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我看到这个问题时的状态:
这句话语出鲁迅文集《华盖集》中的《忽然想到》一文[1]。全文很长,被《华盖集》选入后由九篇信件摘录成文。这段选自其中的第七篇信件,写于1925年5月10日。
题主在问题中的这句话完整的段落是这样的:
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
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也就是说,鲁迅先生早在文中就已经给出了自己对于题主这句话怎么解了:
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社会中弥漫着这样的弊病。我认为鲁迅先生的见解哪怕到百年后的现在,哪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依然成立。
为什么存在?当然不是所谓的“民族的劣根性”——这玩意很飘渺,没有确切的定义,更像是当时文人发明的概念。这篇回答对此不做深入的探讨。
在刘建明等编写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一书中[2],有阶级消亡这样一个概念。其下的注释中是这么写的:
阶级消亡是阶级走向消灭,出现无阶级的社会。阶级作为历史的产物,必然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走向消亡。阶级消亡的根本条件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消灭私有制,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也就是说,它以无产阶级的统治作为政治前提,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物质基础。但消灭阶级的最根本的社会变革,要消灭私有制,随之则自然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消灭私有制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因为无产阶级人数众多,而且早就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只有通过其强大的政治统治才能改造私有制,坚持公有制。
这段话当然也不是凭空而出,它源自《列宁选集》。
所以,别管什么“民族的劣根性”,鲁迅先生实际要告诉我国的青年永远值得警醒的,是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的。即完成阶级消亡,哪里有不平等不公平,哪里就有我国的青年。
这就是对鲁迅先生这段话的完整理解——注意,请摒弃一切断章取义的做法。此法不可取~
我不知道题主是吃得太多,还是吃得太饱,以至于特意在问题标签中加上了《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书籍)这个无关紧要的标签。
咱明人不说暗话,我认为题主暗含了刻意引导答主的回答方向的意图。
可惜题主你也不看看这本书在知乎上的评价是多么遍地狼藉:
其中看过这本书而来评价者,十之八九。
这本书也确实在网络发达的年代一点儿难找的难度都没有。
作者是什么人、如何走红网络,翻他的微博一看便知(十之七八关注的是社会阴暗面)。
再者,这种注定要扫进历史尘埃、玩弄历史的屑作,与时时刻刻为中国青年呐喊呼号的鲁迅先生的文集。何以放在同一个问题下的标签中并列而论?何以让现在的中国青年分一丝一毫之精力关注?
中国古代认为“见字如见人”,看一个人的字如何就有可能看出他的思想如何;当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没法通过一个人的字如何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如何,却有可能通过阅读一个人的创作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如何。
是著作还是屑作,望中国青年有足够的辨析能力,如今看来,这是适应如今这个时代的一种必要的能力。
以上
很写实啊,你看皇汉。
代清岂止不是凶兽,它是个死去多年的东西,然后皇汉的好汉们骂起代清剃头是多么的凶恶。
转过头初中政教处拿着电动推子把所有小男孩都剃成球头。
皇汉们立时一副奴才嘴脸:剃的好!剃的再对也没有了,谁不剃谁是小流氓。
怎么垂髫童子、总角之交,这都不是汉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了呗?
政教处是没说留发不留头,政教处只说了留头发就开除,皇汉失去了当做题家去卷的资格,立刻失魂落魄如孤魂野鬼。
不喘气能死人,不喝水能死人,不能吃饭也能死人,不让皇汉做题,皇汉立刻就死了。
嘻嘻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