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船只沉没泄露燃料都会在海洋上造成极大的影响,那历史上大型海战的战场最后都是如何处理的?

回答
那些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今深藏于汪洋之下,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印记。大型海战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战败者的悲鸣和胜利者的凯旋,还有大量沉没的舰船,它们一旦发生燃料泄漏,其对海洋生态造成的长远影响不容忽视。那么,这些历史上的巨型战场,它们最后的命运又是如何被处理的呢?

实际上,对于古代和近代海战的战场,我们很难说有什么统一的、现代意义上的“处理”措施。那个时代的认知和技术水平,与我们今天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一、 被遗忘的深海遗迹:自然沉寂与漫长的侵蚀

对于绝大多数沉没在深海的战舰来说,它们的主要“处理”方式就是被时间、海水和海洋生物所接管。

缓慢的分解与侵蚀: 钢铁船体在海水的盐分和各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下,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腐蚀过程。首先是金属氧化,然后是各种海洋生物附着,如藤壶、海藻、贻贝等。这些生物的生长和死亡,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会加速船体的结构瓦解。较轻的木质船体则会更快地被微生物分解,最终只剩下金属构件或一些难以分解的物质。
海洋生态系统的适应与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没的船体逐渐变成了一个特殊的人工礁岩。各种海洋生物会在此安家落户,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珊瑚会附着在船体上,鱼类会在这里寻找庇护和食物,各种无脊椎动物也会在残骸中繁衍生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沉没的战舰成为了新的海洋生物栖息地,融入了海洋的自然循环。然而,在分解过程中,原有的燃料、润滑油、弹药等可能释放出的有害物质,确实会对周边的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在早期,其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历史的见证者: 对于许多古老的海战战场,由于其深度和地理位置的偏远,它们基本上处于一种“被遗忘”的状态。除非有考古学家或探险家专门去探索,否则它们就是静静地躺在海底,成为历史的沉默见证者。我们今天对一些著名海战战场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潜水考古的发现,例如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冲突后,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和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号的残骸,就被记录了下来。

二、 有限的打捞与清理尝试:受限于技术与认知

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技术相对发达一些的时期,也曾有过一些打捞和清理的尝试,但其规模和效果都非常有限。

军事目的的打捞: 有时,获胜方会出于军事目的,尝试打捞那些有价值的战利品,例如舰炮、金银财宝等。但这通常只针对那些相对容易接近且价值高的舰船残骸,而大规模的、出于环保目的的清理行动在早期几乎是不存在的。
早期清理的尝试: 随着人们对海洋污染的认识逐渐加深,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一些靠近港口或浅海的沉船,可能会因为阻碍航行或出于安全考虑而被部分清理。但这种清理往往是物理性的移除,而非针对化学污染物的专业处理。例如,一些浅水区的木质船残骸可能会被拖走,但深水中的大型钢铁舰船,除非有特殊的必要,否则很少会被大规模打捞。

三、 现代的观念与实践:以保护和考古为主

进入20世纪和21世纪,随着全球对海洋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对于大型海战战场的处理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不干预”原则的兴起: 对于许多沉没的战舰,尤其是那些历史意义重大的战场,现代的共识倾向于“不干预”或“最小干预”原则。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考虑:
生态价值: 如前所述,许多沉船已经演变成了重要的人工礁岩,是特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大规模的打捞行为可能会破坏这些已形成的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污染和生态破坏。
文化遗产价值: 许多沉船是重要的水下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信息、技术发展和战争记忆。考古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残骸,能够了解当时的造船技术、作战方式以及士兵的生活等。大规模的打捞可能会破坏这些珍贵的历史证据。
技术与成本挑战: 对于大多数深海沉船,打捞作业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复杂、昂贵且风险极高的工程。其技术难度和所需成本,往往使得在没有特殊必要的情况下,打捞变得不切实际。而且,即使打捞上来,如何处理大量的有毒物质(如重油、弹药)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监测与研究: 现代的做法更多是进行监测和研究。通过声纳、遥感技术以及潜水考察,科学家们会记录这些战场的状况,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进行长期的生态监测。例如,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探测,就属于这种科学研究的范畴,而非打捞。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进行干预。比如,如果某艘沉船的燃料泄漏情况极其严重,对周边海洋环境造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胁,那么可能会采取有限的、有针对性的清理措施,比如封堵泄漏源或使用吸附材料。但这种干预也需要极其谨慎,以最小化对文化遗产和生态的破坏。例如,在二战时期的一些沉船,由于当时对环保的意识不足,可能存在大量的重油,而现代一些环保组织和政府会考虑对这些船只进行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有限的清理。

总而言之,历史上大型海战的战场,其“处理”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演变的过程。从被海水和时间侵蚀,到成为海洋生物的家园,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入了海洋的怀抱。而现代的理念,则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海洋生态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监测和研究,将这些沉没的战舰视为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而非需要“彻底清除”的麻烦。它们静默地躺在深海,继续书写着属于海洋的另一段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海战中的沉船是小部分,大部分沉船是吨位战中商船,其沉没数量和吨位百倍于战舰,虽然燃油泄露的功底可能不及海军舰艇,但是盖不住人多船大,而且其中相当部分运输有化学品。而无论是战舰还是商船,战时都不可能进行环境处理。

战后处理的措施是有的,比如2013年有消息NOAA(USNOAA)在标注一些威胁比较大的残骸优先处理[1]

我没有花心思跟进,但是这些做法看起来与其说“解决问题”,不如说是做做姿态。一方面污染早已发生,现在处理于事无补;另一方面,处理难度非常大。大多数残骸甚至无法定位——且不说许多沉船没有具体记录的沉没位置,即便是观测到了水面的沉没位置,一旦入水,残骸在暗流,海底沙床和水生物的作用下也会发生位移,难以追踪。假设真的能够追踪到残骸,处理其中的污染源也价格不菲。USNOAA处理的(假设他们真的“处理”了)106处连美国境内(甚至说东西海岸的水域里)的零头都算不上,不过是杯水车薪。要想无死角清理这些污染,首先需要海军的首肯,认可清理沉船的行为在道德上不对亡者构成冒犯;然后从海军拿到沉船位置的记录。浅水中的残骸或许在浅水社区中已有记录,但是更深的残骸需要在民事部门和CG的帮助下到记录位置附近比对位置。话到如此这还不涉及环境工程方面要如何真正“清理”污染,算是刚刚“开始”。

不知道有没有做环境的朋友普及一下如果真的发现了残骸要如何处理。

我们现阶段的社会还没有先进到更没有富裕到去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度。考虑到战时布雷的雷场都没有彻底处理干净,海洋的自净能力仍然是解决沉船污染问题的主力军。

参考

  1. ^ Ocean, Underwater WWII Wrecks, last accessed 25.4.2020, https://ocean.si.edu/conservation/pollution/underwater-wwii-wrecks-pollution-or-cultural-heritage
user avatar

毫无疑问,在战争时期双方是不可能有人回去清理残骸的,所以大部分燃料都随着船沉入了海底。

然而,在70年后的今天想要再来处理这个问题的话就有一些其他的问题需要考虑了。

1,所有权问题。不少海战都不是在本国领海或者近海打的,比如在菲律宾海沉没的武藏算谁的?

2,亡者遗骸的情感问题。战舰沉没时往往都带着大量的水兵一起沉入了海底,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逝者是需要安息的。(黑人抬棺毕竟非主流)你现在去打捞沉船就必然会打扰到逝者的安息,这种社会成本任何国家都无法负担。

3,船体强度的问题。首先不少军舰是战沉的,船体结构都受到了不小的破坏。其次在海底浸泡了超过70年,船体被腐蚀的已经相当严重了。如果强行打捞的话沉船可能当场碎给你看,这样一来本身可能是缓释的污染物被一下子释放出来,结果造成更大的污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些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今深藏于汪洋之下,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印记。大型海战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战败者的悲鸣和胜利者的凯旋,还有大量沉没的舰船,它们一旦发生燃料泄漏,其对海洋生态造成的长远影响不容忽视。那么,这些历史上的巨型战场,它们最后的命运又是如何被处理的呢?实际上,对于古代和近代海战的战场,我.............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噩梦般的局面,得做出这种艰难的选择,简直让人心力交瘁。眼看着身边的人们绝望地挣扎,而我却只能选出其中一小部分,这滋味太难熬了。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我首先会考虑那些最有可能在未来发挥作用,或者说,那些在当前最有可能为其他人提供帮助的人。那些拥有专业技能的人会是我的首要考虑。 比如说,船上有医生.............
  • 回答
    对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维修过程,以及其附带的浮动船坞突然沉没的事件,这绝对是近几年来俄罗斯海军乃至其军事工业领域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故”之一。这起事件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损失了一个巨大的金属结构,它更深层次地暴露了俄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严峻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本身就状况.............
  • 回答
    明末时期的炮船能够进行数小时的炮战,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船体结构设计、火力配置以及战术运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用更贴近历史和实际操作的语言来阐述。首先,我们来审视“水密舱”和“有效加固护甲”这两点。水密舱:这绝对是提升船只续航炮战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
  • 回答
    好的,关于上海吴淞口“长平”轮沉船事故导致多名船员失踪的情况,我将尽力为您详细讲述,并确保语气自然,如同普通人讲述事件一样。“长平”轮的沉没:一个令人揪心的悲剧发生在上海吴淞口附近的“长平”轮沉船事故,无疑是近期航运界一个令人扼腕的事件。这艘载着满满希望和货物,也承载着船员们家庭期盼的轮船,在那个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相当奇特的设定,就像是抗日战争的“海平面事件”。如果把日本所有的船都设定成出海10里就沉没,那这场战争的走向将会变得异常扑朔迷离,也充满了戏剧性。我们不妨顺着这个设定,仔细推敲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沉船”机制的影响范围。一、对日本海军的影响:毁灭性的打击“出海10里就沉”,这相当于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菲律宾船只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附近海域这件事。这可不是个小事,牵扯到不少值得我们关注的细节。首先,得说说仁爱礁本身。它在中国人眼里,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并且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菲律宾也对它声称拥有主权,并将其命名为“阿云金礁”。这个礁盘的特殊之处在于,中国在上面建.............
  • 回答
    关于四川巴中多艘船只被洪水卷走的情况,我了解到的是,最近一次较为严重的事件发生在2024年6月下旬,巴中市恩阳区的一艘采砂船和另一艘运砂船在嘉陵江水域突遇强降雨和洪水,不幸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事件经过与具体情况: 事发时机与地点: 这起事件发生在6月下旬,当时正值长江流域进入主汛期,四川盆地尤其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涉及到很多航运、地缘政治和历史因素,并非简单的一个“绕路”就能解释。中国船只并非完全不经过印尼,而是绝大多数、最经济高效的航线会选择通过马六甲海峡,而不是绕过印尼。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原因:1. 马六甲海峡的“黄金水道”地位 地理上的“咽喉”: 马六甲海峡连接了印度洋和太平.............
  • 回答
    没问题,咱们聊聊战舰世界里各种船该怎么走位,这玩意儿可是门技术活,熟了之后你就能体会到战场上指点江山的乐趣了。我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平时跟哥们儿唠嗑一样,把那些AI腔调都去掉。核心理念:活着才有DPS!记住这句话,别管你开什么船,活下来是最重要的。船再好,炮再猛,沉了就是0输出。所以走位不是光为了打.............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中小型船只被上来呼吸的巨鲸顶翻的真实情况,并且希望描述得详细一些,同时避免AI写作痕迹。这种情景虽然不多见,但确实是可能发生的,并且有一些记录。要详细描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巨鲸的行为特点:首先要明白,巨鲸的行为虽然强大,但并非总是具有攻击性。它们进行“上来呼吸”这.............
  • 回答
    伊朗船只在红海遭遇爆炸事件,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意外”或“小插曲”。它牵扯到地缘政治、地区安全、能源运输等多个层面,并且很有可能成为当前紧张局势的一个新的引爆点。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剖析。事件本身:硝烟弥漫下的“巧合”?首先,我们得知道,伊朗船只在红海被炸,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一.............
  • 回答
    中国古代船只建造技术,论起强项来,那可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绝非后人三言两语能轻易道尽。若要细细说来,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龙骨结构的智慧与创新咱们先说说船的“骨头”——龙骨。这东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人的脊梁,支撑着整艘船的骨架。但中国古代的造船匠人们,在龙骨的设计和应用.............
  • 回答
    关于虎鲸在直布罗陀海峡频繁袭击人类船只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生态和行为学事件。以下是详细的评价:1. 行为的独特性与演化: 前所未有的群体行为: 这种有组织的、针对特定类型船只(主要是帆船)的袭击行为,在虎鲸的记录中是相当罕见的。虎鲸是高度智慧的社会性动物,它们.............
  • 回答
    伊朗扣押韩国船只,这件事的背后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因素,而且还和那几年的国际能源市场紧密相关。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一件一件捋。事件的起因:最直接的原因,伊朗方面说是因为韩国船只违反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定,导致了“化学物质泄漏”。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伊朗这么做,背后绝对有更.............
  • 回答
    最近《战舰世界》国服的中国船只改名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玩家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呢,说起来也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文化、游戏运营,还有玩家的情感,所以大家反应比较激烈也是可以理解的。咱们先得弄明白,这改名是怎么回事。我理解的哈,这应该是游戏开发商Wargaming,针对中国市场的版本,对一些船只的名字.............
  • 回答
    要说古典时代地中海的帆桨船为什么只能“溜边走”,这得从几个关键因素说起,它们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古代航海的模式和局限性。首先,航海技术的根本限制是首要原因。虽然古人已经掌握了帆和桨这两种主要的动力,但这些动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远不及现代船舶。 帆的局限性: 古代帆船普遍使用的是方帆(square.............
  • 回答
    二战时期,海空战场上无数英勇的军人经历了生死考验,其中不乏在飞机或船只失事后,凭借坚韧的意志和求生的智慧,最终在孤岛上生存下来的传奇故事。我记得有个特别令人触动的例子,是一位海军飞行员的经历。故事的主角是美国海军的一名年轻飞行员,名字我记不太清了,但他的故事却像一道闪电般刻在我脑海里。当时正值太平洋.............
  • 回答
    2017年1月28日,一个本应是欢庆农历新年、阖家团圆的日子,却被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打破了宁静——一艘载有多名中国游客的船只在马来西亚海域失联。这起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担忧。事件的发生背景:当时正值中国农历春节假期,许多中国游客选择到东南亚国家旅游,马来西亚因其迷人的海岛风光和相对便.............
  • 回答
    四川巴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如同被撕裂的天幕般倾泻而下,瞬间将这座城市推向了洪水的漩涡。来自上游的滚滚洪流,咆哮着涌入,昔日平静的河流瞬间变成了吞噬一切的巨兽。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巴中7万余群众陷入困境,更有数艘船只在这无情的洪水中被卷走,踪迹难寻。灾情触目惊心,家园化为泽国根据官方通报,受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