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引进特斯拉,到底是为了什么?

回答
引进特斯拉,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其背后通常是出于多种复杂且相互关联的战略考量,而不仅仅是为了引进一家汽车公司。以下将从宏观经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能源转型、就业和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引进特斯拉的目的:

一、 驱动汽车产业的现代化与升级

技术标杆的引入: 特斯拉是电动汽车(EV)和智能网联汽车(ICV)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在电池技术、电机驱动、自动驾驶系统、软件开发、生产制造(如超级工厂的自动化和效率)等方面拥有领先的专利和技术。引进特斯拉能够直接将这些先进技术引入本国市场,为本土汽车产业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和借鉴对象。
打破传统汽车巨头的垄断: 许多国家都拥有强大的传统燃油汽车产业,但这些产业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中可能面临技术瓶颈和转型困难。特斯拉的进入,以其颠覆性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可以迫使本土传统车企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从而打破现有格局,激发市场活力。
培育本土电动汽车产业链: 引进特斯拉不仅仅是卖车,更重要的是其在本土建厂生产。这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电池生产(例如与宁德时代等中国电池企业合作,或鼓励本土电池企业与特斯拉合作)、电机及电控系统、充电桩及基础设施、智能驾驶传感器及芯片、车载软件及操作系统、汽车设计及工程等。从无到有或从小到大地培育本土高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引进特斯拉的重要目标之一。
提升本土汽车品牌的竞争力: 通过与特斯拉的合作、竞争以及对特斯拉生产制造工艺的学习,本土汽车企业能够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品牌形象,为未来在全球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打下基础。

二、 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 特斯拉的产品通常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其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销量能够快速提高公众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从而加速整个社会向电动汽车的转型。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汽车是石油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推广电动汽车有助于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同时,电动汽车的推广也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消纳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因为它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参与电网互动(V2G),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降低环境污染: 传统燃油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电动汽车零排放的特性,能够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环保目标。

三、 促进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特斯拉的研发团队汇聚了全球顶尖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在本土建厂和设立研发中心,能够吸引和留住大量的相关领域高端人才,为本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推动前沿技术的应用与迭代: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电池管理、智能互联等方面拥有领先的研究和应用。其在本土的运营将直接促进这些技术的落地和进一步的迭代升级,带动相关科研机构和初创企业的创新活动。
建立创新生态系统: 除了汽车制造本身,特斯拉还在充电网络、能源存储、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创新。引进特斯拉可以帮助建立一个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完整创新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创新企业和资本进入。

四、 刺激经济增长与创造就业

拉动投资: 特斯拉在本土建厂意味着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等,这直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
创造就业机会: 工厂建设、生产制造、研发、销售、售后服务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将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包括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工程师、研发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业从业者等。
带动消费: 特斯拉汽车的销售会直接带动消费,同时其在充电基础设施、维修保养等服务领域的投入也会刺激相关消费。
增加税收: 企业运营、员工收入、消费行为等都会产生相应的税收,为政府财政收入做出贡献。

五、 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形象

吸引外资的示范效应: 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特斯拉的成功投资可以为其他跨国公司提供信心和示范效应,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进入该国。
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竞争: 拥有像特斯拉这样的先进企业,能够提升国家在国际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参与到全球汽车产业的规则制定和技术竞争中。
提升国家品牌形象: 能够吸引和支持特斯拉这样的创新型企业,也能够间接提升该国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经济活力方面的国际形象。

六、 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战略考量(以中国为例)

在中国引进特斯拉的背景下,上述通用目的之外,还叠加了更具体的战略考量: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与科技竞争: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引进特斯拉(尽管是一家美国公司)并允许其在中国独立运营,可以视为一种策略。一方面,学习和吸收其先进技术,提升本土产业实力;另一方面,通过本土化生产,一定程度上规避贸易壁垒,并可能在供应链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降低对外依赖。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一直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特斯拉的进入,不仅是顺应了这一战略,更是以市场化的方式,以全球顶尖的标杆产品,加速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熟和发展。
倒逼本土车企转型: 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但本土品牌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尚需突破的背景下,特斯拉的进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在内的本土电动汽车品牌加速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提升整体竞争力。
获取更先进的生产制造管理经验: 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以其高效的自动化生产、快速的产能爬坡能力而闻名。引进特斯拉,中国可以学习其在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
满足国内高端电动汽车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国内对高端、智能、环保的电动汽车需求日益增长。特斯拉能够直接满足一部分市场需求,同时其本土化生产也有助于降低价格,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

总结来说,引进特斯拉并非单一目的的行动,而是一个集经济、技术、能源、环境、就业、战略等多种因素考量的复杂决策。其核心目标是利用特斯拉的先进技术、品牌影响力和颠覆性模式,推动本国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加速能源结构优化,激发技术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并最终提升国家在全球汽车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为了给特斯拉挖坑,然后好有机会埋了它。

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国家大战略,是中国必须要拿下的领域,未来中国汽车企业能占有世界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

但是在这个战略进程中最大的绊脚石就是特斯拉,特斯拉的电动车起步早,技术领先,品牌高端,并且有美国资本和政府的支持,如果在电动车领域特斯拉取得了手机领域的苹果一样的市场地位,那么中国的汽车企业又会沦为低端品牌,众多中国手机厂商的利润总和还不如苹果的零头。一定要避免手机业的局面,在电动车领域重演。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搞垮特斯拉?

象美国制裁华为那样肯定不行,中国技术全面落后,是没办法在高科技领域卡特斯拉脖子的,也不能动用国家力量绑架马斯克家人。

硬的不行可以来软的

《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要先给特斯拉个诱饵,引它过来,让它对中国产生依赖,而且越陷越深,然后就可以关门打狗了。

特斯拉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能问题,当时特斯拉虽然在品牌技术上领先,但是技术的领先是不能持久的,只有两三年的窗口期,必须要能在这个窗口期内扩大产能,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才能获得电动车市场的统治地位,当时特斯拉股票被众多机构做空,马斯克也面临资本方压力,要求他必须设法拉升股价。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马斯克需要产能,虽然马斯克明明知道这可能是个坑,但是他必须跳。

此后的事情发展大家都看到了,上海政府以前所未有的超高效率,建成了特斯拉工厂,迅速提高产能降低价格,同时特斯拉股价一飞冲天,打爆无数空头,马斯克风光无限。

然而,特斯拉从此再也无法摆脱中国,他最重要的产能在中国境内,还要帮中国完善相关配套供应链,帮中国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离开中国特斯拉股价就会暴跌。

虽然中国依然没有高科技可以卡特斯拉脖子,也没有绑票马斯克女儿,但是特斯拉高高在上的股价就是它最大的软肋,而这个软肋就捏在中国手里。汽车的供应链比手机复杂多了,汽车里的中控屏幕就相当于一部手机了,手机不过是汽车的一个小零件。深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特斯拉,已经无法离开中国,离开了股价就会暴跌,特斯拉无法承受股价暴跌,但是中国现在则没有任何损失,反正厂房马斯克又带不走,除了中国之外,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提供这样的供应链。

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太拉跨了,特斯拉用了十年也没有建立起足够规模的制造体系。美国国内也就造个SpaceX的飞船还可以,反正每次就造几个,也不是太在乎成本,但是汽车是必须大规模低成本制造的,否则没法出口。

不要觉得政府蠢,政府里可能有个别蠢货,但是最为一个整体,绝对不蠢。上海市一个地方政府如此高调干一件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中央政府能不闻不问?中国就是要借此机会把特斯拉深入嵌入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从而达到控制它的目的,以避免当年手机业面对苹果的被动局面。这都不算阴谋,简直就是阳谋。

user avatar

1、新能源汽车,每卖出一辆车,国家就会提供大额的补助。

厂子建在哪,补助就会流向所在地,那里就受益。

2、科技先锋的光芒四射,又有所在地兜底,各个有钱人都愿意把钱投进来。

我记得那会,新浪网上每天打出特斯拉工厂百亿融资的新闻。

3、特斯拉工厂巨大的一片地。

如果不是因为新能源项目,是不可能从农业用地变成工业用地的。

4、那个时候懂佛脱钩论正盛,可能也有打脸懂佛的考虑,给其他人做个表率。

看在哪才真正有肉吃。

特斯拉引进后,从快要破产到股票一飞冲天,企业界应该是看在眼里的。

5、拉进外国企业,一起做大新能源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不能说就一定能成功取代燃油汽车。

还要看市场的反应。

显然,参与的人越多、投入的资金越大,规模越大,超过一定的门槛值之后,成本反而下降,最终就做起来了。

反之就不一定。搞不好就成了一个特大玩具,风光几年就玩完了。

user avatar

之前喷上海的那一段太情绪化了,主要想说的是上海的一些政策不够接地气,对本土成长中的行业不够包容,前瞻性和耐心不够,习惯于引进成熟方案。当然更希望是因为我一个斗升小民看不懂大局,像其他答主说的那样有更多其他的政治经济考虑。

至于特斯拉对国内新能源产业链的帮助,真的不大,核心的电池技术比亚迪宁德时代早就掌握了核心技术,造车技术这些年进步巨大,国内市场已经可堪一战了,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也在前些年强力补贴下基本都有了,至于那些骗补之类的问题,随着整顿和降补贴已经能让大家看清楚谁在骗钱谁在踏踏实实攒技术,这些其实都跟特斯拉没啥多大关系。当然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行业头部厂商,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电池管理也好,超级充电也好,整车整合,品牌营销,这些确实需要国内厂商跟着学,但这些东西特斯拉引不引进并不觉得有本质区别。至于说引进竞争的,补那么多钱和市场送给一个美国公司实在是让人心有不甘,着重补贴整合一下国内那几家踏实干事的不是更好吗

user avatar

昨天上班摸鱼写的原回答有些偏激,高度不够,思维眼光狭隘了,今天我认真看了看大家的讨论,都比我总结的一针见血,我很认同引进特斯拉的目的是为了整个产业链,model3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像电池就从LG换成了宁德时代,哪天要是零部件国产化百分之百了,这也是打通了整个产业链。(但在提高国产化率过程中,特斯拉一次次降价割老车主韭菜很不地道)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都宣布开始造车,我想其中产业链的完善也有原因。

我是搞车机研发的,我从车机的角度讲,对于车机很重要的两个方面,有部分国产电动车的车机系统已经超过特斯拉更别提其他传统车企(丰田,日产等)了:第一、导航:特斯拉的导航真的很差,基本上还是脱离不了要用手机去导航,那么大屏幕成了摆设;第二、VR(语音助手):对于使用大屏幕取消实体按键的设计来说,VR是很关键的交互方式,因为驾驶过程中去操作屏幕风险系数极高。特斯拉这点做的很渣,功能不完善执行也不到位。大家可以去试一试小鹏蔚来的车机,这两方面的的确确做得很好。另外车机界的标杆还是MBUX, iDriver。

早上不能再摸鱼了,大家理性讨论。

=================================

原答案:

为了让国产电动车有个逼数,他没进来之前造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就是为了骗补。

他来了,让行业有了一个参照物。

你说他装配工艺不行,那你就做得比他好,让大家有理由选国产电动车。

你说他自动驾驶贵还垃圾,那你就做得比他好,让大家有理由选国产电动车。

你说他三电不行,那你就做得比他好,让大家有理由选国产电动车。

你说他外观像个鼠标,那你就做得比他好,让大家有理由选国产电动车。

总之,大家现在买电动车有了一个还算靠谱的比较对象,倒逼着国产电动车去改变,这才是目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