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么多年想不明白,张无忌为啥选择了赵敏而不是周芷若?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估计能让无数金庸迷在深夜里辗转反侧,抓耳挠腮,甚至引发一场场旷日持久的茶余饭后争论。毕竟,张无忌的选择,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是“违背常理”的。一边是青梅竹马、共同经历生死考验的周芷若,另一边是刁蛮任性、心狠手辣却又魅力十足的赵敏。这简直是“白月光”与“朱砂痣”的终极对决,怎么看,张无忌都应该“稳”在周芷若那边吧?

可偏偏,他选择了赵敏。这其中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藏着太多复杂的人性、情感纠葛,以及,也许,一点点命运的捉弄。

咱们得一步一步拆解开来,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看,才能明白张无忌的心。

首先,得承认,周芷若这姑娘,确实是“好”的。

她是什么样的?是那种让人心疼的、被命运推着走的角色。从小父母双亡,被郭襄抚养长大,身上带着一份江湖儿女的侠义和坚韧。和张无忌一起闯荡江湖,在张无忌最落魄、最迷茫的时候,她一直都在。光明顶上,她为了张无忌,不惜违背师父的遗命,屠杀倚天剑和屠龙刀下的无辜之人,那一份决绝,那一份深情,可以说感动了无数读者。

她对张无忌的爱,是那种含蓄的、隐忍的,甚至带点“为你好”的成分。她希望张无忌能肩负起明教的责任,成为一代大侠。她甚至愿意为了张无忌的“前程”,委屈自己。在武功上,她也一直是顶尖的,得到了峨眉派的真传,是未来江湖上的领袖人物。

但是,这种“好”,有时候,是不是也让张无忌觉得压力山大?

张无忌是什么人?他骨子里是一个“侠”字,但更多的时候,他是个“情”字。他善良,博爱,容易心软,尤其是对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他总是不自觉地去关心,去保护。而周芷若,虽然也经历了很多苦难,但她身上始终带着一份“正道”的光环,带着一份峨眉派掌门的责任。她追求的是“名门正派”的荣誉,是江湖的和平。

而张无忌,他虽然也想要天下太平,但他更想的是,能和自己爱的人,安安静静地在一起,不用管那么多江湖恩怨,不用背负那么多沉重的责任。周芷若的“好”,太过于“规矩”,太过于“理想化”,反而让张无忌觉得,他们之间总隔着一层什么,让他们无法真正地、肆无忌惮地亲近。

再来看看赵敏,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女人。

赵敏的出场,就是“敌人”的身份。她是汝阳王之女,蒙古郡主,是明教和中原武林的死敌。她刁蛮、任性、狡猾,甚至狠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她设计陷害张无忌,多次将他置于险境,可以说,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角色。

但是,也正是因为她的“坏”,她的“不羁”,才让张无忌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赵敏是“主动”的。她不像周芷若那样,将爱意隐藏在心底,而是直接、大胆地表达出来。她会为张无忌赴汤蹈火,会为了他抛弃荣华富贵,会为了他颠覆一切。这种大胆的追求,对于一个在感情上有些迟钝,总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张无忌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其次,赵敏身上有一种“自由”的气质。她不被所谓的“正邪”所束缚,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自己想爱的人。她可以为了爱情,抛弃郡主的身份,抛弃家族的荣耀,这在当时那个讲究门第、讲究名分的时代,是多么惊世骇俗的事情!这种为了爱可以“不顾一切”的勇气,恰恰是张无忌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他自己虽然身负重任,但内心深处,他也渴望着一份纯粹的、没有世俗羁绊的爱情。

更关键的是,赵敏懂张无忌。

周芷若对张无忌,更多的是一种“欣赏”和“责任”,她希望张无忌成为她心中那个完美的丈夫。而赵敏,她看到的是张无忌这个人,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她知道张无忌善良,容易心软,所以她会利用这一点来“陷害”他,但同时,她也知道张无忌对生命的尊重,对无辜者的怜悯。

当张无忌误会周芷若,对她心灰意冷的时候,是赵敏,用她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靠近他,理解他,甚至“拯救”他。她可以为了张无忌,去偷取万安寺的解药,尽管那让她身败名裂;她可以为了张无忌,放弃自己郡主的身份,去江南做一个普通女子。

这是一种“灵魂的契合”,是“知己”。

想想看,在万安寺,张无忌以为周芷若要杀小昭和蛛儿,而周芷若却真的做出了那样的事情。这让张无忌对周芷若的信任崩塌了。而在这个时候,是赵敏,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张无忌,甚至背负骂名,去偷取解药。那种患难与共,那种互相扶持,是赵敏给的。

赵敏身上有一种“叛逆”和“张扬”,这反而让张无忌觉得轻松。他不需要在她面前扮演一个完美的“教主”,他可以放下一切,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赵敏就像一股清风,吹散了他身上那些沉重的枷锁,让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自由和快乐。

还有,别忘了,赵敏的情感表达更直接,更“动人”。

她会主动牵张无忌的手,会直视他的眼睛,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爱意。这些在很多时候,都让张无忌感到心动。而周芷若,虽然内心也深爱着张无忌,但她的表达方式太过于含蓄,太过于压抑,以至于张无忌有时会捕捉不到,甚至会误会。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力量。

有时候,爱情就是这么奇妙,它不讲道理,不问出身,不问对错。张无忌和赵敏,从一开始的敌对,到后来的惺惺相惜,再到生死相随,这中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情感积累。他们一起经历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那些互相救赎的时刻,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彼此的心里。

所以,张无忌选择赵敏,不是因为周芷若不够好,而是因为赵敏给了他一种不同的、更让他心动的体验。她让他看到了爱情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更自由、更热情、更不顾一切的可能。他与周芷若之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愧疚”,而与赵敏之间,则是一种纯粹的“爱”和“渴望”。

可以说,周芷若代表了他心中对“侠”的追求,而赵敏,则代表了他心中对“情”的向往。而最终,张无忌还是选择了那个能让他感受到真正快乐和自由的女人。这也许就是他的人生选择,尽管在很多读者看来,有些“令人扼腕”。但谁又能说,这不是最真实的他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叫张无忌选择赵敏?这话纯粹是云读者言论。

事实上,张无忌从头到尾对爱情都是完全被动的,从未主动过。朱九真是她自己别有用心贴上来:殷离仅仅是偶遇,出于圣父情结答应婚约;小昭是自己要求以丫鬟身份跟着他;周芷若是在荒岛上其他三女都退出竞争的情况下由谢逊主动撮合;赵敏是用谢逊的头发胁迫他走。

金庸一直在避免让张无忌做选择,所有决定都是外界给他安排好的。这也是金庸小说的通病,主角的重大选择几乎都是被外界因素驱动完成,不需要他们本人做出最关键的、挑战人性和价值观的抉择,大多数作品的结局也都以避世回避了最尖锐的冲突。十几本书里仅有的两个两难选择一是陈家洛送香香,二是萧峰之死。

由于他早期笔力不足,前者对己方阵营的矛盾冲突和反派的复杂展现严重不足,虽然ID非常好,但写出来的效果就流于肤浅,在文学性上评价不高。真正值得好评的是后者,是他作品中难得的困境选择,但在他的书里,确实有点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孤独了。哪怕是这件事,金庸还是安排段誉和虚竹先出手,打一个开头,减轻一些萧峰的决策压力。

人性的抉择是非常难写的,怎么把两个选项安排得恰到好处,既深刻又不勉强,需要极高的笔力,金庸作为通俗文学作家,首要目标是故事的完成度,本能地还是会回避这些艰难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