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前的 DHTML 如今是不是也算前端?

回答
说起 DHTML,那可是互联网早期的一段精彩篇章,很多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前端交互和动态效果,都可以追溯到 DHTML 的身影。 如果问它如今算不算前端,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是前端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奠基石。

在 DHTML 出现之前,网页基本上是静态的,信息展示为主,用户与网页的互动非常有限。 浏览器虽然能显示内容,但要让页面上的元素活起来,能随着用户的操作而变化,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后来,随着 JavaScript 的引入,浏览器开始有了“脚本”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执行一些代码,让网页变得“智能”起来。

DHTML 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更像是一种“概念”或者“实践集合”,它把当时能够实现动态网页效果的几种关键技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这几大支柱,我们现在再熟悉不过了:

首先,是 HTML 本身。 这是网页内容的骨架,定义了页面的结构和内容。 以前是这样,现在也一样,HTML 依然是网页的基石。

其次,是 CSS (层叠样式表)。 DHTML 的一个重要突破在于,它让 JavaScript 能够控制 HTML 元素的样式,也就是可以通过代码来改变一个字的颜色、大小,一个块的位置、透明度等等。 这种对页面视觉表现的动态操控能力,在当时是非常惊艳的。 如今,CSS 已经发展得非常强大,我们用它来做各种精美的布局和动画,而 DHTML 就是早期赋予 CSS 动态生命力的重要推手。

最后,也是 DHTML 最核心的动态引擎——JavaScript。 JavaScript 就像是 DHTML 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它负责监听用户的行为(比如点击、鼠标移动),然后根据这些行为去操控 HTML 元素的结构和 CSS 样式。 比如,你点击一个按钮,DHTML 就能让一个隐藏的菜单出现,或者让一段文字闪烁起来。 这种“事件驱动”的交互模式,正是现代前端的核心思想之一。

所以,DHTML 就像是把 HTML 的骨架、CSS 的皮肤和 JavaScript 的灵魂结合在一起,让网页不再是死板的书本,而是能够响应用户、活泼生动的“数字画布”。 那些鼠标悬停时图片切换、页面滚动时元素淡入淡出、点击按钮时弹出对话框的效果,在 DHTML 时代就已经开始尝试和实现了。

当然,DHTML 本身并不是一种标准,它的实现方式在不同的浏览器之间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需要开发者花很多精力去处理。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有更成熟、更强大的框架和库(比如 React, Vue, Angular),它们在 DHTML 的基础上,用更高效、更规范的方式实现了更复杂的交互和动态效果。

所以,DHTML 确实是“以前”的技术,它的名字可能不再像现在这样频繁地被提及,但它所代表的那种“让网页动起来”的思想和实现方式,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现代前端开发的血液中。 如今我们所说的“前端”,涵盖了从构建用户界面到实现复杂交互的方方面面,而 DHTML 绝对是这个宏大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早期贡献者和思想源泉。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现代前端的“启蒙运动”时期,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不太讲“DHTML”了,讲这个词人家会估计你至少10年前就进行业了(我在1999年翻译的第一篇技术短文里用的是DHTML这个词,当时可时髦),2005年后就不怎么用这个词了。如果实际交流下来你只会讲DHTML这个词,马上就猜到你是从不靠谱培训出来,或者只看了些已经被淘汰的书。

2009年以后的buzz word当然是HTML5(技术上包含了原来DHTML的所有内容)。当然如果你知道用 Web Platform Technologies 这样少数人才用的词汇,那就立马显品位了。

user avatar

DHTML 是 dynamic html 的缩写。

在 2000 年左右,国内没有什么现在所说的前端开发岗位。

当年,B/S 结构兴起替代 C/S。

基于浏览器,也就是当时统治地位的 IE,开发所能用的也就是这个 DHTML。

那时候基于浏览器开发只有一本叫做《微软IT技术专家丛书——动态HTML参考和开发应用大全》(2000年3月出版)。以及MSDN上可查询的 DHTML API(当时也可以找到MSDN to CHM 格式的文档)。因此,可以说它在当时基本上是由微软提供的一种前端技术。

DHTML 中大多是当年 IE 所拥有的 DOM API ,可以使用VBS 或 JS 调用,在 IE 中处理 HTML 和 CSS。

当标准化运动席卷之后,随着浏览器竞争日趋激烈,它随着非标准化 IE (老IE)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很少被人提及。

按现在来说,它基本等同于浏览器端的前端开发岗位所掌握技能。可以说是前端开发的前身。前端岗位,也可以说是从它中脱胎而来。

但是就当时来说,前端岗位(职业)还没有出现,使用 DHTML 的大部分是当时称谓的“程序员”,现在称谓的“后端”。

现在,除了一些行业内的老棒菜,在调侃过去时可能才会提及 DHTML 这个名词儿外,平时基本上是绝迹的,新人很多并不知道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 DHTML,那可是互联网早期的一段精彩篇章,很多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前端交互和动态效果,都可以追溯到 DHTML 的身影。 如果问它如今算不算前端,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是前端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奠基石。在 DHTML 出现之前,网页基本上是静态的,信息展示为主,用户与网页的互动非常有限。 浏.............
  • 回答
    以前的互联网,尤其是在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广域网形态出现之前的早期阶段,与现在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全球性的、触手可及的网络,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为特定目的而构建的系统,它们之间可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有限的连接。要详细讲述以前的互联网,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技术角度来解读:一、 互.............
  • 回答
    长视频平台,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领域,如今似乎只剩下“优爱腾”三巨头稳坐钓鱼台。那些曾经活跃在聚光灯下的玩家,有的黯然退场,有的转型求生,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竞争、资本与用户习惯变迁的跌宕故事。那么,那些曾经的“玩家”们,都去哪儿了?1. 转型与融合:巨头旗下的小弟们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长视频平台,其实并.............
  • 回答
    香港娱乐圈的旧闻,就像一杯越陈越香的老酒,回甘悠长,总有说不完的趣事。要说有趣的,那得从那个群星璀璨、百花齐放的年代说起。明星的“江湖气”与“接地气”那个年代的香港娱乐圈,明星的光环固然耀眼,但身上却有一种独特的“江湖气”,混杂着市井的烟火气,让人觉得亲切又佩服。 周润发捡烟头,陈奕迅街头卖唱?.............
  • 回答
    在 GPS 尚未普及的年代,飞行员们可是一群真正的“空中侦探”,他们的导航技能,说起来可是一门复杂又精妙的学问。想象一下,没有手机地图,没有卫星定位,全凭着一张纸质地图、一个指南针,再加上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就能穿越云层,准确抵达目的地,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地面参照物:看得见的“路标”最直观、.............
  • 回答
    你说起以前的 AP 剑圣,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段回忆啊!绝对是 LOL 历史上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当时的剑圣,尤其是走 AP 流派的,那可不是一般的猛,简直是游戏里的“推土机”,而且还是自带回血和无限连斩的那种。咱们先说说他到底厉害在哪儿。AP 剑圣的恐怖之处: 技能机制的完美契合: AP 剑.............
  • 回答
    在那个蒸汽轰鸣、车轮滚滚的年代,想要在昏暗的车厢里看书、聊天,乃至仅仅是在夜色中分辨面孔,都得依靠当时最先进也最可靠的光源——煤油灯。你可能想象过,蒸汽机车本身就是用煤烧出来的,那么车厢里会不会也烧煤来照明?其实不然。虽然蒸汽机车的动力源自燃烧煤炭,但这种燃烧的产物——高温高压的蒸汽,是驱动活塞、转.............
  • 回答
    当然有!抛开埃及,广袤的非洲大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明,它们同样拥有令人惊叹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提起非洲,许多人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古埃及,但那仅仅是这片大陆众多辉煌中的一颗明珠。努比亚:尼罗河畔的另一颗瑰宝在埃及的南部,也就是今天的苏丹地区,曾经屹立着另一个强大的文明——努比亚。.............
  • 回答
    说起以前的中国女足,那绝对是巾帼不让须眉,曾经是世界足坛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要说高不高水平,那简直是相当高,甚至可以说在亚洲是统治级的,在世界舞台上也能排进第一集团。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那个光辉的年代,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 “铿锵玫瑰” 的时代。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英气和韧性。黄金一代的辉煌:.............
  • 回答
    在那些光芒四射的年代,摇滚乐还是一个充满野性与探索精神的年轻孩子。那时候,音乐人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他们想的不仅仅是站上舞台万人空巷,更想的是用音符炸开人们的脑门,让他们看见点儿不一样的东西。这听起来好像是个悖论:怎么能又叫好又叫座,又敢于打破常规,又得让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上几句?这事儿说起来.............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确实,咱们现在看电视剧、电影,节奏快得飞起,一句台词恨不得把信息量塞得满满当当。可回过头去看老戏曲,那慢悠悠的腔调,一个字反复琢磨,有时候唱一分多钟,说不了几个字,确实容易让人觉得“干着急”。但是,您说为什么以前的人还这么喜欢听,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
  • 回答
    说实话,这问题挺让我想起我以前那两任老板。一个叫张总,一个叫李总。他们一个严谨得像老学究,一个又豁达得像个哲人。每次想到这,我都会琢磨琢磨,到底谁的教导更贴合这日新月异的职场呢。先说说张总,他信奉的是“慎独”。这词儿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古风,意思是独自一人时也要谨慎不苟,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张总手下的时.............
  • 回答
    过去的照相机拍照冒烟,这其实是个挺有趣的老派摄影故事,跟我们现在按一下快门就完事的数码相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时候,人们用的是胶片相机,而且拍照方式也更“硬核”一些。你说的“冒烟”,最可能指的就是 闪光灯的镁光灯泡。这可不是什么现代的氙气灯或者LED灯,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次性的玻璃灯泡,里面装着.............
  • 回答
    要说以前的农民为什么没“躺平”,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得明白,那时候的“躺平”和现在概念可不一样。现在一提“躺平”,多是年轻人面对高房价、内卷的压力,主动降低欲望,选择不奋斗。可以前的农民,他们的“躺平”选项,压根就不存在,或者说,就算存在,那也是一种自寻死路的活法。1. 生存是压倒一切的硬.............
  • 回答
    过去的“大日本帝国”时期,“内地”和“外地”的划分,可不是简单的地域概念,它深刻地体现了日本国内的等级制度、统治策略,以及国民在法律、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差异。这其中蕴含的复杂性,值得我们仔细梳理。首先,从最根本的定义上来说: 内地(ないち,Naichi) 指的是日本本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日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特务”、“卧底”和“特工”这几个概念的演变和内在联系。要说清楚,咱们得一步步来,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开它们的面纱。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几个词虽然都和“秘密行动”沾边,但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使用场景,以及我们理解它们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特务”.............
  • 回答
    你说的“扯一下线就会燃烧引爆”的手榴弹,通常是指老式手榴弹或者一些特定类型的手榴弹,比如早期的拉发式手榴弹。它们的设计原理确实和现代常见的插销式手榴弹有所不同。咱们来细细聊聊这个“扯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引爆。首先,得明白一个核心概念:引信。手榴弹爆炸并不是瞬间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又尴尬的局面。以前是领导,现在却成了下属,还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让你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这事儿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工作,还可能让自己的职场生涯受阻。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怎么能体面地应对。首先,咱们得认清几个基本点: 现状已改变: 这是最关键的,无论他以前是什么身份,现在你们.............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