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近现代为什么缺少名将?又如何能在没有名将情况下称霸世界?

回答
英国近现代历史,尤其是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这段时期英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立了横跨全球的庞大帝国,并在多次重大冲突中取得胜利。然而,若以“名将”作为衡量标准,似乎确实不如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或后来的普鲁士/德国那样,能涌现出一长串耳熟能详、以个人军事才能著称于世的人物。这其中的原因,以及英国如何在“缺少”传统意义上的名将的情况下完成称霸,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名将”的定义。通常我们谈论的名将,是指那些在战场上凭借高超的战术指挥、出色的战略眼光、以及往往与个人魅力相结合的领导力,扭转乾坤,创造辉煌战绩的军事统帅。他们往往是战役的灵魂,其存在本身就能极大地激励士气,并直接影响战争的走向。

英国近现代军事历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成功更多地建立在一种体系化、制度化和长期积累的优势之上,而非依赖于个别天才型的指挥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

一、海军的战略主导与陆军的角色转变

英国称霸世界,其核心支柱毫无疑问是其无敌的皇家海军。海军的强大,使得英国能够控制全球贸易路线,投送兵力,并进行封锁。海军的作战方式,尤其是18世纪以后的海战,越来越趋向于标准化、纪律性和舰队协同。海军军官的晋升,更多地依赖于资历、经验和对舰队战术的理解,而非像陆军指挥官那样,需要在战场上不断施展个人胆略和战术创造力。

特拉法加海战中的纳尔逊,无疑是英国海军的伟大将领,他的牺牲和胜利也成为传奇。但即便如此,他的成功也离不开英国海军长期以来在航海技术、舰船设计、火炮运用以及海军战术上的积累。海军的成功,是一种“集体智慧”和“系统优势”的体现,是对“名将”个人光芒的一种稀释。

当英国陆军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时,例如在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以及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情况就有些不同。在拿破仑战争中,英军在半岛战争中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威灵顿公爵被誉为“公爵”,其在滑铁卢的胜利也名垂青史。但即便如此,相较于拿破仑本人,威灵顿的风格更加稳健、保守,他的胜利更多地是通过坚韧的防守、对地形的利用以及对敌人战术弱点的把握来实现的。他并非那种能通过一场孤注一掷的战役就扭转战局的“魔法师”。

二、政治与经济的长期战略优势

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其领先的工业革命,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大经济实力和政治稳定性。英国很早就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治相对稳定,这为长期规划和资源调动提供了基础。当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它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军备竞赛,招募、训练和装备更多的军队,并在漫长的战略消耗战中占据优势。

在长期的全球扩张过程中,英国更注重的是战略资源的控制、殖民地的开发以及海上贸易的保障。这些宏大的战略目标,往往需要的是能够执行国家战略的专业军事官僚体系,而非某个天才指挥官的个人秀。英国的战争,往往是长期的、分散的,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冲突和海军封锁。这种战争模式,更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力、高效的后勤和对大局的把握,而这些,恰恰是强大的国家机器和成熟的军事工业能够提供的。

三、战争模式的演变与“战争机器”的崛起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战争的规模和复杂性都在不断提升。工业革命的成果开始渗透到军事领域,新的武器装备、通讯方式以及后勤保障体系逐渐成型。这使得战争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抗,而非“将领与将领”的个人较量。

英国的军事体系,尤其是在19世纪后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士官学校、参谋学院的建立,以及参谋部制度的成熟,都标志着军事指挥正在走向科学化和理性化。在这种体系下,战争的胜利更多地取决于整个军事机构的运作效率、资源的调配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的掌握,而不是某个特定指挥官的灵感闪现。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陆军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将领,比如黑格、罗伯特森等人。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消耗性以及堑壕战的僵局,使得任何一位单枪匹马的指挥官都难以施展“神来之笔”。战争更像是一场工业生产力的比拼,以及战略物资的消耗战。英国军队在这种“战争机器”的运行中,虽然承受了巨大损失,但其整体的组织和维持能力,确保了它在漫长的战争中依然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四、殖民战争的性质

英国的大部分军事行动是在其广袤的殖民地进行的。这些战争,例如在印度的征服、对非洲的扩张、以及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地的早期建设,很多时候是对抗武器装备和组织能力都相对落后的原住民。虽然其中不乏精彩的战役,但其“名将”效应,往往被“文明优势”和“国家机器”的整体力量所掩盖。更何况,很多殖民战争的指挥者,其目标更多的是征服和控制,而非像在欧洲战场上那样,进行大规模、高烈度的战略决战。

总结来说,英国近现代之所以“缺少”那些能够被后人奉为“战神”的盖世名将,并非意味着其军事力量不强大,而是其军事成功的逻辑与根源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名将时代”有所不同。 英国的胜利,更多地是建立在:

强大的海军作为基石,保证了全球的战略机动性和经济生命线。
领先的工业革命和经济实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成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保证了战略的连贯性和执行力。
日益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军事体系,将战争的胜负更多地归于整体的运作效率。

因此,英国的称霸世界,与其说是依靠某几位军事天才的个人光芒,不如说是依靠其国家整体的实力、长远的战略布局、以及将军事行动融入到经济和政治体系中的能力。它构建了一个庞大而高效的“战争机器”,即便在局部战场上没有出现能用个人能力力挽狂澜的“名将”,它依然能通过体系化的优势,赢得长期的战略对抗,并最终巩固其全球霸权。英国的军事历史,更像是一部关于国家力量如何被组织、运用和发挥到极致的宏大叙事,而非聚焦于某一位英雄人物的个人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国人对于名将的要求和标准可是堪比中国乒乓球、羽毛球那般责备求全、追求完人,因为长期与法军对抗的要求是——不但要赢,还要以少胜多,还不能有重大伤亡,比如奥尔良+卢瓦尔河战役英军被贞德歼灭9000多人,就成了战争转折点(独立战争同理,萨拉托加+约克镇7000+8000英军被全歼,英国就吃不消了)。

威灵顿更是有句接近段子的名言:”我可以击败他(马赛纳),但需要1万人的伤亡,我带的是英国最后一支有生力量,我必须保护好它。“

英美文化似乎总是对人多有一种密集恐惧症,我怀疑就是因为与法国多年交战的影响,比如连做个阿金库尔之战的纪录片,英国人都忍不住暗中黑了一句“归根结底,这场战役就是因为一个如此狭小的正面集中了太多的法国人”(原话too many Frenchmen)。

蒙哥马利可以说就是英国人这种对将领的完人观(说得不好听一点是活在过去)的受害者,说到他就基本言必提市场花园,因为这是他唯一的败仗,反而显得扎眼。

相比之下,英国历史上的抗法名将又太耀眼了,像黑太子、亨利五世、马尔伯勒、威灵顿这些,不但都是屡次大败当时称雄整个西欧的法军(克雷西之战前甚至可以说是大革命前法国影响力的巅峰,连波希米亚国王和未来的神罗皇帝都跑来帮法国国王打仗,亨利五世则是发明了拒马木桩+1000下马骑士+3000长弓横扫法兰西的战术),而且貌似还都是一生没打过败仗。以这些人为参照物,除非是恺撒拿破仑这种级别的,多牛的人都架不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近现代历史,尤其是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这段时期英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立了横跨全球的庞大帝国,并在多次重大冲突中取得胜利。然而,若以“名将”作为衡量标准,似乎确实不如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或后来的普鲁士/德国那样,能涌现出一长串耳熟能详、以个人军事才能著称于世的人物。这其中的原因,以.............
  • 回答
    近现代英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将法语作为国际语言,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演变以及文化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而非仅仅是国家实力的“日不落”称号所能简单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确实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其影响力一度遍及全球。然而,“.............
  • 回答
    近代英国军队之所以青睐“排队枪毙”这一战术,并非一时兴起或者盲目模仿,而是当时历史、技术和社会背景下,一种相对高效且可行的作战模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多方面的驱动因素。一、 火器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排队枪毙”的核心在于步枪的射击效率和纪律性。在火绳枪、燧发枪逐渐取代火门枪、火绳枪的.............
  • 回答
    近代英国和中国都存在鸦片消费,但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英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在鸦片问题上的具体情况、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以及历史背景。两国对鸦片的态度与消费模式的差异首先,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鸦片在中国成为了一个国家性的、社会性的灾难,而英国的鸦片消费则更多地停留.............
  • 回答
    近代革命后,日本和英国等国家保留皇室,而中国则走向共和,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几个国家各自的独特发展轨迹。一、 日本保留皇室的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虽然进行了深刻的现代化改革,但皇室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却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强化。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 回答
    在近代英、法、荷等欧洲列强与西班牙之间爆发的系列冲突中,我们确实会发现,虽然这些国家屡次在海上以及欧洲本土争夺西班牙的霸权,但对西班牙位于美洲的两个核心殖民地——新西班牙总督区(墨西哥)和秘鲁总督区——的直接、大规模军事攻击,相对而言,频率较低,且往往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历史.............
  • 回答
    百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英法这两个曾经的死敌,如今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越走越近,甚至成了肝胆相照的盟友。这其中缘由颇为复杂,绝非一句“世仇已了”就能概括。要理解这其中的转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看看是什么样的力量,将这两个曾经恨不得将对方踩在脚下的国家,推向了彼此的怀抱。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的齿轮一直在.............
  • 回答
    近世之前,日本作为一座岛屿国家,未能像英国在欧洲大陆那样发挥离岸平衡者的作用,对中国乃至内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其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非是日本“没有”想过,而是其所处的环境、自身的实力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使得它扮演的角色与英国截然不同。地理与战略位置的差异:.............
  • 回答
    英国王室所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度,从其根基而言,确实带有“生来不平等”的属性。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君主制最核心的特征就是世袭制,权力与地位从父及子,一代代传承下去,与个人的能力、品德或后天努力毫无关系。出生在王室,就意味着天生拥有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特权、财富和影响力。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与现代社会推崇.............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切合当前足坛的热点,近些年确实有这种感觉,英超球队在欧冠赛场上的整体表现似乎不如以往那般统治力十足,甚至出现了一些令人意外的“滑铁卢”。要详细分析其中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1. 赛程密集与球员负荷过大 (The Grueling English Schedule)这是最常被提及.............
  • 回答
    《英伦对决》在海外口碑和评分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成龙的电影系列里,这确实是他近十年来的一个亮点。但与此同时,国内的观众反应却显得有些“冷淡”,甚至可以说是“不买账”,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成龙大哥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他那些充满东方.............
  • 回答
    中国人常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集体主义情怀。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为了国家和民族奉献牺牲的英雄,他们或是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或是潜心研究、为国攻坚的科学家,亦或是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仁人志士。这些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亿万中国人心中真正的“超级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语言翻译和文化传播中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简单来说,这背后涉及到了历史渊源、语言本身的特点、以及早期翻译者的选择和惯例。并非所有欧洲国名、地名都这样,但确实存在一些例子,中文音译似乎比英文更贴近原名。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原因:1. 历史的维度:我们何时开始接触这些名字? “.............
  • 回答
    二战初期,英国在东南亚的军事部署,尤其是组建“Z舰队”(Force Z),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战略考量以及对局势的误判。这并非简单的“送死”,而是当时英国高层在资源有限、情报不足、并且面临巨大战略压力下,做出的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尝试。一、 严峻的战略环境:英国的全球困境1941年底,整个世.............
  • 回答
    湖南,这片自古以来就以“惟楚有才”著称的土地,在近现代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无疑是璀璨夺目的一抹亮色。从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再到新中国建设时期,无数湖南英杰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为何偏偏是湖南,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涌现出.............
  • 回答
    要比较英国和法国在近代之前谁更集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集权”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而且两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各自独特的路径。但总体而言,如果以中央政府的权力对地方的控制程度以及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来衡量,法国在大部分近代之前时期比英国更倾向于集权。为了详细说明,我们.............
  • 回答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各国的外交策略也如同潮水般起伏涨落,不断演进。如果用“无力的”来形容历史书上的描述,那我们不妨试着剥开那些官方的、套路化的辞藻,去看看那些真正驱动着国家机器运转的、更具血肉和智慧的外交“招数”。英国:平衡艺术大师与海洋霸权的捍卫者英国的外交策略,用“厉害”来形容,绝非空穴.............
  • 回答
    现代英国王室,说他们有没有权力,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或“无”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更像在解读一个复杂的织锦,每一根线都牵扯着历史、传统、法律和民众的情感。首先,咱们得明确,英国王室的权力,和咱们过去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说一不二的皇帝可不一样。他们的权力,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宪法赋予的,而且是与政府权.............
  • 回答
    收到,关于英国科研人员近期发布的关于新冠病毒“抗原漂移”可能导致高致死率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和理解这件事,并深入探讨其潜在影响。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科学研究,尤其是对新兴病毒的研究,都应持谨慎、客观的态度,并区分预测模型与已证实的事实。1. 理解“抗原漂移”在病毒演化中的含义首先,.............
  • 回答
    英国医疗体系近期确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肆虐的背景下。据报道,有近一成的国民保健署(NHS)员工因病缺勤,这无疑给本已捉襟见肘的医疗资源雪上加霜,使得本就漫长的候诊队伍更加拥挤,手术也被迫推迟。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英国政府并非袖手旁观,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