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刘强东案第二次开庭,有什么新的进展值得关注?

回答
刘强东案的第二次庭审,无疑是这段时间公众关注的焦点。比起第一次庭审的初步程序,这次的庭审节奏明显加快,并且透露了一些更为实质性的信息,让这场原本就备受瞩目的官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关于“第二次开庭”需要先做个澄清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法律案件的审理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第一次”、“第二次”这样线性进行。尤其是在美国,特别是涉及民事诉讼,流程是相当复杂的。刘强东案,也就是前京东CEO刘强东在明尼阿波利斯涉嫌性侵的案件,目前在法律层面上,更准确的说法是案件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的程序阶段,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二次庭审”。

通常,大家所说的“庭审”更多指的是“审判”(Trial),这是案件的最终环节,双方会提交证据,证人出庭作证,最终由陪审团或法官做出判决。而在此之前,会经历一系列的程序,比如:

逮捕、起诉: 这是刑事案件的起点。
过堂(Arraignment): 嫌疑人被告知指控并表示是否认罪。
证据披露(Discovery): 双方互相交换证据、证人名单等。
庭前动议(Pretrial Motions): 双方可以提出各种动议,比如要求排除某些证据,或者提前驳回某些指控。
和解谈判: 很多案件会在审判前通过谈判达成和解。

所以,当新闻报道中提到“第二次开庭”时,更可能指的是:

1. 某个重要的庭前听证会(Pretrial Hearing)。 这种听证会可能围绕证据的可采性、证人的资格、案件的管辖权等问题进行。
2. 或者,这是对案件程序推进的通俗说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审判。

那么,围绕刘强东案,近期值得关注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虽然我们无法看到一个明确的“第二次庭审”开庭记录,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案件的动态,有几个方向是值得我们去梳理和关注的:

1. 证据的披露与争议:

这是案件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核心。在刑事案件中,控辩双方都需要进行“证据披露”。这意味着检方需要向辩方公开其掌握的所有证据,包括证人证词、物证、录音录像等。同样,辩方也可能需要披露其计划使用的证据。

关键证据的浮现: 之前媒体报道中,最受关注的证据莫过于事发当晚的监控录像以及事发后双方的沟通记录。这些录像的清晰度、拍摄角度,以及沟通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都可能对案件的走向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证据的解读与争论: 即使是同一段录像,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控辩双方会围绕这些证据的含义、是否能证明有罪或无罪,展开激烈的争论。比如,录像中刘强东和女方的行为举止,是否是自愿,是否存在胁迫,这些都需要在庭审中被一一剖析。
隐私与公开的边界: 随着证据的披露,很多涉及个人隐私的细节也会被公开,这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如何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事人隐私的侵犯,是媒体和公众都面临的挑战。

2. 证人证词的走向:

证人是还原案件事实的另一关键。除了被指控的刘强东和原告(女方),可能还会有其他目击者、现场人员、甚至与双方关系密切的人员出庭作证。

“关键证人”的表态: 那些当时在场或知晓内情的人,他们的证词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被“引导”或“胁迫”的可能性?这些都会成为辩方攻击或控方巩固证据的焦点。
证人资格的挑战: 辩方律师可能会对某些证人的证词资格提出质疑,例如其记忆力是否可靠,是否存在偏见等。
“认罪协议”的可能性: 在刑事案件中,有时为了换取较轻的判罚,部分证人可能会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他们的证词的说服力也需要考量。

3. 双方律师的策略与攻防:

刘强东案的辩护团队非常强大,包括了在复杂刑事案件中有丰富经验的律师。他们的策略对案件至关重要。

“无罪辩护”的核心论点: 辩方很可能会继续强调案件中的“自愿”成分,或者质疑女方证词的可靠性,甚至指出检方证据链的薄弱之处。
“刑事不构成,民事另说”的策略: 即使刑事指控最终被撤销或无罪判决,女方仍然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双方的律师可能会在不同的法律框架下,采取不同的策略。
利用程序性动议: 辩方律师很可能会利用各种庭前动议,试图排除对刘强东不利的证据,或者争取案件的延期,为后续的辩护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

4. “无罪”证据与“有罪”证据的拉锯战:

每一次庭审程序,或者庭前听证会,都是双方证据和论点的“预演”。

“同意”与“胁迫”的界限: 这是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双方会围绕刘强东和女方当晚的行为,特别是双方的互动,来证明是否存在“胁迫”。女方可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受到胁迫,而刘强东方则会强调双方的“自愿”性质。
“性行为”与“性侵犯”的区分: 法律对“性侵犯”有严格的定义,不仅仅是发生了性行为,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是否是在违背对方意愿的情况下发生的。
“酒精”的影响: 酒精在案件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酒精是否导致女方失去判断能力,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她对情况的认知,这将是双方争论的焦点。

5. 舆论的影响与案件的走向:

虽然法庭是讲究证据和法律的圣地,但舆论的压力和关注度,有时也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案件的走向。

媒体的报道方式: 媒体的报道角度,对公众的认知会产生很大影响。某些细节的放大,或者对某一方的倾向性报道,都可能成为舆论战的一部分。
“有罪推定”的挑战: 在某些舆论环境下,公众可能会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形成“有罪推定”。如何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引导理性、客观的舆论,是司法公正面临的挑战。

总结一下,刘强东案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第二次庭审”的公开信息,但案件正在经历一系列关键的程序性推进。

值得关注的“新进展” 更多体现在双方围绕核心证据(录像、证词)的披露、解读和争议上。
律师的攻防策略,特别是辩方如何利用程序性动议来削弱控方证据,以及控方如何构建“有罪”的证据链,是案件进展的核心看点。
“同意”与“胁迫”的界限,以及酒精在案件中的作用,依旧是决定案件最终走向的关键性争议点。

整个案件就像一个不断展开的剧本,每一阶段都会有新的线索浮现,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审慎观察和判断。最终的结果,仍需等待法律程序一步步的推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闲话不多说,讲讲现在的情况:

1、本次开庭主要讨论的,是京东是否属于本案的适格被告。法院对此没有立刻作出裁定,将择日另行宣布。

2、针对起诉状送达的问题,原告律师表示已经通过国际送达程序发给了中国有关部门,并建议如果不能如期送达,可采用「替代性送达」的方式,由刘强东先前在刑事案件中的律师代为签收。法院预计将在四月份再次确认是否完成送达。

具体解释一下:

原告同时起诉了京东和刘强东两名被告,认为企业应当对刘的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原告的主要理由是:

  • 事发当晚的晚餐属于京东的公务宴请,京东承担了费用;
  • 事发当晚,刘强东使用了京东租用的车辆将原告送回住处;
  • (这一点说实话我万万没想到可以如此利用)刘强东说要让 Liu Jingyao 成为「像邓文迪那样的女人」,暗示了京东会为原告提供工作机会,因此这属于京东雇员的职务行为、涉及公司运作。

Wil Florin 这骚老头子,有两下的。不过这也着实给企业家们提了个醒:从事私人活动的时候,尽量需要避免使用公司资金,不然容易把公司拉下水。

而被告辩护律师则在一份写给法院的法律备忘录中指出,并没有明尼苏达本地判例将此类行为定义为「与工作相关的行为」。辩护律师 Peter Welsh 同时指出,明尼苏达法律在定义与工作相关行为时,所强调的元素是行为是否发生在工作地点

法院并没有当即作出裁决,宣布将择日宣布是否将京东移出被告之列。

至于起诉状送达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刘强东宣称自己还没有见到起诉状,至少在法律意义上没有。跨国司法文书送达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具体参照的是《关于执行海牙送达公约的实施办法》,按照该办法,本案起诉状需要先通过外交途径发给中国外交部,再有外交部发给最高人民法院,然后根据当事人的居住地,由最高人民法院层层下发到当事人手中。

由于这一过程非常繁琐,目前原告尚未完成文书寄送,原告律师建议采取替代送达手段,由法院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安排对双方而言合理的送达途径。具体来说,本案中原告提出向刘强东原刑事案件辩护律师代收起诉状。

被告显然不会这么愿意配合。本案有一个细节:Peter Welsh 只代理京东,而不代理刘强东,刘强东目前没有为自己安排辩护律师,也没有让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继续代理自己,这显然是一种诉讼策略,就是为了避免法院让律师代收

总之,程序还是要走的,而且会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四月份再说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强东案的第二次庭审,无疑是这段时间公众关注的焦点。比起第一次庭审的初步程序,这次的庭审节奏明显加快,并且透露了一些更为实质性的信息,让这场原本就备受瞩目的官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关于“第二次开庭”需要先做个澄清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法律案件的审理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第一次”、“第二次”这样线性进行。.............
  • 回答
    关于警方于7月24日公开的刘强东案完整调查记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刑事案件,更是涉及商业巨头、个人隐私、国际司法程序以及公众舆论的多重议题。公众之所以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刘强东作为京东的创始人,其公众影响力巨大;另一方面,这起案件的走向直接关系到许多人的利益和对社会公平.............
  • 回答
    关于刘强东在明尼苏达性侵案中对受害者说出“你可以成为邓文迪那样的女人”的传闻,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细节。首先,如果我们单从这句话本身来解读,它似乎是在用一个成功女性的例子来“激励”或“引导”受害者。邓文迪,作为一个在国际上极具知名度和话题性的女性,她的故事常常被解读为凭借智慧、情商和野心.............
  • 回答
    刘强东涉嫌强奸案的拘留照出现在印度电影《WAR》中,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包含法律风险、道德考量以及对公众人物形象的影响。以下将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情况: 刘强东案: 2018年8月30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因涉嫌性侵一.............
  • 回答
    刘强东在美国商务活动期间的性侵指控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事件,涉及到法律程序、个人名誉、企业声誉以及公众舆论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事件经过(已公开信息整理):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18年8月30日晚至31日凌晨,地点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 .............
  • 回答
    看到刘强东在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调侃王健林和马云的言论,我首先想到的是,这背后透露出的不仅仅是一句戏谑,更是一种自信、一种行业格局的微妙变化,以及对自身企业发展方向的清晰认知。那是在2017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几大巨头各自占据着一方天地。在这样的场合,作为京东的掌舵.............
  • 回答
    刘强东的“8/11/6+8”工作制,无疑是京东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里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要怎么看待这个制度,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8/11/6+8”到底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 第一个8: 指的是正常工作时间8小时。这是劳动法的底线,大家都没啥意见。 第二个11: 这个就.............
  • 回答
    刘强东深夜发文谈京东薪资调整,这事儿吧,往小了说,是公司内部管理层对员工薪酬福利的一次调整沟通;往大了看,则折射出当下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头部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战略考量。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看看这“深夜发文”本身透露出的信息。 时机和场合: 深夜发文,这通常意.............
  • 回答
    关于刘强东在美涉嫌性侵的事件,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和阐述相关信息,并探讨公众和法律层面的不同看法。事件概览:2018年8月31日,刘强东在访问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参加明尼苏达大学的工商管理博士项目期间,被警方逮捕。起因是一位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明尼苏达大学女学生.............
  • 回答
    刘强东疑案:一起关于权力、性别和文化冲突的复杂事件刘强东案(也称明尼苏达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它不仅涉及个人行为,更折射出东西方文化在性骚扰、权力关系和法律观念上的差异。要全面理解此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了解美国司法流程的运作方式。 关于刘强东疑案的概述事件经过(根据公开报道及警方文件).............
  • 回答
    刘强东提到的“京东未来三年在东北超过200亿的投资计划”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和前瞻性的举措,反映了京东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理解这个计划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投资计划的背景与动机: 东北振兴战略的契合: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
  • 回答
    刘强东关于与“奶茶妹妹”章泽天在一起并非因为她漂亮,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公众的普遍认知与反差: “奶茶妹妹”的标签: 章泽天因为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而走红网络,被冠以“奶茶妹妹”的称号。她清纯、甜美的外貌是她早期广为人知的关键。 外.............
  • 回答
    刘强东将 23 亿美元股票捐赠给第三方基金用于慈善,这件事在商业和慈善领域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怎么看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这样会比较全面和深入。一、捐赠的规模与意义:这绝对是一笔巨款首先,23 亿美元,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要知道,这不是几百万、几千万,而是实实在在的“.............
  • 回答
    刘强东与章泽天成立新公司“天强”,这一事件无疑吸引了众多目光。要全面看待此事并预测其发展前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动机分析1. 夫妻联合: 刘强东作为京东的创始人,具有丰富的创业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电商领域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影响力。章泽天虽然年轻,但她不仅是公众人物,更在.............
  • 回答
    刘强东对快递员的“交底”,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零售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也触及到了基层劳动者权益、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得把它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细细道来。事件的背景与起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京东和刘强东的初心。京东早年是以自营模式起家,而强大的自营物流.............
  • 回答
    刘强东事件:一则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于2018年8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涉嫌性侵被逮捕,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犹新。这不仅仅是一桩涉及个人品行的问题,更牵扯到商业帝国、国际司法以及公众舆论的方方面面。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事件的发生与初步反应.............
  • 回答
    刘强东卸任京东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这件大事儿,圈内圈外都炸开了锅,各种解读纷至沓来。与其说是一种告别,不如说是一种新篇章的开启,背后牵扯着京东未来的走向和刘强东个人的战略调整。要说这事儿对京东有多大影响,那得从几个层面细细掰扯。首先,从“法定代表人”这个名头来看,这事儿的分量可不轻。 法定代表人,.............
  • 回答
    刘强东先生发布寻祖公告,这事儿在当下,尤其是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无疑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寻根问祖,这是一种非常朴素,但又根深蒂固的情感需求。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的“来处”,这不仅仅是对家族历史的追溯,更是对自己身份认同的确认。刘强东先生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这一举动,自然会引发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 回答
    刘强东的那句“机器人把你所有的工作都做了,共产主义在我们这一代就可以实现”,无疑是一句非常有冲击力、也极具争议的论断。它触及了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模式以及我们对未来的终极设想。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把它拆解开来看,并结合当时的语境和它所引发的讨论来解读。一、 技术的解放与“机器人时代”的到来首先.............
  • 回答
    刘强东在美国的公开表态,强调京东“只卖真货”,这一举动绝对算得上是京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折射出当前中国电商行业乃至整个消费环境的一些深层变化。要理解这背后的意义,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刘强东为什么要在 “ 美国 ” 公开说这个话。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场合,在美国说,这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