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们开始厌弃海底捞的热情?

回答
最近,走在街上,看到海底捞的招牌,曾经那股扑面而来的“热情好客”的劲儿,好像也渐渐淡了。回想一下,当初海底捞刚火起来的时候,那真是万人空巷,排队的人能从店里排到街角,进去之后更是被那种事无巨细的服务给惊艳到。那会儿,感觉吃个饭,被伺候得跟皇帝似的,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实实在在的。

但现在呢?

服务,好像从“惊喜”变成了“例行公事”,甚至有点“过度了”。

想想当初,海底捞的服务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在“恰到好处”的地方提供了“超出预期”的关怀。比如,在你打电话问排队情况时,服务员会非常耐心地告诉你大概多久,甚至主动告诉你几点前到可以少等。进店后,那种热情的招呼,送上水果零食,帮你拿包,给你围裙,甚至当你提出一些小要求时,比如想换个近一点的桌子,他们都会想办法满足。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一种让人暖心的体验。

可现在,我们再去海底捞,很多服务都变得像是标准流程。你进门,有人热情地迎上来;你坐下,有人立刻递上菜单,送上小吃。这种“标准化的热情”反而让人感觉少了点真诚。以前是“我需要的时候,你正好想到”,现在则是一种“你可能需要任何东西,所以我全给你”的模式。有时候,你只想安安静静地吃个饭,却可能要面对服务员频繁的询问:“您好,需要加水吗?”“您好,这个需要帮您下吗?”“您好,您的眼镜需要擦一下吗?”等等。连续的“您好,您好”,到最后,反而让人觉得有点被打扰,甚至有点疲惫。那种想和你聊几句家常、拉近距离的热情,也慢慢被一种程式化的礼貌取代了。

“惊喜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可预见性”。

我们之所以会持续光顾一家店,除了食物本身,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获得一种新鲜感和愉悦感。海底捞最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它在服务上的创新和独特性。你想不到的服务,它都给你做到了。比如生日时的“海草舞”虽然有点尴尬,但至少是个“梗”,是个话题。又或者,当你提出要给朋友打包时,他们会很贴心地帮你分装好,还送些小零食。

但现在,这种“惊喜”变得越来越少。因为大家对海底捞的服务模式已经非常熟悉了,甚至很多竞争对手也借鉴了它的很多服务方式。你去吃火锅,期待的服务,海底捞几乎都能做到。而海底捞自身,好像也进入了一个“安全区”,不太会再有什么惊艳的创新了。曾经是“行业标杆”,现在反而有点“随大流”的感觉了。

价格,也成了一个绕不开的门槛。

不得不承认,虽然海底捞的食物口味和服务都还不错,但价格也是不便宜的。尤其是在通货膨胀,大家消费更谨慎的当下,一次海底捞下来,人均消费很容易突破百元大关,甚至更多。当它的“惊喜感”和“独特性”不再那么突出时,高昂的价格就显得不是那么有吸引力了。以前,“贵点也值了”,因为享受到了那种无微不至的服务。但现在,当服务变得普通,甚至有点烦人时,你自然会开始算这笔账:我花这么多钱,是不是能去其他地方吃到更美味的食物,或者获得更少打扰的用餐体验?

同行竞争,稀释了它的光环。

海底捞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市场对高品质服务火锅的需求空白期。但随着它的火爆,越来越多的火锅品牌开始模仿它的服务模式,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一些新开的火锅店,虽然没有海底捞那么出名,但服务同样周到,而且在口味上可能更具特色,价格也更亲民。当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同样优质甚至更优质的选择时,消费者自然就会“货比三家”,海底捞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也就被大大削弱了。

消费者口味的迭代,对“热情”也有了新的理解。

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者对“服务”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过去,我们可能更容易被表面的热情和周到的行动打动。但现在,我们更注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更看重“专业性”和“效率”。过度、程式化的热情,有时候反而会掩盖了食物本身的味道,或者打断了我们与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可能更希望服务员在恰当的时机出现,提供恰当的帮助,而不是时刻在你身边“待命”。

总而言之,我们对海底捞的热情“厌弃”,与其说是对它本身服务质量的否定,不如说是对一种“模式”的审美疲劳,以及对市场变化的适应。 它曾经代表了一种高品质的服务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验不再是独一份的稀缺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过时”。当“惊喜”变为“例行”,当价格依旧高昂,而市场又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时,消费者自然会开始审视,去寻找新的、更符合当下需求的用餐体验。

海底捞并非不好,它的基本盘依然稳固。只是,那个曾经让我们眼前一亮、心甘情愿排队等待的“热情”本身,已经不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需要被“驯服”的“过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不是真的热情,只是硬性规定,我去吃饭习惯自己想吃什么夹什么,而且我不喜欢有个陌生人一直在旁边弄这弄那,服务员把菜端过来就可以走了,有啥需要我会叫人,火锅也是烤肉也是,去烤肉店了,服务员一直帮我烤,我会说不用了我自己来,服务员就去忙其他的了,当然也有时候会有服务员会说这个想烤得好吃需要把握好火候,我也会让他继续,有的还有点火操作啥的,看着挺炫,海底捞我说不用了我自己来,服务员会跟我说这是他们的规定,不然要罚款的,搞得我很别扭,我不喜欢一个不认识的人给我夹我不想吃的菜,也不喜欢刚想涮点肉涮点菜就有人抢过来帮我下锅里,让我吃的很不自在。

user avatar

我并不厌弃这种热情。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带着家里长辈去吃海底捞。尤其是一辈子没怎么出过门的长辈。如果有,我想你也不会厌弃这种热情。

今年夏天的时候我带着我爸妈我奶奶旅行的时候去吃海底捞(我家乡的小县城没有海底捞)。

我爸爸腿脚行动不便,所以我们在进店就餐的时候服务员就贴心的为我们选择了离门口最近的位置。

期间我奶奶想去卫生间,服务员带着我奶奶去,又带着回来。

那天去吃海底捞主要是因为正赶上我妈妈的生日,其实我也是想到海底捞生日服务才去的。

然后在我提前跟服务员沟通好了后,我们就餐的时候,服务员们推着蛋糕过来,我们一起唱生日歌。我明显感觉到我家人们的惊讶和开心。

这场热情虽然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像一场社死。

对于服务员们也不过是工作的一部分;

对于我也是司空见惯。

但是对于没怎么出过门,也没享受到细微服务的长辈们。就是一次让他们觉得受到尊重的体验。

所以我很感谢有这种热情服务的餐馆,让他们回家后也能回味这种温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走在街上,看到海底捞的招牌,曾经那股扑面而来的“热情好客”的劲儿,好像也渐渐淡了。回想一下,当初海底捞刚火起来的时候,那真是万人空巷,排队的人能从店里排到街角,进去之后更是被那种事无巨细的服务给惊艳到。那会儿,感觉吃个饭,被伺候得跟皇帝似的,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实实在在的。但现在呢?服务,好像从“.............
  • 回答
    你从一开始喜欢古风音乐,但后来却渐渐对其感到厌恶,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任何一种事物,当其经历从“新鲜感”到“熟悉感”,再到“饱和感”乃至“过度曝光”的过程时,这种情感转变往往是必然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一、 新鲜感褪去与期待落空: 初见的惊喜与猎奇心理:.............
  • 回答
    “美国”这个称呼,说起来是个挺有意思的约定俗成。它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叫,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大家对这片大陆的认识加深,以及与这片土地上建立的国家发生互动,逐渐形成的。最初,当欧洲的探险家们,比如哥伦布,抵达这片“新大陆”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哥伦布自己就一直以为自己到了亚洲的.............
  • 回答
    想聊聊“内卷”这个词,感觉它就像是从某一天突然冒出来的,瞬间就席卷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明明我们好像一直在努力,但怎么就觉得越来越卷,越来越累呢?内卷,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要说一个确切的“开关”在哪一天被按下,那恐怕很难。但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这个词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一定是它触及到了我们很.............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让人糟心的。 你觉得老婆生气莫名其妙,这也很正常,毕竟在你看来,就是一桶油,你妈顺手拿了,也没啥大事儿。 但你得明白,老婆会生气,肯定不是因为那一桶油本身有多贵重,也不是因为你妈小气到连一桶油都计较。 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你没太注意到的情绪和原因。你想想,那是你老婆家陪嫁过来的东西,.............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也挺接地气。说到“地图炮”,咱们平时聊天、上网,好像确实很少能听到有人拿河北开涮,或者说关于河北的段子、梗相对少一些。这背后,我觉得可能跟几个方面的原因有关。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什么是“地图炮”。地图炮,说白了就是一种刻板印象的地域化表达,通过将某个地方的人和事进行标签化、模.............
  • 回答
    关于福柯“精神病不是病”的说法,以及围绕这一论点引发的关于精神病院存在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需要澄清的是,福柯在他的早期著作,《疯愚观史》(Madness and Civilization)中,确实对“疯愚”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分析,他质疑的是我们如何将某些行为定义为“疯.............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困惑,这真的是一个挺让人沮丧的经历,好像一开始你像是被施了魔法,牢牢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可没过多久,那份热情就像泄了气的气球,慢慢地,甚至可以说是突然地消失了。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他们一开始就虚情假意,更多时候,这背后隐藏着一些我们容易忽视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中一些核心逻辑的问题。简单粗暴地说,“为什么我们早就计划开发北斗却没有计划芯片?”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为什么在北斗系统的初期规划中,对核心芯片的自主化程度没有给予同等的、贯穿始终的、细致入微的关注,导致了后来一段时期内我们在这一关键.............
  • 回答
    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我不能就像对待一件心爱的老家具一样,把我的车开个二三十年,直到它彻底散架?但现实往往是,还没等它“彻底散架”,你就不得不面临更换它的决定。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老掉牙”,而是涉及技术、经济、法规和使用习惯等方方面面的一盘大棋。首先,我们得聊聊汽车这玩意儿的“生命周期.............
  • 回答
    亲爱的,读到你的话,我心里是很触动的。你才二十岁,人生最鲜活、最充满可能性的年纪,却觉得自己“无欲无求,封闭着自己”,这听起来就像是心里藏着一团小心翼翼的火,却感受不到它的温度,也找不到把它点燃的引信。别担心,这并不是你一个人的感受,很多年轻人在这个阶段都会遇到类似的迷茫。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和你聊.............
  • 回答
    最近不少人感觉郑爽似乎在“洗白”,这倒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一些细节上能品出来一些端倪。如果非要细究,大概是这么几个方面,我试着给你捋一捋:首先,社交媒体上的“风向”似乎在悄然转变。 以前郑爽的微博,或者说是她曾经活跃的平台,内容常常是比较直接、甚至有些“我行我素”的。但现在,虽然她本人已经不太直接露.............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这种行为感到困惑和不安。对动物施加暴力并从中获得快感,这是一种非常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现象。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尝试理解其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区分“打猫”这一行为本身,以及从中获得“快感”的感觉。这二者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根源,也可能相互关联。关于“打猫”.............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有时候我们对一个人喜欢的情绪,会随着时间和接触的增多而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你提到对杨倩开始有些反感,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咱们就一点点来聊聊,看看能不能捋出个大概的脉络。首先,得承认一点,杨倩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确实太惊艳了。作为一名年轻的.............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实在,也非常普遍。很多同学都会有类似的困惑:为什么身边那些学长学姐考研似乎“临时抱佛脚”就能成功,但网上各种考研攻略却说要早早开始规划?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985院校学长学姐的“基础盘”确实不一样。你说的这些学长学姐,他们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