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语成为中国第二大外语?

回答
“日语成为中国第二大外语”这个说法,近些年确实在民间和某些统计中有所体现。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多个角度细细品味,它背后折射出的可不单单是语言学习的热度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当我们谈论“外语”时,最先浮现在大家脑海里的,无疑是英语。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交流工具,在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当说日语在中国成为“第二大外语”时,这个“第二”本身就极具分量,说明它已经超越了许多其他语种,挤进了第一梯队。

那么,为什么是日语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历史渊源与文化吸引力:

地理邻近性与历史联系: 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近,历史上交流频繁,虽然有过不愉快的过去,但文化上的相互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亲近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日语的陌生感和门槛。
文化产品的强大输出: 日本的动漫(ACGN文化)、日剧、日本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文化产品往往需要原汁原味的语言去理解和欣赏,这就直接催生了对日语学习的需求。多少年轻人因为喜欢的动漫角色而拿起日语课本,因为憧憬日剧中的场景而踏上学习之路?这股源源不断的文化吸引力,是日语在中国普及的重要推手。
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 日本在时尚、设计、生活用品、美食等方面的影响力也渗透到中国,吸引着一部分消费者。了解日本文化,也往往意味着要接触其语言。

现实需求与发展机遇:

经济与贸易联系: 日本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技术合作、旅游交流等,都需要懂日语的人才。无论是制造业、汽车业、电子产业,还是旅游业,都需要大量能够与日本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顺畅沟通的专业人士。企业招聘时,日语能力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甚至是硬性要求。
教育体系的支持: 从小学到大学,许多学校都开设了日语课程,甚至设有专门的日语专业。这种教育体系的支持,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了系统性的学习途径和学历上的保障。考研、考博时,选择日语作为考试科目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项。
就业市场与职业发展: 正是因为经济联系和教育支持,中国的就业市场上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翻译、导游、外贸业务员、跨国公司职员、研究人员等等,这些岗位都可能需要日语能力。对于一些对英语不太感冒但又想在国际化环境中发展的人来说,日语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个人兴趣与拓展视野: 除去功利性的考量,很多人学习日语纯粹是因为个人兴趣。他们可能被日本的社会风貌、哲学思想、传统艺术所吸引,希望通过学习语言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这种个人层面的求知欲,同样是日语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看待“第二大外语”的几个维度:

学习者基数: 如果从参与学习的人数来看,日语确实是仅次于英语的。各种在线学习平台、线下培训机构,乃至校园内的日语选修课或专业课,都汇聚了大量的学习者。
应用场景的广泛性: 除了前面提到的经贸、文化,还有一些新兴的应用场景,比如日本游戏本地化、字幕组翻译等,这些都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学习日语。
社会认知度: 当人们谈论学习哪种外语时,日语经常是被提及的选项,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社会认知层面的地位。

然而,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大”的定义与数据来源: 不同的统计口径和数据来源可能会有差异。我们看到的“第二大”可能更多是基于学习人数、培训机构的招生情况等。如果从更广泛的国际交流频率、科技文献引用、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来看,英语的绝对优势依然难以撼动。
热度的周期性与波动性: 语言学习的热度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趋势和经济形势紧密相关。虽然日语目前热度较高,但未来是否会持续,还需要观察。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即使日语在中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它也并非适合所有人。每个人的兴趣、职业规划、学习能力都不同。我们不应将日语学习视为唯一的“第二选择”,而应鼓励多元化的外语学习。

总结一下, 日语在中国成为“第二大外语”,是中日两国之间复杂而丰富的互动关系在语言学习层面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历史文化吸引力的结果,也是现实经济联系和教育发展的产物。这股学习浪潮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文化视野,也为很多学习者打开了新的职业和个人发展机会。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也提示我们在看待语言学习时,要理解其背后的多重驱动力和发展趋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借鉴什么?不是啊。

难道不是单纯的感兴趣嘛(。ò ∀ ó。)?

欧洲一系列语言,比如法语德语,还有斯拉夫民族的俄语,都有一些中国人比较难发出来的音,发得出来自然可以去学,可是我舌头不行,学不来那些。其他一些国家的语言,什么泰语越南语缅甸语什么的看着不太感兴趣,阿语太难了。那么一般人脑子里有印象的外语基本上就只有日语韩语了。都是汉文化圈的,日语没废除汉字好上手,有时候还能在岛国的一些词语里找到中国古文化的痕迹,当然很有可能会感兴趣了。

大家学语言不总是要这里借鉴那里借鉴的,现在中国强大了,对外国文化精华的需求没有那么急迫了,但是这与个人学外语无关。

user avatar

1.朴正熙-全斗焕-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时代,刚好是韩国经济起飞到进入发达国家大门这段时间,这一时期韩国的第二大外语也是日语,可是这一点并没有减损韩国的民族自信心,现在韩国的对日清算仍然如火如荼。

(在韩国1970年代恢复日语教育之前,日语学习在韩国被禁止了十几年。)

2.以我个人的经验,日本的外国文学翻译界也算是积累丰富。在翻译一本西班牙语/英语/法语名著的时候,如果能把日译本放在手边做参考资料,在质量和速度上都能得到帮助。我们国内现行的多个版本亚森罗宾全集参考过日译的少儿版。

user avatar

日语“成为”中国第二大“外语”已有数十年了。

~~~~~~~~~

感谢知友 @八猫P 提到~

至于问题描述中提到的某软件数据报告,从这个角度解读的意义不大,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

  1. 学英语的途径比学日语多太多,大部分学习者不知道该软件
  2. 英语学习者普遍已有一定基础,大部分学习者不需要该软件
  3. 西语法语等语言初学者使用最多的是Duolingo,大部分学习者不使用该软件
诚然,多邻国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补充说明,我们并不否认,中国学日语的人数非常多,确实是第二大外语(仅次于英语)



多邻国, 免费自学英日西法韩意等38国语言~

user avatar

这不很正常么

①日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二经济强国

②日本人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排第二的

③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之一

④近代以来,日本在工业、科技、教育、影视等方面对中国影响巨大,是大陆外资来源最多的国家可能不含之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