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战斗机发生意外后总是表彰英雄而不去追究研究部门的责任呢?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我们看到新闻报道,飞行员在极端情况下做出英勇举动,挽救了生命或装备,事后获得表彰,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为什么在飞机出现故障导致事故时,大家关注的焦点似乎更多地放在了飞行员的英勇事迹上,而不是深挖导致故障的“幕后黑手”——那些设计、制造、维护部门?

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方面考量,不是简单的好坏对错就能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1. 关注点的转移与叙事的需求:

“英雄”的叙事价值: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往往最能触动人心。一位在生死关头做出艰难抉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飞行员,他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这种“英雄主义”的叙事,能够安抚公众的情绪,传递积极的价值观,鼓舞士气,尤其是在军事领域,这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人们更愿意记住那些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的人,而不是冰冷的机械故障。
信息的可获得性与复杂性: 飞行员的每一次操作,他的心理状态,在事故发生时的决策过程,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见”的,是可以被记录和还原的。而研究部门的工作,比如一个微小的设计缺陷,一个不易察觉的材料问题,其追溯过程可能极其漫长、复杂,涉及大量的工程数据、模拟测试、生产流程的审查。公众往往难以理解这些技术细节,媒体报道的篇幅和深度也有限。

2. 事故调查的重点与流程:

首要任务是“止损”与“避免再发生”: 事故调查的首要目标是查明原因,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会对设计、制造、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最终公开的报告,往往会侧重于“如何改进”,而不是“谁应该承担责任”的细节,特别是对于那些“非个人意图”的失误。
责任的层层传递与分摊: 现代飞机的设计制造是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无数个部门、无数的个体、无数次的迭代。一个小的设计失误,可能源于某一个环节的疏忽,也可能是多个环节累积效应的结果。在复杂的工程链条中,要精确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往往非常困难,甚至可能是不公平的。例如,一个设计问题可能在多次修改中被掩盖,一个材料缺陷可能是在特定批次生产中出现。
“原因”与“责任”的区别: 事故调查报告会清晰地指出导致事故的技术原因,比如某个部件的失效模式、某个设计参数的不足。但“责任”的界定则更为复杂,它会考虑到是否有人为疏忽、是否违反了操作规程、是否是设计上的根本性缺陷等。即使是设计上的缺陷,也可能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可接受”的,或者是在反复权衡风险和收益后做出的决定。

3. 制度与文化的考量:

鼓励创新与容错: 在高科技研发领域,尤其是在军事装备的迭代升级过程中,一定程度的“试错”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每次出现问题都严厉追究研究部门的责任,可能会极大地打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扼杀创新精神,导致决策趋于保守,最终影响国家整体的技术进步。
“安全第一”的理念与预防机制: 现代航空工业有着极其严格的安全标准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事故发生后,调查报告会详细分析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些改进建议的落实,才是对研究部门“责任”最有效的体现,也是对未来更有效的保障。
军用航空的特殊性: 军用飞机在设计、制造、维护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极其严苛的性能要求和时间压力,有时为了追求更高的作战效能,可能会在某些方面承担比民用航空更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将责任完全归咎于研究部门,可能与这种“以任务为导向”的特殊环境相悖。

4. 媒体报道的视角与侧重点:

公众的可理解性: 如前所述,飞行员的故事更容易被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自然会倾向于报道那些更具人情味、更易传播的内容。
“制造新闻”的逻辑: “英雄”的报道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带来更高的收视率或阅读量。而深入的技术分析,即使重要,也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传播效果不佳。

那么,研究部门的责任就没人管了吗?

并非如此。虽然公众可能看不到对研究部门的“追究”和“惩罚”,但实际上:

改进与升级是无声的“责任承担”: 事故调查报告中的每一条改进建议,都是对研究部门提出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是研究部门对其工作失误最直接、最有力的“回应”。
体系性的改进与问责: 航空工业内部有着非常成熟的质量控制、设计审查、风险评估和事故复盘机制。每一次事故,都会触发对整个流程的审视,并进行体系性的改进。这种改进本身就是对相关部门的“问责”,只不过这种问责是制度性的、面向未来的,而不是简单地惩罚个别的人或部门。
研发团队的压力与目标: 研发团队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他们肩负着技术进步的使命。他们自然会为设计中的缺陷感到压力,并努力在后续的改进和新一代产品中弥补。

总结来说, 战斗机发生意外后,表彰飞行员的英雄行为,是出于对个体贡献的肯定和对公众情绪的安抚。而对研究部门的“不追究”,并非真的“不追究”,而是调查的重点在于“查明原因,避免再发生”,并将责任转化为改进的动力和体系性的优化。这种做法,是出于对复杂工程的理解、对创新精神的保护,以及对整个航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事故原因与“谁该为这个错误负责”划等号。在现代军事装备的复杂体系中,责任的追究和事故的改进,往往是交织在一起,以一种更宏观、更长远的方式进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来个段子,真事儿。

我导师是个大牛,在二十多年前为某型被解放军使用的运输直升机做过一个子系统。某天他们团队正在某机场等着去试飞点,突然听到消息,这个型号的飞机掉了一架。整个团队当时就吓懵了,这种追责和查原因是极其严格的,不查到原因绝不收手,查到了责任人,处理绝不会手软,而且当时有可能还会上纲上线。过了几天结果出来,和他们做的软件没有关系,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说吓尿了一点不过份。

所以说军方事故不查责任,简直是开玩笑。


不过军机方面许多东西是保密的,把战机的薄弱环节告诉媒体,容易被敌方利用。所以真正能对外公布原因的,不多,可能就给题主造成了错觉:只报功不查原因。其实不是这样。

题主你看看民机的安全调查就知道了。 航空安全这东西,就是靠钱和人命堆,这不是我危言耸听,题主你看看空中浩劫系列纪录片就清楚了:

1、 飞机上黑白雷达不给力,云的类型没看清楚,明明是火山云却一头扎进去坠机,换雷达;英国航空009号班机;修正一下,有评论指出英航009备降成功,没坠掉。

2、 飞机上娱乐系统布线不好,没用阻燃材料,烧了一飞机,换材料标准; 瑞士航空公司SR111航班;

3、 飞机方向舵会因强大温差而卡住,卡住就掉下来,还掉好几次。联合航空585号班机,全美航空427号班机等 ;

最牛B的洛克比空难调查,都炸成渣渣了,调查人员还能一块一块拼图拼起来,查到真凶,这种精神和专业水平真是令人叹服。

所以呢,题主你说上亿人民币一架的高级战机,出了事故会不彻查吗?

呵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我们看到新闻报道,飞行员在极端情况下做出英勇举动,挽救了生命或装备,事后获得表彰,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为什么在飞机出现故障导致事故时,大家关注的焦点似乎更多地放在了飞行员的英勇事迹上,而不是深挖导致故障的“幕后黑手”——那些设计、制造、维护部门?.............
  • 回答
    二战结束后,德国并未陷入像现代阿富汗那样的长期治安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和军事原因。简单来说,与阿富汗的情况相比,德国在战后具备了更为有利的稳定条件,并且盟军的占领策略也与现代反恐战争的干预方式截然不同。首先,纳粹政权的性质和覆灭方式是关键。纳粹德国并非一个被外来势力扶植或长期存在的传.............
  • 回答
    谍战片为何钟情于布达佩斯?这绝非偶然,而是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地理和氛围,使其成为谍战故事的天然舞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布达佩斯的几个关键特质。首先,布达佩斯那段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历史是其吸引力的核心。这座城市曾是奥匈帝国的心脏,在一战后解体,随后又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特别是冷战.............
  • 回答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五年之约,为何不是五年?《复联4》的“终局之战”,选择了一个让所有观众都始料未及的时间点——灭霸响指过后的五年。这个五年,绝非随意设定,而是承载了剧本层面的深厚考量,它巧妙地编织了角色成长、叙事弧光以及情感共鸣。从剧本的角度剖析,这个五年,是必然,更是最能引发观众共鸣的节.............
  • 回答
    百家争鸣,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生机勃勃的色彩,它描绘的是一个思想的盛宴,一个智慧的春天,而这个春天,却是在战国那个乱世中绽放的。为什么是战国,而不是其他朝代?这个问题,得从战国本身的时代特质说起。首先,我们得明白,百家争鸣并非凭空出现,它与之前那个被称作“春秋”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春秋时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战争形态、军事技术、士气维持、指挥体系乃至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变化。简单地说,近代战争能够承受极低的伤亡率依然保持阵地,而古代战争稍有损失就可能崩溃,其根本原因在于近代战争体系的整体效率和韧性远超古代,并且其核心驱动力和战场管理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下面.............
  • 回答
    明末辽东战事的旷日持久,确实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而满清之所以没有出现类似的大规模经济困难,其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既有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和政策,也有其崛起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明朝辽东战事的经济重负:首先,我们得理解明朝为何在辽东问题上如此“出血”。辽东是拱.............
  • 回答
    关于日本为何与军力强大的唐朝、明朝发生过战争,却未与相对“积病积弱”的北宋直接交战,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并非简单地说宋朝军事不行,就一定没人打它。反过来讲,日本之所以选择与唐和明发生冲突,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动机。首先,我们得明确“交战”的定义。 如果指的是.............
  • 回答
    “二流国家”击落中国战机?这事儿如果真发生了,那可就热闹大了,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外交照会”能打发的。首先,这绝对会是中国军事和政治上的奇耻大辱,而且是当着全世界的面。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强调提升军事现代化水平,展示国家实力和决心。在这种背景下,被一个“二流国家”的装备给收拾了,脸可就丢大了。直接的军事反.............
  • 回答
    乌克兰战争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关于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深刻思考,很多人感叹“空军为主”的传统模式似乎正在被打破。这种变化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也确实指向了新一代战争的一些关键特征。为什么我们觉得“空军为主”的模式不再是绝对主导?首先,要理解“空军为主”的说法,它通常指的是海湾战争、伊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复杂的问题,答案绝非一概而论。如果真的发生战争,男性是否还会为女性献出生命去战斗,这涉及到太多层面:人性、社会结构、个体选择、历史经验,以及战争本身的性质。首先,我们得承认,“为女性献出生命”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一种历史和社会建构上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男性被认为是.............
  • 回答
    关原合战的硝烟散尽,日本迎来了德川家康一统天下的序幕。从1600年到1614年大坂冬之阵爆发前的这十几年,并非日本历史上的平静时期,而是充满了权力的重塑、地方势力的调整以及埋藏在表面之下的暗流涌动。家康的权力巩固与幕府的建立(16001603)关原合战的胜利,虽然奠定了德川家康无可动摇的霸主地位,但.............
  • 回答
    如果解放战争时期日军再次投入战场,历史进程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对这一设想的详细推演,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一、 历史背景与假设前提:首先,我们需要设定一个前提:如果日军不是在1945年战败投降,而是以某种方式幸存并继续存在,且决定介入中国内战。这本身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假.............
  • 回答
    1945年1月,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确取得了“一号作战”(豫湘桂战役)的阶段性胜利,但这胜利并非他们所期望的决定性转折,反而是在一系列战略失误和全球局势变化中,加速了自身的灭亡。那之后的日本,以及中国战场上的局势,并没有因为这场胜利而出现根本性的好转,反而进入了更加复杂和悲壮的阶段。豫湘桂战役的“胜利.............
  • 回答
    让一支现代美军师穿越回1944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投入到阿登战役的血肉磨盘中,这可不是简单的“装备升级”,而是一场关于时间、技术、战略与人性之间相互碰撞的复杂实验。结果绝对不会像某些爽文里那样一边倒,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变数。首先,时间与情报的鸿沟:现代美军师的核心优势之一是其无与伦比的情报、监视和侦察.............
  • 回答
    想象一下,1940年代初,太平洋的某个角落,海雾弥漫,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如果日本海军(IJN)拥有如同美国海军(USN)那般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那么历史的走向,尤其是关于舰队决战的设想,或许会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得抛开“历史事实”的束缚,进入一个“如果”的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日本的造船.............
  • 回答
    解放战争期间,阎锡山的晋绥军确实陷入了“逢战必败”的尴尬境地,但与许多其他国民党军队不同的是,他们却很少选择起义。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晋绥军的部队构成、军阀传统、阎锡山的统治手段以及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态势。一、 阎锡山的统治艺术:恩威并.............
  • 回答
    战锤40K宇宙?那地方连喝水都可能沾上亵渎的灰尘,你还想开个模拟经营游戏?还叫“口袋战帮”?这名字本身就透着一股子“这可能不是个好主意”的味道,但说实话,还挺让人好奇的。如果真有这么一款游戏,那绝对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城市建造者,而是彻头彻尾的、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黑暗生意。首先,别指望什么花园小镇般的.............
  • 回答
    战舰出售冠名权?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如果真要“有趣”起来,那可就大有文章做了。想象一下,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钢铁巨兽,名字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代号,而是五彩斑斓的品牌标识,那画面,想想就够劲。首先,我们得聊聊最直接的——船名本身。你想想,一艘航空母舰,上面醒目地写着“可乐号”或者“麦当劳号”。这得多.............
  • 回答
    如果二战的欧洲战场上,德国空降师的仓库里突然出现了十辆99A式主战坦克,那绝对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炸弹。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桥段,而是实打实地把当今顶尖的科技武器塞进了那个钢铁洪流时代的战场,其影响之大,简直难以估量。首先,我们得明白99A这玩意儿有多厉害。它配备的125毫米滑膛炮,射程远、精度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