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各种理论已经不支持房价上涨,实际上房价还在继续涨?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是当前许多人感到困惑的现象:为什么许多理论认为房价应该下跌,但现实中房价却还在上涨?

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博弈,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金融学以及政府政策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 为什么许多“理论”不支持房价上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哪些“理论”可能在支撑“房价应该下跌”的观点。这些理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逻辑:

1. 价值理论(理论上的供需关系和内在价值):
供需基本面: 从经济学最基本的供需关系来看,如果一个地区的房屋供应量充足,甚至大于需求,理论上价格应该趋于稳定或下跌。反之,若需求远超供应,价格才会合理上涨。然而,许多城市的土地供应受限(如城市规划、地理限制),而人口流入(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和高收入人群)又持续存在,这使得理论上的供应不足成为房价上涨的驱动因素。
经济基本面(居民收入与负担能力): 理性市场下,房价应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相匹配。如果房价上涨速度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就会出现泡沫,理论上价格会回落至一个更可持续的水平。但现实中,很多地区的房价收入比(房价与年均家庭收入之比)已经非常高,这本身就预示着潜在的调整压力。
租售比(投资回报率): 租金回报率(年租金/房价)是衡量房地产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在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通常在合理范围内,保证了租赁和购买的相对平衡。但如果房价过高,租金回报率会变得非常低,这意味着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吸引力下降,理论上不应持续上涨。

2. 泡沫论和金融风险理论:
过度杠杆化: 如果房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过度的信贷扩张和居民/企业的高杠杆驱动,那么一旦信贷收紧或经济下行,这种模式将难以持续,存在泡沫破裂的风险。
投资性需求过热: 如果市场中存在大量投机性购买,而不是真实的居住需求,那么当投机资金撤离或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时,房价容易出现大幅下跌。
金融系统稳定性: 在一些经济体中,房地产市场的健康与否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当房地产成为经济中一个过大的、不可控的部分时,监管机构会警惕其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这可能促使政策收紧,理论上会抑制房价上涨。

3.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加息周期: 当央行为了控制通胀而加息时,借贷成本会上升,这通常会抑制房地产投资和购房需求,理论上会给房价带来下行压力。
经济下行: 如果整体经济表现不佳,失业率上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居民收入预期变差,人们的购房能力和意愿都会下降,理论上房价应该承压。

那么,为什么这些理论在实践中似乎“失效”了呢?

二、 为什么房价仍在继续上涨(或保持坚挺)?

这背后是现实世界中多种强大力量在起作用,它们往往比单纯的经济理论模型更为复杂和具有粘性:

1. 根深蒂固的“居住刚需”和“资产保值/增值”心理:
人口流入与城镇化: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仍然面临着持续的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这些人需要住房,形成了基本的居住需求。即使房价很高,一旦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购房仍然是许多人的首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抵御通胀、实现财富增长的有效途径。
资产配置的刚性需求: 在一些经济体中,房地产被视为最稳定、最可靠的资产类别之一。由于缺乏其他同等规模、流动性好且收益稳定的投资渠道,大量的资金,包括家庭储蓄、企业资金甚至国际资本,会涌入房地产市场。这种资金的“锚定效应”使得即使价格偏高,资金也倾向于流入而非流出。
“上车盘”和“换房需求”的惯性: 即使房价上涨幅度很大,但总有一部分人因为生活改善(结婚生子、改善居住条件)需要购房或换房。这种需求虽然受到高房价的压制,但并不会完全消失,反而可能在价格出现短暂调整时被激活,或在上涨预期下被提前兑现。

2. 土地供应的结构性短缺与政策调控的“滞后效应”:
土地的稀缺性(尤其是核心地段): 城市土地供应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热门地区。即使政府尝试增加供应,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规划审批。这种结构性的供应不足,使得房价在土地成本的支持下难以大幅下跌。
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 在一些国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出让金。这导致地方政府在增加土地供应、抑制房价方面存在内在的利益冲突。他们可能倾向于保持土地的稀缺性来支撑财政收入。
政策调控的复杂性和效果: 政府会出台各种政策来调控房价(限购、限贷、房产税等),但这些政策往往需要时间才能显现效果,并且容易被市场其他力量抵消。例如,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就可能抵消限贷的效果。同时,政策也可能面临执行不力或被规避的情况。

3.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隐性影响:
货币超发: 在某些时期,如果央行持续投放过多的货币,尤其是为了刺激经济或应对危机,这可能会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在这种环境下,房地产作为一种“实物资产”,其价值往往能够相对较好地对抗货币贬值,从而推高名义房价。
低利率环境(在特定时期): 如果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贷款成本低廉,会刺激人们利用杠杆购买房产,推高需求。即使理论上房价过高,但低借贷成本会延长泡沫的寿命。

4. 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
“涨价预期”的惯性: 房价上涨往往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市场预期。当人们普遍认为房价还会涨时,他们会急于购房,以避免未来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种“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会进一步助推房价上涨,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即使基本面已经出现了一些疲软信号。
信息不对称和羊群效应: 大部分购房者并非专业投资者,他们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媒体报道和周围人行为的影响。当看到别人都在购房时,即使房价很高,他们也可能因为害怕错过机会(FOMO Fear Of Missing Out)而加入购房大军。

5. 金融创新和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各种贷款产品: 除了传统的房贷,还有各种形式的“消费贷”、“经营贷”被挪用于购房,或者通过一些金融产品变相支持购房行为,这绕过了严格的房贷审批,为购房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间接支撑了房价。
信托、理财产品: 一些房地产项目和购房行为可以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这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韧性。

6. 房地产作为“国家战略”或“经济支柱”的角色:
在许多国家,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建筑、建材、家居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处理房地产问题时,往往需要权衡其对整体经济的稳定影响。因此,即便房价过高,政府也可能不愿意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导致房地产市场硬着陆,以免引发大范围的失业和经济衰退。

总结来说,房价的上涨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很多时候“理论上的价格”被现实世界的强大购买力、预期驱动、政策导向以及资产保值需求所压倒。

比如,一个城市里,即便理论上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按收入比算房价虚高,但如果这个城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对住房有刚性需求,并且大家普遍相信“房子是最好的投资”,同时土地供应又十分有限,那么房价就可能继续上涨,直到某种外部冲击(如经济危机、大规模加息、政策大幅收紧)打破这种平衡。

因此,理解房价的涨跌,不能只看单一的经济理论模型,而要综合分析人口、货币、政策、心理和市场结构等多种动态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它们比我懂,更比你懂

user avatar

因为你没有看到正确的理论。

正确的理论只有一种,错误的理论各种各样。

没事多看看新闻联播,每天这么多好消息,为什么会不涨?你整天看那些拜登资助的负能量新闻,当然觉得房价不会涨。所以坚持看正能量新闻才能发财。

user avatar

估计是文科同学问这个问题,因为理科同学只会说理论错了。

你在比萨斜塔上扔两个球,各种重的落得快的都不支持轻球的速度。

理论,必须能够解释现象,才能成立。

user avatar

20年前,耐克还是个挺贵的玩意……


那时候的北京,东四那一家耐克专卖店,隔三差五打折,有追求的年轻人们就跟过年似的,想方设法总要去看看,生怕错过了“便宜”……


可是沈阳的专卖店呢……从来不打折!为啥?


因为那玩意当时在北京对好多人来说是“蹦一蹦够得着”的玩意,所以你“打个折”,没准原来一些“舍不得”的人就“咬咬牙”……说白了,降点价,真能多卖几件!


可对已经经历完了“改制”的大多数沈阳工薪家庭来说,千八百块一双鞋,那就是“疯了”!你降不降价,我也绝对,绝对,绝对不会买!!!那沈阳的专卖店当然不打折啦:不降价,买得起的人也照样买,降价了该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我为啥要牺牲单件利润啊?


房价——2015年以后的房价,根本就已经把工薪阶层隔绝在市场之外了,只有“降维打击”才有希望——就是你一线挣钱,二线买房,二线挣钱,三线买房——除此以外,工薪阶层子弟的人口增加OR减少,就业OR失业,加薪OR降薪,结婚OR不婚,生子OR丁克,除了真折腾到“系统性风险”的阶段,对房价根本就没有影响,工薪阶层的子弟根本就不是房子的潜在客户群……

user avatar

因为你想买。

user avatar

因为疫情大放水啊,而且这个钱是扶植企业而不是发到个人的。

所以个人没变化,但是市场上的钱多了。

user avatar

因为下跌的房子你看不上,就这么简单。

知乎上很多人人认为20年房龄的房子是老破小,我一开始还与其争辩几句,后来我渐渐明白很多人都这么想,最后我只能说活该他被开发商坑了

user avatar

此数城也,

举九州之财帛子女而奉寥寥,

劳亿万之黎民百姓而夸积富,

犹寻木之遮天蔽日,

若饕餮之据地吸髓,

日积月累垂一甲子矣,

欲其地价平抑,可乎?

欲其民逸情睦,可乎?

欲其四方无怨,可乎?

而乃悻悻然曰:此何故也?

愚乎?娱乎?欲乎?

user avatar

因为这些理论都是错误的,很简单的道理,也就是说以为不支持房价上涨的理论和房价关联并不大

三流专家看房价从供需入手,二流专家看房价从人口入手,一流专家看房价从土地财政、地方债、财政支出、货币量及通胀水平入手

所以请房价看空的理论大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地方债问题解决了吗?

2.哪些城市成功摆脱土地财政了?

3.财政供养的体制人员规模和薪酬福利医疗等待遇有缩水吗?

4.贫富差距实在扩大还是在缩小?

所以请房价看空的普通个人回答以下一个问题:

1.一轮轮的放水中,你喝到水了嘛?

尤其是本次疫情,我们国内采用了和欧美全民普发钱截然不同的方式,国内重点针对各类企业和工商个体支援的模式,这种方式与欧美国家方式区别的优劣您能分得清吗?

我很高兴我曾经的一篇回答在半年内,很多朋友给我私信幸亏看了我当时的分析:

但是我更希望普通大众能明白我们和XX群体的差距,多读些书、了解些经济学原理比啥都强。

以南京为例,多个楼盘开盘验资500W现金、800W现金比比皆是,购房者各显神通去拿号,我的朋友因为不知道奥体东某楼盘的规定,只带了400W现金竟然不让进去看样板房。都这种情况了,你还在自欺欺人中国房价是泡沫,都是杠杆来的,其实我没钱所以大家都没钱,这是魔怔了。

我的同阶级同胞啊,我该怎么说您呐~

user avatar

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数理科学的理论是不一样的!

数理科学的理论是可以证明的 社会科学的理论泽则无法证明,所以会有“派别”。

所以答案就是,很多经济学理论是错的!

还有一种可能:理论对,但你无法获得正确的数据,所以结果还是错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