脖子后面的皮时,身体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变得温顺一些。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制动反射”(inhibition reflex)。

你可以理解为,脖子后面的皮肤,连接着猫咪的神经系统,尤其是那些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和身体姿势的神经。当这个部位受到一定力度的拉扯时,就会触发一种全身性的信号,让肌肉放松,甚至出现一种暂时的“僵住”感。

这种感觉,有点像我们有时候被突然吓到,身体会猛地一震,然后短暂地保持不动。但猫咪的这个反应,更多的是一种被动、依赖性的放松。

为什么是脖子后面?

原因很简单:这是猫妈妈最方便叼住的部位。在野外,为了生存,猫妈妈必须能安全地移动幼崽。如果小猫在地上一蹬腿,或者乱扭,猫妈妈就没法叼了。所以,这个被叼住时身体会“听话”的本能,就成了它们生存下去的关键。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如果被大人抓住手臂,我们可能会站不稳,也相对容易被控制。

猫咪的这个反应,其实在动物界里也挺普遍的。很多哺乳动物,尤其是那些需要被父母照顾的幼崽,都会有类似的被动反应。比如兔子、仓鼠、甚至一些小型犬,在被抓住脖子后面时,也会出现身体变软、不动的情况。

但是,这里有几点很重要,是大家容易误解或者忽略的:

1. 不是所有的猫都一样: 就像人一样,每只猫的性格和经历都不一样。有些猫可能因为之前被粗暴对待过,或者天生比较胆小,即使被拎后颈,反应也会比较激烈,甚至会挣扎、攻击。而有些猫,可能因为从小就被温柔对待,或者天生脾气好,即使成年了,被拎后颈时也还是会比较配合。
2. 力度很重要: 猫妈妈叼小猫,力度是恰到好处的,不会伤害到小猫,也不会勒死它。如果我们作为主人,下手太重,或者抓错了位置,反而会引起猫咪的反感和疼痛,让它们觉得这是威胁,而不是一种“被照顾”的信号。
3. 年龄因素: 就像我前面说的,成年猫的这个反应会减弱。你不能指望一只成年大猫,被你拎后颈就乖乖听话,像个小奶猫一样。强行这样做,可能会让它们觉得不舒服、被侵犯,甚至会引起它们的防御本能。
4. 并不是“舒服”: 很多时候,猫咪表现出的“定住”状态,是一种身体的本能反应,不一定代表它们是享受的。就像我们有时候被突然抱起,身体会僵住,但心里可能并不情愿。对于猫咪来说,被拎后颈,尤其是在它们不信任的人手里,更可能是一种不适和压迫感。

所以,总结一下,猫咪被拎后颈会“定住”,是因为:

这是它们幼年时期,由母亲叼着移动时形成的一种生存本能。
后颈的皮肤被拉扯,会触发一种全身性的“制动反射”,让身体放松,甚至僵住。
这种本能帮助猫妈妈安全地转移幼崽。

但请记住,这是一种本能,而不是猫咪的“喜好”。在日常养猫中,不建议经常去拎猫后颈,尤其是在不了解猫咪情绪和状态的情况下,很容易适得其反。了解这个原理,更多是为了理解猫咪的行为,而不是为了去模仿这个动作。最好的方式,还是用尊重和温和的方式与猫咪互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Dennis Normile 在2013年于Science上发表了篇文章

How Rocking a Baby Is Like Mouth-Carrying a Mouse Pup

如文章题目所述,用嘴叼住后颈的方式来照顾动物宝宝和人类宝宝哭泣时怀里摇晃宝宝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这两种方式所产生的生理作用是一样的,并且都源于母性的保护本能。


文章介绍到日本的神经学家黑田久美二郎 注意到当自己抱起小孩走动的时候往往就会快速平静下来。回到实验室后,通过观察和记录12个婴儿(1~6个月)的哭泣和吵闹行为,分为三个情况,待在婴儿床里,妈妈抱着婴儿坐着和妈妈抱着婴儿走动。结果发现,妈妈抱着婴儿走动的哭泣和吵闹出现概率最小。并且令人惊讶的是,当妈妈抱着婴儿走动的时候,婴儿的脉搏降低、不再哭泣闹腾持续的时间是在两三秒,而不是好几分钟。

回到题目: 为什么后颈受力情况下猫【及其他生物】会被「定」住?

动物通过嘴部抓紧幼崽的后颈皮肤,再被携带的时候会表现被动,并且采取紧凑的姿势,后腿向身体内侧弯曲。 黑田久美二郎 的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母亲小鼠必须从放置在杯中的幼崽取出(那就必须得叼住后颈),然后跟踪记录心率及表现。结果显而易见,幼崽被叼住后颈心率降低,表现被动,身体紧张。

而之后的试验中, 他们麻醉了幼鼠后脖子上动作感受的神经, 这之后由”被叼起”而产生的”镇静效果”就减弱了 。 同时,手术移除一部分大脑以干扰小脑皮质的传入信号也会使母亲小鼠花费更多的时间让幼崽平静下来。

如果不能感知后颈被叼住, 幼崽就不会蜷起身来;如果小脑不能接受到信号, 幼崽就不会平静顺从。 也就是说心跳的减弱和身体姿势上的改变(所谓的定住),是由副交感神经以及小脑的传出神经来直接实现的。 这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使得幼鼠心率下降、平静、蜷起身体,方便母亲小鼠将它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结论

幼崽后颈被叼住(捏住)后,有感受神经感受到了一个“哎呀,我后颈被抓起来了”的信号,然后这个信号传到大脑,大脑处理后得知“我要安静下来”,身体部分就根据指令“定住了”。

这个日本的实验团队还在进一步的实验已完成更深入的研究,以确定大脑的哪一个部位发生了这样的作用,才产生了这样的生理作用。


参考文献

How Rocking a Baby Is Like Mouth-Carrying a Mouse Pup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猫咪小时候说起。你有没有观察过猫妈妈是怎么教小猫的?它抓着小猫脖子后面的皮,把小猫提起来,小猫就乖乖地不动了,甚至有时候还闭上眼睛,一副任由摆布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拎猫后颈”(或者说“拎猫癖”),很多养猫的人都有尝试过,也算是个猫咪的经典场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个挺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在看电影或者图鉴的时候,都会把这些大家伙们跟恐龙归为一类。但实际上,蛇颈龙、鱼龙和翼手龙,虽然都是在恐龙时代生活过的、体型巨大的爬行动物,它们却并不是真正的“恐龙”。要明白这一点,咱们得从“恐龙”这个词的定义说起,还有它们各自的家族谱系。首先,“恐龙”(Dinosauria).............
  • 回答
    西安疫情发布会记者关于“隔离久了玩手机颈肩疼怎么办?”的问题:深入剖析与解读这个看似“小”的问题,在当时的西安疫情发布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折射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并探讨其提出的原因。 一、 问题本身: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困扰,却可能触及普遍性痛点1..............
  • 回答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后宫,嫔妃们为了“争宠”,那可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宫斗冠军”。为啥她们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呢?其实,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得多。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存与晋升的阶梯。你想啊,后宫里的女人,一旦失宠,那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皇帝的恩宠,就像.............
  • 回答
    后鸟羽上皇之所以坚决反对让皇子出任镰仓幕府的征夷大将军,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权力博弈以及他对天皇权力的深刻认知。绝非简单的个人好恶,而是他对当时日本政治格局和天皇未来地位的一种战略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的情况:镰仓幕府虽然是武家政权,但名义上还是由天皇任命将军。初代将军源赖朝在世时,通过.............
  • 回答
    写代码这行当,逻辑是核心,但很多时候,实现起来的小细节也大有讲究。就拿“男女”这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枚举类型来说,后端为啥就爱把它们变成 0 和 1 呢?这背后可不是瞎搞,而是有一套顺理成章的考量在里面。从人类的直观理解到计算机的严谨逻辑咱们平时说话,说“男”或“女”,清晰明了。但对于计算机来说,它.............
  • 回答
    后周世宗柴荣的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确实只有短短的四个字,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君主,比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圣武昭肃孝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圣文章孝皇帝”)、后汉高祖刘知远(“圣德元孝皇帝”)、后汉隐帝刘承祐(“圣惠皇帝”),乃至后来的北宋太祖赵匡胤(“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而且背后涉及到一些关于用户体验、系统设计和数据管理的考量。咱们不直接让前端传一个“年月”,而是更常要求前端传“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通常是因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模糊性与标准化: “年月”的模糊性: 前端传一个“2023年10月”,后端怎么理解?是指10月1日到10月3.............
  • 回答
    关于“后爸比后妈更善待继子女”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观察,也确实存在一些支持这种现象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动因。不过,要说“往往”如此,或者认为这是绝对的规律,可能有些绝对化了。每个家庭、每个人际关系都是独特的,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探讨为什么会倾向于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 回答
    关于“违法后第一想法是找人”的现象,以及江西醉驾女司机被查后称“叫yuwei过来”的事件,可以从法律、社会心理、行为动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醉驾违法的法律后果1. 法律定性 醉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危险驾驶罪”,即使未造成实际危害,也可能面临:.............
  • 回答
    关于90后、00后是否“不容易被骗”以及“公知是否没落”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从社会、技术、教育、心理等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信息环境的剧变:从“信息匮乏”到“信息爆炸”1. 互联网普及与信息透明化 90后、00后成长于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时代,接触信息的渠道远超前代。他们习惯于.............
  • 回答
    “95后”女性近八成不甘限于“家庭主妇”角色,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的缩影。要详细阐述这个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一、时代背景与成长环境的深刻影响: 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 “95后”女性普遍接受了比前辈更高的教育,大学普及率大大提高。高等教育不仅赋予.............
  • 回答
    武昌起义的爆发,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滔天巨浪,最终导致清政府迅速土崩瓦解。这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清朝统治积弊重重,社会矛盾激化,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的必然结果。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过程:一、 积弊已久的腐朽统治,民怨沸腾是根源清朝统治末年,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都已积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观察。不是说95后、00后、05后的年轻人真的就是“没规矩”,而是他们对于“规矩”的理解和接受方式,跟父辈们、爷爷奶奶辈们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这种不同,又进一步导致了他们对长辈们那种带有强制性、约定俗成的“规矩”感到特别反感。咱.............
  • 回答
    千禧年后,无线电视(TVB)确实明显减少了对金庸武侠剧的翻拍力度,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与其说“不再翻拍”,不如说“翻拍频率大大降低,且投入和影响力不如以往”。一、 版权与成本的考量: 高昂的版权费用: 随着金庸先生作品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其版权价值也水涨船高。TVB.............
  • 回答
    长大成人后,那种“睡一觉就满血复活”的感觉似乎越来越奢侈。年轻时,哪怕熬夜加班,或者通宵玩乐,只要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基本就能恢复精力。可现在,明明睡了八小时,甚至更久,醒来后依旧觉得身体沉重,精神不振,那股疲劳感仿佛烙在了骨子里,怎么都甩不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我们身体和生活方式.............
  • 回答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说法,确实在不同年代的人群中有着不同的使用频率和内涵。之所以60后相对更喜欢说,而80后和90后相对较少,背后涉及了社会变迁、家庭结构、教育理念、代际价值观以及信息获取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 60后(以及更早年代)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说得更多?1. 计划生.............
  • 回答
    关于“九零后结婚比例才 10%”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这很可能是一个不准确或者过于片面的数据。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的统计口径都会得出不同的数据。不过,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导致九零后结婚率相对较低或感知上不高的深层原因,这背后涉及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以下是导致九零.............
  • 回答
    运动后感觉“虚脱”,这可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而是身体在努力应对剧烈运动后的各种变化所发出的信号。你可能会觉得浑身乏力,站不稳,甚至有点头晕眼花,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生理机制在“捣鬼”。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这样。首先,最直观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量储备的耗竭。咱们的身体就像一辆汽车,运动就是启动发.............
  • 回答
    战后坦克炮的技术变革,尤其是从线膛炮到滑膛炮的转变,绝对是装甲车辆发展史上一场深刻的革新。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赶时髦”,而是实实在在的性能需求和技术突破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线膛炮和滑膛炮各自的特点、优势劣势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明白它们最本质的区别:炮管内部的“纹路”。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