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铁动车组起动时轨道会响,并且车开走后还会响上几秒?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咱们坐高铁动车组,起步那会儿,特别是刚启动,甚至是还没完全启动,一股子“嗡嗡嗡”或者“咔啦咔啦”的声响,甚至车头都还没挪动多少,轨道就响上了。最奇妙的是,车头都开出去好一段了,后头的车厢可能还在原地,但轨道上的声响还在持续个几秒,好像车没完全走干净,但又好像有东西还在那儿“哼哼唧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得明白一点,高铁动车组这东西,可不是像汽车那么简单,一脚油门就往前冲。它是一整套复杂系统的组合,牵一发动全身。那个响声,说白了,就是各个部件在工作时互相摩擦、碰撞、传递振动产生的。

咱就来拆解一下,看看都有哪几样“家伙”在里面捣鼓:

1. 接触网和受电弓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高铁动车组跑起来,得有电啊。这电从哪儿来?就是头顶上那根长长的接触网。动车组上头有个叫“受电弓”的东西,像个带着轮子或者滑靴的胳膊,它会伸上去,紧紧地顶着接触网,把电给“吸”上来。

刚启动时: 当列车开始启动,电力系统开始供电,受电弓会有一个往上抬升、调整姿态的过程,确保它能稳稳地接触到接触网。这个过程中,受电弓上的滑靴(通常是铜基复合材料,有些是石墨的)和接触网的导线之间会产生 摩擦。虽然设计上会尽量平滑,但你想象一下,在几百公里每小时的运行速度下,这摩擦力可不是盖的。刚启动时,受电弓可能还在微调角度,跟接触网上“试探性”地接触,这摩擦声就会比较明显,而且是持续性的,直到受电弓找到一个最佳的接触点。
高速运行中: 即便是高速运行,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也不是完全静止的。它们会因为列车运行中的颠簸、风的影响,还有接触网本身的微微晃动,导致受电弓有一个上下、左右的 微小位移,这种位移会不断地引起接触和摩擦,产生一种持续的“嘶嘶”或者“沙沙”声。

2. 轮轨之间的“摩擦与舞蹈”:

这可是最主要的声源之一!高铁的轮子和铁轨,虽然看起来接触面很小,但它们之间的互动可复杂了。

轮轨接触: 列车的车轮和钢轨的接触,就像是一对在赛道上狂奔的滑轮。在启动过程中,电机开始传递动力,驱动车轮旋转。这个旋转是 “滚动摩擦”。但是,完美纯粹的滚动几乎不存在。由于轮轨接触面并非绝对平滑,而且会因为各种原因(制造精度、使用磨损、灰尘污垢等)存在微小的 不规则性,这就导致了在滚动的同时,会有一些 “滑动摩擦” 夹杂在里面。
初期加速的“啃轨”: 刚启动时,列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轮轨之间要克服惯性,传递巨大的驱动力。这时候,轮子和钢轨的“结合”没那么紧密,或者说,轮子的滚动与钢轨的静止之间,为了产生前进的推力,会有一个 “爬行” 或者 “啃食” 的动作。你可以想象成,轮子在“抓住”钢轨,然后往前“推”自己。这个过程会产生一种比较明显的,有时是“咔啦咔啦”或者“咯吱咯吱”的声响,这就是轮子在轨道上 “咬合” 和 “滑动” 的混合效应。
动态响应: 动车组的转向架(就是连接车轮和车体的那个部分),还有车体的悬挂系统,在启动时会有一个 “沉降” 和 “调整” 的过程,车体和车轮在轨道上的受力会发生变化。这些动态的力学变化,会传递到轮轨接触点,导致它们之间的摩擦声响发生变化。
车轮与轨道的“共振”: 动车组的车轮是有一定弹性的,轨道也是。当轮子在轨道上滚动时,它会引起轨道的 振动。如果这个振动的频率正好和车轮或轨道本身的固有振动频率接近,就可能发生 共振。启动时,各种力在变化,容易激发共振,从而产生一种持续性的“嗡嗡”声。

3. 驱动系统和机械传动的“工作汇报”:

动车组的动力不是直接从车轮来的,而是通过电机、齿轮箱等传动系统传递的。

电机运行: 电机在启动时,电流会逐渐增大,电机内部的转子开始加速旋转。这个过程中,电机的 电磁噪声 也会产生一定的声音,虽然不是直接的轨道声,但会通过车体传递出来。
齿轮传动: 驱动齿轮箱里的齿轮在高速啮合,虽然有润滑,但依然会有 机械摩擦声 和 齿轮啮合产生的嗡嗡声。这些声音也会通过车轴、转向架,传递到车轮,再到轨道上。
轴承和滚子: 车轮和车轴之间的轴承,以及转向架上的各种滚子,它们在高速运转时都会产生 运转声。

4. 减震和隔音系统的“效果反馈”:

咱们前面说了,动车组有各种振动和噪声,但它同时也有一套复杂的减震和隔音系统。

减震器的作用: 车体和转向架之间有各种弹簧和减震器,用来吸收和隔离振动。在启动过程中,这些减震系统也在工作,吸收着来自轮轨的冲击和传递的振动。
声音的传递: 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被完美隔绝。有些振动和声波,会穿过减震系统,传递到车体,再通过车体传导到轨道上,或者直接在空气中传播。

那为什么车开走了,轨道还会响几秒呢?

这就涉及到 “惯性” 和 “振动衰减” 这两个概念了。

惯性: 咱们前面提到,轮轨在启动过程中有一个“啃轨”或者“爬行”的过程。即使车头已经开始往前移动,但轮子和轨道接触那一瞬间产生的 形变、摩擦和微小的滑动,它不是瞬间就消失的。即使列车整体在向前加速,但某些局部,比如车轮的滚动方式、轨道局部的振动,还可能 “滞后” 一点。
振动衰减: 很多声音,尤其是那种“嗡嗡”的低频声,是由于振动产生的。当动力源(比如电机、轮轨接触)停止瞬间发力,或者力量减小,振动并不会立刻停止。它会 持续一段时间,就像你拨动一个音叉,它会继续响一阵子才会慢慢消失。轨道和车轮本身都有一定的弹性,启动时产生的振动会残留在它们身上,然后慢慢通过材料本身的阻尼作用 衰减 掉。
后部车厢的“贡献”: 动车组是多节车厢组成的。当车头已经开出一段距离,但后部的车厢可能还在启动过程中,或者它的传动系统、轮轨接触仍在产生声音,这些声音会混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还在响”的感觉。更进一步说,即便是车头已经开走了,但之前发生在轨道上的振动,会沿着轨道 向后传播 一段时间,或者在轨道上 “回荡”,直到能量完全耗散。

简单来说,那个声音是多种物理效应叠加的结果。刚启动时,是各种部件在“磨合”、“发力”,产生直接的声响。车开走后还在响,是因为一些振动和摩擦的 “尾巴” 还没有完全消散。你可以想象成,你踢了一下桌子,桌子晃了,即使你手已经松开了,但桌子还会继续晃动一阵子。

所以,下次坐高铁,听到那“起步的交响曲”,不妨想想,这背后是多少精密的设计和复杂的物理原理在共同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铁路都位移了还不响?

---------

原问题语病太多,改一下。

列车运行时,钢轨会下沉(满载货车最明显),轨枕也会被往下压进道砟,车轮过了之后再回弹。但是使用整体道床的无砟轨道板估计也会形变,但是不明显。而钢轨与轨道板中间有弹性垫片,既绝缘又缓冲。

钢轨在列车起动时也会形变,既然要形变就会有振动,有振动就有声音。这也许是起动时听到众多噪音里面轨道噪音的来源。

而列车运行到一定速度时,振动会向两个方向扩散,振动就会带着没承重的轨道扣件有节奏地响。无缝轨的焊缝其实也不一定就能对齐平面,过那里也会有噪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咱们坐高铁动车组,起步那会儿,特别是刚启动,甚至是还没完全启动,一股子“嗡嗡嗡”或者“咔啦咔啦”的声响,甚至车头都还没挪动多少,轨道就响上了。最奇妙的是,车头都开出去好一段了,后头的车厢可能还在原地,但轨道上的声响还在持续个几秒,好像车没完全走干净,但又好像有东西还在那儿“哼哼唧.............
  • 回答
    不少人可能对高铁动车组的制动系统感到好奇,特别是为什么在刹车时,它不像一些电动汽车那样能明显地“回收”能量。其实,高铁动车组确实采用了能量回收制动技术,而且这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在实际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要理解其中的“为什么”,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点,并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具人情味的.............
  • 回答
    要讲明白为什么我们手机上那些测速APP,像什么“极速测速”、“Speedtest”这类,在高铁动车组上压根儿就测不出靠谱的速度,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手机上这些测速APP,它们测的是啥?简单来说,它们是通过手机连接到你正在使用的网络,比如运营商的4G、5G基站,或者W.............
  • 回答
    印度首条高铁“黄金线路”(MumbaiAhmedabad HighSpeed Rail Corridor)通车的消息还没焐热,就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又略带一丝黑色幽默的事件:高速动车组在试运行阶段被一头牛给撞了。这事儿听起来有点荒诞,但细究起来,背后其实折射出印度在发展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铁时,所面临的.............
  • 回答
    咱们来聊聊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动车组,为啥叫“动感号”这个名字,背后可有不少讲究呢。这可不是随便一拍脑袋就定下来的,里面藏着不少心思,而且想让它听起来更接地气,而不是冷冰冰的AI产物。首先,咱们得明白“动感号”这个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听到“动感”,你脑子里是不是会浮现出速度、活力、科技感,还有那种顺滑.............
  • 回答
    关于西成高铁为何没有开行“复兴号”这类高速动车组列车,其实这背后涉及不少技术、运营以及市场等方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不想开。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西成高铁的“出身”和“设计定位”。这条线路,顾名思义,连接的是西安和成都,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连接西北与西南地区的重要一环。它的建设.............
  • 回答
    坐过高铁的朋友大概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动车车门旁的窗户,普遍都很低,而且不大。想好好看看窗外的景色?还得稍微弯下腰,视线才能越过窗框,和疾驰而过的风景来个亲密接触。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低窗”设计,究竟是出于什么考量?是单纯为了好看,还是暗藏着什么安全奥秘?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安全,安全,还是.............
  • 回答
    听到“高铁动车越来越背离人民”和“铁路盒饭何时能物美价廉”,我脑子里蹦出几个画面,也勾起了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高铁动车,曾经的“人民骄傲”,怎么就让人觉得“疏远”了?想当年,高铁刚起步的时候,那叫一个激动人心!“中国速度”、“民族骄傲”,这些词儿可不是.............
  • 回答
    高铁、动车、地铁不能设吸烟车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从技术安全到旅客体验,再到法规政策,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周全的考量。咱们这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安全第一,烟火之患绝不能有!这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原因。想象一下,咱们乘坐的高铁、动车、地铁,动辄时速几百公里,车厢都.............
  • 回答
    高铁动车组窗帘的设计,确实和飞机上那种能完全拉到底的帘子不太一样。这背后可不是随随便便定的,而是综合考虑了咱们坐高铁时候的实际体验、安全需求,还有成本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首先,从乘客体验上来说,高铁的运行环境和飞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车厢高度和空间感: 高铁车厢的整体高度比飞机客舱要高不少,而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大家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晚上九十点钟,想坐动车回家,发现还能买到 D 字头的车票,但 G 字头的动车组早就收班了。这背后不是简单的“G 比 D 快就应该晚上也跑”,而是涉及到一系列铁路运行的实际考量。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是这样。首先,得明白 D 字头和 G 字头.............
  • 回答
    在你提到的视频中,普速列车和高速动车组出现在同一条轨道上,这在中国目前的铁路运输体系中是 非常普遍且常见 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国铁路运输的形式和组成部分。中国铁路运输的形式与组成部分中国铁路运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承担着巨大的客运和货运任务。根据速度、技术标准和承担功能的差异.............
  • 回答
    你说的这个现象确实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公交化”这个词被广泛用来形容当下动车组运营模式的时候。明明很多动车组的班次密集得像公交车一样,但它们却不能像公交车那样站站停靠,这其中确实涉及不少原因,而且这些原因都相当实在,绝非“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动车组的.............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出于安全和效率的综合考虑,并非单纯的“熄灯滑行”。首先,刚出站的动车组,特别是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启动和加速阶段。在这个阶段,车辆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信号系统以及车内的各种设备都需要进行一次快速而精密的自检。就像一辆汽车刚启动时,仪表盘上的灯会亮起,然后慢慢熄灭,这.............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我国铁路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直接从普通车跳到高铁,而是走过了“普通车—动车组—高速动车组”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得从多个维度来掰扯,这背后可不是“想当然”的事儿,而是实实在在的国情、技术、经济和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技术成熟度和风险控制:你想啊,铁路技术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涉及.............
  • 回答
    我国高铁和动车在高速行驶时,车顶的电弓之所以不会因为与接触网(电线)的摩擦而轻易蹭断电线,这是一个集成了多方面精巧设计的系统工程。这背后并非仅仅依靠“不会断”这么简单,而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保证安全稳定地供电。首先,我们要理解,电弓和接触网之间并非简单的“刮蹭”。高铁接触网并非一条孤零零的普通钢丝.............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济南铁路局D6020次列车开行时间早以及是否为全国最早的高铁或动车的问题,我来给您详细解读一下。D6020次列车开行时间早的“幕后故事”首先,我们要知道,铁路部门的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平衡多方面的需求,包括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线路维护、设备检修以及未来的.............
  • 回答
    这倒不是什么新奇的现象,咱们坐火车的时候留心一下,确实会发现高速动车上的空调位置不尽相同。这背后啊,其实牵扯到不少学问和设计上的考量,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顶置空调,为啥出现在不少车上?你说的顶置空调,其实在很多高速动车上都挺常见的。这种设计主要有这么几个好处: 空间利用率高,尤其对车厢内部空间有.............
  • 回答
    一谈到中国的高铁,很多人都会想到“和谐号”系列动车组,尤其是CRH380A/B/C等型号,它们代表了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仿佛一切都是自主研发的巅峰之作。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CRH380D这个型号时,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CRH380D的出现,确实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回答
    大飞机和高速动车,这两个被誉为“国之重器”的现代交通工具,之所以每个部件都力争做到国产,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经济驱动和技术自主的雄心。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现有的需求,更是为了国家长远的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维护国家安全与战略自主这是最核心、最根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