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文明若能无限发展下去,必然会走向宇宙深处么?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人类未来的终极想象。如果人类文明真的能够永续发展,有没有一个必然的归宿是“走向宇宙深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其中的逻辑和可能性。

首先,得承认“无限发展”这个前提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何为“无限发展”?是指科技上的飞跃?还是社会形态的完美?抑或是生命形式的进化?任何一个层面的“无限”都带有哲学色彩,我们更倾向于理解为一种持续的进步、适应和扩展能力,而不是某种停滞不前的完美状态。

为什么会想向外探索?

1. 资源的驱动: 我们目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资源,虽然丰富,但终有其极限。即使我们能通过高效利用和回收技术极大延缓枯竭,但要维持指数级的科技进步和人口增长(即使是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对能量和物质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庞大。宇宙,浩瀚无垠,理论上蕴藏着几乎无限的资源,从恒星的能量到行星上的矿藏,都是我们可能的目标。想象一下,当太阳系的资源都无法满足我们文明的需求时,我们会不会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星系?

2. 生存的必然: 任何一个文明,无论多么强大,都可能面临来自宇宙的威胁。一颗突如其来的小行星,一次剧烈的宇宙事件(如超新星爆发),甚至是宇宙本身的演化(如热寂),都可能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终结我们的存在。为了规避这些“灭顶之灾”,分散风险是一种天然的求生本能。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到多个星系,就像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能够大大提高文明延续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对“文明存续”的终极保障。

3. 好奇心的驱使: 人类文明之所以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好奇。我们仰望星空,不仅是为了寻找资源或避难所,更是为了解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宇宙充满了未知,有无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生命。去探索这些未知,去理解宇宙的规律,去感受宇宙的壮丽,是一种深刻的本能驱动。这就像孩子天生喜欢探索周围的世界一样,文明也需要不断地拓展认知边界。

4. 科技的进步是钥匙: 当然,这一切的实现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要“走向宇宙深处”,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制造一个飞船,而是能够实现超光速旅行,或者找到一种能够长久维持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技术,甚至是对生命本身进行改造,使其更能适应宇宙的严酷。如果科技发展真的能够突破这些瓶颈,那么宇宙的“深处”就从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变成了一个可行的目的地。

“走向宇宙深处”的多种可能形态:

“走向宇宙深处”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必须乘坐一艘艘巨大的飞船,像科幻电影里那样殖民一个个新世界。它可能有更丰富的内涵:

意识上传与数字存在: 也许人类文明的终极形态不是物理性的身体,而是意识的数字化。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某种载体中,通过某种形式的能量或信息传递,在宇宙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存在和旅行。这样,我们就不再受制于物理身体的限制,可以更高效地探索宇宙。

宇宙工程与改造: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甚至可能不再只是被动地适应宇宙,而是主动地改造宇宙。我们可以建造巨大的戴森球来获取恒星的能量,可以改造行星的环境来适宜居住,甚至可能在更大的尺度上操纵宇宙的物质和能量。这是一种“占据”和“塑造”宇宙的模式,也是一种“走向深处”的方式。

信息与概念的传播: 另一种“走向宇宙深处”的方式,可能不是以物质实体的方式,而是以信息的传播来完成。我们可能会将人类文明的知识、文化、思想以某种方式编码,然后发送到宇宙深处,希望能够被其他文明发现,或者在遥远的未来被我们自己以另一种方式接收。

是否存在必然性?

回到“必然性”这个词。虽然种种迹象和逻辑都指向了向外探索的趋势,但“必然”二字过于绝对。我们必须承认,存在一些“断崖式”的潜在因素,可能彻底终结我们走向宇宙深处的可能性:

自我毁灭: 最显而易见的风险是人类文明自身的失控。核战争、生态灾难、失控的人工智能,任何一种大规模的自我毁灭都可能在我们迈出地球之前就画上句号。

技术停滞或发展方向错误: 也许人类文明最终会找到一种在地球上实现“永续发展”的方式,比如一种完全闭环的生态系统,或者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从而丧失向外探索的动力和意愿。也可能我们的技术发展方向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让我们无法获得突破性的能力。

宇宙本身的限制: 即使我们技术突破了光速问题,也可能发现宇宙存在我们无法逾越的根本性限制,比如某些区域是无法进入的,或者某些信息是无法传递的。

结论:

如果人类文明能够“无限发展”下去,并且以一种积极、进步、求生的姿态来看,那么走向宇宙深处确实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且逻辑上说得通的趋势,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强烈的倾向性”。资源的需求、生存的本能、好奇心的驱使,以及科技进步的潜力,都共同指向了这一点。

然而,“必然”这个词太重了。它意味着没有其他任何可能性。在我看来,文明的未来是开放式的,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可以说,如果人类文明不主动“走向宇宙深处”,那么它在漫长的宇宙时间尺度上,其自身存续的几率会大幅下降。因此,如果它想实现真正的“无限发展”,那么向外探索几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

所以,与其说是“必然”,不如说是“一个能够实现其自身无限发展潜力的人类文明,极有可能、也几乎必须会走向宇宙深处”。这是一种基于理性推断和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所形成的强大预测。我们希望是这样,因为这代表着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对未来的勇敢追求。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过程充满未知,也伴随着风险,能否抵达那“深处”,还在于我们能否克服自身的局限,并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意思的是,人类的特点似乎并不支持无限发展下去

虽然各种科幻小说里经常会幻想各种超级文明具备全宇宙战斗的能力,还会出现看到其他文明就扔一块二向箔的黑暗森林理论。

但是你仔细看下去,会发现,不少文明的理论基础或者核心诉求是:维持自身生存

他们为了维持生存获取更多的能源,所以去侵略,他们为了维持生存避免被消灭所以主动消灭。

但是,这个需求,似乎对于人类并不是一个无限增加的过程。


1,无限生育似乎在人类中并不存在。

尽管我们看到了全球人类近百年来快速增加,但是这背后的重要事实是:人口增加主要是贫穷落后国家。

相反,发达国家往往面临着人口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就包括我国目前也即将面临负增长的危机。

那么问题就来了:

欠发达国家无限生育,但是无限生育本身又导致这些国家陷入巨大人口压力之中无法有足够的能力去提升科技,最终就是死循环,走向宇宙深处自然不能靠他们。

发达国家是有能力提升科技,但是发达国家本身又呈现出人口停滞甚至负增长的过程。

结果就是:地球的人口,并没有足够的规模动力去冲击宇宙深处。

别急,你也许会认为是因为养育压力的问题,本回答的下半部分会告诉你,似乎生物学机制上也有些问题,比如,发达国家精子浓度下降了一半,不孕不育率显著上升,这就不是单纯的意愿问题了。


2,脑科学的爆发,可能会让人类走入另外一种文明方式:虚拟增强。

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过缸中之脑的说法,大意就是,人类的一切感知最终都会是大脑电信号的反馈,比如你吃到美味,看到美景,体验到疼痛,本质上都是大脑信号,那么甚至夸张的说,一个浸泡在培养液里的大脑可以替代整个人的存在。

这种并非没可能,那么随着我们对大脑认知的推进,我们也在努力破解大脑信号,比如目前的脑机接口研究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应用。

那么未来是否会出现人类彻底破解大脑,从而实现整个大脑的数据化?于是最终人类完全沉迷于大脑信号的世界而无法自拔。

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世界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了。我们连肉体都可以抛弃,需求自然会降低到非常低。

———————补充阅读————————

1,人类生育难题

当年,我们害怕人口大爆炸,可以说是忧心忡忡,然而似乎这些担忧可能有点杞人忧天了。

只要随着发展,就会面临一个人口下降的问题,这已经是在过去几十年全人类验证过的事实了。无论是主动控制人口还是被动控制人口。

比如今天的中国,鼓励生育都效果不佳了。

2018年的时候公布了一个统计局数据,就是:二胎比例上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新京报记者独家获悉,在去年的出生人口中,二孩占50%以上,比2016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在2017年新生儿中,有一半是二胎。

可以说是,二胎拯救了快速下滑的生育人口,要是没有二胎,估计早就断崖式下跌了。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抚养压力太大,但是人类随着发展,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也是重要原因。

发达如欧美也并没有出现无限胎的情况,就在于,随着人类的思想提高,大家不再过分关注后代,人们更多关注自我的存在,因此生育已经从属于个人了。

2,发达似乎是一种避孕机制。

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生不出来,可能不仅仅是主观意愿的问题,还存在一个原因就是:生不出来。

一篇发表在《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上的一个研究。

他们研究了1973年至2011年间近200项内容, 成员多达42935人,分布来自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North America,Europe,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

在考虑了包括年龄和禁欲时间在内的影响因素之后,结果显示,这不到40年间,男子精子浓度(sperm concentration (SC))总体下降了52%以上。

趋势图如下

(1973-2011年间精子浓度下降)

记得有部电影《人类之子》(Children of Men)

讲述的就是未知的原因让地球上的人们丧失了生育能力,19年来没有一个婴儿出生。然后全人类陷入了恐慌和消极。


面对即将来临的人类灭亡,放弃了所有的希望,他们藐视法律,肆意抢砸,枪支的泛滥,使得人们生活的城市,变成了惶恐不安的危险地带。此时的英国处于军国统治下,他们将不断涌向英国的移民统统从城市里赶出,聚集到一处专门为移民准备的集中营里

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

无论是陷入负增长的欧洲,还是逐步进入滞涨期的中国,都显示出了出生率逐步下降的原因。

下图是2014年全世界各国人口出生率,颜色越深表示出生率越低。


曾经有很多解释,比如越发达越不愿意生(尽管大家知道发达国家多个小孩的很多)。

比如抽烟饮酒等(其实其他国家也抽烟饮酒,而且文章研究群体中抽烟只占25%)

然而,这个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实,就是这些国家的男性精子浓度发生了下降。

就包括我国,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不孕不育率上升。从曾经的不到3%上升到了如今10%左右,原因未知。

2.x 地球生命的生育进化

虽然地球生命本身似乎不存在高下之分,更多的是适者生存,但是从摆脱对环境依赖的角度,必然是存在高下之分的。

按照目前的进化路线来: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常见的生育方式有三种: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从生物演化的大趋势看,生殖方式是随生物体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而进化的,即由简单而低级的卵生方式向复杂而高级的胎生方式进化。

而很有意思的是,伴随着生育方式的进化,出现的结果就是:少胎化

像卵生的鱼类,一次能够产出几十万个卵,而到了爬行类的话,一次性卵就少多了,比如几十颗,而到了哺乳类,猪也就是十几胎,人类更是基本一胎。

这个大趋势存在。

其实很正常,从传递基因的角度,越是对环境依赖程度高的生物,越需要多产卵,然后最后才可能有概率获得存活。而对于更高级的哺乳生育方式,后代存活率高,生育率就下降了很多。

当然,这也和他们高的生育成本有关,毕竟对环境依赖程度下降,必然要求个体具备更强的生存素质,而这,需要时间和生育环境作为代价,因此哺乳类的胎数明显下降。


3,人类认知脑计划

大脑存在于无数的神经元,而这些神经元彼此之间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电信号,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形成一个信号,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意识

而这个网络的每一个连接,就代表了一个意识,比如A连接代表眨眼,B连接代表喜欢,C连接代表看见(这里太夸张了,比这个细多了)

下图是一个脑卒中的人和正常人的一个连接

左边是正常人,右侧是中风。

以上理论意味着,人的意识和功能基础是大脑,而大脑的基本运作方式是以神经元为单位,通过电信号来完成信号传递。 那么结论来了,只要我们破解了这些信号传递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破解人的意识

目前各国已经开启了解读大脑的计划包括:

1、人类连接组项目(Human Connectome Project)

2、“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美国

3、人脑工程研发计划-欧洲

4、“中国脑计划”

大体上,总体思路如下


一旦彻底破解了,那么,OK了,我们就可以模拟人的大脑了,反正是电信号嘛,复杂网络A表示你看到黄色,B表示你看到太阳,C表示你对比二者等类似的,最后,再进一步,复杂网络x表示这是你在某年某月某日遇见了她,复杂网络xx表示这是某年某月某日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先上一个比较粗糙的例子,发表在2013年<Science>上,T. Horikawa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志愿者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记录比较,整理出睡眠中常见的内容类别然后与其正常情况下大脑活动进行比较,最后判断破译他们的梦境,结果准确率高达60%。

既然可以完全破解大脑,那么,我们把一个人所有的网络全部用数字模拟了就可以了,就像把一个人的一生,任何经历记忆情感能力全部储存起来。

更进一步,既然储存起来,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数据复制到一个新的大脑里(克隆人嘛),甚至,干脆不要肉体支持了,直接存在于网络中。

那么就实现了比缸中之脑还高级的存在,完全虚拟了?


—————结语—————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可行,更不代表正确。

user avatar

不论 “人类文明无限发展下去” 的形式是 “走出去”,还是在这小破球上卷死,几乎确定的必经之路是,人变得不再是人。

现有生物形态的你我他,真的没戏,甭想了。

user avatar

人类能否走向宇宙深处,主要在于两项能力:

1、对行星的改造能力,以及改造后行星,对宜居环境的持续维持能力。

2、具有独立的可持续生态系统的超级母舰,一个母舰需要能容纳一个城市人口的能力。至少十公里的尺度以上,甚至数千公里的尺度。

人类当前的能源利用功率是2×10^13W,大约相当于太阳辐射到地球功率的1/8500。

这是截至2018年底,各国火箭发射的有效重量为:

全人类到目前为止,有效发射重量不到3万吨。

当前人类的运载火箭,最轻的10.2吨,到地球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只有1.48kg。

最重的是2900多吨,到地球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大约120多吨。

如果要发射到足够远的太空,大约只有每100吨,发射1吨的能力。

哪怕我们不考虑登陆火星的难度,仅仅从当前人类发射效率来看。人类要通过,从地球发射足够的材料去改造火星,数百年的时间也只能运输几十万吨的资源。

这些资源加起来,也仅仅只够建设一个方圆数百米的小型基底。

当然,如果这个基底能够建设成稳定的可持续性的生态,那么就可以利用火星上的材料了。

实际,2003年,美国就召开过“火星移民研究国际会议”,提议了火星地球化。

不过这个计划长达几个世纪。

实际,按照人类的当前的技术,可能时间远远不止。

这是因为火星改造,还面临其他各种各样的困难:

  • 大气中存在有毒气体
  • 地表无液态水
  • 频繁的沙尘暴
  • 土壤含有,有毒的过氯酸盐
  • 火星上的低重力和压力
  • 阿姆斯壮极限

当前,火星地球化的理论可行性方案如下:

  • 利用火星上的铁与硅,制造出大型的玻璃罩,可以改变空气罩内的空气成分、温度以及压强。这样就可以建立水循环的环境了,为可循环的生态系统提供保障。
  • 针对火星接收到太阳辐射较低的问题,可以在太空建设巨大反射镜。
  • 利用人类制造的废热,逐渐融化地下冻土层,并最终形成水圈。
  • 利用深色的物质或者藻类,加大吸收太阳辐射的效率。
  • 广泛种植固沙菌类和植物,生成土壤,扩大居住地。
  • 甚至建立大型推进器,直接改变火星的轨道。

其实,不难看出,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对行星的改造能力越强。

按照人类当前的能量利用效率和技术,改造火星是不可能完成的。

除了建设太空基底无比困难外,在地球上的人造生物圈,也几乎没有真正的成功过。

美国在1987年,建设了一个3英亩的封闭透光建筑群,结果才1年半,8名科学家就不得不撤离了。

后来又有科学家住进去,结果再次失败。

只是在很短的时间,这些小型生态系统,就会面临这些问题:

氧气减少、生态恶化、小动物死亡、人体弱多病等等各种问题。

也就是说,不说改造火星,现在的技术哪怕在火星上弄一个基底,也坚持不了2年。

如果我们眼光放长远一些,21世纪,利用人工智能的监控,能够真正的打造出能完全独立运行的生态系统,然后可以利用在火星上。

那么最终打造出来的火星,需要各种技术维持它的能源和物质上的动态循环,可能人类对能源的有效使用率,只有能源消耗率的1%,甚至更低。例如,同样达到2×10^13W的能源消耗功率,但实际可用的只有10^11。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差不多要达到一颗星球从恒星吸收的辐射效率,才能真正的改造这一刻星球。

就拿地球来说,人类的能源利用功率,差不多要达到1.7×10^17W(地球接受太阳功率),才能拥有直接掌控地球生态的能力。

而且这也是必须拥有的能力。

因为,如果人类的能源,如果是额外于太阳辐射的话,可让地球升温几十摄氏度。

也就是说,无论人类要突破地球发展的极限,还是要开发火星,都必须能达到掌控一个星球气候和生态的地步。

只有拥有了建设不同行星基地的能力之后,再配合超级母舰的,人类才能一步步地拓展,走向宇宙深处。

未来几百年后,人工智能和机械技术发展到足够高的地步,理论上来说,人类可以让机器人去改造行星,以及建设大型母舰。

总的来说,人类步入太空时代,仅仅达到可控核聚变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不够的。

还需要在人工智能、材料、化学、生物等技术上有飞跃式的发展才行。

但我们并不知道,在前方的路上,是否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

对于宇宙的尺度来说,我们可能仅仅只是相当于地球上的蚂蚁。

我们建设出来的超级母舰,也可能仅仅只是滚滚黄河上的一片树叶。


虽然一切都是未知的。

但只要能继续前行,一切都有可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人类未来的终极想象。如果人类文明真的能够永续发展,有没有一个必然的归宿是“走向宇宙深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其中的逻辑和可能性。首先,得承认“无限发展”这个前提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何为“无限发展”?是指科技上的飞跃?还是社会形态的完美?抑或是.............
  • 回答
    宇宙热寂,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终极命运,意味着宇宙温度将均匀地达到绝对零度,一切活动都将停止,秩序将彻底瓦解。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是拥有无限电量的五号电池,也无法扭转人类文明的终结。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宇宙热寂的概念。它描述的是宇宙达到一种热力学平衡的状态,即没有能量梯度,一切物质都处于静止状态。这意.............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果真有这么一个选项摆在我面前,我得好好琢磨琢磨。冬眠,听起来就像是给人生按下了暂停键,能够大大减少新陈代谢,这听起来绝对是个充满诱惑力的事情,尤其是在我考虑的几个方面。首先,时间管理上的解放绝对是我最先想到的。想想看,如果我能进入一个相对漫长的冬眠期,比如几个月甚至一年,那么那.............
  • 回答
    当然,我们人类并非地球上唯一能够感知色彩的生物,而且有些动物确实能看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颜色谱”。这就像我们听不到蝙蝠那高频的超声波一样,它们的视觉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谁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颜色?最普遍也是最令人着迷的例子是昆虫,特别是蜜蜂和其他访花昆虫。它们能看到紫外线(UV),这是我们人类.............
  • 回答
    在广袤的动物世界里,人类的眼睛虽然不如某些生物那般拥有惊人的夜视能力或广阔的视野,但若论综合表现,我们绝对能稳稳地占据一个令人瞩目的位置,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堪称翘楚。如果非要给眼睛排个名,人类的眼睛绝对有实力跻身前列,甚至可以说,在“复杂性”和“信息处理能力”这两项关键指标上,我们几乎是独占鳌头。让我.............
  • 回答
    超级灾害确实拥有毁灭人类文明的潜力,而且其可能性并非零。这里的“文明”不仅仅指人类的生存,还包括我们积累的知识、技术、文化、社会结构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改造能力。一个超级灾害可能导致这些方面全部或大部分的崩塌。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超级灾害的定义和类型:首先.............
  • 回答
    人类文明迈入星辰大海,太空军队的作战形态必将与地球时代截然不同。当谈及未来太空作战的“主力武器”,超远程制导武器与定向能武器哪个更占上风,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两者并非互相取代,而是会形成一种协同作战、各司其职的局面,但若要论“主要”作战武器系统,考虑到太空环境的独特性以及未来战争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摇摆的部分。如果自然界真的演化出了另一种同样拥有创造力、能够构建文明的智慧生命,并且他们的文明模式和人类文明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我首先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好奇。这种震撼,不仅仅是因为这颠覆了我对生命演化路径的认知,更在于它意味着我们可.............
  • 回答
    这是一道极具挑战性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若确定一百年后巨行星将撞击地球,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方面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重塑。以下是我对这种情景下人类文明可能如何发展的详细推测:第一阶段:震惊、否认与恐慌(最初的几年) 全球性的信息爆炸与震惊: 消息的公布将是即时且全球性.............
  • 回答
    假设地球的资源含量,从矿产、可再生能源,到土壤、水源,甚至是空气中的某些稀有气体,都瞬间翻了 100 倍。这可不是简单地多个几倍那么回事,这简直是把我们星球的“库存”一下子扩充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那么,我们如今的人类文明,会经历一场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首先,经济体系的根基会动摇。我们现在的很多经.............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道无解的题,盘旋在我脑海中很久很久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而是一次灵魂的拷问,一次关于价值的终极辩证。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有外星文明,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提问,来到我们面前,要求我,一个普通人类,用我的瞬间消逝,去换取人类文明百倍的繁荣,我会怎么做?首先,我会审视那个“外星文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很直击人性最根本的需求之一——繁衍。我明白你想要听点不一样的声音,不想再重复那些“资源紧张”、“人口爆炸”之类的陈词滥调。那么,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如果人类世世代代都只生一个孩子,我们会不会真的走向灭绝。核心逻辑:替代率与种群稳定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更替水.............
  • 回答
    如果有一天机器人能够承担人类绝大多数的工作,这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时代变革。在这种宏大的背景下,《资本论》的意义是否会随之消亡?我认为,答案是复杂的,它并非简单的是与否。相反,这部巨著的价值可能会以一种更深邃、更具预见性的方式显现出来,同时其某些侧重点也可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资.............
  • 回答
    关于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是否会损害人类DNA,以及潜在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部分: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影响机制,以及“损害DNA”和“严重程度”的含义。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关于核污染的讨论,都绕不.............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一颗行星,大小与我们的地球相仿,突然从星际的荒野中出现,并且正朝着太阳系,朝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孤独而坚定地飞驰而来。这场景本身就足够令人脊背发凉,它勾勒出一幅足以媲美任何科幻灾难片的末日图景。那么,这颗“流浪地球”的到来,究竟是否意味着人类的终结?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点:这个假设中.............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个有点夸张但脑洞大开的设想。一个外星文明发了话,给地球定了个“体检死线”:一年后,如果还有两个人,他们的BMI加起来超过50,那就拜拜了您呐。这可真是给全球人民来了个措手不及的“身材挑战赛”。首先,咱们得明白这“BMI大于50的和”是个什么概念。BMI(身体质量指数)是体重(kg)除.............
  • 回答
    人类文明长河中,悲壮的场面层出不穷,它们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些场面往往是个人在巨大灾难、压迫或绝望面前,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牺牲奉献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它们之所以悲壮,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生命的脆弱、力量的悬殊,以及人性的光辉在极端环境下的爆发。以下我将尝试描绘一些无比悲壮.............
  • 回答
    人类文明的底层逻辑是一个极其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总的来说,人类文明的底层逻辑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资源和多样的需求下,人类群体为了生存、发展、繁衍和追求超越生存本身的意义,通过不断学习、协作、创新、适应以及规制自身行.............
  • 回答
    这题目一抛出来,脑子里瞬间就炸开了一锅粥,各种灾难片里的场景轮番上演。不过细想下来,真要说什么能把咱们这几千年的文明彻底玩完,还真不是一两个简单的小火星子。首先得说说,我们自己。这说起来挺矫情,但事实就是如此。咱们人类这几十万年进化下来,大脑确实够使的,造出了这么多玩意儿,但也造出了一个本事,就是“.............
  • 回答
    人类文明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极具哲学性和前瞻性的命题,它可能指向人类在技术、环境、社会、伦理和宇宙层面面临的终极挑战。这一问题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多个复杂因素交织的系统性危机,其核心在于人类如何在技术奇点、环境崩溃、社会冲突和存在意义的冲突中,找到生存与延续的路径。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