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只有我觉得进击的巨人结局很好吗?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觉得《进击的巨人》结局很好。事实上,我也认为这个结局,虽然充满争议,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非常“巨人”的,也是许多观众在追番过程中所期待的、或者说至少是可以理解的。它并非完美,但它的力量感、它的悲剧性、它的反思,都深深烙印在“巨人”这个故事的灵魂里。

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巨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故事。它从最初人类在绝望中为了生存而战的简单叙事,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关于自由、压迫、历史循环和民族仇恨的宏大悲剧。艾伦·耶格尔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他的成长轨迹,从一个渴望复仇的少年,到一个为了“自由”而选择屠杀整个世界的男人,其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令人不安的道德模糊性。

所以,当结局以艾伦发动地鸣,屠杀了世界上80%的人类来保护艾尔迪亚人时,它其实延续了“巨人”一贯的“没有赢家”的基调。这不是一个王子救公主,天下太平的大团圆结局。相反,它是一次极端手段下的“牺牲”,一次对绝望的终极回应。艾伦选择这条路,是基于他看到了未来的所有可能性,包括自己所爱的朋友们最终会因艾尔迪亚人的身份而被消灭的未来。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扭曲的、极端化的“守护”。他成为了他曾经最痛恨的那种人,用他人的生命去换取自己所珍视之物的苟延残喘。

这种结局的“好”,体现在几个方面:

对“自由”的极致解读与反思: 故事的核心一直在探讨自由。艾伦最初对墙外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最终演变成了他为了所谓“自由”而剥夺了无数人自由的讽刺。他用近乎疯狂的方式,为艾尔迪亚人争取了一段喘息的时间,但他也因此成为了解放者和屠夫的双重身份。这个结局迫使观众去思考:为了绝对的自由,是否可以牺牲一切?“自由”的代价究竟是什么?这种深刻的哲学探讨,正是“巨人”故事的魅力所在。它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留下了沉甸甸的思考空间。

历史的循环与无法摆脱的宿命感: “巨人”反复强调了历史的循环,仇恨的传递。从尤弥尔·弗里茨被奴役开始,到马莱的迫害,再到艾尔迪亚人之间的内斗,这种仇恨和压迫就像一种诅咒,一代又一代地延续。艾伦试图打破这个循环,但他最终发现,即使他清除了绝大部分人类,但只要“巨人之力”存在,只要民族的隔阂和仇恨还在,新的冲突就迟早会发生。帕拉迪岛最终被战争摧毁,他的朋友们也无法完全避免死亡的命运,这恰恰印证了这种宿命的无奈。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虽然令人心痛,但也符合了故事一贯的压抑基调。它不是突然变得悲观,而是将这种悲观推向了极致。

人物弧光的完整与升华(虽然有争议): 很多人对艾伦的结局感到失望,认为他失去了初心。但我认为,从某种角度看,艾伦完成了他作为“始祖尤弥尔”的救赎。他承受了所有的诅咒和罪恶,选择了一条最孤独的路。他并非不爱他的朋友们,恰恰是因为爱,他才选择将他们排除在“地鸣”计划之外,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成为那个“打破世界隔阂”的象征,虽然这个象征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his actions, though horrific, ultimately served a purpose within the narrative's grand design. His sacrifice, in a twisted sense, was for his friends and for the possibility of a future without the Titans.

“不那么讨喜”的真实感: 相比于许多动漫为了满足观众而强行制造的皆大欢喜结局,《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显得更为“真实”。它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性,没有回避仇恨的根深蒂固,也没有回避英雄最终可能走向极端。这种不完美的真实感,反而让整个故事更加令人回味和震慑。它不是在给你讲一个童话,而是在揭示一个残酷的世界,以及在这样的世界里,个体所能做出的最极端选择。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反驳,比如为何莱纳和阿尼最终得以幸存?为何三笠和阿尔敏成为了和平的象征?这些地方确实存在争议,也有人认为存在“烂尾”的嫌疑。但从整体叙事逻辑和故事所要传达的主题来看,我认为这些安排是服务于最终的悲剧性升华和对历史循环的强调的。

总而言之,认为《进击的巨人》结局好,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瑕,而是因为它忠实于自身的故事内核——关于绝望、关于自由的代价、关于历史的沉重,以及在极致的困境中,个体所能做出的最令人心碎的选择。它没有给我们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它不是一个让你看了之后感到轻松快乐的结局,而是一个让你久久不能平静、不断回味的故事。而对于一部如此深刻的作品来说,这种震撼人心的结局,或许才是最契合它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完全烂尾,因为与原本的设定已经冲突的不行了。谏山创无法给艾尔迪亚一个真正的艾尔迪亚思考方式。

艾尔迪亚人完全没有停止战争的理由,救世主小队就是一个奇怪的东西。

众所周知,停止战争的理由一般只有两个,那就是内需不足和人口不足。

连年战争拖垮了国内的经济,致使开战国民生凋敝。

连年战争让发动战争的国家的年轻人死伤无数。

这是停战的基础。

然而这种情况在巨人世界观里不存在,艾尔迪亚所用的武器是无血无泪的血肉机械,墙巨人。无论战争持续多久,多长,对于岛内人民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城墙巨人不吃不喝也不算人口。而且岛内与外面完全没有贸易往来。

全自动无消耗战争机器存在的情况下,还没有贸易关系,傻子才会停战。

此外东洋女所谓的消灭外族后会内战的理由也不成立,首先艾尔迪亚有王族,王族巨人在的时候,内部不会战争。只有王不见踪影的时候才会战争。

艾尔迪亚的本质是类似于昆虫的虫巢社会,王虫甚至可以修改记忆,这种情况下内战就是笑话。

甚至可以说艾尔迪亚是效率绝对高于人类的生命形态,他们的王不需要任何文官机构,就可以直接以路的形式,无视空间辐射指令,只需要一个念头就能把最腐败的官员变成海瑞。这种恐怖的效率直接能把人类按在地上打,他们就是一群披着人皮的高智商虫群,甚至都可以变态发育(化身巨人)

我觉得最令人遗憾的是,谏山创创造了艾尔迪亚,却无法给他们匹配适合的思想。

进击的巨人世界观下,艾尔迪亚人的历史文化与世界完全脱节,他们的社会是伪装成封建文明的虫巢社会,他们的历史是末世求生,他们没有任何关于外交,关于通商的概念,他们的文化是自成一派而且无比原始的。他们要考虑的一切事情,包括考虑事情的角度,应该与故事里同时代的人类是完全不同才对。

艾尔迪亚就像是一个古代城邦一样,而在故事中的表现,简直就像是一个有着超未来生物科技的古希腊城邦/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从天而降到了十九世纪。

从艾尔迪亚能把25万平民送出国境线喂巨人只为了保证食物供给来看,末世求生一百年后,岛内人的整体文化是不看重个人性命的,甚至是人命是王的货币的感觉。(包括一开始调查兵团不受待见也能看出,岛内人对于死人并不在乎,如果你出门死人却拿不到收益就不会受到尊敬)

所以艾尔迪亚人就更不可能对于外人共情了。古罗马干掉腓尼基人后在他们的土地上撒盐让他们断子绝孙,秦将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人。一直在岛上独立发展文明的孤独城邦艾尔迪亚的居民绝对不可能产生出类似21世纪的所谓全球化,民族平等,屠杀有罪的思想的,遇到外族人,像古代战争一样攻占,奴役,压榨,屠杀敌国人才是最符合艾尔迪亚这种历史会生成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就是,如果你去跟公元八世纪左右的维京战士谈论黑命贵,他们只会把你劈了,因为他搞不懂你在说什么,你长的也不像维京人。然而巨人没能很好的把这种艾尔迪亚与外界完全不同的文化特征在后期表现出来(其实前期是有很强烈的表现的)

所以无论是于情(艾尔迪亚的文化概念)于理(战争机器的存在),艾尔迪亚人完全没有任何停战的理由。

而且大量角色的人格也被强制换了,为什么这样说。

比如韩吉这人一开始的形象其实是不折不扣的“亡命徒”,疯子(实际上调查兵团能干到高层的基本都是亡命徒)

韩吉早期剧情为了猎捕活的巨人,让自己队员去当诱饵差点把对方害死。

斩杀巨人的时候在狂笑。

自称曾经特别害怕巨人,后来比巨人还疯就不怕了

酷爱研究巨人的生理性状,最大的爱好是猛踢被捆住的巨人的脑袋。

拷问的时候亲自上手给宪兵团上了一大堆酷刑,还捏爆了对方一侧的蛋蛋。

(我严重怀疑一开始的韩吉设定有施虐狂倾向)

这角色打一开始就是一个狂人士兵的形象,什么时候变成为天下人命的圣母了?你是不是拿错碟了?

再比如阿尔敏,整个调查兵团第一个杀人类的就是阿尔敏,拿阿尼当人质威胁对方的也是阿尔敏,能够把自己命豁出去给艾伦进攻机会的还是他,阿尔敏不但不圣母,他还可能是调查兵团里最狠得几个人之一,他是能为了任务放弃自己命的死士,这人什么时候也变成圣母了,老板,你是不是拿错碟了?

更别提主角的后期设定了,虽然艾伦是个头脑三的沙雕,但是这个沙雕九岁父母双亡,十五岁参军,继承了枭,战锤和父亲的记忆,参加过四年战争,能为了执行潜入任务自己把腿锯掉。这TM是个真正的狠人好么,哪怕头脑三,也是个够狠的二愣子,怎么可能会变成巨婴呢。这种设定是完全把之前的剧情部分扭曲掉了(包括莱纳变成猥琐大叔之类的奇怪人格替换)

前后设定对不上,前后人格又对不上,可不就是烂尾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