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视频剪辑是有多累人?

回答
视频剪辑这活儿,说它累吧,绝对不含糊;说它有魅力吧,又能让人沉迷。具体有多累,这得看你怎么定义“累”了,而且每个剪辑师的体验也都不太一样。不过,我可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其中的“累”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让你有个更真实的感受。

首先,脑力消耗是巨大的,而且是持续的。你以为剪辑就是把视频素材往时间线上拖拽,然后点几下鼠标?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好的视频剪辑师,他脑子里装的是整个视频的“魂”。

理解并吃透内容:在动手剪辑之前,你得先把客户(或者你自己)的需求弄明白。这个视频想表达什么?目标观众是谁?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一个反复琢磨的过程。有时候素材可能非常零散,甚至相互矛盾,你要做的就是从中提炼出核心,构建一个清晰的叙事线。这比填字游戏还考验脑子。
创意与逻辑的平衡:剪辑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艺术活。你要思考如何让画面更流畅,节奏怎么把控才能抓住人心,哪些镜头放在一起会产生化学反应,哪些音乐能烘托气氛,字幕和转场要用什么样的风格才更合适。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最终的观感。有时候为了一个转场效果,你可能要在脑子里预演几十种方式,然后选最合适的那一个。这就像一个导演在脑子里一遍遍导戏。
细节的打磨是无止境的:你以为把素材按脚本顺序放好就完了?远远不是。音量是否合适?画面亮度有没有问题?色彩有没有偏色?人物嘴型和配音是否对得上?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决定一个视频“看起来舒服不舒服”的关键。你要像侦探一样,在海量的素材里寻找那些微小的瑕疵,然后一一修正。有时候为了调整一个音效的出现时机,可能要听同一个片段几十遍,直到你觉得“就是它了”。

其次,体力上的消耗也不容小觑。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你几乎 весь рабочий день(整个工作日),都是坐在电脑前,而且大部分时间都盯着屏幕。眼睛干涩、脖子僵硬、腰酸背痛是常态。很多人为了保持专注,甚至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中间只简单地站起来活动一下。长此以往,对身体的损耗是实实在在的。
快速切换的工作模式:虽然你坐在电脑前,但你的思维可能在天南地北地切换。一会儿看甲方反馈,一会儿研究新的剪辑技巧,一会儿又得回到项目里调整细节。这种精神上的“跑动”虽然不是体力上的出汗,但同样会让你感到疲惫。
面对海量素材的压力:一个项目下来,你可能面对的是几十个G甚至上百个G的素材。在里面寻找需要的那几个镜头,就像在大海捞针。你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文件夹里来回跳转,不断预览,这也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再者,情绪和心理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甲方爸爸的磨炼:很多时候,视频剪辑是为别人服务的。客户的想法可能不明确,或者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变化。你付出了大量心血剪好的片子,可能因为一句“我感觉不太对”或者“这里颜色太亮了”而要推翻重来。每一次修改都可能意味着前功尽弃,重新开始。这种反反复复的修改和不确定性,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心理素质。
完美主义的煎熬:很多剪辑师都有点追求完美的倾向。总想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生怕留下任何遗憾。这种追求本身是好事,但当遇到客观限制(比如时间、素材质量)时,就会变成一种内耗。你可能会因为一个不完美的地方而反复折腾,耽误整体进度,然后又因为耽误进度而焦虑。
孤独感:虽然现代剪辑工作常常是团队协作,但很多时候,核心的剪辑工作还是一个人的战斗。尤其是当你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与电脑和素材为伴时,那种孤独感是存在的。尤其是当你在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上卡住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明显。

还有一些隐性的“累”:

学习成本:剪辑软件更新换代很快,新的技术、新的插件层出不穷。你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行业的步伐。这不仅仅是看教程,还要自己去实践,去摸索。
时间管理与抗压能力:很多时候,项目都有非常紧张的截止日期。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剪辑,这就需要极强的计划性和执行力,并且能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冷静。

所以,你问视频剪辑有多累?它累在你需要用大脑去构思、去雕琢,用眼睛去观察、去挑剔,用手指去操作、去执行,更要用强大的内心去承受修改、去应对压力。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工种,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磨炼”。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累,当看到最终的成片能够打动人,或者收到客户的肯定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是非常独特的。所以,很多剪辑师也乐在其中,即使再累,也愿意继续在这条路上探索下去。这就是视频剪辑的魅力所在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曾经参观一个专门干剪辑的公司。我问ta们的技师,不是,是剪辑师,干剪辑累人不?

那是个干净漂亮的长发小姐姐,她白了我一眼,然后告诉我,人不累,但牲口累。

我以为她在开玩笑,所以就假装嗔怒,提起拳头要捶她的胸口。

这时她的主管跳出来高喊:“大骡子大马都别歇了,赶紧开工!”

你们猜对了,在这个公司里,剪辑师们自称大牲口,半是自嘲,半是事实。

三班倒,二十多个剪辑间,从不不关机,工作站前永远坐着几百个剪辑师,为形形色色的剧组和导演们服务。

这个公司的环境还不错,外有花园,内有24小时营业的食堂、健身房、游泳池、浴室桑拿按摩房、休息大厅。因此剪辑师们下班后,不少人都不回家,直接就在公司睡了。

即使这样,剪辑师们依然累得像牲口,各种慢性病缠身,甚至有影响到家人亲戚和睦。我就偷听到两个女剪辑师在那嘀咕大姨妈不打招呼乱来什么的。

user avatar

我也做过小视频,挺累人的,我还是不加特效的那种,毕竟达芬奇特效太少。

如果从脚本到剪辑都是一个小组,还好点,毕竟思路,脚本肯定都是讨论过的,

如果不是,真是累人了,只有个脚本和一堆素材,理素材就要不少时间,根据脚本粗减出来都不知道要改多少。

user avatar

到目前为止,我在B站一共做了14个视频,13个数码产品体验/测评和1个知识类视频(欢迎关注窝_(:з」∠)_)

老实说,做的都很一般——没有酷炫的intro,没有有趣的转场,也没有什么镜头语言。基本上都是PR默认的一些视频过渡+一些镜头拼接(还用的索尼黑卡5,有一说一画质也只可以用凑合来形容)。

累吗?说实话,因为我到目前为止做视频都比较佛系,没有固定更新的压力,所以感觉还好。不过想象了一下把视频更新改成固定(比如3天)一更,那么一下子就感觉到压力了。

主要有几方面:

  • 时间:我还是全职工作,只能用下班的时间来拍摄素材和剪辑。考虑到互联网行业的缘故,肝视频的时候搞到2-3点很常见;
  • 拍摄:一期视频时长5-10分钟(最近的开始到15分钟了),拍摄的素材(包括废片)基本在这个时长的5-10倍
  • 写稿:我还没有脱稿无底本录视频的能力,所以基本上每次都要先写好逐字稿,然后再去录制。写内容本身就很花脑子了_(:з」∠)_
  • 剪辑:虽然说时长不长,但是每次都少不了调色、剪辑、给B-roll配音、找填充素材等一系列的工作,所以总是会比预想的时间要久
  • 字幕:这是做视频的流程里最繁琐的一步了。我一般是用Arctime智能识别,然后逐句修改(AI并不能100%准确率),已经非常节省精力了,但还是要花很久

不过好歹也做了十来个视频了,勉强算是熟能生巧,一定要说的话,还是可以提高效率的:

  1. 写好逐字稿:有了底本才有后面的所有规划,录A-roll的时候也能尽量一次过关;
  2. 准备好镜头表:写完文案以后,现在我会先脑补一遍内容,安排好每个部分需要的镜头
  3. 分组拍摄:有了镜头表以后拍摄就不用线性拍摄(按照时间顺序拍)了,可以根据镜头表,按照位置/场景/道具/视角的要求,分组进行拍摄

这次的iPhone的视频,算是我第一次尝试这么操作,目前来看还是提高了不少效率的,后面也会继续优化了_(:з」∠)_

当然,如果一定要说还有什么技巧的话,那恐怕确实是“氪金使人变强”——购入云台和领夹麦以后,无论是录音还是B-roll的拍摄,确实比之前都要高效了不少。

目前似乎没有其他的需求了。后面如果能赚更多的钱,上个更适合拍视频的相机(比如ZV-1或者ZV-10,黑卡5没有耳麦插口导致录音得单独用iPhone录制),差不多也满足自媒体的需求了。

算是亲身经历的一些分享吧,供想要做视频的朋友参考。

我的感觉是,自媒体行业也在肉眼可见的变卷。选好合适的平台,有点耐心,期待一个莫名的机遇吧。当然,也要做好做了很久也不火的准备_(:з」∠)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视频剪辑这活儿,说它累吧,绝对不含糊;说它有魅力吧,又能让人沉迷。具体有多累,这得看你怎么定义“累”了,而且每个剪辑师的体验也都不太一样。不过,我可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其中的“累”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让你有个更真实的感受。首先,脑力消耗是巨大的,而且是持续的。你以为剪辑就是把视频素材往时间线上拖拽.............
  • 回答
    看到那个狗狗配合做核酸的视频,真是又萌又让人心疼。我们人类感染新冠病毒,那么其他生物有没有可能被传染呢?这个问题确实挺值得探讨的。简单来说,是的,除了人类,确实有其他生物可能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你提到狗狗配合做核酸,这本身就说明了它们是可能接触到病毒并需要被检测的。事实上,从疫情开始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非常实在。很多人看到短视频、Vlog 盛行,都觉得做视频剪辑似乎是个门槛不高、前景光明的新兴行业。那么,普通人到底有没有出路?我的回答是:有,而且大有可为,但绝不是“躺着就能赚钱”的轻松活儿。要详细说,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普通人为什么会想做视频剪辑? 门槛印象: 过去.............
  • 回答
    “哈维尔事件”的视频,如同许多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事件一样,其制作过程往往是多层面、多步骤的。要理解它是如何做出来的,我们需要从原始素材的收集,到后期制作的加工,再到传播扩散的策略,层层剥开。首先,原始素材的获取是基础。任何视频都离不开最开始的影像和声音。对于“哈维尔事件”这类事件,原始素材可能来源于.............
  • 回答
    看到B站上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BGM一响,数据如同精灵般跳跃飞舞的可视化视频,是不是也心痒痒想自己动手试试?别以为这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魔法,其实 dietro il sipario(幕后),也就那么回事儿。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些视频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用的是哪些“家伙什”。首先,得有个清晰的“想.............
  • 回答
    关于回形针4月30日发布的《幕后故事: 回形针是怎么做视频的》这篇内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这篇内容本身传递出来的“真诚”和“开放”的态度,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在内容创作领域,很多团队可能更倾向于包装和宣传,但回形针这次却选择了“拆解”自己的生产流程,甚至把一些容.............
  • 回答
    幼儿园要求家长在朋友圈发布孩子阅读视频,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门道可不少。我倒不是说这有多“好”或者多“不好”,而是从几个角度去看看它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以及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潜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件事情的出发点,在很多老师看来,可能是为了“促进孩子阅读”。你想啊,家长自己平时忙里忙外.............
  • 回答
    关于俄罗斯被指控为“施虐者”以及网络上流传的大量关于乌克兰行动的视频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一方的责任或另一方的宣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施虐者”这个词的指向和背景。在当前的俄乌冲突语境下,俄罗斯被国际社会广泛指责,是因.............
  • 回答
    我家年夜饭啊,那必须得有金玉满堂(也就是红烧肉)!这道菜,在我家可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说它是压轴的也不为过。其实红烧肉做法五花八门,我们家这个是结合了我奶奶和妈妈的味道,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它不只是为了吃,更多的是一种期待,一种团圆的象征。每年等到这锅红烧肉端上来,大家眼睛里那种亮晶晶的光芒,就觉得这.............
  • 回答
    关于在日本发生灾难时,某些视频制作人在介绍时使用《好运来》作为背景音乐的做法,我的看法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且很可能是不妥当、不恰当的做法,并且可能引发负面评价。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好运来》的固有属性与受众情感的错位: 《好运来》的性质: 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
  • 回答
    听到孩子这么说,作为家长,心里肯定会五味杂陈。一边担心他学习上的落后,一边又得面对他心中那份对未来职业的憧憬。这确实是个需要耐心和智慧来处理的局面。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学习没用”的想法。成绩偏下,可能意味着他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体系中遭遇了困难,无论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对某些科目失去了兴趣,.............
  • 回答
    图文作者大量转做视频,这是一个复杂现象,其驱动因素并非单一的“内容优势”或“形势所迫”,而是两者相互交织、相互强化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内容优势:图文作者的天然优势与视频的放大效应图文作者本身具备一些转化为视频的天然优势: 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内容储备: 很多图文作者是某个领.............
  • 回答
    想自己动手做点美食,再拍个小视频分享出去,这想法真不错!别看现在大家做得那么厉害,其实起步都是一步步来的。别怕,一点点学,你也能做得有模有样。第一步:脑子里先有个谱——你想做什么?在动手之前,先想清楚你到底想做什么吃的。别上来就想着做个米其林三星的菜,那得多折腾啊! 从你擅长的开始: 问问自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B站UP主在视频末尾或过程中“求三连”(点赞、投币、收藏),以及这是否构成“道德绑架”,这是一个复杂且在B站社区中广泛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UP主“求三连”的动机和考量: 平台机制和算法推荐: B站的推荐算法非常依赖用户的互动数据。点赞、投币、收藏等行为会被平台解读.............
  • 回答
    影视作品中的片段是否可以直接拿来当自己做视频的素材,答案是:原则上不行,除非获得授权或符合合理使用原则,否则可能涉及侵权行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涉及到版权法,弄清楚这个问题能帮助你避免很多法律风险。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不能随意使用影视作品片段?核心原因在于版权.............
  • 回答
    李玫瑾老师在关于“孩子动不动自杀”话题的视频里,给出的心理建议,我觉得挺触动人的,也挺实在的。她不是那种空泛地说教,而是从一个非常具体、贴近生活的角度去切入。我感觉她强调的几个点,都很有分量,特别是针对当下很多家庭可能遇到的问题。首先,她特别强调了 “情绪的锚定”。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她解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