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新番动画质量似乎不断下降?实际情况如何?

回答
“现在的动画质量是不是越来越不行了?”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资深的动漫迷心里都默默问过不止一次。每次打开新一季的番剧,期待中带着一丝忐忑,看完后,总忍不住在评论区、论坛里搜寻同道中人,一起吐槽:“画风崩了”、“剧情跳跃”、“打斗没诚意”…… 仿佛曾经那个制作精良、故事引人入胜的动画时代,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但细想一下,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怀念的,是过去那个“神作”频出的年代,还是我们自己变了?

“质量下降”的几个常见“证据”

当我们说“质量下降”,通常是指哪些方面呢?

画面表现力:这可能是最直观的感受。不少新番,即使是看起来制作成本不低的作品,也常常会遇到“卡帧”、“PPT式”的战斗场面,人物表情有时僵硬,背景细节也可能偷工减料。一些号称“大制作”的作品,在关键场景的处理上反而不如某些独立制作或者中小工作室的作品来得灵动。
剧情节奏与深度:很多作品似乎都在追求“快节奏”,试图在有限的篇幅里塞入大量的剧情、设定和人物关系,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剧情显得仓促,人物塑造单薄,缺乏足够的铺垫和张力。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细致描绘情感的作品,在新番市场中似乎越来越少见,即便有,也很容易被淹没。
题材的同质化:放眼望去,异世界、穿越、转生、校园恋爱、后宫、卖萌日常…… 这些题材似乎成了新番的“常客”。虽然这些题材本身没错,也能吸引一部分观众,但当它们以相似的套路、相似的人物模型、相似的剧情展开反复出现时,确实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质疑创作者是否缺乏新意。
商业化考量过重:很多观众认为,如今的动画制作越来越受商业利益驱使。为了迎合市场、吸引流量,作品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安全、流行的题材,牺牲一部分艺术性和原创性。周边、手游联动、声优偶像化等商业运作,有时也会让人觉得作品本身成了“工具”,而非纯粹的艺术表达。

“下降”背后,是现实的复杂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审视整个动画产业的生态,就会发现,“质量下降”这个结论,可能过于片面,也忽略了许多正在发生的真实变化。

1. 产量爆炸,平均值被拉低: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知道每年有多少部新番动画推出吗?这个数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庞大。当动画产量从几十部、一百多部,飙升到三四百部,甚至更多时,即使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质量优秀,但总会有那么一些“凑数”的作品被推到台前,这无疑会拉低整体的“平均分”。想想过去,一年能有几十部新番看就不错了,每部作品都显得弥足珍贵。现在,我们面对的是“选择困难症”,不免会更挑剔,也更容易注意到那些不足之处。

2. 制作成本与回报的博弈:
动画制作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投入巨大。但与此同时,动画的市场回报却并非总是成正比。尤其是在日本国内,动画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边、版权销售、游戏改编等。一部作品即便制作再精良,如果未能引起市场共鸣,未能带来后续的商业价值,那么对于制作公司来说,下次在投资和风险控制上就会更加谨慎。这种博弈,往往会影响到制作团队在预算和时间上的分配,最终体现在画面、细节上。

3. 人才培养与流动: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对动画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但与此同时,动画师的劳动强度大、收入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导致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牌动画师可能选择退休或转向其他领域,而新一批从业者虽然有热情,但经验和成熟度都需要时间来积累。在动画产量巨大的背景下,优秀人才的稀缺,更容易导致一些制作环节出现“瓶颈”或“滑坡”。

4. 观众口味的多元化与“怀旧滤镜”: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我们自己也在变。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元,对动画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过去一些在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作品,拿到现在来审视,其制作手法、叙事方式可能已经不再是顶尖。而且,人的记忆自带“美化”功能,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当年给我们带来震撼的作品,而那些当时也曾存在但平庸的作品,则被遗忘。这种“怀旧滤镜”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将现在的作品与过去“黄金时代”的神作进行对比,从而放大现有的不足。

5. 技术进步与表现形式的演变:
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动画技术是进步的。3D CG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带来了更复杂的镜头和动态效果。但是,CG与2D手绘的融合、CG本身的质感,以及如何让CG服务于故事而非仅仅是炫技,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探索和磨合的。有时候,过于追求某种技术上的“新潮”,反而可能破坏了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观感。

究竟是“下降”还是“分化”?

所以,与其说是“质量整体下降”,不如说是一种“分化”。

优秀作品依然存在:每年还是有不少制作精良、故事动人的佳作出现。它们可能来自老牌工作室,也可能来自新人团队,它们在画面、剧情、人物塑造上都可圈可点。只是因为产量太大,它们被淹没在海量的新番之中,需要你花心思去发掘。
“工业化”的痕迹:部分作品确实呈现出一种“工业化”的流水线特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控制成本,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妥协。这或许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风格与创意的试验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在风格、叙事、甚至是哲学思考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即使有些试验不尽如人意,但也为未来的动画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该如何看待?

与其一味地抱怨“质量下降”,不如尝试调整一下自己的视角:

主动去发现:不要被“热门”或者“话题度”所绑架,多去尝试一些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遗珠”。
理解行业的复杂性:认识到动画制作是一个庞大且充满挑战的产业,理解制作方在成本、时间、市场等多重压力下的取舍。
欣赏多元化的表达:接受不同作品的定位和目标观众,即使你个人不喜欢某种风格,也可能有人从中获得乐趣。
保持批判性思维:依然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对优秀的作品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理性批评,但避免陷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泥潭。

总而言之,新番动画的“质量”,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概念。它不仅仅取决于制作水平,还受到产业结构、经济环境、人才状况以及我们观众自身的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其哀叹一个模糊的“下降”,不如拥抱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继续在浩如烟海的动画作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和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之前团长回答过了,直接转他回答了。

为什么感觉最近几年日本动漫总体质量不如前几年?

user avatar

早年的日本动画一样是烂作扎堆的。

被许多粉丝成为「黄金时代」的上世纪80年代,当时90%的动画放在今天都是降智打击,让你怀疑是不是碳基生物。

只不过那时候资讯远不如今天发达,能被大众看到的都是×里淘金的作品。

今天只要你愿意,你基本能看到本年度播出的95%的动画,那结果自然....

大部分动画都烂,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底层其实是一样的烂,但近年有如此明显的感觉,主要是顶层也跟不上了。

2010年之前,不论底层廉价动画如何烂出天际,那些高投资、大师把控的行货质量一向稳定,如今这些也不能保证了。

画面崩坏、分镜诡异、脚本冗杂,甚至出现以前根本不会有的低级错误。

这是稳定性不足了,但水平没降

目前,日本动画依然可以保证每年都能出现话题度与质量都拉满的作品。

困扰业界多年的薪资待遇,解决了。

从2020年4月起,日本最新推出的「勞動方式改革法」开始用于中小企业。动画制作公司和外包工作室要提高从业者的工资、减少从业者工作时间和压力。

90年代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后,造成整个00年代日本动画市场一片萧条。

虽然本土市场至今依然没什么起色....

但海外市场还是收获颇丰的,包括《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盾之勇者成名录》《装甲重拳/MEGALOBOX》都因为在欧美市场大火才续出第二季。

2016年后日本动画在精简产能,制作时长逐渐在下降,但产值却继续上升。

2014年ー2016年充斥业界的「学院异能战斗」类动画,如今基本没了。

那为什么这么多异世界呢?因为日本本土的观众喜欢,欧美观众也喜欢。

这就是外资注入,引发的连锁反应

传统的日系校园日常动画,如今确实越来越少了,这是整体风向的转变。

当年铺天盖地的机器人动画,不也....

有些时候并不是动画质量下降,而是你喜欢的动画类型如今不再流行了。

就比如....我都快一年没看到萌豚番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的动画质量是不是越来越不行了?”这个问题,可能很多资深的动漫迷心里都默默问过不止一次。每次打开新一季的番剧,期待中带着一丝忐忑,看完后,总忍不住在评论区、论坛里搜寻同道中人,一起吐槽:“画风崩了”、“剧情跳跃”、“打斗没诚意”…… 仿佛曾经那个制作精良、故事引人入胜的动画时代,真的离我们越来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是很多人心里头一直有个小疙瘩。要说现在为什么“很少人”去看老番,这事儿得从好几个角度掰扯掰扯,而且也不是说就没人看了,而是相较于新番的声量和吸引力,老番确实显得“势单力薄”了点。咱们先聊聊,什么叫“老番”。这个界限其实挺模糊的,但一般来说,大家可能觉得十年前、十五年前,甚至.............
  • 回答
    这背后涉及到我国的内容审查制度、市场需求、版权引进方式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复杂性。简单来说,新番动漫因为其内容、受众以及引进逻辑与美剧韩剧有较大差异,所以往往能做到较快的同步更新。1. 内容与审查重点的差异: 美剧韩剧: 这些剧集通常涉及更成熟、更复杂的主题,比如政治博弈、社会议题、成人情感关系、.............
  • 回答
    最近不少B站的观众都发现,以前免费的老番或者部分新番,现在也都需要大会员才能看了。这让很多朋友感到疑惑和不满,甚至有人直接问:B站是不是真的这么缺钱了?其实,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缺钱”来概括,它背后牵扯到B站近年来业务发展策略的转变,以及整个视频平台行业的普遍趋势。咱们一步步来聊聊。1. B站的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航空工程中一个挺核心的权衡。你说的“越细越长越省油”确实是有道理的,这涉及到升力线理论和减小诱导阻力的一些基本原理。但为什么现代航空公司越来越青睐宽体客机,而不是你想象中的“细长型”省油飞机,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空气动力学效率。咱.............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新笔记本电脑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扰。明明技术上可以塞进更大的硬盘,但厂商却普遍将起配容量限制在 512GB,并且在很多型号上还阉割了扩展性。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了成本控制、市场定位、技术演进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1. 成本的考量:大容量 SSD 依.............
  • 回答
    “新三国”指的是2010年播出的由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三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肯定这部剧,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时间沉淀与对比效应: 时间洗礼带来更客观的视角: 最初,《新三国》播出时褒贬不一,甚至批评声占据了主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经历了更多其他.............
  • 回答
    近期关于新冠疫苗接种补贴的讨论确实不少,很多人发现身边或新闻里提到接种疫苗能拿到几百元的补贴。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发钱”行为,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一、 提振接种率,巩固防疫成果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为了鼓励更多人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那些.............
  • 回答
    看到美国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经突破五百万,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医疗系统还没有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被压垮?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击溃”或“未击溃”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击溃”这个词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完全崩溃,所有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护士不堪重负,新冠病人得不到任.............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就是:“是吗?我最近看她上节目或者一些新的照片,感觉状态挺好的呀。” 不过,我也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她“憔悴”。这种感觉其实挺主观的,而且很多人可能不是直接接触到她本人,而是通过屏幕上的形象来判断。要说“憔悴”,其实有很多可能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她就是“憔悴”,.............
  • 回答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控制病毒传播。然而,近期围绕印度感染新冠的担忧日益加剧,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疫情本身的特点,也有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叠加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印度感染新冠:一、 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与传播: 双重突变株(B.1.617系列): 最直接的原.............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一个普遍现象。您提到2016年左右,那时候确实能看到不少同学穿着新百伦,而且像LV、Chanel这类奢侈品牌也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时代背景的变迁:消费主义的渗透与品牌的诱惑首先得承认,2016.............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扎根在农村了?这个问题,想必每个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或者关注农村发展的人,心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答案。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喜新厌旧”,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生活方式、发展机会和未来前景的考量。最直接的原因,我想还是生活便利性和观念的差异。我们从小看着电视,用着智能手机.............
  • 回答
    关于中国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确实存在一些疑问,尤其是在疫苗已经显示出有效抗体后,为什么尚未全面铺开大规模接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这涉及到科学、监管、产能、人群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明确“有效抗体”这个概念。疫苗的作用不仅仅是产生抗体,更重要的是这些抗体能否在.............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触及了美国在军事行动中的行为模式与国内疫情应对之间存在的鲜明对比,以及公众反应和社会关注度的差异。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美国军事行动中“救人”和“追责”的文化根源与实践: 军人的价值与生命权至上: 士兵是国家资产: 在美国,士兵被.............
  • 回答
    最近玩了几款市面上比较热门的大型格斗游戏,比如《街霸6》、《铁拳8》,还有之前的一些《真人快打》系列。说实话,虽然画面、招式设计、打击感都很棒,但一个普遍的感觉就是:对新手太不友好了。你坐在那里,看着一个充满炫酷动作的游戏,跃跃欲试。结果呢?一上手,感觉自己像是被丢进了一片陌生的领域,周围全是经验丰.............
  • 回答
    是的,近年来,“与新冠共存”的声音确实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疫情的演变、科学认识的深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民众的心理变化。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疫情的演变与病毒的变异: 病毒毒力相对减弱: 随着时间推移,新冠病毒(SARSCoV2)虽然在不断变异.............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在讨论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看看上海和移民文化之间的互动是怎么变化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融入的“甜蜜负担”先说说过去,为什么那些从全国各地来上海的人,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这背后其实是有很多现实原因的,而且当时的氛围也挺不一样。 生.............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怀念的点,当年《暗黑破坏神2》里那种“垃圾堆里淘金子”的乐趣,现在的新游戏真的很难找回了。你说得对,20年前的《暗黑2》就能做到所有颜色的装备都有一定用处,而现在很多新游戏在这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游戏设计理念、商业模式以及玩家心态的变化,咱们一个一个掰扯清楚了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