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支持平等的女权话题变成了对平等毫无帮助性别对立骂战?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

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

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承认并纠正历史上由父权制带来的性别不平等,为女性争取应有的权利和尊严。这包括在教育、就业、政治参与、法律保护以及社会观念等各个方面,消除基于性别的歧视和压迫。理想状态下,这是对所有人(包括男性)都更有利的社会进步。

然而,在实际的社会运动和线上讨论中,有时会出现一个微妙的转向。当长期遭受不公待遇的群体开始发声时,不可避免地会强调自身的“受害者”身份,以唤起共情和关注。但如果这种“受害者叙事”被过度放大,甚至变成一种标签化和唯一化的叙事,就容易产生问题。

忽视了复杂性: 现实世界中的不平等是复杂的,它受到阶级、种族、地域、性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过分强调“女性就是受害者,男性就是压迫者”的二元对立,会忽略其他身份认同在其中的作用,也无法解释为何有些男性也可能处于不利地位,或者有些女性可能掌握不当的权力。
情感的释放与宣泄: 长期以来积压的委屈、愤怒和不满,在获得表达空间时,很容易转化为激烈的言辞。这种情绪化的表达本身是有其合理性的,它是对压抑的回应。但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滑向情绪的失控,将个体化的愤怒投射到整个群体。

二、 语言的武器化与身份政治的极端化

互联网的兴起为女权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但也成为了性别对立言论的发酵器。

简化与标签化: 网络讨论的碎片化和即时性,使得复杂议题往往被简化为几句话、一个梗或者一个标签。一旦某个女权主义观点被简化为“攻击男性”的论调,或者某个反驳被解读为“性别歧视”,双方很容易被迅速地划分阵营,陷入“非敌即友”的思维模式。
身份认同的固化: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性别身份与某种政治立场(例如女权主义)高度绑定时,任何对该立场的批评都可能被视为对其个人身份的攻击。这导致人们更倾向于捍卫自己的“阵营”,而不是理性地分析观点本身。
“扣帽子”与“滑坡谬误”: 在网络论战中,“扣帽子”(例如给持不同意见者贴上“厌女”、“恐男”、“拳师”等标签)和“滑坡谬误”(例如将一个相对温和的观点推导到极端负面结果)是常见的攻击手段。这些手段极具煽动性,能够迅速激化矛盾,但对实质性问题的讨论毫无帮助。

三、 误解与刻板印象的相互强化

无论是支持平等的女权主义者还是反对者,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强化彼此的误解和刻板印象。

对女权主义的误读: 一部分人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停留在刻板印象层面,认为女权主义就是要求女性特权,是“女人压迫男人”的运动。当他们看到一些激进的言论时,就很容易将这种个例泛化到整个女权主义群体,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对男性群体的概括化: 同样,一些女权主义者在揭露男性在特定结构性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时,也可能使用过于概括性的语言,导致部分男性感到被全盘否定和攻击,即使他们并非处于优势地位,或者也认同性别平等。
“沉默的大多数”的缺失: 在激烈的网络对立中,那些真正认同性别平等、不认同极端言论的中间派或温和派,往往因为不愿卷入“骂战”或声音被淹没,而选择沉默。这使得线上呈现的往往是光谱的两端,加剧了对立的观感。

四、 目标模糊与策略失当

有时候,讨论变成性别对立,也与对“平等”目标的理解以及实现平等的策略有关。

对“平等”的定义之争: “平等”本身就有多种理解方式。是结果平等还是机会平等?是绝对平等还是相对平等?如果缺乏对这些概念的清晰界定和讨论,就很容易在具体议题上产生分歧,并升级为对立。
攻击性策略的无效性: 虽然激烈的言辞有时能引起关注,但长期的、充满攻击性的策略,对于争取广泛支持、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它容易疏远潜在的支持者,并将焦点从核心诉求转移到言辞本身。
“田忌赛马”式的比较: 有时为了论证女性所遭受的不公,会拿来和男性所面临的某些困境做比较。然而,如果这种比较变成一种“谁更惨”的竞赛,而不是指出问题根源在于性别结构,就容易陷入相互指责,而非共同解决问题。

为什么这“毫无帮助”?

正如你所指出的,这种性别对立的骂战之所以“毫无帮助”,在于它:

1. 消耗了积极的社会能量: 大量精力和时间被用于相互攻击和辩护,而不是用于推动具体的、建设性的政策改变或观念普及。
2. 加剧了社会分裂: 它在不同性别群体之间制造了隔阂和不信任,让本应合作解决问题的双方成为敌人。
3. 稀释了核心议题: 当讨论焦点变成谁骂得更凶、谁的言论更“政治不正确”时,真正关于性别权利、机会均等、消除歧视的实质性讨论就被淹没了。
4. 阻碍了进步: 许多男性因此对女权主义产生抵触,即使他们本可以成为支持者。而一部分女性也可能因为对这种极端论调的失望,而对整个运动失去信心。

总而言之,支持平等的女权话题之所以容易滑向性别对立的骂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原始诉求的放大与异化、网络环境的催化、语言的武器化、身份政治的极端化、以及对平等概念理解的差异和策略的失当。它并非女权主义的必然归宿,而是运动过程中一种需要警惕和反思的现象,它最终阻碍了我们共同迈向真正性别平等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女性权利,区别于男性权利,从共同的公民权利、人民权利、人类权利中单拎出来,并且冠以“主义”之名起,它的目标就不可能是局限于“男女平等”或者“男女平权,不然,它为什么不叫男女平等主义或者男女平权主义呢?

XX主义,其定义本身,就是将XX视作其信奉者的高于一切的目标和信仰,这是具有排他性的。

所以女权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将女性权利视作高于一切的目标和信仰。所以女权主义者,不可能去照顾男性的权利。男女平权只是女权主义在男性权利占据优势的时候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罢了。

同样,女性主义,当然是将女性视作高于一切的目标和信仰(女人最大)。那么女性主义者,当然也不可能考虑男性,男女平等也不过是其在男性占据优势地位时候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user avatar


牛的,我无聊随便写的,起码一堆人举报,有人跳脚了。


改了10遍,全删除了,原文我简单说下,大概就是我无聊扒人的历史记录,一个说自己年入70W存款800W的白富美和3E资产的168的男士相亲,并且拒绝了这个相亲,我就好奇,到底是多大底气可以拒绝3E资产。

她在各种答案里说自己是平权,但是每个回答都是,个位数的赞同,千位数的评论,常玩知乎的就知道,当评论比点赞数多太多的时候,就说明他发的这个观点是很有问题的。

我从她的关注的问题来看基本都是彩礼问题,我通过知乎的名字搜索到了微博的名字,发觉就是个装逼的奇趣蛋女权在装平权。

经过就是这样,中间爬取了一堆发言,我也不知道哪里违规了,我改了10遍,或许知乎见不得扒人的记录吧。

那女生叫XXXXX,在男士身高这个问题里极其活跃,大家如果遇到了可以点进去看看。

我上次看到这么装逼的,还是那个知乎名人海贼王。

就这,根本没有什么平权,撕开平权的面具,女权就是女权。


其实这真是我前天无聊的时候写的,然后因为知乎一直叫我修改修改修改修改,我第一遍确实有脏话,但是后面不断地修改,我保证比那年我写检讨的时候用词还文明,还是给我删除了,并且把评论也都给我删除了,我都蒙了。

很多人说我匿名了可以艾特,但是我最开始是没有匿名写的流水账。我就不艾特了,我刚刚在草稿箱里翻到了最开始的草稿。

好奇是谁的,可以在下面那个,女生到底有多在乎男生身高的问题里,翻翻谁跳脚的最厉害,谁70W年薪90后+父母是国旗护卫的+相亲看不起3E家产的168男士。

就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好了,我不更了,耽误我一天更新别的好心情。

草稿:

user avatar

当很多打着女权旗帜的人已经公开反对性别平等的时候

你还指望所谓的女权能真正促进性别平等,并且成为性别平等的路标?

当对男性的污蔑、嘲讽、鄙视已经成为一种网络舆论政治正确的时候

你还指望男性会平心静气和对男性发起攻击的所谓女权进行柔声细语的解释和交流?

如果说中国社会依旧存在性别不平等的情况

大多数男性是愿意承认并也愿意为改变这一情况而努力

但当有人举着女权的旗帜向男性发起事关生死存亡的进攻时

也就没法责怪男性对所谓的女权不加区分的放AOE技能

毕竟对男性来说,也只有先自保,然后才能去考虑两性平等的问题

没人愿意把生存的权力交到敌人的手上,指望自己能获得敌人的悲悯

user avatar

看了一半这么理性感觉不像是女的能写出来的

再一看果然是男的

别误会 我不是在夸你

国男什么都缺 最不缺的就是女权男和理中客

user avatar

因为女权运动本身从诞生伊始就是无组织无纪律无原则无底线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运动有放无收,思想混乱,最终必然演变成暴动。

女权运动一开始是争取女性的基本人权、平等劳动权利和平等政治权利,这其中有一些准恐怖主义的手段,但是动机还是有道理的。

但是在上述目标逐渐实现以后,女权运动无组织无纪律无原则无底线的问题就开始暴露了。

因为无组织无纪律,使得女权运动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约束体制和外部道德体系,也不愿意接受既有的父系社会道德体系,任何人都可以肆无忌惮的打着女权旗号自行其是。

因为无原则无底线,使得女权运动的进程充满了激进性和侵略性,而且诉求永远是浮动的、双标的和精致利己的。







在这种情况下,平权的底线早就被突破了,平权的内核已经消亡成为空壳了,现在对女权运动而言平权只是个幌子或者遮羞布而已。

鉴于女权运动组织混乱,永无休止,既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和欲望,又不愿意受既有的父系社会道德规则约束,其结果就是在极端化方面形成恶性竞争,谁仇男辱男口号喊的越响,谁就越有市场和影响力。

女权被污名化,不仅是劣币驱逐良币,而且还像传播瘟疫一样互相传染极端化狂热病。

女权因为自身缺陷,导致自身一部分(现在演变成一大部分)人掀起了骂战,这个责任不能由别人来负,骂战未来要引向何方,也不是个别所谓温和派女权自己单方面说了算的了。

自己人惹事的时候毫无顾忌,事情搞大了想把平权的破鞋再捡起来穿?有那么便宜的事吗?

好好留下来享受被污名化的后果吧。

user avatar

骂战并不那么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只允许一方骂。

user avatar

女权主义→从女性角度定义的权利、是非观、价值观,以部分人的需求来定义全部人的权利、义务,你告诉我这叫平等?

古代贵族在定义奴隶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很“慈悲”。

男权、女权我都不支持,我只支持人权,而女权非得要用女权来涵盖全部定义权,凭什么?

user avatar

要平权就彻底平权。

不彻底平权你跟我相对平权,相对平权还是男主女外,我反对。

女权有多少愿意平权,愿意有几个养老公,愿意老公在家带孩子的,说家务,男性不差啊。现在男的做饭做菜可比女的多啊。

本质来说女权,是纸上谈兵,虚张声势。

自己都没有做到那一步,就要求男性。

口口声声赞美男性牺牲,救女是光荣的,然后男方父母无人照顾,男方父母背痛疾病复发,进了医院,无钱治疗,去世。

对啊,一句赞美鼓励男的牺牲就可以让男方家庭瓦解。

一句好人卡,无敌啊。

user avatar

因为大家都看明白了:没有任何一种措施可以保证女权追求平等。一个存在巨大利益诱惑,而监督机制为0的主义旗下,腐化是必然结果;如果女权主义者全靠自觉追求平权,那柏拉图都会笑醒。

指望真女权?不靠谱的,女拳冲在前面的时候,女权没准在什么地方偷笑。当人们反击女拳的时候,女权跳出来指责反对者制造性别对立。

比如去年很火的,网友扒出“marry不是玛丽”以女权主义的名义,招募免费女粉丝给外国人嫖,收外国人的钱。

真女权不做声。

酷玩等大v跟进曝光,这件事在网上火了之后,之前默不发声的真女权跳出来了,不是撕皮条客,而是骂网友污名化女权!

什么叫污名化女权,就是把女权做过的事情复述一遍?

女权主义者又不用考试,女权主义又没有明确什么事不能做,又没有监督措施,鬼晓得他们嘴里的平权是真是假?出问题了开除个把人的女权籍就能摆脱干系,这像不像壁虎的尾巴?

题主一上来就说女权是平权,这就直接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还问个捷豹跑车啊。现在你回归第一步,凭什么女权是平权,我们不要定义,只要证据。谁推广谁举证,民众有接受与不接受的选择权,没有选择性甄别的义务。

别说什么女权就是平权,历史上就是追求平等;王朝百年都该崩了,女权这种工业时代的文物,信息时代一样用?你用蒸汽机纺纱来求职么?

user avatar

A队和B队比赛,会让一个名字叫“A队铁杆脑残粉”的人来当裁判吗?

平等,会让一个名字叫“权主义者”的人来定义平权吗?


最近B站那个《后浪》被很多人抨击,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视频中说的那么好,我们并不是视频里的年轻人。

假如这时候,B站出来了一个《回复抨击后浪观众》的视频,里面全程都再说“你们在说谎,你们这一代人就是过这样的生活,你们只是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你们希望国家给你们更多福利才卖惨的,《后浪》被抨击被诋毁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这必定会引来比之前更多的抨击谩骂,假如这时B站再次回应“你们生气了抨击我们,恰恰说明了你们就是这样,我们说出了你们的真实想法,所以你们这群人被戳到痛点做贼心虚开始气急败坏了

如果B站真的如我所说,必定会引起更多网民的不满对吧?

那么同理,女权话题下女权主义者次次都会这么做

女权:男权社会,男性是既得利益者,男性压迫上千年女性

群众:“我又没压迫女性,我也没活上千年,再说了他们干的关我啥事?”

女权:“你们就是想压迫女性,所以你们才会诋毁女权”

群众:“SB”

女权:“气急败坏了,恰恰说明女权的正确性”

这就是骂战的起因和反女权的诞生,只要女权开一天地图炮,必定引起无辜者的反抗,而女权主义者面对无辜者的反抗做的则会进一步给对方扣屎盆子,这样只会激怒对方,了解女权主义者是无赖之后的群众自然就成了反女权,这是人之常情,这也是近些年反女权越来越多的原因。

user avatar

你想过没有,为啥女权非得放出各种极端言论?保持温和理性打着平等的正义旗帜,哪怕只是虚情假意,这样拥有更多的支持者更多的群众基础不香吗?干嘛非得说些落人口实的言论,给对立方留下足够的论据。

因为女权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挑起性别冲突,男女互骂。不放出极端言论乱扫射怎么让男性的心中燃起仇恨,让足够多的男性加入战局?既然是为了制造男女矛盾,无论是让女性憎恨男性,还是男性憎恨女性那自然都是可以的。互相憎恨才骂的起来。而且通过极端言论才能筛选出足够狂热的支持者。只有狂热的支持者才会出钱出力。深圳禁食猫狗的支持者肯定是少数,但恰恰是这些少数人才会疯狂的想办法让禁食通过。普通人根本就不会去投票。一个极端粉可比十个甚至百个理性粉好用。

而且你即便知道女权的目的,你拿它们也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这就是一个阳谋。你不去管它们,它们可以肆无忌惮的霸占网络公屏,一点一点的让越来越多的女性从理性变得极端,然后越来极端,最后从线上网暴发展到线下。你们看看肖战的粉丝们不就是这种状态,一个老师上网课不好好教学,而是安利起肖战的歌,因为学生说了一句必糊,跟发了狂一样谩骂学生。你以为那些恐怖活动是随便拉个人入伙第二天就能给自己绑上炸药?哪个不是打着自由平等的旗号慢慢洗脑极端化的。

如果你去反对女权,女权也开心。只要有对手了,就能打起来,打起来就一定会有误伤。被误伤的人就会加入战团。于是雪球越滚越大。而且反对者看多了女权的极端言论,长期与女权对线,难免会有人因为杀红了眼变得和女权一样极端化。双方的仇恨自然也会越来越大。这可不是你说要克制就能克制的住的。

所以,女权你无论是对它听之任之,还是去反对它,对于女权来说只是策略用A计划和B计划的区别。有时候我都在想,女权故意说一些漏洞百出的话纯粹就是为了给对手送枪。如果女权一波爆发把对手全灭了网络霸屏,那岂不是要飞鸟尽良弓藏,到时候人人都来吃女权这碗饭,女权大佬们还怎么保持它们曾经超然的地位?适当的给自己制造对手本生也是一种发展模式。就好比英特尔有时候对它的对手AMD不但不打压反而要罩着它。


user avatar

因为水搅混了。

女权做为一门社会学科的分支有着所有文科的通病:知识壁垒缺乏,理论权威性不足。

知识壁垒缺乏:女权的内容谁都能看懂,只要认识字,会说话,看上几本书就能谈个二二三三。不像理工类学科,知识壁垒明显,你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导致大量啥也不懂的人,看上几句摘选,读几段微博,翻几页第二性,就能出来对线。就像火箭用水洗煤一样可笑。

理论权威性不足:人文学科的理论权威性都弱,社会学科的理论权威性更不如说是“同意某种划分方式的人更多。”

这不用怀疑,人文学科就是这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常态,不可能和理工学科一样有标准的权威。而这带来的问题就是,没一个人说了是算的。包括微博上被热推的著名女权著作《第二性》它的权威性也堪忧。你没有任何办法证明她是对的或者她是错的。只要你想,你可以把它以各种角度解读。它都是对的。哪怕它和其他著作如《性经验史》,《妇女运动》,《贞操论》,《女权辩护》。这些书籍中都有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地方。但是没有一个权威能说她们哪个对,哪个错。哪个是基础哪个是发展。什么情况下适用那套法则。

而这在理工学科是不可能出现的,理工学科的理论只有各种假说是可能相互冲突的。而这些假说是不会被做为标准的。无法证明的假说可以如果可以应用,那么与之矛盾的假说就是错的。

但是女权现在的情况就是她们说那些都是对的。你把女权的所有著作拆开打散再重新组合,她依然对。矛盾的双方都是对的,解释为不同流派的女权见解不同。

世界上哪有这种全对的东西啊?马克思主义都得中国化之后才是对的。解释内涵还时不时变动,一切以新的为准。

理论上的问题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下面就是关于网络上的女权一些看法。

女权为什么不管什么流派都是对的啊?

而且别说有流派了,哪怕你把那些流派的观点打散再次排列组合,依然是对的。

这就冒出了很多问题。以微博上举例来说。

“为什么当面对男性说教的时候女性是个独立的个体你无权对她干涉是对的,而发生矛盾的时候要男性去宠哄包容让步也是对的?不是独立的个体吗?”

“为什么在公安消防限制女性比例时候说剥夺了女性保家卫国的权利的说法是对的,而支援湖北时女护比例高说社会逼着女性去死也是对的?到底该怎么样啊?”

“为什么女性不是生育机器是对的,给你生个孩子也是对的?要生的时候说不是生育机器,要价的时候就是孩子是给你生的?”

“为什么平嫁平娶是对的,那冠姓权是女的也是对的,平嫁平娶不应该是对半开摇骰子吗?”

而更让人迷惑的是“为什么微博上掏出来一个就是反婚反育,日常恐婚。骂起婚女来一个比一个词汇丰富。而谈到冠姓权一个个都兴奋的不得了,争先恐后表达支持女性才拥有冠姓权?太监逛青楼吗?不是反婚反育吗?这不是婚女胎器吗?”

所以说这些互联网上的妖魔话题,虽然不能代表女权的深层次理论。但是想必各位也看出来了这反应了我上述的两点,女权没有知识壁垒谁都能说两句。女权缺乏一个权威观点来说明谁是对的。

甚至微博上还有一个词叫“女权鉴定师”。

如果你提出关于女权的权威性和真假性的论述,就会获得这个称号。也就是说女权是阻止一个权威的观点出现,或者某种共识的达成。你只要提出,她就说你是女权鉴定师。

所以这潭水是浑的,夹杂着无数糅杂破碎的观点,重复组合。她们也在阻止你澄清这潭水。因为一旦有一个权威出现,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权威解释。那这潭水马上就清澈了,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只有浑水才好摸鱼。只有摸到鱼,才能恰饭。

我们现在看到的女权,基本上都是在把各种女权流派的“女利”点糅合在一起产生的怪物。而女利点实现的条件则选择性忽略,甚至互为条件。

举个例子,我给你们打一套拳,体会精神。“你们男性觊觎我们的子宫,觊觎我们生育能力,想要一个免费鸡免费保姆,所以男性结婚时候要提供生活保障(解释房车彩礼存在的合理性是因为要购买女性生育和人格),女性不是生育机器,生不生孩子由女性说了算(又把生育和人格拿回去了)给你生了孩子承担了生育风险和负担,所以孩子冠姓权本来就属于女性(男性那1/2也拿走了)。”

看明白了吗?在这套话术里,你的房车彩礼是因为你是男人存在“缺陷”而要给女性购买补偿的。然后通过政治正确把这些再拿回来,然后再把生育当成筹码去换其他权利。

最后通过冠姓权再回去要更多的房车彩礼。

你们没发现吗?知乎生育问题下,男性已经默认房车彩礼购买生育权了。而最近大火的在冠姓权问题下,已经有大批的男性回答者默认房车彩礼购买冠姓权了,或者平嫁平娶孩子随母姓。

那么下一步,我预测就是女权主义者提出“鸡贼男拿房车彩礼又想买生育权,又想买冠姓权。”然后去诉求其他权利或者更高的价格。

这里的其他权利据我对线经验来看可能是贞操权。因为现在已经有不少女权主义者提出女性有婚外或者恋爱关系外的有灵魂伴侣或者肉体伴侣的合理性了。未来这种呼声可能也会变成主流。

user avatar

“女权”一词的恶毒之处,类似于“Black Lives Matter”,又远胜于“Black Lives Matter”。

“女权”一词诞生之初,就使用了语言污染的手法:

其一,“女”字绑架了所有生理性别为女的女性的阶级名义利益,使之在传播、传教、隔离方面无往不利;

其二,“权”字一词含糊不清,可以随着场景、事态、语义和群体利益变化,被解释为权利,权力,而权利的单边解释,意味着义务的天然解释缺失;

其三,“女权”一词,政治隐喻了中文政治环境下的女性权利是不受保障的,然而,在保障妇女人身安全,就业等权利处于世界前列的中国,甚至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官方妇联组织,“女权”其险恶的政治含义意图不攻自破。

西方政治正确发展至今,早就舍弃了创造这种极有进攻型,邪教式传播,明显带有政治隐喻的政治口号,转而呼唤“LGBT”,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或者攻击性更小的“‘黑’‘命’‘贵’”,只强调‘黑人’的‘命’,不讲“Black Rights”,只讲“Matter”,不讲“Killed”。即使如此,白左也饱受政治正确的荼毒,开始从这个泥潭里挣扎出来,用魔法对抗魔法,白人男警察逮捕自称收到公权性别侵犯的生理女性时,谴责了其“假定白人男警察的性别为女”,属实是用魔法对抗魔法;甚至于,出现了对抗“LGBT”的田园性别主义者“Terf”,宣告了远超生产力的政治正确与意识形态的赛博朋克化已经遭遇了自然人性的坚硬壁垒,在西方已经处于逐渐式微的情况。

说了这么多,我想要强调的是,“女权”从一开始不是为了女性权益而创造的词语,它是西方政客用于分化选民的政治工具,舶来中国之后,又成为分裂国家,埋下颜色革命的概念种子,现在已经开始发芽,影响国民生育率,制造社会矛盾和仇恨。

在法律上,我国妇女收到的保护是远高于男性的,在性侵犯,单亲妈妈安置,退休年龄,同工同酬,冠姓权等,妇女权益比重是写在法律里的;法律执行过程中,同样的犯罪行为,女性罪犯的审判力度比男性低了几十个百分点;政治上,我们有妇联;江湖上,个人,团体都是利女的;民俗上,甚至于彩礼还没有废除,公然对抗法律。

在我国接近70%城镇化、法律现代化的今天,我可以说在70%的地区已经“超额”狭义上的妇女保障,而女权主义者想要的,则是以可能存在的30%女性权益保护不那么下沉的非城镇地区的政治名义牺牲,换取身在70%的城镇的她们的实际利益,这是极为可耻和恶毒的。

现在,是时候向这群精致而恶毒的利己主义者,开炮了。

user avatar

那就得问第一个宣扬“女人是要哄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了.

男女交流中,女性一直强调的态度问题具体都是什么问题?

纸糖果儿:女人要的不是宠,而是你的态度

为什么现在的女孩子都要哄?

因为这句话的代价就是,和女人讲道理是没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愿意和奇趣蛋们讲道理的男性,被定义为“直男”各种嘲讽,好了,现在这些“直男”也放弃了,谁和奇趣蛋讲道理谁是傻逼。

和直男谈恋爱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想问一下,有没有那种时候就是真的不想去哄自己女朋友了?

类似的话题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关于女权主义讨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原本以追求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目标,为何常常演变成一场充满敌意和对立的性别骂战,对真正的平等进步似乎毫无益处。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起源与初衷的偏移:从平等诉求到“受害者叙事”的放大女权主义的根基在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