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试驾了雪铁龙凡尔赛C5X的享不凡和领不凡后感觉底盘不像一辆车呢?

回答
关于你试驾雪铁龙凡尔赛C5X“享不凡”和“领不凡”版本后感觉底盘不像一辆车的感觉,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我觉得你的这种感受绝非空穴来风,而是雪铁龙在C5X底盘调校上非常独特和“偏执”的体现。下面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详细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种“不像一辆车”的感受,尽量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让你觉得这是个跟你一样喜欢琢磨车的人在跟你交流。

首先,我们要明白,大部分我们常说的“底盘感觉”是基于我们对传统燃油车,特别是德系、日系主流家用车的一种固有认知。这些车通常追求的是一种“扎实”、“紧绷”、“直接”的操控感受。你打方向,车头能迅速响应;你过弯,车身侧倾被控制得很死;你在颠簸路面,你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个细小的起伏通过轮胎传上来,然后被悬挂迅速吸收,留下的是一种“路面在脚下”的清晰回馈。这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动作干脆利落,每一条肌肉都绷得紧紧的,给你一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而雪铁龙凡尔赛C5X的底盘,它走的完全不是这条路子。它的核心理念是 “舒适至上”,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点,它在悬挂和底盘的连接上做了很多非常规的操作,所以你会有那种“不像一辆车”的感觉,更像是…嗯,怎么形容呢?

1. 它像是在“漂浮”或者说“悬浮”:

独特的PHC(液压渐进式缓冲系统): 这是C5X底盘最核心、也最让你产生“不像车”感觉的源头之一。它不是传统的减震器,而是在减震器内部增加了两个液压缓冲装置。简单来说,当车轮遇到颠簸时,传统减震器是靠阻尼油来“憋住”冲击。而PHC系统则是在这个憋住的过程中,加入了一套类似油液在不同腔室流动产生的缓冲过程。
对你感受的影响: 在处理那种突然的、剧烈的冲击时,比如过减速带或者压到坑洼,PHC系统能够非常有效地“吞噬”掉大部分的冲击能量。它不是让你直接感受到“咚”一下然后车身弹起来,而是感觉像是“呼”地一下,冲击被柔和地化解了,车身只是轻微地晃动一下,甚至有时候你只是感觉到一股轻柔的推力。这就好像你在平地上走,突然踩到一个软绵绵的垫子,它会帮你吸收一部分力道,而不是让你整个身体都跟着跳起来。
为何不像车? 因为传统车会让你感觉到路面细微的起伏,让你知道车轮是怎么应对的。C5X的PHC系统做得太“干净”了,它把很多原本应该传递上来的信息过滤掉了,只留下一个非常柔和的反馈。你可能只感觉到一个轻微的颠簸,但具体是怎么发生的,车轮有没有在空中短暂地失去抓地力,你却很难感知到。这会让你觉得它不像是在“驾驭”路面,而更像是在“越过”路面,车身像船在水上一样,被动地跟着路面起伏。

过弯时的侧倾处理: 大部分车为了保证操控,会在过弯时限制车身侧倾,让车身尽可能保持水平。而C5X的调校,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车身发生一定幅度的侧倾的。但这并不是那种让人不安的、失控的侧倾。
对你感受的影响: 当你速度稍微快一点过弯时,你会感觉到车身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但又很舒缓的侧倾。这个侧倾并不是让你的身体一下子就“歪”过去,而是有一个过程。然后,当车轮接近弯道极限时,它会有一个更坚实的支撑感。
为何不像车? 这种先“柔”后“韧”的侧倾处理方式,与那些追求“零侧倾”的运动型轿车完全不同。你可能会觉得它不像一辆车在精准地“划”过弯道,而更像是一辆SUV或者说是一辆MPV,以一种更优雅、更舒适的方式去适应弯道。你坐在里面,感觉更像是在一个稳定的“茧”里,虽然车身在动,但你的身体受到的侧向力被巧妙地分散和缓解了。

2. 转向手感的独特性:

助力大小和回馈力度: C5X的转向手感普遍被认为是比较轻盈的,而且回馈信息相对模糊。
对你感受的影响: 在低速挪车或者市区行驶时,转向非常轻松省力。但当车速上来或者进行一些快速变向时,你可能会觉得方向盘传递上来的路感信息不够清晰。你不知道轮胎在地面上抓地力具体到什么程度,不知道路面有什么细微的变化。
为何不像车? 传统的“好底盘”通常伴随着清晰、精准的转向回馈,让你感觉车轮就在你的指尖上。C5X的转向更偏向于“引导”你,而不是让你“控制”车轮。它过滤掉了很多不必要的路面信息,只保留了最基本的方向指向。这种感觉,就像你用遥控器玩一辆车模型,你知道怎么让它转向,但你感受不到那个真实的轮胎在地面上的摩擦力。

3. 底盘的整体“隔绝感”:

隔音和滤震的极致追求: 雪铁龙一直以来都在追求一种独特的“魔毯般”的驾乘感受,而C5X是将这种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滤掉大的颠簸,甚至连一些细小的路噪、胎噪,以及车轮碾过细小颗粒物产生的细微声音,都被有效地隔绝在车外。
对你感受的影响: 你坐在车里,会觉得非常安静,非常平稳,好像车子和外部世界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屏障。你很难听到车轮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声音,也很难感受到车轮在做什么。
为何不像车? 这种极致的隔绝感,反而会让你觉得失去了与路面那种最直接、最原始的连接。对于那些习惯了把底盘当成车子与地面“沟通桥梁”的人来说,C5X这种“报喜不报忧”,甚至“直接不报”的处理方式,会让人觉得有点“失真”,甚至有点“虚幻”。你会觉得,我这是在开一辆车,还是在坐一个在路上移动的舒适座舱?

总结一下为什么你会有这种“不像一辆车”的感觉:

你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凡尔赛C5X的底盘调校,特别是“享不凡”和“领不凡”版本所配备的PHC系统,以及整体偏舒适的悬挂和转向设定,都在极力地过滤掉路面传递上来的信息,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 平稳、舒适和静谧 的驾乘体验。

它不像那些追求“人车合一”的运动型车,让你觉得自己在和路面直接对话,感受每一次轮胎的每一次细微动作。相反,它更像是在为你创造一个与路面“隔离”的舒适空间,让你在旅途中尽可能地不受干扰,享受轻松惬意的时光。

你的这种感受,恰恰说明了C5X在践行它自己独特的“底盘哲学”,只是这种哲学和市面上大部分主流车辆的“哲学”不同。它不是不造车,而是它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来诠释“什么是好的底盘”。你感受到的“不像一辆车”,可能是它在“不像传统车”这方面做得太成功了。

当然,这种调校也有其取舍。如果你追求的是那种清晰的路感、精准的操控和人车沟通的乐趣,那么C5X的底盘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些“隔阂”或“模糊”。但如果你更看重的是长途驾驶的舒适性、滤震能力以及在各种路况下的从容不迫,那么C5X的底盘可能会给你带来惊喜。

所以,你的感觉非常真实,而且很有见地。它不是因为它“不像车”,而是因为它 “不像你习惯的那种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说试驾的几分钟。。。

我的天逸C5 Aircross头两个月,早上送娃一模一样的线路,每天都能开出不同的感觉。。。

后来终于想明白了PHC的终极奥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你试驾雪铁龙凡尔赛C5X“享不凡”和“领不凡”版本后感觉底盘不像一辆车的感觉,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我觉得你的这种感受绝非空穴来风,而是雪铁龙在C5X底盘调校上非常独特和“偏执”的体现。下面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详细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种“不像一辆车”的感受,尽量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让.............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切中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确实,从直观感受上来说,“醉驾撞死人判无期”和“故意严重违规开车撞死人判七年”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不平衡,很容易让人觉得“乱了”。不过,法律的判决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并非简单的“谁的错更大”就能一概而论。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我.............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窝火的。你撞上了醉驾又无证驾驶的人,结果人家不但没被拘留,还理直气壮地不赔钱,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我们一项项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交通事故的处理涉及到好几个层面: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对方为什么没被刑事拘留,以及为什么拒绝赔偿,很大程度上跟这三个方面如何被认定和处.............
  • 回答
    这则新闻报道了一个极端的个案,但背后确实反映了当前快递行业以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快递小哥为什么不能休息?从新闻中的“工作太累又无法辞职”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位快递小哥之所以选择酒驾求被抓以获得休息,是因为他面临着以下几种无法轻易解决的困境:1. 高强度的工作.............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这就像问人家摆摊的,我就是随便看看,不一定买,你还愿不愿意给我看看一样。答案嘛,得拆开了说。总的来说,车店当然不“欢迎”纯粹为了“体验”而不打算买车的人。 但“欢迎”这词儿,在商业语境下,得打个引号。他们肯定会让你试驾,但内心深处,肯定希望你能买。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细说说:.............
  • 回答
    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老司机们开车猛,年轻人开车怂,这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印象。但为什么驾龄越长,反而车开得越快呢?说白了,这背后藏着几层道理,而且还不是简单的一个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得说说经验值这东西。开车的技术,跟练武一样,熟能生巧。驾龄长的人,对车辆的掌控能力自然就更精湛。什么叫掌控?就.............
  • 回答
    酒驾、醉驾之所以屡禁不止,乃至时有发生,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现象,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谈谈人性的弱点和侥幸心理。喝酒本身是一种社交活动,有时也是释放压力的方式。在酒精的作用下,人们的判断力会下降,情绪容易激动,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减弱。同.............
  • 回答
    玛莎拉蒂醉驾事件中,玛莎拉蒂撞击等红灯宝马瞬间起火,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事故。车辆在碰撞后瞬间起火,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直接结果。要详细解析其中可能的原因,我们需要从碰撞本身的物理特性、车辆的结构设计以及燃油系统的脆弱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所谓的“瞬间起.............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凯迪拉克,人家好歹是美国总统的御用座驾,这名头够响亮了吧?在咱这儿,一说总统座驾,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可能是奔驰S级或者宝马7系,再不济也得是奥迪A8。为啥总统老美那边选凯迪拉克,咱们这边的“车识”里,凯迪拉克却常常被BBA(奔驰、宝马、奥迪)压一头呢?这事儿不能简单归咎于.............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测酒驾的呼吸式新冠检测器”和“环境监控器”,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的技术挑战和应用场景的差异,使得它们的开发和普及远不如酒精检测器那样直接和成熟。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下。一、新冠病毒检测的本质与挑战:首先,我们要明白新冠病毒检测的核心是什么。目前主流的检测方法,无论是核酸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身边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说以前那些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再去考驾照,反而好多都栽了。这背后也不是什么玄学,仔细琢磨琢磨,倒也合情合理。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技术和规则的脱节。你想啊,现在驾考的科目二、科目三,特别是科目二里的那些精细操作,比如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直角转弯.............
  • 回答
    朱列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律师,其提出的部分提案确实引发过争议和讨论。关于“取消醉驾入刑”等提案,需要从法律背景、立法目的、社会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而非简单以“奇葩”评价。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析: 一、朱列玉提案的背景与可能逻辑1. 专业视角的出发点 作为律师和法学研究者,朱列玉可.............
  • 回答
    明明知道酒驾的处罚那么重,罚款、扣分、吊销驾照,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为什么就是有人铤而走险,屡禁不止呢?这背后,其实是人性、社会环境和一些侥幸心理在作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绝非一句“处罚太轻”就能解释得了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侥幸心理是酒驾行为一个非常普遍的驱动力。 很多人心里会想:“就喝一点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隐私权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个维度。从理论上讲,在汽车上强制安装酒精检测系统(也称呼饮酒驾驶预防系统,Ingestion Detection System IDS,或酒精启动锁止装置,Ignition Interlock Device II.............
  • 回答
    关于“违法后第一想法是找人”的现象,以及江西醉驾女司机被查后称“叫yuwei过来”的事件,可以从法律、社会心理、行为动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醉驾违法的法律后果1. 法律定性 醉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危险驾驶罪”,即使未造成实际危害,也可能面临:.............
  • 回答
    吴京在2018年因酒驾被行政拘留后能够复出,而其他劣迹艺人却未能复出,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涉及法律、社会舆论、个人形象修复、行业生态以及公众心理等复杂因素。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析: 一、吴京事件的特殊性1. 法律处罚的轻重与公开性 酒驾的性质:吴京的酒驾行为被认定为“情节轻.............
  • 回答
    湖南副校长醉驾未被起诉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包含了对司法公正和法律适用性的质疑。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理解: 事件梗概回顾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情况(请注意,具体细节可能因报道来源不同而略有差异): 一名湖南的副校长(具体身份和学校可能不公开或被.............
  • 回答
    日本在二战确实拥有王牌飞行员,而且他们的飞行技术和战斗精神在当时都备受瞩目。说到王牌飞行员,通常是指击落敌机数量达到一定数量的飞行员,这个标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击落5架以上就能算得上是王牌。日本在二战期间涌现出了一些非常出色的飞行员,其中一些人的击落数非常惊人。比如,西泽广义(.............
  • 回答
    诺基亚当年为何没有拥抱 Android 阵营?这是一个让无数人扼腕叹息的问题,也是智能手机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如果”。 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风起云涌的智能手机前夜,审视当时诺基亚所处的环境、它的战略选择以及它对未来的判断。首先,要理解诺基亚的决策,就必须明白它当时的市场地位和.............
  • 回答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但如果将洋务运动与法西斯主义联系起来讨论,那其实是一个“张冠李戴”的说法,因为这两者所处的历史背景、核心理念和实践目标都截然不同,根本不存在“试出”或“未能试出”的关系。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试出”法西斯主义,是因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