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速动车组车门的窗户很低,要弯下腰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这么设计是考虑到安全因素么?

回答
坐过高铁的朋友大概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动车车门旁的窗户,普遍都很低,而且不大。想好好看看窗外的景色?还得稍微弯下腰,视线才能越过窗框,和疾驰而过的风景来个亲密接触。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低窗”设计,究竟是出于什么考量?是单纯为了好看,还是暗藏着什么安全奥秘?

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说到底,动车组车门旁窗户的设计,安全绝对是第一位的考量。这个“低窗”设计,可不是随随便便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非常严谨的计算和论证。

防坠落,防碰撞: 这是最直观也最重要的一点。动车组运营速度非常快,时速动辄两三百公里,甚至更高。如果窗户开得很高,特别是像那种可以完全打开的车窗,那风险可想而知。一旦有乘客,尤其是儿童,在车门附近嬉戏打闹,或者不小心探出头去,极易发生被甩出去或者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的危险。较低的窗户设计,就大大降低了这种可能性。即使有人不小心将头探出去,较低的高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身体的过度前倾。

结构强度与稳定: 高速列车的车身是一个整体,需要承受巨大的空气动力学压力和振动。车门区域作为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其结构强度至关重要。在车门区域设置过大的窗户,特别是高窗,会削弱车体的整体结构刚性,增加安全隐患。较低且尺寸相对较小的窗户,可以更好地与车门门框、车体侧壁结合,保证了车门区域结构的完整性和强度。在遇到紧急情况,比如侧面撞击时,能够提供更好的防护。

车内空间利用与乘客行为管理: 动车组的车门区域,是乘客上下车、搬运行李、以及站立等待的区域。过高的窗户,可能会让乘客在站立时,视线被窗户挡住,影响了对车外环境的感知。较低的窗户,虽然降低了视野高度,但反而能引导乘客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车内,或者有意识地选择站立的姿势,避免过度靠近窗户。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行为引导”的作用,减少了乘客在车门区域的危险行为。

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通道: 虽然听起来有点矛盾,但较低的窗户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反而能提供更易于操作的逃生窗口。试想一下,如果车窗很高,发生紧急情况时,乘客需要够到很高的位置才能打开或击碎窗户逃生,这对于身高不高的乘客或者行动不便的乘客来说,增加了难度。较低的窗户,在紧急时刻,更容易被乘客触及,也更容易进行破窗操作(尽管现在动车车窗基本是不能随意打开的,但设计上会考虑到紧急破拆的需求)。

那为什么不能做得高一点,但又固定好,不让乘客探出头呢?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要做到万无一失,成本和维护难度会大大增加。

视野需求与成本权衡: 乘客当然希望获得更好的视野,但高速列车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权衡过程。如果将窗户做得很高,又要保证结构强度,可能需要更厚的玻璃、更复杂的加固结构,这都会增加列车的自重和制造成本。同时,过高的窗户也可能面临阳光直射、视野干扰等问题。

人性化与普遍适应性: “低窗”设计虽然牺牲了一部分“站着看风景”的便利,但它考虑了大多数乘客的普遍情况。一个坐姿的乘客,即使不高,也相对容易通过较低的窗户看到一些景象。而要让所有乘客都能轻松地从高窗看到风景,并且保证绝对安全,设计难度和成本会更高,甚至可能需要座椅设计上的大幅调整。

再说回“看风景”这件事

我们承认,动车组车门附近的窗户确实不是观赏风景的最佳位置。但动车组列车的窗户设计,尤其是车厢内部的乘客座位区域,通常会提供更宽敞、更舒适的观景体验。车门区域的窗户,更侧重于作为一种功能性的窗口,例如提供车内照明的补充,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停车时)让乘客对外界有一个基本的感知。

所以,下次您再坐动车,看到车门旁那扇有点“谦逊”的窗户,不妨想想它背后所承载的安全考量。虽然它可能让您需要稍微弯下腰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正是这份“低调”,保障了您我旅途的平安。这或许就是“安全第一”在设计哲学中的一种体现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低站台翻版,这车莫不是CRH5A?为了美观,车门车窗上下沿跟客室车窗的上下沿平齐。又不是那帮要把手伸出门窗开门的英国佬,车门车窗搞那么大干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坐过高铁的朋友大概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动车车门旁的窗户,普遍都很低,而且不大。想好好看看窗外的景色?还得稍微弯下腰,视线才能越过窗框,和疾驰而过的风景来个亲密接触。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低窗”设计,究竟是出于什么考量?是单纯为了好看,还是暗藏着什么安全奥秘?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安全,安全,还是.............
  • 回答
    .......
  • 回答
    动车组车厢之间的连接方式,绝非是简单地“连在一起”那么简单,它是一门集力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甚至是舒适度和美观度于一体的精密工程。你仔细观察过,就会发现它和传统的火车车厢连接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要做成“节”式的?这跟动车组本身的定位有关。高铁追求的是极致的速度和效率。想象.............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满座的高速动车组车次总是会在最后一天放票出来”这个现象,其实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铁路部门有意为之,而更多的是由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市场供需动态和一种“弹性预售”的体现。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这背后的原因。1. “最后一天”的定义与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最后一天.............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K字头火车和动车编组的疑问。这背后涉及到铁路运营的方方面面,并非简单的速度快就意味着一切。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K字头火车为何不取消?首先需要明确,K字头列车并非“K”字开头,而是指快速旅客列车。在中国的铁路客运中,列车按照速度和停靠站点分为: G字头(高铁):速度最快,停靠站最.............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济南铁路局D6020次列车开行时间早以及是否为全国最早的高铁或动车的问题,我来给您详细解读一下。D6020次列车开行时间早的“幕后故事”首先,我们要知道,铁路部门的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平衡多方面的需求,包括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线路维护、设备检修以及未来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切中当前铁路客运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许多旅客关心的问题。虽然高铁发展迅速,普速列车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尤其是对于价格敏感的群体。那么,在您提到的“高铁动车独立分线运营,普铁运力释放,货运列车增加”的情况下,为何价廉物美的普速车仍在减少?这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可以从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的真实心理。你说的没错,当我们谈论“动力”时,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马力、扭矩、百公里加速这些令人血脉贲张的词汇。但为什么市场上那些“纸面数据”平平、动力表现只能说“够用”的车,销量反而能长期占据前茅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但又非常现实的消费选择逻辑。.............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咱们坐高铁动车组,起步那会儿,特别是刚启动,甚至是还没完全启动,一股子“嗡嗡嗡”或者“咔啦咔啦”的声响,甚至车头都还没挪动多少,轨道就响上了。最奇妙的是,车头都开出去好一段了,后头的车厢可能还在原地,但轨道上的声响还在持续个几秒,好像车没完全走干净,但又好像有东西还在那儿“哼哼唧.............
  • 回答
    要讲明白为什么我们手机上那些测速APP,像什么“极速测速”、“Speedtest”这类,在高铁动车组上压根儿就测不出靠谱的速度,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手机上这些测速APP,它们测的是啥?简单来说,它们是通过手机连接到你正在使用的网络,比如运营商的4G、5G基站,或者W.............
  • 回答
    高速动车上不普及WiFi,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费解的,毕竟现在大家出门都离不开网络。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事儿估计不是简单地“没有”,而是“想有但有点难”,背后牵扯的技术、成本、以及实际运营的考量都挺复杂的。咱们就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高铁上的环境跟咱们在家或者办公室用WiFi那完全是两码事。.............
  • 回答
    高铁、动车、地铁不能设吸烟车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从技术安全到旅客体验,再到法规政策,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周全的考量。咱们这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安全第一,烟火之患绝不能有!这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原因。想象一下,咱们乘坐的高铁、动车、地铁,动辄时速几百公里,车厢都.............
  • 回答
    在高速动车上销售德州扒鸡和哈根达斯这两种看似迥异的产品,背后涉及多维度的市场考量、消费需求匹配以及商业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产品定位与消费场景适配1. 德州扒鸡:传统熟食的便捷性 便携性需求:高铁上的乘客常需在旅途中解决用餐问题,德州扒鸡作为真空包装或独立分装的熟食,便于.............
  • 回答
    关于西成高铁为何没有开行“复兴号”这类高速动车组列车,其实这背后涉及不少技术、运营以及市场等方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不想开。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西成高铁的“出身”和“设计定位”。这条线路,顾名思义,连接的是西安和成都,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连接西北与西南地区的重要一环。它的建设.............
  • 回答
    印度首条高铁“黄金线路”(MumbaiAhmedabad HighSpeed Rail Corridor)通车的消息还没焐热,就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又略带一丝黑色幽默的事件:高速动车组在试运行阶段被一头牛给撞了。这事儿听起来有点荒诞,但细究起来,背后其实折射出印度在发展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铁时,所面临的.............
  • 回答
    高铁动车组窗帘的设计,确实和飞机上那种能完全拉到底的帘子不太一样。这背后可不是随随便便定的,而是综合考虑了咱们坐高铁时候的实际体验、安全需求,还有成本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首先,从乘客体验上来说,高铁的运行环境和飞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车厢高度和空间感: 高铁车厢的整体高度比飞机客舱要高不少,而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大家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晚上九十点钟,想坐动车回家,发现还能买到 D 字头的车票,但 G 字头的动车组早就收班了。这背后不是简单的“G 比 D 快就应该晚上也跑”,而是涉及到一系列铁路运行的实际考量。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是这样。首先,得明白 D 字头和 G 字头.............
  • 回答
    在你提到的视频中,普速列车和高速动车组出现在同一条轨道上,这在中国目前的铁路运输体系中是 非常普遍且常见 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国铁路运输的形式和组成部分。中国铁路运输的形式与组成部分中国铁路运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承担着巨大的客运和货运任务。根据速度、技术标准和承担功能的差异.............
  • 回答
    你说的这个现象确实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公交化”这个词被广泛用来形容当下动车组运营模式的时候。明明很多动车组的班次密集得像公交车一样,但它们却不能像公交车那样站站停靠,这其中确实涉及不少原因,而且这些原因都相当实在,绝非“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动车组的.............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我国铁路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直接从普通车跳到高铁,而是走过了“普通车—动车组—高速动车组”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得从多个维度来掰扯,这背后可不是“想当然”的事儿,而是实实在在的国情、技术、经济和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技术成熟度和风险控制:你想啊,铁路技术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涉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