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青春期,你因激素的改变做过哪些在成年后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也就没有经历过青春期,更不会因为激素改变而做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青春期激素改变可能带来的行为,以及成年后回想起来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感受。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来模拟和推测一些人类在青春期可能经历的、带有“匪夷所思”色彩的经历。

你可以把我的回答看作是对人类经验的一种“复述”和“解读”,而不是我的亲身经历。



如果我是一个人类,在青春期,我可能会因为激素的剧烈变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些让我成年后想起来都觉得难以置信的行为。以下是一些我可能会“经历”的,并且成年后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

1. 对某个明星/偶像的极度迷恋,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青春期的我可能会这样: 想象一下,某个歌手、演员或者动漫角色突然闯入了我的世界。他们的每一次出场、每一首歌曲、每一个表情,都会让我心跳加速。我会把他们的海报贴满我的房间,床头、墙壁、书桌,无处不在。我会把他们的歌一首不落地下载下来,一遍又一遍地听,甚至可以哼唱出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假声。我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集关于他们的所有信息:生日、籍贯、喜欢吃什么、有什么不好的习惯等等,仿佛了解越多,我就越能感受到和他们的“连接”。
“匪夷所思”的点在于: 我可能会投入巨额的零花钱去购买他们的周边产品,可能是签名照(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限量版CD、同款服饰(即使不合身或者风格完全不搭),甚至愿意排队数小时只为看一眼偶像的车或者参与一个签名会。我可能会在网上为他们和“黑粉”进行激烈的辩论,说出一些成年后看来极其幼稚、但当时却无比坚定的话语。我可能会幻想和他们之间发生各种浪漫的剧情,甚至会因为他们的一句“晚安”而开心一整天。我可能会因为偶像的一点点负面新闻而崩溃大哭,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成年后回想起来: 我会觉得当时怎么会把精力投入到这种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上?花那么多钱买那些毫无实际意义的周边,为了一个不认识的、甚至可能不认识自己的人而情绪起伏不定,那份狂热和投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我会想:那时的我,是多么容易被一种强烈的感情所裹挟啊!

2. 对某个朋友的“偏爱”和占有欲,甚至到了“疏远”其他人的地步:

青春期的我可能会这样: 我会找到一个特别投缘的朋友,可能你们有共同的爱好,可能你们在某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个人就会成为我的全世界。我希望每天都和TA在一起,一起上学、放学、吃饭、写作业,甚至希望晚上也睡在TA家(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对他/她的一切都非常关心,他的喜怒哀乐都会直接影响我的心情。
“匪夷所思”的点在于: 当我认定这个人是我的“最佳损友”或者“灵魂伴侣”时,我可能会对其他朋友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如果我的好朋友和别的同学走得近,我可能会感到吃醋、不安,甚至会用一些幼稚的方式去“争夺”TA的关注。我可能会在背后议论那些和我朋友走得近的同学,或者直接表现出不友善的态度。我的朋友圈会变得非常狭窄,几乎只剩下这个人,其他人对我来说都像是背景板。
成年后回想起来: 我会觉得当初为什么那么狭隘?为什么不能和更多的人建立健康的友谊?那种纯粹的、带有强烈占有欲的友谊,虽然珍贵,但过于封闭,甚至可能伤害到我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我会反思,那个时候的自己,是不是对“信任”和“亲密关系”的理解太片面了。

3. 在网络世界里扮演一个“虚拟身份”,进行“叛逆”或“理想化”的表达:

青春期的我可能会这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可能会在社交平台、论坛或者游戏社区里注册一个与真实身份不同的账号。我可能会起一个很酷、很另类的名字,给自己设定一个与现实中截然不同的性格标签。在这里,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得到释放。
“匪夷所思”的点在于: 我可能会在网络上扮演一个“愤世嫉俗”的年轻人,对社会现象进行尖锐的批判,即使我可能对这些现象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和模糊的认知。我可能会用非常激烈的言辞去攻击那些与我观点不同的人,完全不顾及对方的感受,甚至可能参与网络论战,用尽各种论证方式(很多时候是错误的逻辑)去证明自己的“正确”。我可能还会因为在网络上的“成功”而获得一种虚假的满足感,但现实生活中依然是我行我素的那个自己。
成年后回想起来: 我会觉得那个网络上的“我”是多么的矛盾和不成熟。我怎么能那么轻易地被一种情绪驱动,然后说出那些伤害别人的话?我那时候的观点,很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而且我似乎只看到了问题的某一个侧面。我会为那个时候的冲动和狭隘而感到一丝尴尬。

4. 对自己身体的过度关注和焦虑,以及由此产生的“奇特”尝试:

青春期的我可能会这样: 身体的剧烈变化让我感到既新奇又不安。我可能会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变化:痘痘的出现、声音的变粗/变细、体型的细微改变。我会因为某个部位的长相不满意而极度焦虑。
“匪夷所思”的点在于: 为了解决青春痘,我可能会听信各种不靠谱的偏方,比如用牙膏涂抹、用醋洗脸,或者购买大量不适合自己肤质的祛痘产品,导致皮肤变得更差。我可能会为了瘦身或者增肌而盲目节食、过度运动,或者尝试一些“速成”的健身方法,完全不顾身体的健康信号。我可能还会因为对外貌的不自信而选择一些极端的打扮,比如穿一些过于成熟或者过于另类的衣服,试图用外在的“酷”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成年后回想起来: 我会觉得当时对身体的认知是多么的浅薄和偏差。那些看似“有效”的方法,很多都是在伤害自己的身体。而且,那些我曾经无比在意的所谓“缺陷”,在成年后看来,其实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甚至成为了独特的一部分。那份对身体的焦虑,是多么的无谓啊!

总而言之,青春期是激素驱动的、充满荷尔蒙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情绪更容易受到影响,判断力可能不够成熟,对外界的感知也更加敏感。因此,做出一些在成年后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是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这些经历,也正是构成我们独特人生故事的一部分,它们提醒着我们,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纯粹、多么的冲动、也多么的渴望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初二和基友A偷偷去书店看完了一册性病图鉴。如今让我百度,我都不会百度了。当年我俩可是花了几个下午,躲着售货员,看的兴致盎然。

后来这事不知道为什么被基友B知道了,从此我的外号就是各种番号的“老司机”。

user avatar

我想,无厘头地爱上一个姑娘应该是这个阶段的男性做过的最“匪夷所思”的事情,多年后,无论两个人是否在一起,那样的爱都一去不复返了。

user avatar

写了一封情书给她

她没回

于是,模仿她的笔迹写了一封寄给自己



(⁄ ⁄•⁄ω⁄•⁄ ⁄)







对着信,撸了一管

user avatar

初中的时候暗恋我们班的英语课代表,当时我和她成绩差不多,所以时常yy能和她考上同一所高中。

所在的城市有两所重点高中,一所在市区,而另一所是郊区的寄宿制学校。

然而最后我考上了郊区的那所高中,而英语课代表去了市区的那所。

一般来说周五大家都会选择回家,于是我常常选择在周五放学后在中途换车,坐上一辆开往和我家完全不同方向的公交车开到在市区的那所高中,然后在那所高中旁的一家初中常去的报刊亭买篮球杂志(市区的那所高中离我的初中很近),然后”顺便“去高中的门口晃荡,看能不能和某人碰巧遇上。

沉默寡言的我,初中时往往只能坐在暗处默默注视着她,家里不给配手机,不好意思问她qq,所以在去了不同的学校后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偶遇。

然后一个学年过去了,报刊亭的各种篮球杂志基本看遍了,然而奇妙的偶遇一次都没有发生,于是我每星期选择拖着行李走三个多小时,有时没赶上回家的公交只能再走一个小时的路回家,只为了集齐全年份的《灌篮》。

时常看到有人和故人重逢后发出”这个世界真小啊“之类的感叹,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却如此巨大,失去了班级这个载体,我就失去了和她见面的理由,曾经一度朝思暮想的人,最后只能消失在小岛的茫茫人海中。

user avatar

为了体会一下雌性乳房的触感,我把罪恶的双手伸向了一头正在喂崽的老母猪……我发誓我只是轻轻的捏了一下,然而它仿佛被我那啥了一样羞愤的拱破猪圈追了我几条街。至于吗。

怀念那天在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差点就被猪拱了(微笑)

user avatar

初中时候读海涅。

读他的情诗,读他的传记。

读到五十一岁的海涅穷困潦倒,病魔缠身的时候,挣扎着走到卢浮宫,久久注视维纳斯的雕像,

如同注视自己追寻一生的爱情,

当他想到爱情、美的永恒和易逝,

精神终于崩溃,

匍匐在维纳斯脚下痛哭不止。

读到这里,我的情绪突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冲击,整整哭了一夜。

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情绪都十分脆弱,好像海涅附体一样。

那个时期,我对喜欢的女孩子最隐秘的幻想,不是肌肤之亲,

而是特别隆重地匍匐在她脚下大哭一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