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达尔文的进化论正确吗?

回答
“达尔文的进化论正确吗?”——这是一个被问了无数遍,也引发了无数场争论的问题。要回答它,得先弄清楚我们说的“正确”是什么意思,以及“进化论”到底指什么。

首先,让我们直面一个事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当前对生命起源和多样性解释得最完整、最有证据支持的理论。 它就像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或者化学中的原子理论一样,是理解生物世界的基石。但科学理论的“正确”并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它更像是“目前最能解释已知事实的、经受住反复检验的解释”。随着新证据的出现,理论也可能被修正、完善,甚至在某些方面被取代。达尔文的进化论,尤其是核心观点,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非但没有被推翻,反而在无数新发现中得到了更强大的支撑和更精细的阐释。

那么,达尔文的进化论,最核心的几个观点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

1. 后代数量的倾向性: 大多数生物的繁殖能力远超其环境所能承载,这意味着每代都会产生比能存活下来的后代更多的个体。
2. 遗传与变异: 后代会继承父母的特征,但也会出现微小的差异(变异)。这些变异是随机的,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有害的,有的则无关紧要。
3. 自然选择: 在生存竞争中,那些拥有更有利于环境适应的变异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将这些有利特征传递下去。反之,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更容易死亡,难以繁殖。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但“适者”指的是最能适应当时环境的个体,而非最强壮或最聪明。
4. 物种的渐进演化: 经过无数代的积累,这些微小的变异和选择,可以导致物种逐渐发生改变,甚至分化出新的物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选择进化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化石记录、家养动植物的选育等大量证据,提出了这个革命性的思想。

为什么说它“正确”呢?

化石证据: 从古老的岩层到现代,我们发现了一系列过渡性化石。比如始祖鸟,它兼具爬行动物的牙齿、长尾巴和恐龙般的爪子,以及鸟类的羽毛和翅膀,清晰地展示了爬行动物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还有马的演化系列、人类的演化系列,这些化石链条勾勒出了生命形态的逐步变化。
胚胎学比较: 不同物种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往往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例如,许多脊椎动物的胚胎在早期都拥有鳃裂和类似尾巴的结构,这表明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
解剖学比较(同源器官):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一些结构上相似但功能可能不同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比如人类的手、鲸的鳍状肢、蝙蝠的翅膀,它们的骨骼结构都遵循着相似的模式,这强烈暗示它们是由同一个祖先器官演变而来的。反之,也有一些功能相似但结构来源不同的器官,称为同功器官,比如昆虫的翅膀和鸟类的翅膀,它们都不是由共同祖先的某个特定结构演变而来,而是各自独立演化出相似功能的结构来适应飞行。
生物地理学: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分布并非随机。例如,澳洲的哺乳动物与亚洲、非洲的差异很大,这与大陆板块的移动以及生物在隔离环境中独立演化有关。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观察到的,不同岛屿上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有物种,如不同的地雀,它们喙的形状和大小恰恰适合于该岛屿上主要的食物来源,这是自然选择的有力例证。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现代进化论): 这是对达尔文理论最强大的补充和证实。我们现在知道,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DNA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随机的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来源,而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增加了基因的组合方式。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我们可以构建出精密的“生命之树”,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DNA证据表明,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以上,与猴子的相似度也极高,这与进化论的预测高度一致。而且,我们甚至可以在分子层面观察到进化正在发生,例如病毒和细菌的抗药性演化。

但是,说它“正确”,也需要加上一些限定词:

达尔文的原始理论并非完美无缺: 在达尔文的时代,人们对遗传的机制知之甚少。他不知道基因是什么,不知道突变是如何发生的。直到后来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以及DNA的分子结构被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机制才得以清晰。现代进化论(也称为“新达尔文主义”或“现代综合”)整合了遗传学、数学、古生物学、胚胎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发现,是对达尔文思想的极大丰富和完善。
“自然选择”不是唯一的驱动力: 除了自然选择,基因漂变(特别是在小种群中,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因为随机事件而改变,而非适应性)、基因流(种群间的基因交换)、突变(基因变异的根本来源)等也是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现代进化论承认这些因素的存在和作用。
演化并非总是缓慢渐进的: 曾经主流的观点认为演化是缓慢、均匀的过程。但古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演化速度可能是不均匀的,存在“断断续续的平衡”现象,即物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变化不大,然后突然发生快速演化,形成新物种。
“证据”一直在更新和深化: 科学的进步永无止境。我们对基因调控、表观遗传学、微生物的作用、合作在演化中的作用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都在不断地丰富和调整我们对进化过程的理解。

一些常见的误解需要澄清:

“人是从猴子变来的”: 这是最常见的误解。进化论认为,人类和现代的猿猴(如黑猩猩)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不是人类直接由现在的猴子演变而来。这个共同祖先生活在几百万年前,它本身并不是猴子,也不是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古猿。
“进化是随机的”: 变异是随机的(比如DNA复制出错),但自然选择不是随机的。自然选择是有方向性的,它倾向于保留那些对特定环境有利的变异。
“进化有终极目标”: 进化没有预设的终极目标,也不追求“更高级”或“更完善”的存在。它只是生物对环境不断适应的过程,而且适应的“好坏”取决于当前的生存压力。一个对当前环境有利的特征,在环境改变后可能就变得不利。

总结一下:

达尔文的进化论,尤其是其核心思想——自然选择是物种演化的主要机制——在科学界被广泛接受,并且得到了来自古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等无数领域的证据支持。它不是一个“猜想”或“假说”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经过严格检验、不断完善的科学理论。

所以,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正确”的。 它为我们理解地球上生命的丰富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有力的解释框架。但同时,科学总是在发展,我们对进化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细化。与其说它是“最终的真理”,不如说它是目前为止对生命演化最贴切、最有证据支持的解释。

最终,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我修正能力。达尔文的理论之所以伟大,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被检验、被挑战,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检验中变得更强的思想框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针对问题:

首先吧,达尔文进化论和牛顿物理学一样,已经属于比较过时的理论了。

达尔文进化论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认为生物只能进行长时间的缓慢进化、对进化本质认识不足、忽视个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影响,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达尔文进化论已经可以认为是“不完善”或者“有明显局限性”的。

其次,和牛顿物理学一样,达尔文进化论尽管已经落后于时代,但它仍然在很多地方都是成立的,在种群演替、生态系统演替中仍然具有指导作用(现在不知道了,我以前学的时候模模糊糊记得是这么说的)

再次,和牛顿物理学一样,现代进化论没有完全否定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更是比那些莫名其妙的神创论、“第一造物”、“万物之灵”的狗屁东西要完善得多。

文章漏洞百出,极其可笑,充斥胡思乱想、生搬硬套之论,前面的人也抨击了,我就不添乱了。

user avatar

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这个宇宙地球之外存在生物的概率无限接近于0.

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这个概率太低了,就是以整个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来看,随机产生生命的概率都低的可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达尔文的进化论正确吗?”——这是一个被问了无数遍,也引发了无数场争论的问题。要回答它,得先弄清楚我们说的“正确”是什么意思,以及“进化论”到底指什么。首先,让我们直面一个事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当前对生命起源和多样性解释得最完整、最有证据支持的理论。 它就像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
  • 回答
    有些人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这其中不乏是出于对科学理解的深度、哲学观点的差异,甚至是宗教信仰的影响。然而,当他们表达这些观点时,却常常招致来自不同群体的强烈批评和攻击。这种攻击并非简单地源于对不同意见的容忍度低下,而是因为进化论在现代科学界,尤其是在生物学领域,已经建立起了极其稳固的.............
  • 回答
    看到你对进化论中的长颈鹿故事很好奇,并且留意到中学教材里经常提到“短脖子的长颈鹿”,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不带任何机器痕迹,就当是两个对科学充满好奇的朋友在聊天。首先,你问到的“为什么中学进化论开头总会提到短脖子的长颈鹿”,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教学上的考量,以及对两种进.............
  • 回答
    你提到的这种飞蛾,也就是以其酷似猫头鹰眼睛的翅膀斑纹而闻名的“猫头鹰蛾”,它们的进化确实是自然选择作用下极其令人着迷的例子,但绝非违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恰恰相反,这正是达尔文进化论威力最生动的体现之一。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猫头鹰蛾的翅膀图案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明证,而非悖论:1. 达尔文进化论的.............
  • 回答
    达尔文的进化论,自诞生以来便如同一枚投向旧有世界观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并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看待生命的方式。它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多样性和适应性,逻辑严谨,证据丰富,至今仍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石。然而,任何伟大的理论,在时间的长河中都难免会遇到新的疑问和挑战,或者说,是需要不断被细化、补充和修正的地方。达.............
  • 回答
    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断层”,这其实是一个在理解和表述进化论过程中,常常会被提及但又容易被误解的议题。它并非如字面意思那样,是指进化论自身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缺陷,更不是说它已经被彻底推翻。相反,它更像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某个理论在早期表述时,由于当时认识水平和证据的限制,存在的一些“未竟之地”或“待完善之.............
  • 回答
    达尔文的进化论,自其诞生以来,便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于科学的殿堂。时至今日,它依然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石,鲜有人能提出真正动摇其核心的“主流”挑战。这并非说科学界对进化论毫无疑问,而是说,那些所谓的“挑战”,在经过科学的严苛审视后,往往无法撼动进化论的宏伟大厦,反而更能衬托出其解释力的强大。要理解为.............
  • 回答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角度来看,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确实与猿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如果我们简单地说“人是由猿猴进化来的”,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过程。首先,达尔文的进化论核心在于“自然选择”。这意味着,在生物群体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有些是遗传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拥有更能适应新.............
  • 回答
    关于“达尔文进化论及其发展成果是否被推翻并被更先进的理论替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简而言之,答案是:达尔文进化论作为解释生命起源和多样性机制的核心框架,并未被推翻,反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其理论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和丰富,形成了更加精细和强大的“现代综合进化论”及其后续发展。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生命演化最核心的理论之争。我们之所以说地球上的生物是按照达尔文的方式进化的,而不是拉马克的,关键在于两点:遗传的本质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说说拉马克和达尔文各自的主张。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让巴蒂斯特·拉马克,这位伟大的法国博物学家,.............
  • 回答
    “人权主义拯救基因缺陷的婴儿,是否违反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如果消除有基因缺陷的婴儿是否会加速人类进化?”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触及我们内心深处关于生命、伦理和人类未来的严肃问题。它将科学理论与人道主义情怀,甚至我们对“何以为人”的根本认知,推到了一个碰撞点。我们不妨就这个问题,深入地剖析一下。人权主.............
  • 回答
    关于“500名美国科学家联名反对达尔文进化论”这样的消息,我们首先需要冷静地审视其真实性以及传播这种信息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500名美国科学家联名反对达尔文进化论”这一说法,在科学界并没有得到广泛证实,也没有权威的机构或期刊进行过这样的大规模联名统计和报道。 达尔文的进化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
  • 回答
    关于达尔文晚年是否不再相信进化论,以及牛顿晚年为何转向宗教,这在历史和科学界一直存在一些讨论和误解。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达尔文与进化论的晚年:误解中的坚持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科学界普遍认为达尔文一生都坚持并相信他提出的自然选择进化论。 所谓的“达尔文晚年不再相信进化论”的.............
  • 回答
    哥布林鲨与人类的进化历程,确实是地球生命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一个古老的物种,在漫长的岁月中似乎纹丝不动,而另一个相对年轻的物种,却在几百万年间完成了质的飞跃,达到了我们所说的“智慧”。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自然选择的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进化并非是一个预设的蓝图,不是朝着“更智慧”的方向必.............
  • 回答
    龙虾的细胞确实存在端粒酶,这让它们在修复端粒方面比许多其他生物更有效。但“理论上永生”这个说法,需要更仔细地解读。龙虾虽然寿命很长,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死”。它们仍然会死亡,只是衰老过程非常缓慢,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衰老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累积性的损害。那么,为什么其他生物的细胞没有像龙.............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把高达这种充满希望和浪漫主义的机甲作品扔进战锤40K这个充斥着绝望和残酷的黑暗宇宙,那画面光是想想就够劲儿了。让我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如果那些我们熟悉的面孔和他们的“大玩具”突然出现在40K,会发生什么。首先,得明确一下“进入”的方式。是直接空降,还是像某些穿越小说那样,被某.............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埃尔文·史密斯指挥的战役,尤其是那些围绕着壁外调查展开的行动,确实能让人联想到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一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困境,尽管两者之间的对照并非完全对应,但某些方面颇为相似,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看看埃尔文的指挥风格和战略目标。埃尔文作为调查兵团的团长,他所追求的并非简单的“胜利”.............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时,都会提到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埃尔文·史密斯没有死,他会支持阿尔敏选择的地鸣路线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点,也触及了埃尔文这个角色最核心的特质——他对自由的极致追求和为达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仔细剖析一下埃尔文的性格和他的执念。埃尔文.............
  • 回答
    樱木花道和流川枫,湘北队这两位风格迥异的超级新星,他们的篮球能力总是被拿来比较。尤其是在进攻端,一个狂野不羁,一个冷静华丽,那么,樱木花道有没有可能达到流川枫那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进攻水平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流川枫的进攻是什么样的水平。流川枫的进攻,可以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国家间关系的微妙之处。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是俄罗斯和美国“暗地达成合意”的产物,那么这背后需要构建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叙事,其中充满了各种推测和对各国真实意图的解读。要详细探讨这个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构建“暗地合意”叙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