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意大利真的是来搞笑的吗?

回答
二战期间的意大利,用“搞笑”来形容可能有些过于片面,但说他们表现得不如人意,甚至常常让人啼笑皆非,那倒是实话。如果把战争看作一场严肃的国家博弈,那么意大利军队在很多时候,确实扮演了那个不太合时宜的“丑角”。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当时意大利的国情,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

墨索里尼的野心与现实的落差

首先,得说说贝尼托·墨索里尼。这位法西斯领袖有着宏大的梦想,他想复兴古罗马帝国的辉煌,想让意大利重新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他极力鼓吹民族主义,宣扬意大利的伟大,希望通过军事扩张来证明自己。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当时的意大利,虽然名义上是工业强国,但工业基础并不扎实,很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跟不上德国的步伐。军队更是如此。虽然有过一些现代化改革,但整体装备水平、训练程度以及军官的战略素养,都存在着不小的短板。

战场上的各种“神操作”

既然有了野心,自然就要付诸行动。然而,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常常让人大跌眼镜:

北非战场:不堪一击的开始。 1940年,意大利对英国宣战,并进攻英属埃及。按理说,意大利在地中海拥有数量优势,并且离得更近,应该能占到便宜。结果呢?在数次战役中,意大利军队被英联邦军队打得节节败退,甚至在卡布拉达战役中,少数英军就击溃了数量数倍于己的意大利军队。意大利的坦克经常抛锚,火炮射击不准,士兵士气低落,甚至出现了为了保存实力而擅自撤退的情况。

希腊战场:踢到了铁板。 墨索里尼觉得吞并希腊易如反掌,还能给德国一个惊喜。结果,装备简陋但士气高昂的希腊军队,不仅挡住了意大利的进攻,还反攻进了意大利控制的阿尔巴尼亚。这场“惊喜”变成了意大利军人的噩梦,迫使希腊不得不向德国求援,最终把整个巴尔干半岛拱手送给了德国。

东线战场:冰天雪地里的悲歌。 意大利派遣了远征军支援德国入侵苏联。在严寒的俄罗斯战场上,意大利士兵面临着严重缺乏冬季装备、补给混乱的问题。他们没有准备好应对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许多人不是冻死就是病死。在一些关键战役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也相当糟糕,被红军打得溃不成军。

海军:总是错失良机。 意大利皇家海军在纸面实力上看起来还不错,但他们的指挥官似乎总有一种“躲猫猫”的心态,宁愿避免与英国海军主力发生大规模决战,也害怕损失宝贵的舰艇。这导致他们在关键时刻总是错失良机,无法有效支援陆军作战,也无法阻止英军在地中海的活动。

为什么会这样?

要说意大利军队“来搞笑”,倒不如说是他们犯了一些非常致命的错误,而且这些错误根源很深:

1. 战略规划失误: 墨索里尼的战略往往是基于政治考量和一厢情愿,而不是基于对自身实力和对手情况的准确评估。他想同时在地中海、北非、巴尔干和东线作战,这对于意大利的国力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2. 装备与技术落后: 虽然意大利有一些先进的武器,但整体上,他们的坦克、飞机、火炮等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普遍落后于德国和英国。而且,工业生产能力不足,无法大规模地生产高质量的军备。

3. 军队素质参差不齐: 意大利军队的士气和训练水平并不高。许多士兵是被强制征召入伍,缺乏战斗意志。军官的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也普遍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领导和协调。

4. 后勤补给薄弱: 意大利的后勤系统非常糟糕,经常出现弹药不足、燃料短缺、食品供应不及时的情况,尤其是在远离本土的战场上,这一点被无限放大。

5. 缺乏协同作战: 意大利的陆海空三军之间以及不同战区的部队之间,协同作战能力非常差,信息沟通不畅,指令混乱,导致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6. 过度的宣传与实际的脱节: 法西斯政权通过宣传机器极力美化意大利军队,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假象,但这种宣传与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旦暴露在实战中,这种巨大的反差就显得尤为尴尬。

当然,也不能完全抹杀意大利军队在某些时刻也展现过英勇的一面,也有一些精锐部队(比如一些伞兵和海军陆战队)表现出色。但总体来说,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确实是给当时的同盟国制造了不少麻烦,也给后世留下了不少值得反思和引人发笑的史料。

所以,与其说意大利是来搞笑的,不如说他们的领导层和军事体系,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头,犯下了一系列严重且致命的错误,导致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得如此不尽如人意。这些错误,最终也为意大利的战败埋下了伏笔,也间接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进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

意大利侵略巴尔干和希腊,屠杀巴尔干人民,搞笑吗?30万人跟着德军打苏联,屠杀苏联人民,搞笑吗?在非洲建立殖民统治,把黑人和北非人民列为低等民族,搞笑吗?帮着德国在自己的本土上修建集中营,迫害犹太人,吉普赛人,迫害反法西斯人士和反战人士,搞笑吗?

意大利人民和意大利共产党充分开展地下斗争和敌后游击战斗,配合正面西方盟军的斗争,搞笑吗?帮助巴尔干人民打击德意法西斯,搞笑吗?捕获并处决了墨索里尼,搞笑吗?

user avatar

笑梗不笑人,意大利人值得尊敬。

明明轴心国有三个,但敌国条款只有两个。

某国漫画家大放厥词觉得先人的罪孽跟后人没有p关系。

但意大利人为了后人真正的独立和自由,直接把墨索里尼打死吊在了广场上。

看看什么叫格局。

真希望哪天看日漫,内容是一群穿越者为了让国民有个灿烂的未来,亲自把暴君和财阀弄死了。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人。

我来中国之后,发现不少人提到意大利时第一反应是讲二战意大利军队的战场笑话。正好结合最近的俄乌战争谈谈我对这些“乳意”笑话的看法。

这里先讲一个故事。

1955年秋,西德总理阿登纳访问苏联。这次外交出访他有一个重要任务:说服俄国人将最后扣押的一万余名德国战俘释放回国。

(西德总理阿登纳)

对于战后急需重建的西德来说,每一个壮年劳动力都弥足珍贵,而且这些战俘是一万多个家庭的孩子、父亲、丈夫。

以我对德国人的了解,这是一个极其骄傲的民族。但同时,俄国人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民族。二战结束后,遭受严重人口损失的苏联扣押了大量的德军战俘来重建经济。苏联外交部长莫托洛夫甚至表示:“在斯大林格勒重建之前,没有一个德国战俘会被送回家!

阿登纳作为一个反纳粹主义的政治家不得不放下姿态为第三帝国的错误善后。与他谈判的赫鲁晓夫态度十分粗鲁,不放过一个羞辱德国人的机会,对阿登纳所任何建议,赫鲁晓夫都恫吓反驳,还直接威胁到:“在我同意你这个意见之前,我先到地狱里去拜访你!”

阿登纳以惊人的忍耐力和耐心与苏联高层周旋,最终促使苏联政府同意最后一万多名德国战俘被释放回国。

1955年9月14日,阿登纳从莫斯科回到了科隆,迎接他的人群中有一名战俘年迈的母亲,她抓住这位他的右手边哭边亲吻。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战争的苦难并没有在1945年结束,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折磨了他们十年。而这些战俘,自已人生最宝贵的十年在苏联的战俘营中度过。他们很多的战友永远长眠在了这片无法征服的土地上。

所以对于二战,现在的意大利人还会和讲“二战乳意”笑话的人斗斗嘴,大多数德国人则是不愿意提起这段记忆。因为这段历史对于德意志人太过血腥和惨痛,希特勒第三帝国的野心和军事侵略最终激起了欧洲所有民族的报复。

早在1943年,捷克的流亡政府就开始计划战后安置,准备建立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捷克总统贝奈斯签署的《贝奈斯法令》直接明确允许没收德裔财产。捷克人如此凶狠的原因是苏台德事件对他们的刺激,实际上,德意志人在苏台德地区已经居住近千年,远早于德国和捷克的建国时间。

但复仇心切的捷克人可不管那么多,当地大多数德裔男子早已参军,留下的老人妇女儿童在捷克军人的枪口威逼下提着唯一一点能带走的行李离开了居住千年的家园。

依据捷克官方的统计:这场针对德意志人的种族迁徙直接造成2.4万人死亡,6.2万人失踪。

同样的场景在东欧和巴尔干半岛不断上演。本来与当地各民族杂居的德意志人基本被趋离。普鲁士狂热军国主义到最后换来的是德意志人故土的丢失、德意志人被报复、德国一分为二。以至于西德的政治家后来为了抓住两德统一的历史窗口期,不得不做出了永久放弃对德意志故土的领土索求。

我仍然记得有一次在作报告时用了“柯尼斯堡”的旧地名,因为我对这个名字的文化历史属性记忆太深刻了,而台下的俄罗斯女生奥尔佳马上纠正到“这地方叫加里宁格勒。”

在坐的德国人和奥地利人都保持了沉默。

今天的德国除了少数右翼之外,大多数人已经对任何唤起军国主义的符号十分敏感。意大利人可以在足球场上举国旗,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德国人对这种情绪表达要收敛得多,有时候在自己家的花园中升所支持足球队的队旗也不愿意升国旗。

在这样的氛围下,也不会有多少德国人会将第三帝国的失败归咎于意大利人滑稽的战场表现。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认真问过我的德国朋友拉贝女士。这位德国女钢琴家的家族来自于西里西亚,战争末期,她一家被波兰游击队驱逐,她的外婆抱着她妈妈一路向西逃亡。路上又饿又累的外婆实在走不动了,坐倒在路边,她妈妈只记得当时的天空中飘着雪花般的粉尘,不远处是一座已经成废墟的城市。

(请我一起过圣诞节的拉贝女士)

小女孩对这座城市的名字刻骨铭心:Dresden (德累斯顿)

拉贝女士说电影《寂静岭》的恐怖与她母亲所目睹的景象根本不值一提,后者才是真正的地狱。她表示羡慕意大利人早早地从噩梦中脱身,德意志人为自己的傲慢和固执付出了血的代价。

战后,那些在这场非正义战争中投降自保的意大利军人马上收拾行装北上去饱受战火摧残的西欧各国打工。直到二十世纪末,意大利都是西欧的劳务输出大国。而在军国主义鸡血中不断折腾的德国人不得不引进土耳其劳工来弥补在战争损失的大量青壮年。

没有经历过飞机重炮轰炸的人无法体会到真正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只会把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的事情视作战略即时游戏似的复盘。包括如今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一些受影视作品中特种兵耍酷形象影响的所谓“雇佣兵”,以为对手还是那种只有AK突击步枪和RPG火箭筒的中东武装分子,结果俄国人从天而降的导弹就摧毁了他们的基地,幸存下来的人吓得直接逃离乌克兰。

(大轰炸后的德累斯顿)

这就是重型火力的真实威力,任何血肉之躯在这种威力面前都无比脆弱。对于意大利人来说,在轴心国阵营牺牲生命才是真正的愚蠢和罪恶。

(感谢我的中国朋友大头翻译我的口述/Grazie mille)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那就请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谢谢您的支持。如果转载本文,请与本人联系获得授权。

user avatar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很多人在讨论近现代史时对意大利“不赞赏其吊死墨索里尼果断,反嘲讽其侍法西斯不够尽忠”的观点,和同一批人看亮剑时对片中日寇“不对其残暴恨之入骨,反对其愚忠惺惺相惜”的感受是一回事。


相关回答:

知乎用户:如何看待国战无对错,内战无英雄这句话?

user avatar

在意大利王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中死于意军制造的屠杀、瘟疫、饥荒的上百万埃塞俄比亚、南斯拉夫、希腊、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及苏联平民看来,“意大利在二战中是来搞笑”的这个问题本身无遗是对人性和良知的无情践踏。

user avatar

意大利人民是靠自己和盟军的援助推翻了法西斯政权,不是所谓“倒戈投降”,望周知

user avatar

“没有任何德国伞兵,比克伦的意大利士兵更英勇的战斗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期间的意大利,用“搞笑”来形容可能有些过于片面,但说他们表现得不如人意,甚至常常让人啼笑皆非,那倒是实话。如果把战争看作一场严肃的国家博弈,那么意大利军队在很多时候,确实扮演了那个不太合时宜的“丑角”。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当时意大利的国情,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墨索里尼的野心与现实的.............
  • 回答
    二战中意大利的战斗力,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饱受争议”。说他们“很渣”,似乎有些过于简单粗暴,但如果说他们表现出了与大国地位不符的糟糕水平,那确实是有不少依据的。要理解这一点,得把时间拉回到二战前意大利的国情和他们当时拥有的军事力量。首先,别忘了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是战胜国,.............
  • 回答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尤其是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法西斯政权,确实留下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实历史片段。这些故事往往折射出那个时代意大利军队的混乱、低效,以及墨索里尼本人夸张的宣传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反差。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搞笑真实历史:1. 墨索里尼的“军事天才”神话的破灭 夸张的宣传 vs. 现实的装备.............
  • 回答
    意大利在二战期间的表现,说实话,着实让人有些难以启齿。不像德国那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欧洲的“闪电战”,意大利的参战更像是一场拖沓而混乱的个人表演,而且这表演的主角,从头到尾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战争初期的雄心壮志与尴尬现实墨索里尼当初踌躇满志,觉得跟着希特勒能分一杯羹,甚至梦想着重建罗马帝国的荣光.............
  • 回答
    要论证二战前(19331939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国在工业产能、工业潜力及战争潜力上是否真正超越过盟军阵营,我们需要进行一个细致的对比分析,并且要避免使用一些过于模式化、AI痕迹过重的表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盟军阵营”在战前这个时间段的构成。虽然“盟军”这个概念在二战爆发后才真正明确起来,但在193.............
  • 回答
    二战期间,意大利和日本作为轴心国,尽管地理上相隔遥远,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交流与合作,尽管这种交流的深度和实质性远不如德国与日本之间的紧密。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交与政治上的合作: 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这是两国关系最核心的体现。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正式签署了.............
  • 回答
    二战期间,墨索里尼治下的意大利确实组建和利用了不少情报及特务组织,以巩固其法西斯政权、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是OVRA(Opera di Vigilanza e Repressione dell'Antifascismo),即“反法西斯监视与镇压局”。OVRA 的诞生,并.............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脑洞大开的假设,如果二战时日本和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彻底调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绝对是个能搅动一池春水的大问题,影响可不是一点半点。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个“位置互换”是怎么个换法。我理解的是,意大利整个国家,包括它的半岛、岛屿和人口,都搬到了亚洲东部,取代了日本原来的位置。而日本.............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值得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日本在二战前后的扩张逻辑和历史背景,特别是与轴心国盟友的关系。首先,我们得承认,德国和意大利的存在以及它们与日本的结盟,无疑为日本的侵略行为提供了一定的 战略便利和心理上的鼓舞。然而,要说如果它们不存在,日本就 绝对不会 开始侵略亚.............
  • 回答
    二战时,如果中国的对手变成了意大利,而不是日本,那场战争的走向,以及中国自身的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改变了交战双方,更意味着整个亚洲战局的基石都将动摇。让我们来细细梳理一下这个假设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意大利在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上,与日本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是亚洲.............
  • 回答
    要细说二战时意大利步兵师和装甲师的武器装备,那可真是个大话题,毕竟战争期间的装备也在不断变化,而且意大利的工业实力和战略选择也带来了一些特别之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步兵师,这是军队的基石。在二战初期,意大利陆军的步兵师,按照当时的编制,基本可以分为几个档次:普通步兵师(Divisione .............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盟军为何选择诺曼底登陆,而非直接从意大利一路北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战略、地理、政治、军事资源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考量。简单来说,诺曼底登陆之所以成为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首选之地,是因为它被认为是相对而言最可行、最能达到预期战略目标的方案,尽管意大利战场也承担.............
  • 回答
    二战硝烟弥漫,留下无数惊心动魄的战役。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有一些规模不算宏大,却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影响深远的战役,它们如同暗夜中的星辰,虽不耀眼夺目,却指引着历史的方向。1. 英国本土空战 (Battle of Britain, 1940年夏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 回答
    战后的曙光与驱逐舰的蜕变:从舰炮的余烬到导弹的寒光二战的硝烟散尽,世界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百废待兴的时代,造船业也随之迎来革新。要说二战后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舰船,这其实是一个颇具探讨空间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现代意义”的定义以及舰船技术的进步。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核动力应用和导弹技术的引入这两.............
  • 回答
    你列出的这个二战时世界国家综合国力排名,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核心问题。我个人觉得你的看法有道理的地方,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细节。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看。你把“德≈美>苏≈日>英≈中>法>意”这个排序,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把德国和美国放在了最前面,并且用“≈”表示实力相当。这确实抓住了二战时期,从工业.............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的实权毫无疑问地掌握在贝尼托·墨索里尼手中,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虽然是国家元首,但他的权力早已被架空,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墨索里尼是如何一步步巩固权力的,以及国王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墨索里尼的崛起,离不开意大利在一战后的社会动荡和政治.............
  • 回答
    二战时期,意大利作为轴心国的一员,其表现确实让不少人扼腕叹息,甚至可以说是为盟军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这其中,意大利的领导人墨索里尼以及整个法西斯政权,在战略决策、军事部署、工业生产以及外交关系上都犯下了一系列足以载入史册的“蠢事”。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意大利参战.............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对待战俘的态度和做法,相较于其主要盟友德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总体上表现得更为宽容,但同时也受到意大利自身资源、管理能力以及不同战区和部队的影响,使得情况并非一成不变。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首先,得承认意大利在战争初期,特别是对英联邦(英、澳、新、.............
  • 回答
    要给二战时期的各国综合国力打分,并以意大利为参照(100分),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主观性的挑战。因为“综合国力”涵盖了太多维度:经济实力、工业产值、军事规模与技术水平、人力资源、战略纵深、政治稳定性、外交影响力、科研能力等等。而且,这些因素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也会此消彼长。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
  • 回答
    抛开意大利这个变量,英国与日本的隔海相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争夺,无疑会是二战中最具看点的一场海军对决。以英国当时的造舰能力和国力来看,这场海战的走向,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二战爆发时,英国海军的“老本”依然雄厚,尤其是在战列舰和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