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大意):“在我出生之前就存在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在我年轻的时候出现的东西都是经典,在我年老后出现的都是异端。”
为什么肯定新三国的人越来越多了?答案很简单,因为当年那些十二三岁看电视的人现在都长大了,有话语权了呗。对于这些人来说,新三国是他们童年的回忆,满满的情怀,自然不容一帮老茬子玷污。
不独是新三国,我再举一个例子,当年张纪中版的央视《笑傲》,在CCTV-8播出时,那真是“盛况”空前,每天播完结束后不到十分钟,新浪论坛的金庸茶馆里就妙文铺天盖地了,每篇都是几千字上万字的长评,精彩程度上超过今天的知乎金庸板块不知道几个维度。——这么多评论,全部是大骂的,从剧情到表演到服化到每一个细节,我就没有见过有一个人肯定过。
相信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人应该都有印象。——谁知到今天它竟然变成经典了呢?你要问这种改变的原因?无他,不过是当年看电视的那群少年长大了而已。
2、题主你要相信一点,在社会上,看过《三国演义》原著的人是极少极少数,在这极少极少数人里,还有一多半是上学时为了凑热闹装逼而看的,真正了解三国、理解三国的人,连个零头都没有。当年电视播出时,因为这一小撮了解三国的人文化程度较高,在网上发出的声音较大,所以一时间造成了新三国人人喊打的错觉,——但你不可能指望这一小撮人永远压制舆论。大众群氓终究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3、说到大众群氓的声音,这就要提一提为什么大众群氓会觉得新三国好看。原因也很简单,你看新三国服装道具多么“精致”,武打场面多么炫酷,最重要的一点,新三国的格局那么的偏狭,以阴谋论解释一切,多么完美地契合了大众关于皇帝金锄头的想象啊,当然他们会觉得新三国“真实”、“接地气”了。十年过去了,当那一小撮三国粉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这部电视剧上的时候,大众群氓的声音当然就会显露出来。
不说三国志,没读过三国演义原著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新三国》,在2021年初,已经涨到了豆瓣7.9分。
这令很多《新三国》的喜爱者欢呼雀跃,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视剧终于获得了“公正的评价”,同样亦有很多《老三国》的喜爱者,对此或不屑一顾,或大惑不解:明明当年播出之时,被全国观众到网友一致抨击、各类奇葩台词被刷屏嘲笑的雷剧,难道真的被新一代观众平反了?
某诸侯:「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斩吕布于马下。」
董卓:〈对汉献帝〉「老臣苦啊,苦的就像车轮下的野草,苦的就像石缝里的黄莲。」
王允:〈对貂蝉〉「若除禽兽,必先献身禽兽。」「他(董卓)不但是个禽兽,把我也逼成禽兽了。」
荀彧:「主公喜欢的和你喜欢的不一样。主公喜欢已婚少妇,尤其是别人的媳妇。 」
诸葛亮:「这曹操有异癖,他历来视少女为残花败柳,而把别人的妻子视为妙妇。」
孙权:「我在位十多年了,一直受他们这些大都督制约,现在才能真正当一回主公。 」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后〉:好火啊,比彝陵之火还好啊。(刘备:???)
孙策〈手捧玉玺,面向孙坚〉:「恭喜爹可以称帝了。」
……
其实,《新三国》的风评大幅度好转,也是同时代很多电视剧的普遍现象。
要不要看看当时很多电视剧,播出时被各种狂批,如今又拿到怎样的分数?
《仙剑3》,这个当初被仙剑迷和游戏迷一致痛骂的魔改电视剧,大概因为是杨幂、唐嫣、刘诗诗这几个星途长红之今的“流量小花”的成名之作,也是她们迄今为止最拿得出手的作品之一,在各路饭圈粉丝多年来的助力下,如今已经升到了8.6分的高分。
距离开仙侠电视剧先河、公认质量最佳古偶剧的《仙剑1》,也只差0.4分了。
相比之下,94版《老三国》依旧以9.5分的高分,高居所有国产电视剧最前列,仅次于9.7分的《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9.6分的《武林外传》《红楼梦》《西游记》,
而且,还能拉开《新三国》1.6分,一个半档次,似乎可以“知足”了。
上映之初,被那些tvb港版金庸迷,狂嘲乱批的张纪中版金庸剧系列,同样纷纷迎来了大规模的“平反”:
01版《笑傲江湖》,首部内地版金庸剧,当初被全国电视迷+金庸迷一致嘲骂,如今已经涨到了8.3分,直追96年香港tvb版《笑傲》的8.5分,追平甚至反超,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03版《射雕英雄传》,7.2分,也算被部分平反了,
06版《神雕》,7.4分。而且,这十年来,差不多是从5分慢慢涨上来的,2年前还是6.9分,这2年又涨了0.5分。
而播出当时就颇受好评的03版《天龙》、07版《碧血剑》,同样维持了高分。
张纪中版金庸剧系列,虽然有过分“直男审美”,全员披头散发,滥用鼓风机,部分主角选择完全不靠谱等种种显而易见的短板,但其优点也是很明显的:
恢弘大气的场面,壮丽秀美的布景,精良考究的服化道具,演技功底全员在线, 历史感和传奇感的契合,对原著精神的忠实体现, 完全有别于香港tvb电视台制作,那些假山布景小作坊版金庸剧, 难怪如03版《射雕》《天龙》,皆令作者金庸先生本人非常满意,爱不释手。
当然,也有01版《侠客行》,这种剧组显而易见地穷酸,布景粗制滥造,妆容造型一塌糊涂,把武侠拍成了乡土剧,而且至少一半时间都是靠各种无聊尬演水集数,当时就被狂嘲的电视剧,就因为莫名其妙成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居然也升到了7.4分。
更十足扯淡的,是08版《射雕》这种整部戏都围绕着「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欧阳克」五角恋的狗血偶像剧,已经升到了7.6分。
当然,最荒诞不可思议的,《新三国》朱苏进大编剧的成名巨制《康熙王朝》,豆瓣9.2分!
直接追平了《雍正王朝》这种已经在历史正剧领域封神的存在,
只要稍有判断能力和赏析能力,也会明白《康》这种充斥着「我孝庄」「你强暴了朕」「成吉思汗灭了宋朝」等硬伤错误的狗血杰克苏大男主剧,其本身质量和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的《雍》剧,肯定是两个档次。
然而,从豆瓣网站评分人数,如今《康》剧的受众和传播广度,已经明显压倒了《雍》剧,也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还有《汉武大帝》,明明在其播放周期,也是被各路历史专家逐集挑错的作品,光是「受宫刑后,长着胡子的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何等卑躬屈膝、满口阿谀奉承」,就不知让多少人嘲骂过。
至于把「周亚夫细柳营治军,从汉文帝时改成汉景帝时」「历史上自杀的李广,被改成壮烈战死沙场」之类移花接木真实史实的段落,当时被骂得更多了。
如今呢?该剧在互联网的大多数评论中,也都无可争议地享受“经典电视剧”待遇了。同样是送进神坛的豆瓣9.2分的高分。
终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
就说《还珠格格》和《仙剑一》,都是各自领域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但在播出时,被当时的主流观众嘲讽,觉得是上不了档次的“狗血儿童剧”,也是业已发生的事实。
而徐峥这几年在电影圈重新火了以后,如《春光灿烂猪八戒》《穿越时空的爱恋》这种当年播出时,很多成年大人不屑一顾的玩笑闹剧,也被吹成“童年经典”了,豆瓣7.8分的高分。
但终究,还是因为我们这代人掌握了主流话语权的缘故。
所以,这世上未必都是真正无可挑剔、不可超越的“经典”,一部影视作品时间隔得久了,喜欢它的大部分观众成了社会精英,掌握了主流话语权,也便成了所谓“经典”。
新三国有它成功的地方,摄影镜头与灯光打灯布置,在当年的那个电视剧领域里都算得上是翘楚。十八路诸侯会盟、关羽请战华雄那一场戏,灯光的灯就打得非常舒服,在场多位将领的头盔没有出现阴影遮挡额头的情况,人物面部清晰可见。而且灯光也不会打得非常刻意,鲜少出现像老一代电视剧那样“大灯直接正面打”的舞台剧手法,灯光慢慢融入到环境中,难以被发现。
武戏的镜头么,是挺不错,但有点两极分化,普通观众对古代武将单挑没什么画面概念,所以你得把挑、劈、砍、打、扫这些动作设计好,所有人操武器要大开大合显得有力,要大气得来又不脱离背景,拍得让普通人一看就觉得“三国武将都是这么阵上单挑”才行,但是又不能拍得太过少林武功(在香港拍戏时认识的一个武术指导说过零几年那会儿无论内地还是香港的电视剧拍武戏都喜欢参考那些少林电影来设定动作),武将的打斗动作你不能拍成黄飞鸿、更不能拍成神雕侠侣。新三国的武术指导在当年就成功把这种画面给拍出来了,但是令人吐槽的是不知道是导演还是摄影指导的意思,新三国的武戏在拍摄时大部分情况下景别只取近景或者中景,画面都停留在人物的腰部以上,又或者是干脆只拍脸和肩膀,景别紧得很让人难受,所以当两位将领单挑时画面眼花缭乱。
普通观众其实看这类历史电视剧的着重点并不在于看你电视剧如何还原历史,大部分人就是看着得个乐、看得爽就行了,大家没多少历史基础,知道一个三国演义而且还全部看完就算顶破天了,对三国的认知仅仅有个模糊的概念,剧里有什么历史改编、哪一段有错误、事情发生的历史时间和人物弄混了,普通观众是不知道的,所以也不会去关心。历史爱好者,有历史基础,又十分热爱三国历史,当然不能容忍剧中各种致命错误。谁都说服不了谁的话,求同存异即可,没必要求全责备。
主要是看你是拿什么眼光和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新三国这部电视剧。
下面两段写着玩的,没太仔细研究罗马礼仪应该怎么称呼。
苏拉说道:“除了亚历山大,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只有败而不殆,败而亦勇,并且最终取得胜利的人。我们罗马共和国10万大军挥师亚细亚,却败于一个小小的本都,为何?我看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最近这些年,我们罗马胜仗打得太多。兵骄将怠,文恬武嬉,轻敌自负。尤其是我,居然连一个小小的调虎离山计,都未能识破,致使本都人攻入希腊,险些铸成大错。由此看来,我们是到了该吃一个败仗的时候。“
满朝元老、官员纷纷附和,唯独恺撒在睡大觉,苏拉怒令卫兵拿下恺撒,但过了几天之后,又亲自去狱里探望他。
恺撒:“罪徒马库斯,恭候狄克推多(dictator)”。
苏拉:”说吧,我愿闻其详“。
恺撒:”亚细亚之败,并不是罗马兵骄将怠,也非指挥失当,而是天道所致。表面上看,罗马仅在小亚细亚就有兵将12万,本都能有多少人,按理说罗马兵锋所向,本都人、希腊人本该束手就擒。但他们深陷绝境却连为一气,雅典人更是殊死相抗,为何?因为在希腊大半公民眼里,罗马人虽然托名希腊解放者,实为征服者,而米特拉达梯虽是苍首匹夫,却精通希腊文化,深得希腊人心。狄克推多啊,希腊虽衰却未亡,百足之虫虽死而未僵,时下,希腊公民仍然心向希腊而不向罗马。这就是我军险些丢失希腊的根本原因。”
苏拉:“真没想到,罗马城中还有第二个人有如此见识。“
恺撒:”另一人是谁?“
苏拉:”我。继续说。“
恺撒:“罪徒以为,十年以内,狄克推多大人怕是难以平定地中海了,因为阁下要攻本都,塞多留必相援,攻西班牙,米六断其后。您能做的,就是整理军纪,垦边屯粮,减免税赋,富国强兵。只要把意大利和希腊治理好了,就能居高临下,居强凌弱,十年之后,局势必变,那时,狄克推多大人只需举起鹰旗,再遣5万劲旅东征,定然处处降伏,马到功成。甚至兵不血刃,顺其自然,即可将整个地中海收入囊中。“
苏拉:”十年呐!天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十年。或许我这辈子,都见不到世界和平的时候了。”
恺撒:“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狄克推多大人只需尽力而为,定能。。。”
苏拉:“好了,起来吧,我已经查过了,你根本不叫什么马库斯,你是马略的侄子,真名叫尤利乌斯-恺撒”。
你别说,上述两段台词的确以演义,乃至历史的角度说得也很有道理,比军师联盟之类的动不动就俄罗斯套娃阴谋论的剧情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也很适合用来玩梗。
朱苏进确实是有才,看看上面这些句子的词汇量(虽然我改动了一下)。此外因为出错而导致几个地方魔幻搞笑滑稽并不难,新三国是几乎每个台词都很喜感滑稽,那就是刻意而为了。当然,朱苏进有才是有才,但是对三国本身不够认真。倘若能把写原创台词的劲用去研究历史或演义,说不定当初真能拍出一代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