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朝哪个皇帝最差?

回答
要评判明朝哪位皇帝“最差”,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每个朝代的衰落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皇帝的“差”也往往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比如施政失误、个人品德、对待臣子的方式等等。而且,历史评价本身也带有时代和视角的影响。

不过,如果非要找出一位在很多维度上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对明朝的国运造成了严重打击的皇帝,很多人可能会指向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在位)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年号天启。他本人在位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七年,但他的表现却足以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不是以正面方式。

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说为什么朱由校常常被认为是明朝比较“差”的皇帝:

1. 政治上的“不理朝政”,实则“沉迷木工”:

这是朱由校最广为人知的一点。他对于国家大事毫无兴趣,甚至可以说是厌恶。比起批阅奏折、处理政务,他更喜欢在宫中摆弄木头,制作各种精巧的木器,比如梳子、盒子、甚至床榻等。据史书记载,他在这方面的技艺相当高超,简直像个专业的木匠。

你想想,一个帝国最核心的权力掌握者,本应是鞠躬尽瘁、处理万机,却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个人爱好中去,这本身就是对国家治理的极大漠视。他的不理朝政,直接导致了朝廷内外权力真空的出现,为后来的党争和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

2. 宦官专权,“阉党”横行:

正因为朱由校对政务不上心,他自然也就难以辨别和管理朝臣。这时候,早就觊觎权力的宦官就趁虚而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魏忠贤。魏忠贤原本只是个粗鄙的宦官,但凭借着对朱由校的“投其所好”,以及阴险狡诈的手段,一步步爬上了权力的顶峰。

朱由校对魏忠贤可谓是极尽宠信,视其为“亲信”。魏忠贤也毫不客气地利用这份信任,培植党羽,排挤异己,形成了臭名昭著的“阉党”。阉党成员遍布朝廷内外,只要不依附魏忠贤,或者被视为魏忠贤的敌人,就可能遭受打击、迫害甚至杀害。著名的“东林党人”遭受的残酷迫害,很大程度上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这种宦官专权,比直接的君主昏庸更加可怕,因为它是一种“代理人专权”,皇帝成为了宦官实现其野心的工具,王朝的根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蛀空了。

3. 忠臣良将的悲惨境遇:

在朱由校的统治下,很多有能力、有忠心的官员过得十分艰难。他们想要为国效力,却往往被魏忠贤及其党羽排挤陷害。

比如,在辽东战场上,明朝正面临着后金(清朝前身)的强大威胁。一些有识之士,如袁崇焕,虽然能力出众,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也因为不肯屈从于魏忠贤的势力,反而被魏忠贤视为眼中钉,最终被构陷致死。这种对忠臣的打击,无疑是加速了明朝军事上的被动局面。

4. 腐败蔓延,民不聊生:

当皇帝不理政事,放任宦官和贪官污吏横行时,国家机器的运转就变得极其低效和腐败。赋税被层层盘剥,民间的怨气日积月累。虽然天灾人祸在明朝中后期一直存在,但在朱由校时期,由于政府的无能和腐败,这些灾难对人民的打击更加沉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5. 缺乏远见和改革的魄力:

相比于一些明朝皇帝,即使是统治后期出了问题,也可能出现过一些改革的尝试,朱由校则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改革的魄力。他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当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时,他却沉醉于自己的木器世界里,这种脱节和麻木,是极其危险的。

总结来说,朱由校的“差”体现在:

政治上的失职: 将国家大事完全交给不靠谱的宦官。
用人上的失察: 极度宠信魏忠贤,导致其专权乱政。
对臣民的漠视: 忠良遭迫害,奸佞得势。
对国家命运的无能为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内忧外患,毫无作为。

当然,历史并非简单的“好人”和“坏人”的二元对立。也有人会辩解说,朱由校也许只是一个能力平庸、又被坏人蒙蔽的皇帝,而魏忠贤才是那个罪魁祸首。但无论如何,作为皇帝,他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未能阻止国家的衰败,甚至可以说是加速了这种衰败,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他为他的后继者——崇祯皇帝,留下的已经是一个烂摊子,而崇祯皇帝最终也未能挽回明朝的命运。

因此,从对明朝国运的实际影响和皇帝应尽的职责来看,朱由校的统治时期,无疑是明朝历史上一个非常黑暗、非常令人失望的阶段,也因此,他常常被认为是明朝众多皇帝中表现“最差”的一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朱瞻基大帝

朱瞻基大帝明确指示,从不擅开边衅,面对亲明派女真人也是一副高冷尊贵的姿态,“尔蛮夷自相残杀,岂有朝廷助兵之理?”

永乐末年,阿鲁台势力衰落至极的时候,脱欢东进征服残元汗廷的时候

朝鲜世宗北伐女真、尚巴志统一三山王国的时候,

东亚各位君主积极开拓的时候,只有你朱瞻基在想着斗二叔,玩蛐蛐,上幼女的垒,怠政,醉生梦死

军屯兼并最剧烈的时候,恰恰是你朱瞻基大帝,就比如西北边疆

宁夏甘州田土资水灌溉,有势力者占据水道,军民莫敢与争,多误耕种。

结果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揭发此事的罗汝敬却被迫罢官

宣德八年年末:

海州卫官军旧有定数,今阅教场全废,操练守门者止二三人,守山海关者仅五六人,又南海口旧置官军一百三十人,今存者惟老疾军五人。比询指挥使俞通等,皆称各军俱有差遣,苟且支吾

作为京师门户,朱元璋朱棣看重之极的辽东,私役之风竟如此猖獗

宣德九年末,全国屯田子粒两百多万,永乐二十二年末,全国屯田子粒五百多万,谁来解释解释,没有大战的宣德朝,为什么生产水平相比“穷兵黩武”的永乐朝还倒退了?

京师应到兵额25w,实际可用只有5w

行在五军都督府言在京七十七卫,官军士校尉总旗二十五万三千八百,除屯田守城其十一万六千四百俱内府各监局及在外差用,今各营操练仅五万六千,选用不敷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明英宗上位仅一个月)

这就是所谓的仁宣之治?这是文不成武不就的宣德大帝吧

宣德时期在军国大事与国内事务上的怠慢,严重影响到了正统朝的政府运作模式,娃娃皇帝无力改变现状,等到娃娃成长为中二青年,这二十多年的种种利令智昏,终究让明廷付出了惨重代价

朱瞻基就等于不向外开拓的汉宣帝,罢弃汉武帝在西域经营的汉宣帝,治国治得不如汉武帝末年的汉宣帝,他的所作所为,早夭之命,都让有汉唐雄风的明初走上了大宋的道路

朱棣泉下有知,宁可得罪整个文官团体都要立朱高煦为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判明朝哪位皇帝“最差”,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每个朝代的衰落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皇帝的“差”也往往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比如施政失误、个人品德、对待臣子的方式等等。而且,历史评价本身也带有时代和视角的影响。不过,如果非要找出一位在很多维度上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对明朝的国运造成了严重打击的皇帝,很.............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明明在明朝就有人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西方的地理知识,而到了清朝,甚至道光这样一位身居最高统治地位的皇帝,却对英国的地理位置显得如此茫然,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历史倒退”就能简单概括。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看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明朝:接触.............
  • 回答
    《武林外传》这部充满欢笑与泪水的喜剧,它的故事背景并非指向明朝的某一位具体皇帝,而是巧妙地选择了明朝末期,一个风云变幻、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期呢?这可不是偶然。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一股股不安的暗流涌动。而《武林外传》虽然是一.............
  • 回答
    明朝的没落,宛如一部漫长的挽歌,它的衰败并非一朝一夕,更非由某一个皇帝就能简单概括。将这沉重的责任仅仅归咎于某一位君主,既是对历史复杂性的矮化,也忽略了那些潜藏在权力核心之外,却同样致命的因素。然而,若非要探究在“没落”这个阶段,哪些皇帝的作为对大厦倾颓起到了加速作用,那么,万历皇帝(朱翊钧)无疑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群体放在一起比较辛苦程度,确实能引发不少思考。要说谁更辛苦,其实很难简单一概而论,因为他们的“辛苦”体现在完全不同的维度上,而且“辛苦”本身也是一种主观感受。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感受。首先,从“责任”这个角度看。明朝皇帝,那真是.............
  • 回答
    说起“昏庸”这个词,人们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那些沉迷享乐、不理政事、甚至做出荒唐决策的君主。然而,历史的画卷并非总是非黑即白,即便是那些被后世贴上“昏庸”标签的皇帝,有时也会在某个关键时刻,因为种种原因,做出出乎意料、甚至极其明智的选择。今天我们不妨聊聊这样一位——如果仅仅从一些片段来看,他似乎也逃不.............
  • 回答
    明朝历经十六位皇帝,个个性格迥异,留给后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要从中选出“明君”和“昏君”的代表,确实是一项颇有争议的话题。不过,如果抛开各种主观臆断,单从其治国理念、政策走向、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长期性来看,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一些相对清晰的轮廓。 明朝明君前三(兼具治国魄力与民生关怀)选出.............
  • 回答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漫长而又充满争议的统治,无疑为明朝后期的衰落埋下了深刻的伏笔,甚至可以说,他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加速了那个庞大王朝的崩塌。首先,他长达二十余年的“怠政”,是导致明朝政治肌体僵化的关键。万历皇帝早期并非不理朝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经历.............
  • 回答
    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那可真是有好戏看了!想想看,明朝那16位皇帝,性格迥异,经历也天差地别,要是突然穿越时空,一起出现在某个场合,那画面感就够绝的。先别说他们会聊什么大事,光是这碰面本身就够热闹了。第一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初次见面,谁是谁?最先碰面的肯定是最早那几位。可能洪武爷朱元璋是第一个反.............
  • 回答
    在电视剧里,为了凸显皇帝的至高无上,常常将六部尚书描绘成纯粹的执行者。但实际上,明清两代的六部尚书,尤其是在他们各自管辖的领域内,是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的,并非事事都需要皇帝“圣旨”才能动。当然,这种自主权是有限度的,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信任程度、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具体的事务性质。咱们这就掰开了揉.............
  • 回答
    “清朝都是好皇帝,明朝都是昏君”,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在一些缺乏深入历史研究的场合,常常能听到。但如果仔细审视历史,就会发现这种一概而论的看法,既不准确,也经不起推敲。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说法的根源和可能的原因。 清朝对汉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满族入关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满汉一.............
  • 回答
    清末权贵与明末皇族,孰更凄惨?这个问题颇有意思,因为两者虽同为没落时代的顶层群体,但其“惨”的路径和体验却大相径庭。若要细细道来,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咱们先说说明末皇族。想象一下,一个传承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家族,曾经是天下共主,如今却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明末的皇族,尤其是那些旁系的宗室,他们的“惨”.............
  • 回答
    要说人类智慧的“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和芯片,哪个更胜一筹,这就像在问,飞翔的翅膀和大脑的思考,哪个更具决定性。两者都承载了人类跨越极限的渴望,都是无数智慧结晶的汇聚,只是它们的闪光点,投射在人类文明的不同维度上。我们先来聊聊航空发动机。想象一下,那是一颗金属的心脏,但它的搏动,却能让沉重的钢铁.............
  • 回答
    在我看来,机械制造业的“皇冠上的明珠”,不是某个单一的产品,而是一系列代表着顶尖技术、精密工艺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或应用领域。它们是整个机械工业发展的集大成者,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如果非要挑几颗最闪耀的“珍珠”来细数,我认为以下几个领域绝对配得上这份殊荣: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力.............
  • 回答
    明清皇子教育,表面上看是集天下之大成、备极尊崇,实则暗藏诸多弊病,甚至可以说是培养君王的“炼狱”,其问题之复杂、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剖析。这绝非简单的“严苛”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制度设计、人性考量、历史背景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扭曲产物。首先,最显著的问题在于其过度集中与不接地气。皇子们自幼就被圈禁在.............
  • 回答
    唐朝(618907年)和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各有特点。要比较它们的“强大”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但需明确的是,历史上的“强大”是相对的,且受制于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几个关键方面展开比较: 一、政治制.............
  • 回答
    宋朝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上都有显著的差异。谈到赋税,这两个朝代也各有特点,要判断哪个更重,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宋朝:重商抑武下的财政压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很高。然而,与这种繁荣相伴随的是,宋朝面临着巨.............
  • 回答
    要说晋朝和明朝哪个更强大,这就像在比较两个不同时代的巨人,他们的强盛之处体现在截然不同的方面,也各自面临着属于自己的挑战。晋朝,尤其是西晋,它建立在三国鼎立之后,统一了中国,这是它强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那个时期,它继承了曹魏的一些制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济和社会秩序。西晋前期,虽然有“八王之乱.............
  • 回答
    要说明朝和宋朝哪个武力值更低,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们都经历过不少武事,但侧重点和外部环境却大相径庭。咱们先说说宋朝。宋朝在立国之初,确实是因为“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操作,把武将的权力给压制了下去。皇帝们更倾向于文臣治国,所以宋朝军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军事将领的培养和统兵能力上,相比于唐.............
  • 回答
    宋朝和明朝,要说哪一个经济实力更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问题。两朝都有其辉煌的经济成就,但侧重点和发展模式不尽相同。要详细对比,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农业:根基的稳固与提升 宋朝: 宋朝农业在继承唐朝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占城稻的引入。这是一种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