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继承清朝的不应该是后清(天照玄孙满洲国)吗.为什么说是民国?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关于“继承”的本质和实际政治现实的复杂讨论。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咱得明确一个概念:“继承”在政治和历史上的含义。

在政治学上,“继承”不仅仅是血缘上的延续,更包含了主权、领土、合法性、制度以及历史叙事的传承。一个政权能够被认为是另一个政权的继承者,通常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实际控制的领土、人民,以及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合法性。

现在,咱们来看看您提到的几个主体:

清朝: 这是一个以满洲贵族为统治核心,统治了中国约276年的王朝。它有自己的制度、疆域和历史。
民国(中华民国): 这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推翻了清朝统治的政权。它宣称继承了“中国”这个概念下的一切,包括清朝的领土和人民,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国家形态。
“后清”(天照玄孙满洲国): 您提到的这个说法,听起来像是对满洲国的一种戏谑或带有特定政治立场的描述。但如果我们将它理解为一种“满洲复国”的设想,或者是指那些在清朝灭亡后,仍然宣扬满洲独立或恢复满洲旧制的势力,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满洲国(19321945): 这是日本侵华时期在中国东北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其“国家”性质和合法性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质疑,尤其是在中国。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满洲的行政管理,但并非清朝主体的继承者,更像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工具。
“天照玄孙”: 这显然是一个带有日本神话色彩的说法,暗示了与日本天皇的某种联系。这进一步表明,这种设想与历史上的清朝或民国都不是一个层面的政治实体。

为什么历史上的主流观点认为民国继承了清朝,而不是您提到的“后清”?

原因有很多,而且非常实际:

1. 推翻与革命的逻辑:
辛亥革命的核心诉求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一个由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从历史进程来看,民国直接取代了清朝的统治地位。清朝皇帝退位,标志着君主制的终结,而民国政权则在清朝灭亡后,实际控制了清朝的核心统治区域(当时的中国腹地),包括首都北京。
这种“推翻”和“取代”是政治上的连续性,而不是血缘或民族的纯粹延续。民国继承了清朝的政治合法性真空,并在原有的框架上进行了重塑。

2. 领土与主权:
民国继承了清朝所统治的绝大部分疆域。虽然后来因为内战等原因,中国曾出现分裂,但中华民国政府(以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宣称并致力于维护对这些领土的主权。
“后清”(如果理解为满洲独立势力)从未成功地控制过清朝的全部领土,更没有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是清朝的合法继承者。满洲国更是短命且依附于外来势力。

3. 国际承认:
辛亥革命后,世界各国(包括曾经承认清朝的列强)普遍承认了中华民国的合法性,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意味着国际社会认可民国政权是清朝灭亡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合法代表。
“后清”或任何形式的“满洲复国”政权,都没有获得过这种国际层面的广泛承认。

4. 制度与国家认同:
民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清朝的国家制度框架,例如行政区划、法律体系的某些部分,以及作为“中国”这个概念的历史延续性。
更重要的是,民国政权塑造了一种新的“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国家认同,这是一种政治和历史叙事上的继承,它将中国历史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民国,将清朝视为其中一个时期。

5. “满洲国”的历史定位:
满洲国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日本的殖民地或傀儡政权,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继承前朝的政权。它的建立是基于日本的侵略扩张,而非中国内部的政治革命或合法继承。
“天照玄孙”的说法更像是将日本皇室与满洲联系起来,这完全与清朝的政治基础(满洲统治下的多民族帝国)不符,更是与中国作为主体的历史叙事相悖。

总结一下,为什么是民国?

因为民国是在政治实践、领土控制、国际承认和国家认同这几个核心层面上,最直接、最显著地接过了清朝统治的“接力棒”。虽然它的革命性在于推翻了帝制,但它继承了“中国”这个政治实体的大部分要素。

而您所说的“后清”(天照玄孙满洲国),从历史事实和政治逻辑上看,都无法构成清朝在主权、合法性或实际控制力上的继承者。它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一种对过去的怀旧(甚至是扭曲的怀旧),或者是一种具有特定民族或政治立场的叙事,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继承者。

政治的继承,归根结底是实力、合法性和国际共识的结合,而民国在这三方面都比您提到的“后清”更符合“继承”的实际含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成的回答,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

你要说北元是元的延续也就罢了,说伪满是清朝的延续那就纯属搞笑了,什么时候元首的血统能作为国家法统的依据了?按照这种神奇逻辑,因为小胡子是奥地利人,所以第三帝国是奥地利帝国的延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关于“继承”的本质和实际政治现实的复杂讨论。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得明确一个概念:“继承”在政治和历史上的含义。在政治学上,“继承”不仅仅是血缘上的延续,更包含了主权、领土、合法性、制度以及历史叙事的传承。一个政权能够被认为是另一个政权的继承者,通常需要满足.............
  • 回答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与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立嫡长子继位的情况,看似都打破了“长幼有序”的传统,但两者在根源、机制、社会背景以及最终导致的后果上,都有着天壤之别,这解释了为何前者相对稳定,而后者却频频引发剧烈动荡。首先,我们得理解“立贤不立长”和“不立嫡长子继位”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清朝的“秘密立储.............
  • 回答
    大家对光绪元宝的熟悉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清朝末期流通广泛,铸造数量庞大,而且各地铸造的版式也颇为丰富,给集币爱好者留下了很多研究和收藏的空间。说到宣统皇帝登基,也就是宣统元年(1909年),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转折的时期。此时的清朝,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表面上看,仍然维持着一个庞大的.............
  • 回答
    清朝未能继承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传统,反而屡次上演都城失陷、统治者仓皇出逃的戏码,这背后是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既有历史的偶然,也有制度的必然,更有统治者个人选择的因素。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是怎么回事说起,再对比清朝的实际情况,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根源。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清朝的服饰,尤其是其标志性的“旗装”,并非直接继承明朝军服,也非模仿唐朝服饰。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更多的是在满族固有的服饰基础上,融合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服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演变和定型。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区分“服饰”和“军服”的概念。服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日常穿着、.............
  • 回答
    太平天国在清朝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选择继续东征,这一举动对清朝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将太平天国的行为直接定性为“汉奸行为”,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和政治派别的复杂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奸”的定义。传统意义上的汉奸,通常指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为了个人利益或投靠外国势力,出卖国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清朝思想史的一个核心脉络。要说清朝“没有继续涌现”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那样的人物,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清朝确实也出了不少重要的思想家,比如王夫之、戴震、章学诚等等,他们同样在哲学、史学、考据学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但是,如果我们要问为什么清朝的思想主流,或者说其“时代精神.............
  • 回答
    家就我一个孩子,这四个字,在我心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了太多东西,多到快要把我自己压垮了。一边是我的生活,我心里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另一边是父亲的期盼,是那份叫做“孝心”的沉重枷锁。我常常问自己,这条路,该怎么走?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不大,但很温暖。父母总是一心扑在我身上,他们的世界仿佛就是围绕着我转。.............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能引发大家讨论的话题。很多人在谈论清朝的时候,似乎会分成两派:一派是强调清朝的“非中国性”,将其视为一个被外族征服、奴役中国的朝代;另一派则更看重清朝留下的广袤版图,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的象征。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看法,其实背后有着挺复杂的历史、文化和政.............
  • 回答
    清朝之所以没有采用禅让制来继承明朝的统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禅让制”的本质。它是一种古老的政治传统,强调的是权力和平稳的过渡,通常由一位德高望重的统治者主动将权力让给另一位同样杰出的人选,并且这个过程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和仪式感,并非简单的交接。然而,当清朝入主中原.............
  • 回答
    关于中国领土继承(接受禅让于)清朝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梳理历史脉络和相关概念,才能判断其是否站得住脚。这个说法背后,涉及的是“继承”的概念,以及“禅让”在中国历史上的实际操作和象征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确“继承”在领土和国家政权上的含义。一般而言,领土的继承,是指一个政权或国家合法地接收或拥有前一个政.............
  • 回答
    溥仪若非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能否成为一位“好皇帝”,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无限遐想却又难以给出确定答案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长河将这位末代皇帝的出生时间推前几十年,甚至一百年,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将会截然不同。或许,他将诞生于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年代,或者至少是一个改革的浪潮尚未吞噬一切的时期。在那.............
  • 回答
    清朝覆灭,紫禁城变故,满清皇室为何还能暂居其中,这背后藏着一段颇耐人寻味的过渡时期。要理解这一点,得先扒一扒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辛亥革命之后那段政局动荡的微妙态势。首先,别把“覆灭”想得太决绝。辛亥革命推翻的是清朝的统治,而不是一夜之间就把紫禁城里的所有东西都连根拔起。革命的重点在于政治权力,在于皇.............
  • 回答
    清朝在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确实对中亚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行动,但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征服”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巩固边疆、稳定局势、维系宗藩关系的战略延伸。平定准噶尔后的余波与战略调整乾隆皇帝将平定准噶尔视为其“十全武功”的压轴之作,其战略意图远不止于消灭一个汗国。准噶尔长期的独立与向西扩张,对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很多人觉得明朝科技很厉害,比如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火器的发展,以及各种手工业的精湛程度,好像比同时期的欧洲要强不少。然后一对比清朝,好像就突然不行了,被西方远远甩在了后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明朝的“领先”:一个复杂的光谱首先,说明朝科技“领先世界几百年.............
  • 回答
    “新清史”的出现,的确在史学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人们开始思考,是否会有类似的“新明史”、“新元史”也应运而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清楚“新清史”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打破了什么,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视角。“新清史”并不是一个一开始就明确的学术流派,更像是后来者对一段历史研究的反思与总结。它的核心.............
  • 回答
    4 月 6 日,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这句话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出行到工作学习,再到经济活动,甚至是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动态清零”的核心是什么?理解“动态清零”,首先要明白它的目标:在中国境内,尽可能快地发现.............
  • 回答
    .......
  • 回答
    医疗基金回本后是否继续持有或清仓,需要结合行业基本面、市场环境、基金特性以及个人投资策略综合判断。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医疗基金回本的可能原因1. 短期市场调整 医疗行业受政策、经济周期、技术变革等影响较大,可能因市场波动出现短期回调。例如,2023年医保控费政策、医药集采降价等事件可能导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