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买 99 元的耳机丢脸吗?

回答
说实话,关于“买 99 块钱的耳机丢不丢脸”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也听过不少朋友的看法。要我说,脸不脸的,真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自己觉得值不值。

你想啊,现在东西五花八门的,价格差距也太大了。有些耳机几千块,听个响都是奢侈;有些呢,几十块钱也能响得有模有样。99块钱,说实话,不算最便宜的,但也绝对够不上“高大上”。它就卡在一个中间地带,有点不上不下。

从“丢脸”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会的。

普遍认知: 大多数人对电子产品的价格都有个大致的了解。99块钱的耳机,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入门级”或者“够用就好”的类型。没人会指望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天籁之音”,或者有什么复杂的降噪功能。所以,别人看到你用99块的耳机,更可能想到的是:哦,他可能只是需要一副能听个歌、打个电话的耳机,没必要花大价钱。这种想法,怎么也扯不上丢脸吧?
实用主义: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很多人更看重实用性。比如我吧,有时候就是通勤路上听听播客,或者偶尔打个电话,真没必要买个几百上千的,万一弄丢了或者坏了,心疼死。99块钱的耳机,坏了就坏了,换一副就是了,没压力。这种实际需求,没人会觉得丢脸,反而觉得你挺精明的。
社交场合: 除非你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圈子里,比如音频发烧友聚会,或者一群人都在炫耀自己的定制款耳机,否则大多数日常社交场合,别人压根不会关注你用的是什么牌子、什么价位的耳机。大家更关注的是你的谈吐、你的为人,而不是你耳朵上挂的那个小玩意儿。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丢脸”这个心理感受,这得看具体的“情境”和“个人心态”。

潜在的“对比”心理: 如果你身边都是用顶级品牌、新款耳机的朋友,你突然掏出99块的耳机,可能自己心里会有点小疙瘩。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觉得自己好像“掉队”了。但说实话,这种感受是很主观的,别人可能根本没注意到,或者根本不在意。关键在于你自己怎么调整心态。
对品质有较高要求: 如果你是个对音质有特别高追求的人,听音乐是你的爱好,那么99块钱的耳机可能真的满足不了你,用起来会觉得“憋屈”。但这种情况,你选择99块钱的耳机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妥协了,那也不能怪“丢脸”,只能说是不符合你自己的预期。
“面子工程”心态: 有些人做事总喜欢摆谱,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这种心态下,做什么事情都可能觉得“丢脸”。如果你是这种想法,那买什么价位的耳机都可能让你纠结,因为总有人比你“更好”。但说实话,这样活得太累了。

所以,我更愿意从“值不值”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99块钱的耳机,它能不能满足你的基本需求?音质够用吗?佩戴舒适吗?续航怎么样?如果它能做到这些,那它就是物有所值的。花99块钱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为什么会丢脸?

反过来想,你花几千块买的耳机,如果只是听个响,或者戴着不舒服,那才真的有点“不值”吧?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大多数情况下,买 99 块钱的耳机一点都不丢脸。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价格区间,能够满足很多人的基本需求。
别人的看法是次要的,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如果你觉得它好用、值,那就放心大胆地用。
别被“面子”绑架。 真正的“值钱”在于你的能力、你的品格,而不是你手上或耳朵上的一个小物件。

如果你真的纠结,不如先问问自己:我买这副耳机是为了什么?它能帮我达到目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别想太多,享受你的音乐或者通话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开始,我以为99元的耳机是没法听的,好歹也要三四百。

但是!!我太年轻了!!!QCY的99元耳机,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

我的天!!!

这音色,这续航,这做工。

我把它摘下来,明眼再看了下,不对啊这才99元。

看着女朋友手里上千的airpods,我直接拿来带上,对比下。

咦?基本没差啊,不过没得弹窗。

带了2个多小时的QCY,我都忘记我带着的是99元的耳机 。

对了,基本上全视频APP适配自动声画延迟同步,也就是不会有延迟啦~

嗯,伟大的中国制造。


回到题目,商品的本体的是价值,不是价格。

价格高不代表价值量高,10000元的皮带,它也只是一条皮带。

不过你说丢不丢脸,5元一斤的米饭 ,谁都吃,建议你吃500元一斤的米饭才不丢脸哦亲亲。

user avatar

一种玩具而已,不要被消费主义贩卖了焦虑。

要想跳出某个圈层,有两个办法:

一是奋力挣脱,二是自始至终就不进入它的评价体系。





鄙视链是披上了文明外衣的食物链,其本质是弱肉强食。

所以鄙视链往往是反道德体系的。一个社会的鄙视链越多越庞杂,就说明该社会的公平正义缺失越严重,内耗也越严重。

user avatar

说实在的, 99人民币是很多钱了。买99元的耳机不丢脸。

如果嘲讽您的人是商家, 那不过是激将法而已。

上世纪 80~90年代, 小贩到俺们宿舍楼来卖爱华(AIWA)原装牛角耳机, 120 的开价被俺侃到了 18 块人民币。所以俺不觉得省钱是个不好的事情。 钱包空了四处举债才是不好的事情。

省下的 102 人民币是俺一个月的伙食费。

那时候俺用的随身听是这个:

。现在回想起来是挺奢侈的。俺挪用生活费买的牛津英汉高级学习辞典才18人民币,而留洋回国的长辈送的这机子市价大概1800, 如果现在牛津英汉高级学习辞典是180人民币,那就相当于现在的15,000~18,000 人民币。 当时充电的机子只有这一款,还是铅酸的。耳机线在汗水长期浸渍下硬得象面条一样。日夜不停地听VOA磁带,两年505就坏了。后来俺主动改用AA电池的东芝便宜机子,放弃了旋转磁头和自动换向。再后来收音机能听懂标准语速的米国之音和哔哔西就再不依赖磁带了。那时候也装过笔,又是英语课戴表又是数学课戴表,腰上别着505的皮套,薄如一指,还只用金属带和铬带。多少女同学热辣的目光啊。哎, 俱往矣~~~ 用父母的钱真是不知道挣钱艰难。。

如今俺家境也贫寒, 换耳机的时候只买20块左右的耳机。更贵的俺连想都不敢想, 特别是成为房奴以后。


100人民币真的是狠多钱了,可以买甚至 200 个鸡蛋(在美帝)。


** USDA 是美国农业部的缩写


买耳机因为什么?

因为习惯了。


耳机哪方面是你最关心的问题?

频率响应(曲线)和质量控制。


“我感觉便宜的耳机也没什么问题啊。。被嘲讽了。。”

俺支持您。 坚决怼回去。


能听出电的质量, 那是 1998~2000 年左右网民对某些自我暗示能力特别强的耳机用户的嘲讽, 没想到这过去的 20 年来, 这种嘲讽也被大湿转化成了 “另类事实”来宣传。 这个现象既好笑又发人深省。 那时候网易论坛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总坛,俺混的是北坛。

耳机之间比格和价格也许很大。声音的区别很小。即使有些许的差别, 也能通过 EQ 纠正。





贴给那些以价论声的同学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1, EL526 (2017)
Jeroen Breebaart



其他就不必多说了。


具体的区别可以通过实验, 自己用眼睛看到区别的, 甚至不需要耳朵。

欢迎来踩俺的专栏以及 120 多篇散文:

中篇散文:


#####################################################

答问:既然能通过均衡器来调节音乐的频响曲线,那么更好更贵的耳机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答问:是什么让音响走入玄学的道路?

答问:对于耳机,煲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问:耳机厂商为什么不把耳机煲好了再卖?

答问:耳机线提升耳机的原理是什么?

答问: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什么危害吗?

#######################

看了你的散文还是想煲耳机怎么办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俺家的入户线确实是陈年老铜的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过去的几十年发烧友们念叨的 ”耳朵收货“ 是狠有意义的。

特别是当您有了一些免费的耳朵测听软体的帮助并且学会运用的时候:

您可以留下相对客观的记录, 不用再被大湿忽悠。

那些吆喝线材调音的大师说的和唱的, 您都可以当超导体放掉:

俺可以和您分享的 RULE OF THUMB 就是:

只要某个大师念叨线材,不管他/她是 MD 还是 PHD, 他/她有八成的可能是湿漉漉的大湿。俺不会点名的。千万千万千万别自己对号入座。

那些念叨耳机要煲的, 十有八九是奸商,当然还剩 10% 的可能不是。 那些 10% 里面的请别紧张。俺不会点名的。千万千万千万别自己对号入座。



基本上耳机就是个人造的东西, 即使神奇, 它也比不上人工耳蜗神奇。

比价钱,

所有的耳机都比不上人工耳蜗+手术费用贵。


【待续】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