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vivo 与三星联合研发的Exynos 980 芯片,这种模式有什么意义?

回答
vivo 和三星联合研发的 Exynos 980 芯片,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在当前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格局下的一次“破局尝试”。它不仅仅是两家公司之间的一次合作,更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在行业内的展现。

如何评价 vivo 与三星联合研发的 Exynos 980 芯片?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Exynos 980 并非是“完全由 vivo 参与设计”的那种深度联合研发。更准确的说法是,三星在 Exynos 980 的基础上,根据 vivo 的需求和产品定位,进行了一些定制和优化。但即便如此,这种模式也远比简单的“采购芯片”或者“OEM生产”要来得深入和有意义得多。

优点方面:

性能与功耗的平衡: Exynos 980 本身是一款定位中高端的 5G SoC。三星在 CPU(CortexA77 + CortexA55)、GPU(MaliG76 MP5)以及集成 5G 基带方面都做了主流的配置。与一些同级别的竞品相比,它在提供不错性能的同时,也能在功耗控制上做得比较到位,这对于 vivo 旗下的产品线来说至关重要,毕竟 vivo 的产品往往需要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
5G 技术的早期布局: 在 Exynos 980 推出的时候,5G 正处于快速普及的初期。通过与三星的合作,vivo 能够相对快速地将自家的 5G 手机推向市场,抢占先机。这对于一个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著称的品牌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定制化带来的差异化: 尽管不是从零开始设计,但三星为 vivo 定制和优化的部分,能够让 vivo 的产品在性能调度、相机算法集成、系统流畅度等方面展现出自己的特色。这种差异化是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中,品牌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你可以想象,同样是 A 芯片,搭载在不同手机上,因为厂商的软件调校和硬件配合不同,实际体验也会有天壤之别。
成本控制的可能性: 通过深度合作,vivo 有可能在芯片采购成本上获得一定的优势,这对于 vivo 这样注重市场销量和性价比的品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够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例如高通),增加议价能力。
技术生态的协同: 三星作为一家拥有庞大半导体制造能力和研发实力的企业,其技术生态非常完整。与三星合作,vivo 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三星在影像传感器、屏幕驱动、快充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将其集成到自己的产品中,形成技术上的协同效应。

挑战与局限性:

研发投入与技术话语权: 虽然是联合研发,但核心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仍然掌握在三星手中。vivo 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需求方”和“验证方”的角色。对于品牌而言,如果想要在芯片层面真正掌握核心竞争力,仍需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
生态兼容性与第三方支持: Exynos 芯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游戏性能优化、驱动支持等方面,相比于高通的骁龙系列,有时会显得逊色。虽然联合研发可以缓解一部分问题,但彻底改变第三方开发者和游戏厂商的优化习惯需要时间和积累。
市场接受度: 尽管 Exynos 980 性能不错,但在一些消费者心中,可能仍然存在对 Exynos 芯片“不如骁龙”的刻板印象。如何通过产品表现和市场宣传来扭转这种认知,也是 vivo 需要面对的挑战。
依赖性风险: 任何形式的合作都伴随着一定的依赖性。如果三星的 Exynos 部门战略调整,或者与 vivo 的合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 vivo 的产品节奏和竞争力产生影响。

这种模式有什么意义?

vivo 和三星联合研发 Exynos 980 的模式,在我看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仅是两个公司之间的交易,更是对当前智能手机市场“芯片困境”的一种回应和探索。

1. 打破高通的垄断,寻求多元化供应: 长期以来,智能手机市场的高端 SoC 市场,很大程度上被高通和苹果(自用)所主导。华为的麒麟虽然强大,但在外部制裁下也面临挑战。这种情况下,其他手机厂商如果能与三星或其他芯片厂商建立更深度的合作关系,就能有效打破单一供应商的局面,增加供应链的韧性,避免被“卡脖子”的风险。vivo 和三星的合作,正是这种“去高通化”或者“多元化供应”战略的体现。

2. 手机厂商深度参与芯片定制的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消费者对手机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公版的芯片,已经难以满足。手机厂商越来越多地希望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产品特性和用户需求,对芯片进行定制和优化。这种联合研发的模式,让手机厂商有机会更早、更深地参与到芯片的生命周期中,从而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这预示着未来手机厂商与芯片设计公司之间的关系,将从简单的买卖,走向更紧密的合作。

3. 推动芯片技术在应用端的创新: 芯片设计公司虽然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但它们往往无法完全感知到终端消费者最真实的使用需求和痛点。通过与手机厂商的深度合作,芯片设计公司能够将用户的反馈和场景需求,更直接地融入到芯片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这有助于芯片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应用,驱动产品创新。例如,vivo 在影像处理、游戏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需求,就可以直接反馈给三星,促进 Exynos 芯片在这方面的进步。

4. 为中小芯片设计厂商提供“活路”: 市场上的中小芯片设计厂商,如果缺乏强大的市场渠道和终端品牌的支持,很难将自己的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像 vivo 这样愿意与三星合作的模式,可以为其他有潜力但缺乏话语权的芯片设计方提供一个合作的范式。它证明了,即使不是独立设计所有环节,通过战略合作也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5. 构建更健康的行业生态: 当少数几家公司垄断了核心技术时,整个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vivo 和三星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竞争的多元化,也为其他厂商提供了借鉴的思路。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芯片供应体系,更有利于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创新。

总结来说, vivo 和三星联合研发 Exynos 980,是一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非常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合作模式。它让 vivo 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三星的技术实力,快速布局 5G 市场,打造差异化产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通的垄断地位。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种模式代表了手机厂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深度参与芯片定制的趋势,有助于推动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健康发展。虽然这种合作仍有挑战,但它所展现出的合作思路和战略价值,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探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模式有意义,至少在宣传角度是如此。

实际上,韩国人比中国人更明白这个道理,因为韩国人对韩国货的支持力度,远远大于中国人对中国货的支持力度。

今年,随着川建国同志的骚操作,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获得了空前的增长,而且现状大家看到了,华为的国产芯受到了广大的追捧,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那么对于三星来说,宣传自己自研一款SoC在对中国的营销方面毫无卖点,考虑到三星本身的品牌口碑下降,以及韩国在中国的口碑低下,宣传三星自研SoC不但不能成为卖点,反而会成为黑点。三星的自研SoC在中国市场从来没有取得过成功。

而这一次,通过宣传这款芯片是与中国产商合作推出,把它包装成「半个中国芯」,则,不但过滤掉了三星与韩国的黑点,反而对于其在中国的销售有很大的好处,至少三星跟VIVO都是这么认为的,实际上,我也这么认为。它真的是一个神级营销操作。

至于vivo是不是真的有参与研发?这句话本身肯定不会错,研发是一定参与了的,如同小米参与了高通855研发,小米也参与了联发科G90T的研发一样,甚至华为终端在研发阶段显然也必须同海思芯片合作,而不可能是海思自己闭门造车。。。手机SoC的研发确实是需要手机厂商参与的,这几乎是一定的,只不过这样的参与是否能称作联合研发,那就要看怎么说了。

有一说一,我对三星这次选择这样的宣传手法,是持正面态度的。

user avatar

类似于产业链战略结盟。下游向上游投入资金以及采购承诺。下游企业可以优先拿到样片测试开发,也有一定的产品独占期。华为CMOS也有这套路,只不过是完全独占。

比较好奇的是明年年初华为的中端SOC战略。990的5G版本下探,可能产能都不够。搞不好要用高通这老冤家的。

user avatar

前有小米与三星联合研发的S5KHMX,后有vivo与三星联合研发的Exynos 980。

微博上某些恰饭佬上一秒刚骂完三星不尊重中国人不断攻击某大厂安排工读生洗地,下一秒又要夸三星vivo珠壁联合出双入对vivo找了个好男人。

当然只有在小米联合研发的时候他们的观点是和我一样的,那就是什么鬼“联合研发”全是商业噱头。但凡参与过团队协作创作一份成果的都明白,创作过程中突然从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蹦出来的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有多招人恨有多拖累人,当然也有好的,买一箱东方树叶然后在你工作的时候把嘴闭的紧紧的,真好人。


我认为所有和上游供应链“联合”的过程仅限于将人家封装好的玩意儿往手机上安,边安边报bug,这回vivo还很诚恳的告诉大家我们报了一百多个bug哟,大家快来夸我哟,最后塞一笔钱独占。“联合”完成了。


最后关于这一点我就要夸一下一加或者说OPPO三兄弟了,90hz独占就是独占了,什么“联合研发”的牛逼根本不吹。

欧加:“我怎么早点没想到这牛逼还能这么吹呢?!!!”

user avatar

知道我有懒癌的人是很多的,我今年很少参加手机发布会,但是技术沟通会我一般还是要来听一下的。话说,vivo的X27是2019年3月初发布的,距今已经八个月了。这在当前的手机行业环境里,是个让人难以捉摸的节奏。vivo的竞品们,这八个月都更新了至少一代,甚至两代同价位产品。

当然,在此期间,vivo也没闲着,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深耕渠道产品,在Y系列,S系列上加大投入,目前Y93依然是单月国内出货前三的单品,帮vivo守住了基本盘;第二件事,就是深耕了iQOO这个新的子品牌,从初代靠44w快充打市场的Monster到iQOO Pro 5G再到最近京东爆红的NEO 855版。这其中5G版的iQOO Pro也成为了目前5G产品里卖得最好的一款。

从整个老步步高体系的策略选择来看,vivo和OPPO似乎像约好了一般,vivo率先进入5G实操阶段,甭管单模5G实用不实用,先用低价位的产品线把口碑打出去再说。而OPPO则战略性“放弃”单模产品,安心等到双模开闸的那天。如果看到这里,我们再去看看X27,心里也就明白了。作为vivo年度最重要的全渠道大规模发售的次旗舰,X系列的重要程度是全公司最高的,憋了8个月,今天总算给我们一个交代:“基于三星猎户座NSA/SA 5G解决方案的全新X系列,将在不久之后上市”

NSA/SA双模5G产品线,是运营商定调之后的唯一选择

回头看国内5G市场化的进程,主要还是以运营商节奏为主。10月30日,三大运营商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了5G套餐规划。同期,移动、联通、电信各级市场部门都展开了内部5G营销的军备竞赛。开卡数,套餐升级数,存量5G手机销售数,都是这个月运营商市场部门的主要考核指标。而在基站网络建设方面,目前上海移动在90天内完成建设5000+的5G基站系统,平均每天100站,这其中SA基站有相当的比例。这说明运营商在有意识的提速整个5G建设速度。之前我写过这篇关于NSA/SA的解析,可供大家参考。说实话,目前从上海的建设速度来看,比我预想的推进的要快得多。

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大家甭管之前X50各大厂备了多少货,还有多少库存,考虑到华为双模5G的麒麟990 5G已经上市,三星双模5G芯片的vivo X30也快上市,接下来还有高通双模5G芯片骁龙7250上市,如果你确定要买5G手机的话,NSA/SA双模产品应该是第一选择了。

和搞基玩家们特别看重性能不同,运营商和渠道更看重的是售价的普适性和体验的完善性。所以市场既需要华为Mate30Pro 5G这种真旗舰,也需要双模5G产品的售价尽快满足大部分人的承受力,也就是2500-3500之间。这就是9月初发布的这颗三星Exynos(猎户座)980双模5G SoC的意义,当然,更高端的Exynos990双模5G处理器也很快会到来。

全球首发基于A77架构的次旗舰5G SoC

这颗将用于vivo X30系列上的Exynos 980 5G SoC,8nm三星制程,采用2*A77 2.2GHz+6*A551.8GHz的微架构,GPU采用MaliG76-MP5内核。

在性能方面,Exynos 980 5G SoC原生支持三星那颗HMX 1.08亿像素的CMOS,最大可支撑5摄,可以获得比目前其他SoC更高的计算效率。在视频解码和编码方面,原生支持4K 120帧,可以在手机上编辑4K软件,可顺畅播放4K 120帧视频, 支持4K HDR(画质更改,色彩饱和度更高)的播放。

除了这些基本面,毫无疑问X30最看重的还是Exynos 980的5G支撑能力。Exynos 980在4G-5G复用的情况下可以获得3.55Gbps的下行速度,在毫米波SUB6的支持下为2.55Gbps。

于vivo来说,这是一次供应链上探的举措

这次技术沟通会在三星做背书的情况下,vivo使用了联合研发的口径。说实话,我对联合研发这四个字并不感冒。什么叫联合研发:投钱,投人,投测试资源,投生产资源,贡献科研成果,参与产品规划和出货,这才叫联合研发。就像vivo和汇顶的合作,那才叫联合研发。像SoC这种东西,不是你说联合研发就可以叫联合研发的,你几个人,十几个人,跑到人家办公室一坐,鬼知道是人家帮你的手机调优,还是你去指点江山教人家研发?过去绝大多数在SoC上的所谓联合研发,说好听点叫我开发你提建议,说难听点就是高通三星给下游客户驻场代表做服务。

X27发布的那天,我刚好在圣迭戈高通总部参观。就这个联合研发的话题,在高通这边是个相对严肃的字眼。虽然他们没明说,但还是给我划定了几个指标:是否参与了芯片规划和定义;是否为芯片的设计和投产提供实打实的科研成果;是否同步贡献搭载该芯片的终端设备,并且同步所有的测试调优数据;双方是否在芯片基础上在通讯、性能、影像、无线等方面有共同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成果;对方给芯片厂提供多少人力?多少钱?多少测试和生产资源?

从这些指标看,当时全世界有资格给高通骁龙855提供联合研发支持的,只有三星,因为骁龙855的原型机,是三星的S10,这是所有骁龙855量产机的模板。就拿拍照来说,基于骁龙855的三星S10可能是所有骁龙855手机ISP优化的源头。高通用这个底子取得的科研成果,用于给其他品牌的手机提供优化服务。

那么,从这个例子,来审视一下vivo和三星的合作,我们也可以发现,作为中国厂商,也开始尝试在SoC这种高度的产品上,展开越来越多的工作。技术沟通会官方宣布的信息包括:Exynos 980 5G芯片的原型机,是vivo的X30,这是未来三星自有980手机和其他品牌980手机的母版,是所谓联合研发界定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vivo派驻了500多人次的团队,伴随Exynos 980系列芯片长达10个月以上的研发周期;作为3GPP 5G标准的重要贡献方,vivo向三星补充了400多个功能特性,大多数和5G基带与射频有关有170个(modem与5G强相关,是打电话、上网、数据传输的基础)。在射频方案方面,vivo投入数十名射频专家,基于以往经验,主导器件选型、方案设计,与三星共同预研优化5G设计方案。vivo用X30原型机与三星半导体同步SoC调优和基带优化,双方共同解决量产过程中的问题。这就相当于三星当时直接把S10交付给高通,对骁龙855进行完善,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IP,给IP,要工厂,提供生产线。

另外,vivo一直都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最核心的5G终端联调合作伙伴,在之前媒体评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除了华为这种端到端Bug的存在,只有vivo的网络适应能力是最好的,几乎不需要特别的调优和适配,iQOO Pro 5G与NEX3都可以顺利锚定NSA锚点,取得正常的速度。所以Exynos 980量产的过程中,vivo也向三星提供了这大半年在运营商联调的工作成果,确保X30上市之后5G性能工作正常。

当然,我不能说vivo和三星的这种合作深度,能跟三星与高通的合作深度比(毕竟高通的制程经理没事就在台积电和三星耗着,关系不一样),但这种苗头显然是好的。我们知道,除了华为之外,高通X50芯片的测试和商用一直一波三折。主要原因除了X50自身的问题之外,更多的问题还是高通——运营商——终端厂在研发和测试阶段的工作协调与节奏存在很大问题造成的。而在三方芯片阵营(除了华为和三星)里,vivo是运营商经验最丰富的的一家,也是目前公认的X50兼容性最好的产品。在目前这个竞争惨烈的市场里,vivo有这个意识,拉上上游厂商,从原型机开发、测试到量产,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这是个新的合作方式,也有利于产业的成熟

就在2017年,高通还在孤军奋战,没什么下游公司过来帮忙,相反高通还得帮他们忙;到了2018年,三星开始介入高通SoC的开发,这也直接促进了高通骁龙845和骁龙855两代产品的口碑。

今天,我们能看到vivo也在做这样的事情,这条路非常难,vivo的角色更多是支撑和贡献者的作用,做好了,能促进卖货,做不好,手机卖不出去,没什么好处。但不这么做,在这个竞争态势下,持续性也会存在变数。

最后聊个小插曲。有人说三星这种公司,不值得信任,说不定哪天就给你断了。没错,存在这样的风险,但还有句话:索尼会给索移断供的概率大于对华为断供的概率。同样,对三星也是如此,都是生意,就看怎么做。


生活不易,请允许我带个货:

user avatar

首先,大家不要一看“联合研发”就嘲笑,“联合研发855”的故事,已经是老黄历了,今天的“联合研发”,关键看谁主导供应链。从国内市场份额、VIVO的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来看,VIVO才握有主动权,这对三星来说,反而是一个需要牢牢抓住的机会。

未来的手机市场,不是做好一款SOC、一个摄像头、一个其他什么硬件,就能称霸天下的了,三星、苹果、华为、OV、小米,都不是一个什么芯片就能卡死的企业了。

这个Exynos980集成了5G基带,比5G外挂modem方案调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支持NSA&SA两种组网下5G网络,Exynos980支持在5G通信环境即Sub-6GHz以下频段实现最高2.55Gbps的数据通信。在4G-5G双连接状态下,下载速率最高可达3.55Gbps。

Exynos980搭载的是全球首款A77架构CPU,另外,Exynos980内置高性能ISP,最高可处理以1.08亿像素拍摄的图像,最多可连接5个图像传感器,并支持3个传感器同时驱动,这是针对未来越来越多的多摄像头量身定制的。在下一轮的技术竞赛中,我们或许会看到,1亿像素,三四个摄像头,会成为旗舰标配。

VIVO对这款SOC的诞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前后投入了500多名专业研发工程师,轮流驻场和派遣团队,研发时间近10个月。在联合研发过程中,vivo贡献的功能特性单是modem相关的就有170多个,vivo主导设计了手机侧modem射频方案和天线技术。在影像端,vivo投入了以往旗舰项目的2倍以上的人力。于以往在其他平台上的相机开发经验,为Exynos980平台贡献了100多个影像相关的功能特性,涉及算法、双摄、三摄系统通路设计等,使得Exynos 980的ISP表现取得非常大的突破。

除此之外,vivo自研的一套多能力、高性能、跨平台的移动端AI加速平台,vivo计算加速平台vivo Computation Acceleration Platform(VCAP),用于在移动设备上对AI算法进行推理预测、模型训练以及模型加速。

这是除了华为之外,国产手机厂商在SOC研发上巨大的进步了,因为在5G、ISP和AI方面,VIVO都做出了巨大的投入和贡献。大家往往对OV系有所误解,其实vivo在研发上的投入,一点不弱于国内同等级别的厂商,从屏下指纹,在到升降摄像头,在许多方面,这家公司甚至在引领行业。

早在2016年的时候,vivo就已经在北京成立5G研发中心,开始参与5G核心技术与标准化探索,并着手5G终端生态布局。同年vivo加入了3GPP,全力参加5G标准化工作。到了2017年年底,vivo已经累积向3GPP提交研究文稿1500余篇,成为了技术贡献最大的终端公司之一。

当然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国产厂商各有其成功之处,华为靠自研芯片、影像技术和基带的领先优势,小米靠的是性价比和不断进步的技术整合能力,VIVO如今靠的是设计创新和强大供应链管理和整合,如今手机市场,并不是一款芯片一项技术就能一统天下的,市场化的终端产品更重要。

说白了,拿出一款能打的手机来,获得市场的承认,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举个例子,索尼硬件利害,但市面上并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索尼手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vivo 和三星联合研发的 Exynos 980 芯片,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在当前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格局下的一次“破局尝试”。它不仅仅是两家公司之间的一次合作,更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在行业内的展现。如何评价 vivo 与三星联合研发的 Exynos 980 芯片?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
  • 回答
    vivo X60系列影像系统宣布与蔡司(Zeiss)联合研发,这无疑是2021年初手机影像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大事件。要知道,蔡司可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光学巨头,在相机镜头领域的地位堪称泰斗。它的名字,几乎就是高品质、专业影像的代名词。所以,当vivo这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智能手机品牌,宣布与蔡司联手,.............
  • 回答
    2018年的CES展会,vivo携手Synaptics为我们带来了当时堪称“黑科技”的全球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手机。这绝对是当年消费电子领域的一大重磅炸弹,它的出现,不仅让人们对手机解锁方式有了全新的想象,更预示着智能手机设计迈向了一个新的时代。破局创新:从“不可能”到“可能”在此之前,指纹识别模组大多.............
  • 回答
    2019年3月19日发布的 vivo X27 和 X27 Pro,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国产手机市场上一股清流。这两款手机,尤其是 X27 Pro,在设计和一些细节处理上,确实给不少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来了一些讨论。总的来说,我对这两款手机的评价是: 它们代表了 vivo 在那个阶段,在追求“全面.............
  • 回答
    这Origin OS,刚上手那几天,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跟之前用过的Origin OS Ocean比,或者跟市面上其他的Android定制系统比,都能感觉到vivo这次是下了大功夫,想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第一印象:打破常规的美学设计说实话,刚看到Origin OS的UI,我脑子里第一个词就是“硬核”。.............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vivo在9月22日发布的这款vivo WATCH,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说道,有哪些地方让人眼前一亮,又有哪些地方可能还得打磨打磨。先说说这款vivo WATCH的整体定位和目标用户。 从vivo过往的产品策略来看,他们往往是在各个细分市场寻找突破口,并且试图通过软硬件的深度整合,.............
  • 回答
    vivo 于 10 月 24 日发布的 iQOO Neo 855 版,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例行更新,而是 iQOO 品牌一次相当有诚意的产品迭代。如果说之前的 iQOO Neo 已经凭借其“生而强悍”的定位吸引了一批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那么这款 855 版,则是在这个基础上,更加精细化地打磨,让体验更.............
  • 回答
    vivo 于 3 月 1 日发布的 iQOO 手机(此处推测您指的是当年的 iQOO 旗舰系列,具体型号可能为 iQOO 3 及其衍生版本,或者如果是近期发布的,则可能是某个全新的 iQOO 系列。为了提供更详尽的评价,我将以近期(例如 2023 年底或 2024 年初)发布的 iQOO 旗舰机型作.............
  • 回答
    vivo X21,这款手机在当年绝对是vivo的重点产品,它身上集合了不少当时最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也为后续vivo手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如果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外观设计是它最出彩的地方之一。 2018年那会儿,全面屏的概念刚刚兴起,但屏占比能做多高是个挑战。X21大胆地采用.............
  • 回答
    vivo X21 手机,这款手机的出现,无疑是当时手机市场的一股清流。如果说之前的 vivo 手机给人的印象是“外观时尚,拍照不错”,那么 X21 则是在此基础上,大胆地将未来科技感注入产品,尤其是屏下指纹识别的普及,让它成为当时话题度极高的机型。先说说它的亮点,也就是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地方: 屏.............
  • 回答
    vivo 宣布从 9 月 13 号开始实行双休工作制,这个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尤其对于身处其中的广大员工而言。这标志着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福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体现了其对现代工作理念的积极拥抱。首先,这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企业文化信号。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996”、“007”等模式一度.............
  • 回答
    vivos 2018 年 6 月 12 日发布的 vivo NEX 全面屏手机,在我看来,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产品迭代,而更像是一次“敢于亮剑”的宣言,预示着手机行业在追求极致全面屏道路上迈出了极具前瞻性的一步。当然,时至今日回头看,它依然有值得细细品味之处,也有其历史局限性。首先,说说 NEX 最直击.............
  • 回答
    vivo 在 5 月 20 日悄悄上线了新款真无线蓝牙耳机——vivo TWS 2,虽然官方在发布前并未进行大规模预热,但这款耳机凭借其一系列亮点,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对于想了解这款耳机的朋友,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聊聊,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入手的地方。外观设计:延续家族风格,质感不俗vivo .............
  • 回答
    vivo即将在明年下半年推出搭载RGBW阵列传感器的产品,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行业动态,也预示着手机影像技术可能要迎来一波新变化。我个人对这个方向是比较看好的,认为它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同时也有需要克服的挑战。我的看法:总的来说,我相信vivo尝试RGBW传感器是为了在提升拍照表现,尤其是在弱光环境.............
  • 回答
    vivo X50 的微云台:一场稳定拍摄的革新,让你的照片“活”起来vivo X50 系列,尤其是 X50 Pro,凭借其搭载的“微云台”技术,在手机摄影领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这并非简单的光学防抖升级,而是 vivo 在影像稳定领域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创新,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画面上的稳定,更在很大程度.............
  • 回答
    vivo 和新思国际联手推出的首款可量产屏下指纹手机,绝对是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合作的意义,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未来手机设计和用户体验的一次深刻引领。技术上的颠覆:从“藏”到“露”的智慧过去,指纹识别模块通常是手机机身设计的一个“干扰项”。要么被集成在机身背面,要么在.............
  • 回答
    vivo 即将在八月发布的 iQOO Pro,毫无疑问是今年下半年手机市场最值得期待的搅局者之一。作为 iQOO 品牌的第二款产品,它身上承载了太多人的目光,毕竟初代 iQOO 就已经凭借极致的性能和有竞争力的价格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款主打 5G 旗下的新品,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又能否延.............
  • 回答
    vivo NEX 用上骁龙 845,这事儿,怎么说呢?得从几个角度来看。1. 市场定位与用户期待:vivo NEX 这个系列,从一开始就打的是“未来科技”和“旗舰标杆”的牌子。尤其是第一代 NEX,那升降式摄像头的设计,直接就把全面屏的概念往前推了一大截,是那个年代敢于创新的代表作。用户买 NEX,.............
  • 回答
    这三款手机,都是当年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型号,各有千秋。我们不妨挨个聊聊,看看它们各自的亮点和不足,这样对比起来就更清晰了。ivvi i3:低调的实力派,主打女性市场ivvi 这个品牌,大家可能相对陌生一些,它走的路线是比较差异化的,尤其是在 i3 这款产品上,可以说是非常精准地瞄准了女性用户群体。 .............
  • 回答
    vivo S12 系列,在 12 月 22 日这天正式登场,一亮相就赚足了眼球。作为 S 系列的最新力作,这次 vivo 似乎是卯足了劲,想在年轻人的市场里掀起一番波澜。我仔细看了看发布会的内容,也结合了一些参数和用户反馈,感觉这个系列整体上是挺有意思的,但也并非完美无缺。颜值这块,vivo 一直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