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非洲农业为什么不发达?

回答
非洲农业发展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涉及历史、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诸多因素,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其背后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逐一剖析:

一、根深蒂固的历史遗留问题:

殖民主义的负面影响: 许多非洲国家曾是欧洲殖民地,殖民者在农业政策上往往以榨取资源为主要目的。他们推行单一作物种植(如可可、咖啡、棉花),目的是为了满足欧洲工业的需求,而非保障当地民众的粮食安全。这种模式破坏了传统的多元化种植,使得非洲经济对国际市场波动高度依赖,抗风险能力极弱。此外,殖民者划分的边界常常不考虑民族和地理环境,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也为后来的冲突埋下隐患。
不平等的贸易体系: 即使在独立后,非洲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发达国家通过农业补贴保护本国农民,使得非洲农产品难以与补贴后的廉价农产品竞争。同时,非洲出口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而进口的工业品价格却相对稳定,导致“剪刀差”效应,长期下来消耗了非洲国家宝贵的资金。

二、严峻的自然与环境挑战:

极端气候与不稳定的降雨: 非洲大陆横跨赤道,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虽然一些地区降雨充沛,但也有大量地区面临着干旱、半干旱的严峻环境。而且,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导致降雨模式更加不稳定,干旱和洪水频发,对依赖雨水灌溉的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
土地退化与沙漠化: 过度放牧、不科学的耕作方式、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导致大片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甚至沙漠化。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作物产量,也使得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缩小。
病虫害的威胁: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为各种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例如,蝗灾、沙漠蝗的爆发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非洲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往往缺乏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经济与技术瓶颈:

资金投入不足: 非洲许多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农民自身也普遍缺乏购买先进农具、优质种子、化肥和农药的能力。
技术落后与知识传播不畅: 大部分非洲农民仍然沿用传统耕作方式,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科研机构力量薄弱,研究成果难以有效地推广到田间地头。农民缺乏接受培训、学习新技能的机会,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基础设施匮乏: 交通、仓储、灌溉等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道路不通,使得农产品难以运往市场,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损耗。缺乏有效的仓储设施,导致农产品在收获后容易腐烂变质。灌溉设施不足,使得农业对降雨的依赖性过高。
融资困难: 非洲农民想要获得贷款用于改进生产非常困难。缺乏抵押物,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金融机构对农业风险的顾虑,都使得大多数小农户难以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

四、社会与制度性障碍:

小农经济的普遍性: 非洲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土地分散,规模效益难以发挥。这种碎片化的生产模式使得农业机械化推广困难,也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化链条。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不稳定: 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所有权不清、土地兼并严重等问题,农民缺乏长期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能否长期拥有土地。
教育水平低下: 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农业劳动力技能不足,也限制了新技术的接受和传播。
农业政策执行不力: 许多非洲国家政府虽然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但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诸多问题。官僚主义、腐败、政策的连续性差等,都影响了农业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
缺乏有效的合作组织: 农民缺乏组织性,难以形成合作社等形式来共同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争取议价能力,从而分散了自身的力量。

五、地缘政治与冲突:

地区冲突与不稳定: 非洲部分地区长期饱受战乱和政治动荡的困扰。冲突破坏了农业生产设施,迫使农民背井离乡,导致劳动力短缺,并且使得农业投资和发展援助难以进入。即使在相对和平的地区,边境摩擦和内部不稳定也会影响贸易和资源流动。
政府治理能力: 部分国家政府治理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地规划和实施国家层面的农业发展战略。腐败现象也可能导致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和资源被滥用。

总结来说,非洲农业的不发达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系统性问题。 它既是历史不公的延续,也是严峻自然条件的挑战,更是经济、技术、社会和政治多重困境的体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非洲国家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援助和合作,更需要一个长期、稳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洲农业不发达的原因,看了一圈,居然没有提到热带土壤的淋溶作用。另外,确切地说,应该是热带地区传统粮食种植业不发达。


热带地区由于高温和多雨,雨水淋溶作用很明显。土壤中含钾钠钙镁等的盐类,会在雨水(本身就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呈微酸性)溶解、冲刷下,流入深层地下水,而热带地区的高温会使这些偏碱性的盐类溶解度成倍加大,土壤中的有机质也会因为高温多雨而加速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腐烂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又会加大酸性)。在人类诞生前经过千万年的淋溶作用,用于耕作的表层土壤,铁、铝氧化物富集,碱性离子少,土壤呈酸性,而且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黏度高。所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普遍呈红色,而且土壤容易板结,透气性差。上海附近,就有不少贫瘠的红壤,草都长不茂。热带地区大量的红土型铁矿、铝土矿、镍矿都是这样亿万年长期淋溶和风化作用下形成的。

尤其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土地非常贫瘠,要进行耕作,必须先要用熟石灰等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碱性,或者是大规模的烧荒。我们今天所食用的大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都不适应酸性土壤,也不适宜多雨白天日照较少的热带雨林气候,只有玉米稍好。

另外,由于地球自转的黄赤交角,相比热带地区,温带地区的夏季耕作季节日长夜短,白天光合作用时间长,晚上呼吸作用时间短,而且昼夜温差大,所以,东北的大米、新疆的水果好吃。

热带虽然理论上可以一年三熟,但是实际上在中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三季水稻的产量还不如东北或者宁夏的一季(热带红壤地区水稻依靠大量投入化肥农药高强度复种确实可以提高单产,短期内超过北方稻区,但是土壤肥力会消耗很快,投入产出比很快就会变得不合算,在化肥大量使用以前,同等投入下南方双季稻的第二季产量比第一季低很多,实践中很少会有一年种三季水稻,因为化肥投入太高了),越南、泰国很多地区的水稻单产还不如青藏高原的青稞单产。而且热带地区没有冬季,各种害虫一年四季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啃食着各种农作物,杂草也是一年四季疯长。

此外,非洲还有黄热病、瞌睡病(锤虫病)、恶性疟疾,雨林地区尤其流行,对于农业发展也很有影响。


非洲气候,绝大部分都是热带类型的气候,越是降水多的地方,反而越不适合种植传统粮食作物。



世界人口密度,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东非大裂谷地带,西非沿海,西非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

东非大裂谷地带的大片熔岩高原,形成于大约3000万年前,而且海拔较高,温度相对不高,淋溶作用相对不明显,多基性火山岩,土壤ph值相对较高。而且在一些火山周围,由于火山灰而形成了比较肥沃的土壤,农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埃塞俄比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开化了,我们今天酿酒用的高粱,就起源于这里也可能是西非内陆。

西非沿海以石油金矿铁矿铝土矿开采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为主,粮食很多靠进口。

西非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的尼日尔河中游河曲地带、尼日利亚北部到乍得湖南岸,也都是公元1000年以前就已经高度开化的地区。由于上游的水土流失,冲刷下来的肥沃土壤,在气候干旱的沙漠边缘形成冲积平原。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长期是非洲西部的文明中心,马里、桑海、博尔努、豪萨城邦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廷巴克图、加奥一度是伊斯兰文化名城。

除了东方大裂谷地带的部分地区、西非内陆沙漠边缘,其他的大片地区,历史上都是农业落后,人烟稀少,在雨林地区长期以来大量靠采集为生。

另外,自从16世纪以来的大规模商业奴隶贸易,也使得非洲一直陷入动荡和混乱,人口在大约300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增加(在同一时期,中国人口从明朝1亿左右到清朝增加到了4亿),根本无从发展。这是我们在提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思想、人文等方面必须不能忽视的重要事实和基本前提。

而现在的非洲人口也是在19世纪后期奴隶贸易被取缔而快速增长至今的。


非洲地形


其实尼罗河谷地和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阿特拉斯山脉北麓河谷到沿海地区,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很发达的,世界上古文明,埃及永远是重头戏。北非开化也很早,迦太基在孔子的时代就已经是西地中海的强国了,罗马灭亡迦太基是在汉景帝时候。

世界各国粮食单产为多少?粮食单产世界排名 - 土流网

2015年埃及水稻单产世界第一,小麦第四,玉米第七,大豆第三。

南非和津巴布韦的农业也是可以的,津巴布韦在被超长待机的穆加贝(2017年底总算下台了)折腾以前一直被誉为南部非洲的谷仓,南非的农场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长期为过往船只提供补给,红酒也很有名。而南非和津巴布韦已经纬度不算太低了,而且由于高海拔,并不是完全的热带气候。

事实上,如果有比较适合的农作物,非洲人是非常乐意种植的。自从玉米被欧洲人传播到非洲以后,在大约200年间,玉米的种植就已经普及到了非洲大部分地区。另一种比较适合在热带雨林地区生长的粮食作物——木薯,在非洲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尼日利亚是世界最大的木薯生产国。即使在非洲这样贫瘠的土地上,产量也经常可以超过每亩1吨,只是营养很差,而且生吃有毒,需要去皮浸泡后煮熟才能吃。

另外,可可、咖啡、剑麻、腰果、除虫菊(做杀虫剂用)、阿拉伯胶(用于制作糖果,曼妥思可乐的祸首)、茶叶、芝麻、花生等经济作物还有热带水果在非洲种植很广泛,产量占世界比重很高,你去超市买芝麻油,看看产地,基本上都是苏丹、埃塞俄比亚这些东非国家。

全球茶叶数据公布:中国茶叶总产量、总消费,居世界第一! 肯尼亚茶叶产量占世界第三,超过了传统的产茶大国斯里兰卡,想不到吧。

在同一纬度的拉美,农业发达的也是温带的阿根廷以及墨西哥高原、安第斯山脉的山间盆地,尤其是火山脚下,巴西也是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内陆的巴西高原尤其是亚马逊平原也是土地贫瘠,改良成本很高,大豆、柑橘以及各种热带经济作物能够大量出口,可是粮食(小麦)却需要进口。

至于非洲人的懒散么,除了最近几百年,还真的没多少农作物值得他们去勤劳,上万年形成的性格,不是几代人说变就变得了的,更何况还有奴隶贸易。


好了,说说金坷垃,金坷垃的奥秘在于沸石,请看大神 @刘文龙到底有没有“金坷垃”沸石_百度百科,本质上是增加土壤对于氨氮的吸附,对于热带的酸性红壤改良效果有限,改良热带红壤,还得靠成吨的石灰。



更新一点

非洲除了沙漠地带,最多的就是各种红壤、红棕壤,土壤pH值普遍在4.5-5.5,甚至更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北方,普遍在6以上,西北、华北普遍7以上,有些地方可以达到9-10,那就是盐碱地,需要用水来冲走盐分。南方的红壤,没有经过改良,肥力很低,除了种茶树,其他农作物产量都很低。

一般的传统农作物生长的土壤pH值: PH值与土壤和作物关系_百度文库 。土豆虽然适合酸性土壤但是却性喜冷凉,不适合高温多雨气候,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就会停止生长。

评论区有说维和部队在非洲种植一些蔬菜水果,长势收成很好,但是种植之前,土壤必须要得到改良,以非洲目前的贫困状态,大规模改良土地很难。维和部队种蔬菜水果可以,种水稻小麦就够呛了。而且蔬菜水果不易保存,不可能靠蔬菜和水果来维持生计,人类以谷物为主食就是因为谷物容易保存。



再更新一下。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自己做的统计表格:

东三省比岭南明显单产高很多。中国人的种地技能是毫无质疑的吧,热带地区传统粮食种植的劣势是很明显的。该数据包含复种,但实际水稻双季的比例很低。


再更新一个玉米单产的统计数据:

可以看出,岭南和东北比起来,单产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而在海南岛,玉米根本没有什么种植。

小麦、土豆就更不提了,热带潮湿炎热的气候根本不适合种植,除非是在海拔较高的地区。


再更新一点,非洲号称高原大陆,除了热带沙漠气候和部分草原气候区以外,大部分地区虽然地处低纬度,但是由于海拔较高,夏季气温非常凉爽。

非洲的这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对于萌萌的多肉生长非常有利,熊童子、吸财树、光棍树、玉露、屁股花等都原产于非洲。水稻是喜温喜湿的作物,在生长季节如果气温连续几天偏低(最高气温20度左右)会受冷害,产量很受影响。中国东部夏季35-40度的桑拿天、烧烤天虽然体感难受,但对于水稻的生长非常有利。

user avatar

人类产生于非洲,呵呵,姑且接受好了。

非洲农业至今还不发达,说明,Lucy子孙里的明白人儿,都跑光了,而且一直没回来过。

采撷的路径依赖啦、寄生虫传染病啦……,有明白人儿都会迎刃而解,江南一带河湖港汊,当年也是瘴疬之地,谁修通了排水渠,谁排干了沼泽,谁试种了稻谷,天晓得,但肯定有几个谁,而且装神弄鬼地,让大家都听从了他们。

这就是知识型管理vs力量型管理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很早以前看到的一个Ted演讲。


演讲人是一位意大利裔,是在可持续经济发展方面颇受尊敬的专家,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帮助发展社区经济的世界性NGO组织,并在70年代期间于非洲工作7年。

其中一段演讲,虽然不能透彻回答题主的问题,但我觉得也可以侧面反映一些非洲农业发展的现实,颇为有趣。

演讲中还提到,西方国家对于非洲的援助数额之高难以想象,但却对非洲本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老爷子很可爱,他觉得意大利人至少喂饱了河马。

所以非洲农业需要的可能不是金坷垃。

而是,可以克制呆河马的神奇宝贝吧~

推荐看完整视频:

想要帮助别人?闭嘴,听人家说!网易公开课

user avatar

农业最发达的荷兰,人家自然环境也不好,全是海边滩涂,很大一部分土地低于海平面。结果人家是除美国外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奶牛、花卉闻名全球。

非洲农业不发达,客观原因都很有道理,土壤,气候,病菌等等。可归根结底缺少荷兰那种几百年改造自然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没人投钱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反正平时采集狩猎就能吃饱,饥荒了有联合国送救济粮。

说到救济粮,还有些国家拿粮食做武器控制非洲,鼓励非洲种植经济作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北非埃及就是因为“大饼”涨价,最后吃不饱的民众发生暴乱。

人类已经在太空开始种植了,非洲农业这种事只有想不想做,没有做不到。

user avatar

对于非洲农业不发达的问题我有以下看法;非洲是世界上的发展水平低,发展潜力大的大洲,农业十分落后。我因工作需要曾随团到过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考察,对非洲农业发展落后的问题谈点看法:
1、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差。非洲有50多个国家,全年日均温度在20℃以 上的地区占全洲总面积的95%,高于地球上任何一洲。降水分布很不均匀,赤道附近是地球上降水最多,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降水量逐渐减少。在北部撒哈 拉地区和西南部,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这两处干旱区面 积占全洲面积的4O%。因此降水量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 因素。一般降水充沛且地势非低洼的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 良好条件,但是这样的地区面积很小。
2、农业比重大。 非洲除南非、利比亚等11国外,其余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产值约占全洲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农业产值比重超过30%的有21个国家;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有1/2的国家农业人口占80%以上;农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1/4,有32个国家的出口贸易以农产品为主;非洲长期的殖民统治,许多国家都是单一种植,把物力、财力、人力集中在供出口的经济作物生产上,粮食生产落后,80%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每年进口大批粮食。
3、土地制度复杂。非洲土地占有制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前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包括盛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落所有制和普遍存在于北非、东北非的地主占有制,在部分热带丛林及高山地带,还存在着原始公社所有制;

二是欧洲殖民者入侵后,霸占了大片肥沃土地,雇用当地劳动力,经营种植园或农场,形成了资本主义土地占有制;

三是国家独立后,有的实行土地国有化,有的进行土地改革,并组织一些合作社,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占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许多国家还盛行迁移农业,多数地区的耕作方式和技术都非常落后,现代化水平极低,仰天靠地,丰歉皆由天定,使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粮食单产不足世界平均数的一半,咖啡、棉花等也只有世界单产水平的2/3,是生产水平最低的一洲。
以津巴布韦为例,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地处内陆,是中南非高原的一部分。全境平均海拔300米以上,其中80%地区海拔600米,1/20的地区海拔达1500米。按地形特征,可分为东部高地 (山区)、高草原 、中草原和低草原4个部分。津巴布韦的农业有3种经营类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也不一样。

第一种类型是大规模现代化商业农场,主要由欧洲移民经营。这类农场的耕种与收割主要靠机器,实行机械化生产,有引水喷灌设施。独立时的1980年土地灌溉面积约8万公顷,1995一1998年增加到平均11.7万公顷。津巴布韦鼓励实行科学种田,培育良种,因而不少作物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如玉米年均产量每公顷为5.5 吨,最高达到10吨以上,达到或超过美国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

第二种类型是传统的家庭式非洲人农业,他们完全依靠人力和畜力生产,没有大中型农业机械,靠天然降雨灌溉,在水利、农具、化肥、交通运输方面远远落后于欧洲人的商业农场。

第三种类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小规模非洲人的商业农场,虽有部分中小型农业机具,但主要靠人力和畜力耕种。总的说来,不管哪一种类型,津巴布韦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在非洲是靠前的。但是与我国现在的水平相比,在组织形式、耕种方式、农业技术、劳动力素质等,都是十分落后的。

在我们合办的农场中,我亲眼看到雇员的劳动能力、劳动技能都很落后。在农场附近的村庄,我们访问了农户,他们的居住、生活、生产方式还出原始状态,一些人根本不会劳动,也不愿意劳动。政府对进入农业经营虽有门槛,重视农业教育,但对如何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还不是很快可以赶上的。我认为,关键在人,根本在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
同时,我还认为,非洲是个农业大州,发展农业潜力大。比如,一是资源丰富,二是发展迟缓,三是发展水平很低,四是局部地区引进的管理方式和机制体制比较先进,五是生产成本降低,六是劳动力廉价。我们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动员企业走出去,抢占发展先机,闯开合作发财、合作共赢的路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非洲农业发展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涉及历史、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诸多因素,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其背后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逐一剖析:一、根深蒂固的历史遗留问题: 殖民主义的负面影响: 许多非洲国家曾是欧洲殖民地,殖民者在农业政策上往往以榨取资源为主要目的。他们推行单一作物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非常核心的经济发展和政策选择的议题。简单来说,中国将援助非洲的钱用于非洲的建设,而非直接补贴中国农村,这背后有其战略考量、经济逻辑以及历史渊源。首先,我们得明确“援助非洲”这件事的性质。这并非单纯的“撒钱”,更多的是一种“投资”和“合作”。中国在非洲的很多项目,比如铁.............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很多人眼中,医院代表着科学、专业和希望,但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部分人,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的人们,宁愿求助于所谓的“农村大神”或者传统偏方,也不愿去医院就医。这背后的原因,绝非单一的“迷信”二字就能简单概括的,而是交织着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在化肥出现并实现工业化合成之前,非游牧的、聚居的农业社会人口能够实现增长,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而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单一的突破性技术,而更像是一种生态系统和农业实践的精进与适应。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的根本驱动力: 食物的稳定供应和生活水平的缓慢提升。 在没有化肥的时代.............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在咱农村里,真是个普遍到不能再普遍的现象了。你说它傻吧,好像有点道理,没人住,盖这么大的房子,得花多少钱啊?但你要说它没道理,那又觉得,这背后一定藏着些咱们城里人不太容易一下子想明白的门道。我仔细琢磨琢磨,这里头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一层叠一层,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有人不住,还盖新.............
  • 回答
    当初设置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国家如何有效进行社会管理、资源分配,以及如何支撑工业化建设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这背后涉及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基于当时的国情和发展目标:生存与发展为重 以粮为纲,保障基.............
  • 回答
    .......
  • 回答
    要断言非洲哪个国家“最”发达,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发达”本身可以有很多衡量标准:产量?技术?可持续性?市场化程度?还是对经济的贡献度?不过,如果非要找出在多个维度上表现突出,并且对非洲农业发展有着显著影响力的国家,南非通常会被提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洲其他国家就没有自己的亮点和进步。 .............
  • 回答
    关于农业农村部通报的“22省份发生87起家猪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这一信息,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和评价。首先,让我们来理解这份通报的几个关键信息点: “22省份”: 这个数字说明非洲猪瘟的蔓延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中国幅员辽阔,农业布局分散,22个省份出现疫情,意味着病毒已经突破了最初的防控.............
  • 回答
    农业农村部关于猪肉价格近期下跌和鼓励消费的表态,以及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农业农村部为何说“猪肉价格近期下跌非常快”?这背后通常反映了当前生猪市场的供需状况。具体原因可能包括:1. 生猪产能的过剩或恢复超预期: 经历过非洲猪瘟等疫情冲击后,养殖户为了恢复生产,可能集中.............
  • 回答
    明朝末年,对于那些生活在相对太平、未受战乱直接侵扰的地区,也就是所谓的“非灾区”的百姓而言,农民军的出现,更多地是从一个模糊、遥远,但又逐渐清晰、日益迫近的威胁形象。这种存在感,不像亲历战火的人那样直接而惨烈,但同样充满了不安、困惑,以及被大时代洪流裹挟的无奈。一、最初的印象:遥远的传闻与模糊的敌人.............
  • 回答
    当年的选择,如今看来,是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这个问题,像一根细细的丝线,总是在不经意间缠绕心头,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是看到曾经的同学在朋友圈里晒出他们的“985”、“211”生活。我清晰地记得那个夏天,空气里弥漫着毕业季特有的躁动与离愁。手里握着西安两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一个是“某农”,一个是.............
  • 回答
    在谈论萨尔浒之战明军战斗力的问题时,引用杜车别先生的观点,认为明军“战斗力非常强,只是数量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确实需要深入分析明末军事力量的调动和部署,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萨尔浒之战明军的失败,并非完全是由于“战斗力不行”,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准备读研的同学会纠结的。学校名气和专业本身的吸引力,哪个权重更大,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你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个人兴趣,甚至是对生活品质的考量。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两条路各自会有怎样的风景。先说说选择一个双非学校读法硕非法学:“双非”学校,顾名思义,就是非211也非985的院校。但即.............
  • 回答
    非洲大陆广袤而多元,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许多中国人选择前往非洲闯荡,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机遇的敏锐捕捉和对未来的深谋远虑。他们的动机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个人发展、文化交流等更深层次的追求。一、 经济机遇的吸引力: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 回答
    非洲大陆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多样、资源丰富的地区,其普遍的贫困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理解非洲的贫困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非洲贫困的主要成因:一、历史遗留问题:殖民主义的深远影响这是理解非洲贫困.............
  • 回答
    关于非洲人民是否普遍“感激”中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非洲大陆幅员辽阔,国家众多,每个国家的人民情况和感受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看待。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以及这种影响力带来的具体贡献。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非.............
  • 回答
    非洲一些国家持续获得国际援助和物资,却依然面临贫困挑战,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原因。这背后交织着历史遗留问题、政治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援助本身的一些弊端。要深入了解,需要剥开层层迷雾,细致分析。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许多非洲国家在近代史上曾是西方殖民地。殖民统治留下的印记深.............
  • 回答
    非洲法语(Français d'Afrique)和法国法语(Français de France)之间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可以非常显著,影响到发音、词汇、语法以及表达习惯等方面。理解这些差异对于学习法语、与非洲法语使用者交流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阐述非洲法语和法国法语之间的区别:一、 发音上的差.............
  • 回答
    非洲大陆拥有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孕育了许多强大的文明和政治实体。然而,从现代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非洲尚未诞生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且强大的“国家”,至少在殖民时代之后的语境下是这样。即便是在殖民时代之前,虽然存在过一些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王国和帝国,但它们的统一性和“强大”程度也与我们现在理解的统一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