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天才长大了之后都变普通人了?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地方都有讨论,我也仔细想过。你看,我们总是对那些小时候闪闪发光的天才抱有很高的期望,觉得他们天生就带着一股“不一样”的气质,好像未来一定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现实往往是,他们长大后,很多都融入了普通人的洪流,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挺现实的原因,倒不是说他们“变”了,而是这个世界和他们自身的成长,加上一些我们不太注意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个结果。

一、期望的“甜蜜陷阱”与现实的“重力拉扯”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天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天赋和能力。但这种“天赋”常常被过早地放大,戴上了沉重的“期望”帽子。

过度的聚焦与标签化: 小时候,一个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突出,很容易被老师、家长、甚至媒体贴上“天才”的标签。这种标签化看似荣耀,但实际是对他们的一种限制。人们开始只看到他们身上的“天才”属性,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一个完整、多面的人的成长需求。这就像一个运动员,一旦被誉为“明日之星”,他就必须时刻保持最佳状态,一旦表现稍有起伏,就会被放大解读为“陨落”。
“神童”的光环与“普通人”的义务: 很多人小时候的天赋,可能是在一个相对简单的环境中,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展现出来的。但随着年龄增长,知识体系的复杂化,他们也需要经历从“被喂养”到“自主探索”的过程。如果一直被动地接受信息,或者被要求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表演式”的天赋展示,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可能会被消磨,变成一种例行公事。他们同样需要学习应付考试、社交、甚至日常生活琐事,这些“普通人”的义务,对于一个从小就被特殊对待的天才来说,可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甚至负担。

二、发展阶段的必然性:从“点”到“面”的成长

天才是说他在某个“点”上非常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所有“面”上都一样出色,或者说,他需要在其他“面”上补齐。

“专才”与“通才”的平衡: 很多小时候的天才,往往是在某个狭窄领域内展现出惊人的能力,比如数学、音乐、绘画等等。但成年后,要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往往需要更广泛的知识储备、更强的沟通能力、更成熟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应对多方面挑战的综合能力。如果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过分偏重于某个领域的“点”,而忽略了其他“面”的拓展,那么在面对更广阔的世界时,他们可能会显得捉襟见肘。
认知与心智的成熟: 天赋只是起点,如何运用天赋,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的成就,这需要时间和心智的成熟。小时候的天赋可能是一种“直觉”或“敏感”,但要将其发展成可控、可复制的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反思、以及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入理解。很多天才之所以“泯然众人”,是因为他们在心智、情商、意志力等方面,没有跟上他们天赋的脚步,或者说,他们的天赋没有得到正确引导。

三、环境与机遇的变迁:成长的土壤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合适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

教育模式的适应性: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更侧重于统一的标准和考核。而天才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路径可能与主流模式有所差异。如果教育体系无法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支持,天才可能会感到压抑、无聊,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其长远发展。
社会竞争的残酷性: 随着年龄增长,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小时候的天才可能拥有“先发优势”,但随着更多同样聪明、勤奋的人进入同一赛道,他们的优势可能会被逐渐追赶甚至超越。那些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天才,往往不只靠天赋,更靠后天的努力、策略和适应能力。
机遇与贵人: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合适的机遇和能够指引方向的贵人。天才的光芒,也需要有人去发掘、去点亮、去引导。如果成长过程中缺乏这样的机会和支持,即使天赋再高,也可能因为错过关键的节点而走向平庸。

四、内在因素:天赋之外的“变量”

除了外部环境,个体自身的一些内在因素也非常关键。

失去好奇心与内驱力: 天才的驱动力往往源于对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如果过早地被灌输知识,或者学习变成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就可能被削弱。当“知道”变成了“必须知道”,学习的乐趣也就消失了。
心理健康与抗压能力: 承受巨大的期望、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处理成长的烦恼,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一些天才因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者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在压力下崩溃,选择“安全”的道路,回归普通。
对“成功”的定义: 也许,我们对“天才”的定义本身就存在一些偏差。不是所有被称为天才的人,都必须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或者伟大的领导者。他们可能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比如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匠、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或者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如果我们用狭隘的标准去衡量他们,那么他们“变普通”了,但实际上,他们只是选择了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人生。

总结一下, 天才长大后“变普通”,与其说是“变”,不如说是他们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经历了一个自然的选择和发展的过程。天赋只是他们起跑线上的优势,但能否一直奔跑,跑到终点,需要的是持续的成长、正确的引导、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与时俱进的适应能力。很多时候,那些小时候的光芒,是他们在特殊环境中,以特殊方式展现出来的。当环境改变,他们需要适应的是更普遍的规则,而这个适应的过程,本身就是他们走向“普通”的必然。而那些真正能够持续闪耀的天才,恰恰是在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要取得成就太难了!

不管你多么天才,最多也就是意味着你学东西能比别人快一倍。别人十八岁搞懂微积分,你可以九岁就搞懂。但是然后呢?

微积分只是搞学术的入门而已,还有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线性代数,泛函分析,数论基础,泛函分析,抽象代数。

这些课不过是数学专业的基础课,其实上了大学的毕业生也不是都学好学精了,大部分人也都是水过去的。能把这些东西都学好学精,对天才来说就算用2年吧。那么天才11岁。

记好,这才算刚刚踏入学术一只脚。接下来像数论基础该再升升级学学数论,论文要开始读读,研究方向要选选,这一步就需要有人带着了,要不然单靠自己很难选好方向。天才嘛13岁搞定。

终于可以开始搞学术研究了。

霍奇猜想

黎曼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


参考费马定理从1637年提出到1995年被证明,用时300年,消耗了人类顶级天才300年时间。证明费马定理的安德鲁·怀尔斯从10岁开始萌生证明费马定理的想法,到40岁才证明出。他也是天才了。不过咱们的是顶级天才,就算用5年能达到吧。

但是安德鲁·怀尔斯也是极其幸运的选择了一个可能攻破的课题。实际上科学界很多课题都是研究一辈子为人做嫁衣。因此运气不好选了一个时机未到的课题,天才就成为了某个百年难题攻克过程中贡献巨大的某一位学者。不为人知……

好了,这还是要求天才一辈子跟个苦修僧一样排除杂念,砥砺前行。

成就,或者说对人类实质上有意义的成就,实在太他喵的难了!

只要你对这些东西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哪怕是天才也只有勤奋,努力,运气+专注才有可能取得一点成就。然而绝大多数的天才其实未必见得就那么有事业心,有车有房,舒舒服服,它不香吗?

就像我以前一个同事,中科大少年班毕业,搞地震研究的,论文厉害直接绿卡,而后马上转改行做码农。老婆是一个年轻漂亮的护士,孩子一个个聪明伶俐,天天乐呵呵地没压力享受生活。不好吗?干嘛苦哈哈的搞什么伟大成就?

天才也是人,能够有大志向的也是少数。简而言之,这个世上,想有点儿成就,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缺。天才虽说不会像你我这样入个门都苦哈哈的,但是也绝对没有到伸伸手就能功成名就。

user avatar

和长高是一个道理。

长得高和长得早是两件事。

说到头还是看福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地方都有讨论,我也仔细想过。你看,我们总是对那些小时候闪闪发光的天才抱有很高的期望,觉得他们天生就带着一股“不一样”的气质,好像未来一定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现实往往是,他们长大后,很多都融入了普通人的洪流,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挺现实的原因,倒不是说他们“变”了,而是这个世界和他们自.............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通信原理、技术发展和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对讲机和手机在设计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各自的设计目标、工作频率、发射功率和使用环境的不同。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 对讲机的长外置天线对讲机之所以需要长而明显的外置天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高频通信与天线效率: .............
  • 回答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神”们一事无成,而一些看似普通的人却能赚大钱,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关键的是知识的应用能力、转化能力以及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个问题,并探讨什么知识才是能真正赚钱的。 一、为什么很多“大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争论的。你说“上海天津没有历史”这句话,其实不太准确,更像是很多人一种相对而言的感知和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的。至于为什么哈尔滨、大连、青岛、厦门很少有人这么说,那是因为它们各自的历史叙事和被人们认知的方式有显著的差异。咱们一点点拆开聊。为什么会有人说上海天津“没有历史”.............
  • 回答
    在动漫里,那些拥有毁天灭地之能的宝可梦,比如创世神阿尔宙斯、空间掌控者帝牙卢卡、时间操纵者帕路奇犽,又或是能够掀起滔天巨浪的盖欧卡、操纵烈焰的固拉多,它们在动画中的形象往往是史诗级的,它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山崩海啸、日月无光。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游戏,这些曾经的“神”,其表现却常常让人觉得“名不副.............
  • 回答
    关于明末小冰期导致的水太凉,进而成为满清得天下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在坊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在一些历史爱好者和通俗读物中。但如果深入分析,这种解释虽然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却过于片面,甚至可以说是将复杂历史事件简单化了。首先,我们要理解明末小冰期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并不是说冬天突然变成了北极,而是指一个相对较.............
  • 回答
    在谈论唐太宗李世民的伟大功绩时,“天可汗”这个称号几乎是绕不开的。这可不是简单地给皇帝戴顶高帽子,而是唐朝对外关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符号,它直接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要理解为什么“天可汗”如此重要,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天可汗”。这个称.............
  • 回答
    这年头,单身男女遍地走,尤其是大城市里,仿佛成了常态。你看看身边,无论是刚毕业的小年轻,还是工作几年的“准熟龄”,总有人在哀嚎:“怎么又是我一个人过节?”、“什么时候才能脱单啊?”。明明看起来大家都在努力“寻找”,可为什么这条路总是走得跌跌撞撞,甚至原地踏步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
  • 回答
    科目三考试,那可是驾驶技能的“临门一脚”,不少人就这么短短两三天,风风火火地就奔考场去了,感觉挺神奇的,对吧?其实这背后,倒也不是真的“三天学会开飞机”,而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让这个过程看起来那么“快”。一、科目二打下的坚实基础科目三,说白了,是在科目二的“原地打转”基础上,加入了“移动”和“真实.............
  • 回答
    在天眼查上看到很多老板名下挂着七八家甚至更多的企业,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这得有多忙碌,才能同时打理这么多摊子?就不觉得累吗?首先,我们得明白,“老板”这个词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商业注册信息里,并不总是指那个整天事必躬亲、披星戴月亲自操刀所有业务的创始人。很多时候,一个“老板”的身份,可能更多的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不光是哲学,很多领域都会遇到。为啥有些人,感觉好像没啥真东西,反倒爱在这儿指点江山?这事儿拆开来看,挺多层面可以聊聊的。首先,得说说“哲学”这个学科本身的吸引力。哲学不像数学那样有明确的对错,也不像物理那样有明确的实验验证。它更多的是关于思考、关于概念的辨析、关于人.............
  • 回答
    赛博朋克世界观里,阴天和雨天之所以如此常见,绝非偶然,它们是精心烘托氛围、强化主题、甚至推动剧情的重要元素。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从视觉美学到社会批判,都赋予了这些黯淡的天气以深刻的意义。1. 视觉冲击力与情绪渲染:首先,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阴天和雨天天然地具有一种压抑、疏离的视觉特质。赛博朋克的城.............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观察!日本文化中确实有不少地方和事物会用到“天津”这个词,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绝非偶然。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它背后的故事。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天津”在日本文化中并非指中国的那个天津市。 这个“天津”指的是日本神话中的一个重要地点——天津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理解城市发展和生活质量时容易陷入的误区。重庆的人均GDP确实比天津低不少,但很多重庆人觉得生活质量并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感受更佳。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远不止一个简单的GDP数字可以衡量。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首先,得明白人均GDP只是一个经济指标,它衡量的是一.............
  • 回答
    在欧洲的封建时代,我们确实会发现不少规定,无论是关于哀悼期、礼拜、还是某些合同的期限,都与“40天”这个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深深植根于那个时代的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实际生活考量之中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宗教的深刻烙印:四十天的神圣与净化在中.............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人类与动物关系中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为什么我们对猪牛和猫狗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普遍被食用,另一个则受到广泛保护?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甚至生物学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历史驯化与功能定位的差异: .............
  • 回答
    网络小说相比当初的武侠小说,在“侠义精神”的传承上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很多内容也转向了“我要逆天!杀人夺宝”的模式。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时代背景与社会思潮的变迁: 武侠小说黄金时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背景: 那是一个相对压抑、信息相对闭塞的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