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回看中超的衰落,是不是由于所谓的恒大模式引发的?

回答
说中超的衰落是“恒大模式”一手造成的,这话说得有点太绝对了,但你这么问,我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确实,当年的恒大用一种近乎粗暴但又极其有效的方式,改变了中超的格局,也点燃了整个联赛的虚火。回头看,这种模式的后遗症,绝对是导致如今联赛面貌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我给你捋一捋这个脉络吧。

恒大模式的“黄金时代”:钱给到位,什么都有

在恒大横空出世之前,中超联赛其实一直不温不火。虽然有过一些外来资本注入,但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并没有真正掀起巨浪。直到2010年,恒大集团接手了当时还在乙级的广州医药队,并迅速开启了他们的“恒大速度”。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

疯狂的金元投入: 恒大集团不差钱,他们往足球上砸钱,那叫一个“不眨眼”。球员引进上,他们几乎是直接对标欧洲顶级联赛的标准。孔卡、穆里奇、埃尔克森、保利尼奥…… 这些名字随便拿出一个,在当时的中超都是现象级的存在。不光是外援,国内球员的转会费和薪资也被抬到了一个离谱的高度。
高薪挖角国内精英: 为了快速提升实力,恒大不仅引进大牌外援,也用高薪挖走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球员,比如郑智、郜林、冯潇霆等。这就好比一个班里,突然来了个土豪同学,把所有最好的学习资料和辅导老师都包揽了,其他同学想学都难。
“外援红利”与“本土断层”: 恒大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高水平外援来统治比赛。这些外援带来了更强的技战术能力,帮助恒大在中超和亚冠赛场上予取予求。但副作用也非常明显:本土球员在中超联赛中更多的是扮演配角,难以获得真正的锻炼机会。当外援的水平远超本土球员时,本土球员的成长就很容易被压制,甚至出现“断层”。
短期功利主义的胜利: 恒大的目标非常明确——短时间内夺冠,并且要赢得漂亮。这种对胜利的极度渴望,让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这种模式确实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恒大在中超实现了“六连冠”,并且在亚冠赛场上两夺冠军,打破了中国足球在亚洲赛场的多年魔咒。

“恒大模式”的副作用:虚火、泡沫与不可持续

“恒大模式”带来的光鲜亮丽,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烟花秀,绚烂却短暂,并且留下了满地的狼藉。

联赛的虚假繁荣: 恒大的成功刺激了其他中超俱乐部,纷纷效仿。大家开始不计成本地引进大牌外援,抬高球员薪资待遇,整个联赛的“钱味”越来越浓。看起来非常热闹,但这种繁荣是建立在不健康的“烧钱”基础上的。一旦投资方资金链出现问题,整个联赛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
经济泡沫的破裂: 足球俱乐部的投入需要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支撑。恒大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母公司的输血。当母公司自身面临经营困难,或者政策风向转变时,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就暴露无遗。很多俱乐部因为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大幅削减开支,甚至解散,球员欠薪、俱乐部转让、归化球员流失等问题层出不穷。
青训的滞后与人才断档: 正如前面所说,恒大模式过分依赖外援,对本土青训的投入相对不足。其他俱乐部为了生存和竞争,也把重心放在了引进外援和争夺现有国内优秀球员上,而不是踏踏实实地搞青训。结果就是,中国足球的根基越来越浅,年轻球员的培养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现在国家队层面人才断档的问题尤为突出。
战术的单一与对足球本质的忽视: 过度依赖外援的个人能力,也导致很多中超球队在战术打法上变得非常单一,缺乏系统的、本土化的战术风格。比赛的观赏性也大打折扣,更多的是看几名外援的个人表演,而不是团队的整体配合和深入的战术演练。这与足球运动本身的魅力有所偏离。
“归化潮”的隐忧: 为了应对球员断档和提升国家队成绩,中超一度出现了大规模的“归化潮”,这也是恒大模式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短期内引入了李可、艾克森、洛国富等球员,但其背后暴露出的本土青训薄弱以及对“捷径”的过度依赖,同样是值得深思的。这些归化球员的融入问题、状态下滑以及后续的培养断层,都使得“归化潮”的成果打了折扣。

回看过去,我们学到了什么?

所以,你说“恒大模式”是中超衰落的罪魁祸首,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它不是唯一原因,但它加速并放大了中超联赛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并且用一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将联赛推向了一个 unsustainable 的顶峰,然后又狠狠地摔了下来。

它就像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红产品,用最快的速度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赚足了眼球,但当光环褪去,大家才发现它并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甚至还制造了新的问题。

如今的中超,经历了金元泡沫破灭后的阵痛期,联赛的投入大幅缩水,外援水平下降,比赛的观赏性也受到了影响。这与其说是“衰落”,不如说是从一个过度膨胀的泡沫中回归到了一个更现实的起点。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真正从“恒大模式”的教训中汲取经验,回归足球发展的 职业化、市场化和青训根本。只有打牢地基,中国足球才有真正的未来,而不是仅仅依靠几年的“烧钱”游戏来维持那一点点虚假的繁荣。

总而言之,恒大模式的出现,像是一记猛药,瞬间激活了沉寂的中超,也埋下了日后隐患。它固然带来了耀眼的成绩,但其背后所暴露出的对足球发展规律的违背,对青训的忽视,以及对金元足球的过度依赖,都成为了今天中超联赛不得不面对的沉重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当然就是。下面说说为什么

包括足球在内的竞技体育运动,和其他的行业相比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专业门槛高,二是人才培养时间长。足球从业人员无论顶级联赛还是基层青训,基本上都是从小就干这个,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搞足球。在这个前提下,在短时间(3~5年)内,足球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数量其实比较刚性的,增长空间有限。我认为正确的振兴足球做法应该是在从青少年抓起,抓手是通过让更多的足球人才留在这个行业内,包括较高水平运动员、各体育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

恒大搞足球的方式,一言以蔽之就是砸钱,主要向一线队砸钱。十年以前的事很多人记不清了,但我还记得恒大在中超普遍的赢球奖金是40~60万一场的情况下直接把这个数字提高到了500万。但在高专业人员的供给有限的情况下,砸钱并不能增加高水平球员、教练的数量,只能造成现有的行业内要素向恒大聚集,恒大囤积了大量国脚,但主力位置有限,很多人打不上比赛,虽然钱挣了不少,但足球水平是荒废了,来不了恒大的也人心浮动,看着自家球队给的那仨瓜俩枣再也提不起精神。国内球员水平有限,于是就花大钱引进外援,给外援开高工资,造成后全世界足球界都知道中国是人傻钱多之地,不管哪里的球员只要听是来中国立马把价格抬高几倍。

造成的结果就是从顶级联赛开始的军备竞赛,把中国足坛炒成了世界最贵,大量的真金白银从外援、外教手里流出,而之前摇摇欲坠的国内球员留洋之路,也几乎全部断掉(大家都不傻,回来能多挣几倍钱谁还出去,武磊这样的“傻子”几乎是绝无仅有)以至于在经济增长放缓后(再配合足协脑残的中性化名称政策),很多俱乐部已无力无意继续投资足球,整个足球市场遭遇断崖式下跌,反过来一定影响青少年进入足球行业的意愿。

说得到这里肯定有人拿两件事反驳我,一是亚冠,二是恒大足校。先说亚冠,恒大之前的中国球队亚冠成绩与国足的成绩是相配的,恒大既然向一线队砸了这么多钱,本身的球队水平自然提高了,夺亚冠并不奇怪。至于恒大足校,应当承认这是一个好事,但在当前中超全面萎缩,从业人员收入预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恒大足球引入的人才和因为上述情况被劝退的人才,能否相抵还是个问号。

最后说个简单的类比,恒大在2011年开始对足球做的事情和58年某些人做的事情很类似,都是为了追求高产“卫星”,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把别人田的稻谷都移栽到自己田里,国内不够再从国外进口,从而打造超高产田“示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