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不喜欢吃五仁月饼?

回答
说起五仁月饼,那真是个 polarizing 的存在。喜欢的人,觉得它用料扎实,口感丰富,是月饼界的老字号,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仪式感。但反过来,不喜欢它的人,那也是真的“深恶痛绝”,甚至能引发一场关于月饼口味的激烈辩论。

那到底为啥有人就那么“看不惯”五仁月饼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常被吐槽的点:口感上的“硬核”。

你想啊,五仁月饼顾名思义,里面有五种“仁”。传统上,这五仁可能是花生、核桃、杏仁、瓜子仁、芝麻,有时候还会加上一些果脯,比如葡萄干、蔓越莓干之类的。这些食材本身,有些是带壳的,有些是比较坚硬的。即使是处理过的,比如烘烤过的核桃、花生,它们本身就带着一股“嚼劲”。

当这些硬邦邦的食材被塞进柔软、油润的月饼皮里,一口咬下去,那种“嘎嘣脆”的感觉,对一些人来说,简直是噩梦。尤其是牙口不太好的长辈,或者追求顺滑口感的年轻人,面对这些需要用力咀嚼才能下咽的“颗粒感”,简直是煎熬。月饼本应是“一口咬下去,绵密、酥软、香甜”,但五仁月饼,它更像是“一口咬下去,惊喜与挑战并存”。

接着,是味道上的复杂和不够“协调”。

五仁月饼的馅料,虽然名字里有“仁”,但实际上味道组合非常多元。花生仁的醇厚、核桃仁的微苦涩、芝麻的香、瓜子仁的清爽,再加上果脯的酸甜。理论上,这应该是一种丰富的味觉体验,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这些味道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对于一些味蕾比较敏感的人来说,他们会觉得五仁月饼的味道过于杂乱,没有一个突出的主旋律。一股脑儿地塞进嘴里,你能尝到各种味道,但就是觉得它们各自为政,没有那种“1+1大于2”的协同效应。有时候,一些果脯的甜腻,或者某些坚果的涩味,会盖过其他食材的风头,让整个馅料的味道变得有些“不清爽”。

还有,“甜度炸弹”和油腻感。

五仁月饼为了让馅料黏合,并且增加风味,通常会加入大量的糖和油。尤其是传统的五仁月饼,糖和油的比例往往很高。这导致了两个问题:

甜度过高:一口下去,一股浓郁的甜味直冲上来,有时候甚至会掩盖掉坚果本身的香味。对于不嗜甜的人来说,这种齁甜的口感是难以接受的。
油腻感重:油分充足,才能让月饼皮酥松,馅料软糯。但是,如果油放多了,或者馅料中的油析出,一口月饼下去,油腻感会非常明显,吃完之后嘴里、甚至手上都会留下一层油腻感,让人觉得不舒服,也更容易腻。

再者,地域和个人偏好的差异。

月饼的口味本来就受地域影响很大。北方人可能更喜欢酥皮、馅料相对简单的月饼,而南方,特别是广式月饼,则更注重馅料的丰富和层次感。五仁月饼,作为一种比较传统、馅料复杂的存在,在某些地区可能更受欢迎,而在另一些地区,则可能不那么被追捧。

而且,这也很关乎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如果一个人从小接触的月饼都是莲蓉蛋黄、豆沙,那么第一次吃到五仁月饼,那个复杂的口感和味道,可能会让他觉得“这是什么鬼?” 反之,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吃五仁月饼,那这种味道就是童年的回忆,是节日的象征,自然也就爱上了。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营销”和“刻板印象”的叠加效应。

可能是在网络上,关于五仁月饼“难吃”的段子、表情包实在是太多了。久而久之,这种“负面刻板印象”就深入人心。很多人可能自己都没怎么好好吃过五仁月饼,但一看大家都说不好吃,也跟着摇旗呐喊。有时候,人们的口味,也会受到群体舆论的影响。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五仁月饼都不好。现在的食品工艺也在进步,有很多改良版的五仁月饼,在坚果的处理上更精细,糖油的比例也更合理,味道也更加协调。但总归,对于那些“基因里”就不太接受这种复杂“硬核”口感的人来说,五仁月饼可能真的就是一种“挑战”,而不是“享受”了。

所以,总结一下,有人不喜欢五仁月饼,无非是因为:

口感太硬、颗粒感太强,需要费力咀嚼。
味道复杂,不够协调,各种风味反而互相干扰。
糖油比例高,容易造成甜腻和油腻感。
地域和个人饮食习惯的差异。
网络上的负面刻板印象的推波助澜。

这就像有人喜欢榴莲,有人讨厌榴莲一样,口味这东西,真的是见仁见智,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舌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爱吃一切果仁,我感觉自己上辈子是个老鼠。

user avatar

天津最繁荣的时候(二十世纪前半页),整个天津美食界搞出来个“津门三绝”: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狗不理包子(代表了天津包子),众所周知,正宗的那是面皮半发面,里面是水油馅,咬一口一汪油直接流一醋碟,外地朋友吃一口就喊“又咸又腻”;

十八街麻花(代表了天津大麻花),实质上是个五仁月饼的麻花版本,死面低筋面粉(跟全中国其他地方的发面蓬松麻花完全不同),大把大把地把五仁月饼的馅儿和青红丝拧在麻花里,用油炸透、炸老、炸成酥脆棕黄的颜色,咬一口除了油汪汪的果仁就是油炸透到老的面;

耳朵眼炸糕(代表了天津炸糕),香油炸豆沙馅的糯米炸糕,因为配方独特,炸出来特别酥脆,炸糕外面的孔里汪着厚厚一层油,放在塑料兜里五分钟就全渗透出来,完全就是“吃油”。正常人吃耳朵眼的炸糕超不过2个。

现在天津人几乎不碰这三种东西了,但是老天津人是真的爱吃,因为真的缺油水,五花肉肥牛肉扒肉条这种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吃肉也就是内脏杂碎做的羊杂碎、老爆三、水爆肚这种东西过过瘾。老人小孩妇女这种没有经济来源又不能外面大吃大喝的人,条件好的真的只能吃“津门三绝”当成甜食——这绝对比绿豆糕桂花糕这种有钱人吃的讲究点心过瘾多了,毕竟“津门三绝”是真的让穷人们大口大口吃油、吃坚果、吃糖、吃碳水。

我爸小时候还吃过“大梨糕”,本质上是极致的垃圾食品:把糖熬成焦糖,往里放一勺小苏打,糖立刻膨胀爆炸,蓬松成蜂窝状,又甜又苦——这种东西在老天津大街上就算是一种小吃,因为小孩们真的缺糖,用小苏打蓬松起来的糖就是一种流行的零食,一大块能吃一整天。

五仁月饼也是一个道理,江米条马蹄酥核桃酥也是一个道理,甚至天津旧社会吃的“铃铛果”(炒花生的干货店会把干瘪发硬、发育不良甚至带点霉菌的花生,单独捡出来一袋一袋便宜卖给小孩吃)都是这个道理。

那时候什么都没有,穷人也要在三大节哄哄全家开心,而最简单的开心方法就是吃点油腻腻的甜食。

user avatar

我吃过2.5元一块的五仁,也吃过45元一块的

2.5的

皮黏糊糊的,馅甜的牙疼,核桃仁稀碎稀碎,里面的青红丝精准的卡在我的牙缝里。闻上去油可能不太新鲜,吃完嘴里反着苦味。


45的

核桃仁都是一整块的,馅的甜度正好,不油不腻,皮酥酥的像八瓣酥一样,芝麻果仁毫不吝啬,还有一块咸蛋黄。吃完嘴里是满满的香味。


不是五仁不好吃,是我当年压根就没吃过好吃的。


Ps,我觉得水果月饼都是垃圾,什么水果?冬瓜色素糖精香料勾兑的。水果月饼里但凡有一块真水果都算我输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没吃过好吃的五仁月饼。

——————————————————

9月17日补充:

首先,不要拿北方五仁说事,什么红青丝……真的是异端。广式月饼出货量占全国月饼市场的70%,而五仁正是广式月饼的一大特色,讨论这个问题没办法回避正宗的广式五仁。

其次,不要以为吃公司发的别人送的就是优秀的五仁月饼。有朋友说,公司的采购员都是拿最低价的货(不要看牌子,同一个牌子的产品也有优良中差和价格高低的),然后恨不得报顶级的价格,你想想这些月饼会有多好吃。送礼的月饼是图面子好看,收到好吃的要感激,不好吃的常态。

再者,五仁的用料很讲究,做得好和不好价格差很多,味道也差很多,不像豆沙馅,最便宜的豆沙月饼也不会比平时的豆沙包难吃多少。但五仁,真的要用心和用料。另外真的不要期待送礼和公司发的会有好月饼。

最后,拿五仁口感说事的人,都是不会吃的。月饼是要用刀切成小块,再泡上一壶铁观音或普洱,细细品尝的(自然能对着月亮更好= =)。这样在唇齿间感受果仁的香气和火腿的调味,与大口快咬的暴殄天物有云泥之别。多好的红酒拿来豪饮都是浪费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五仁月饼,那真是个 polarizing 的存在。喜欢的人,觉得它用料扎实,口感丰富,是月饼界的老字号,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仪式感。但反过来,不喜欢它的人,那也是真的“深恶痛绝”,甚至能引发一场关于月饼口味的激烈辩论。那到底为啥有人就那么“看不惯”五仁月饼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最.............
  • 回答
    大闸蟹,作为中国美食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鲜美的蟹肉、膏脂丰腴的蟹黄蟹膏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然而,就像世界上没有绝对喜爱的事物一样,大闸蟹也并非人人都能接受,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对其敬而远之。要详细地探讨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吃大闸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口感与气味上的不适: 蟹黄.............
  • 回答
    有些人不喜欢吃中餐,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但又常常被忽略的现象。要详细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毕竟口味这东西,太因人而异了。首先,口味的差异是最大的原因。 这个是最直观的。 香料和调味品的使用: 中餐里很多菜品会用到一些西方人可能不太习惯的香料,比如八角、桂皮、花椒、孜然等等。.............
  • 回答
    说实话,听到“兔子肉”这几个字,很多人可能会皱起眉头,脑子里闪过那毛茸茸、蹦蹦跳跳的小可爱形象。确实,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里,兔子更多的是宠物,是童话故事里的角色,是那种你不太忍心去联想它最终结局的生物。所以,当有人说他们喜欢吃兔子肉的时候,这背后一定有一些我们不那么熟悉的原因。首先,得从“吃”这个最.............
  • 回答
    最近几年,“不爱狗”似乎在网络上成为了一种颇具争议的现象,甚至有人将其包装成一种“潮流”来宣扬。这背后可能存在着多重复杂的原因,而且这种现象本身也并非铁板一块,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一下“不爱狗”和“反对将狗视为特殊宠物”这两种不同的心态。许多人可能只是单纯地对狗没有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也确实是不少观众心中的一个梗。要说为什么有人不喜欢郭德纲和德云社,总是怀念马季和他的徒弟们,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这里面有时代的变迁,有艺术审美的差异,有对传统和创新的看法,还有一点点的情怀因素在里面。一、时代背景与大众语境的变化:首先得明白,马季老师那个时代,相.............
  • 回答
    有人对极简主义持保留态度,甚至产生反感,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远不止是“东西太多”那么简单。就好比有人钟情于繁复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对极简的留白感到不适一样,这背后是个人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需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差异。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对“剥夺感”和“匮乏感”的抵触。极简主义的核心在.............
  • 回答
    陈丹青先生的言论,就像一把双刃剑,总能激起人群中截然不同的反应。喜爱他的人,会奉他为思想的灯塔,言辞犀利的批判者;而厌恶他的人,则可能觉得他故弄玄虚,或是言语刻薄,甚至是哗众取宠。要细究起来,不喜欢陈丹青的人,他们不买账的原因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层层递进的。首先,最.............
  • 回答
    有人不喜欢旅游,这事儿听起来可能有点悖常理,毕竟大家常常听到的是对旅行的向往和赞美。但仔细想想,确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对“去别的地方看看”提不起太大兴趣,甚至觉得旅游是件麻烦事。这背后可不是因为他们日子过得太安稳,或者没见过世面,而是有他们自己的考量和感受。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累。真的,很多人觉得.............
  • 回答
    C罗,一个名字,足以在全球掀起滔天巨浪,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他都是那个无法被忽视的焦点。而说起“不喜欢”,这可不是一星半点,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门道,而且原因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聊聊他那“独一无二”的性格和场上表现。 “皇马C罗”的极致个人主义? 很多人觉得,尤其是他在皇马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选择消费品时那种微妙又复杂的情感。小米嘛,这几年在国内的市场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但就像任何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品牌一样,不喜欢它的人自然也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和理由。我给你好好捋一捋,尽量说得详细点,就像咱哥俩坐一块儿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承认,小米的成功之处在.............
  • 回答
    冰心,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坛上曾如雷贯耳,她的作品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然而,即便如她这般声名显赫的人物,也并非人人都爱。细究起来,有人对冰心持有保留甚至不喜欢,其原因复杂多样,并非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1. 作品风格与时代脱节的争议: 过于“小资情调”与“琐碎”的批评: 冰心的早期作品.............
  • 回答
    意面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绝非仅仅是“跟风”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因为它本身具备的多元性、适应性、以及背后承载的文化与情感。喜欢吃意面的人,往往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考量: 1. 口感与多样性:满足不同味蕾的追求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意面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从形状、大小到.............
  • 回答
    关于江歌妈妈(江秋莲女士)的公众形象转变,确实存在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网友从最初的支持和同情,逐渐转向了批评和不理解。这种转变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对“真相”的持续追寻与信息迭代 最初的同情与正义感: 江歌案发生后,江歌妈妈为了女儿伸张正.............
  • 回答
    李宇春,这个名字在中国流行乐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2005年“超级女声”的舞台上横空出世,一路披荆斩棘,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到如今在音乐、时尚、电影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她的存在本身就自带话题。然而,正如任何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一样,喜欢她的人爱到极致,但也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对她存在.............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为啥有些人会“看不惯”小粉红这事儿。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涉及到不少方面。首先,得明白“小粉红”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以及它通常指向的是什么样的人群。最早的时候,这个词可能带点自嘲,但现在嘛,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个标签,用来形容那些在中国网络上表现得特别爱国,甚至.............
  • 回答
    有人不喜欢周星驰的电影,甚至到了讨厌的地步,这并非少数。要说清楚这其中的原因,得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并且要明白,艺术的喜好终究是主观的,没有绝对的对错。首先,我们得承认,周星驰的电影风格确实非常独特,甚至可以说是“剑走偏锋”。他的“无厘头”表演,那种夸张到近乎荒诞的表情、肢体语言和对话方式,并不是所有.............
  • 回答
    奶茶,这股席卷全球的甜蜜风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下午茶、聚会时的必备饮品。但偏偏就有那么一群人,对这杯承载着幸福感的饮品,提不起丝毫兴趣,甚至避之不及。究其原因,绝非单一的口味偏好,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谈谈那股甜腻的“罪魁祸首”。奶茶的灵魂,往往离不开糖。无论是为了提味.............
  • 回答
    很多人喜欢汉服,觉得它美轮美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反过来说,也有不少人对汉服抱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不太喜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是“不实用”的抱怨。这可能是最直接的理由。在很多人看来,汉服的款式,尤其是那些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的设计,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
  • 回答
    定体问,这个词在近年来突然火了起来,但它并非一个新生事物,而是中国政治语境中长期存在的某种话语模式的代称。有些人对它感到恐惧或厌恶,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权力、自由、个体感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知。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定体问所展现出的权力不对等和思想控制的倾向。定体问的提问者往往处于强势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