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4-06-19答諸君問--------------

利用短暫晚餐時間回答諸位問題:

非常非常感謝諸位閱讀此篇短文並發表意見,在下晚些時候定當一一學習。

(0)關於短文之問題。在下實才疏學淺,又加之行文倉促,不妥之處甚衆,感謝各位撥冗指出。

(1)關於字體之問題。採用繁體字是在下之習慣,給諸位造成不便,實在抱歉。後面有簡體字版本,感謝做此工作之先生。

(2)關於鄙人之身份。區區布衣,不足掛齒。未寫真實姓名,是害怕鄙人之無甚建樹,使祖上蒙塵,見諒。

又及:所有感謝收下,全部獻給老師。所有質疑聲音同時收下,視之爲鞭策在下前進之力。



-------------------------------

鄙人航天科工出身,至今仍然混跡於航天隊伍,雖勤勉爲之,卻實爲學術末流。曾翻閱過老師諸多傳記,中文英文皆有之。老師之學術論文,也被鄙人視爲壓箱之寶。偶見於此題目,姑且僅就航空工程方面答之一二,班門弄斧,望諸君一笑置之。

第零,表明態度:我輩實景仰於老師之科學成就。

第一,錢老師是爲理論學家並非實驗學家。輔一軼事,以饗諸位。在其求學大洋彼岸之時,曾爲風洞問題大傷腦筋。究其原因,竟是不願意在實驗面板上打一個洞。原因可能是出身於中國老知識分子家庭,對手工勞作有着些許不認同感。

第二,老師之治學態度應爲所有理工科學生之典範。作爲一位科學工作者,鄙人以爲兩點尤爲重要,其一「繼往聖之絕學」,其二「拓自己之方法」。老師正是以此方法治學。同樣以例示諸位。例一:在加州理工學院的第一年,他勉力收集全世界所有關於航天學有關之研究資料,且讀文獻之時間每日不少於十小時。例二:他靠勤奮而非奇跡解決問題。在第一學年,從早八時到晚十一時,他幾乎一直在工作。在一個一個漫長且無眠的長夜裏,他藉助紙,筆,計算尺,絞盡腦汁解決問題。這裏,鄙人引用一段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自傳中一些話語,試爲諸位描述更加清晰的老師「錢學森與我一道研究了很多數學難題。我發現他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不僅有着出衆的數學天分,還擅長準確而形象的描述自然現象和其中的物理性質。雖然不過是一個年輕學生,但在解決一些相當難的問題時,他幫我理清了不少思路。這種天賦甚是罕見。」


第三,老師之科學貢獻值得銘記。先提一下老師之研究方法可能有一部分來自與他的老師,馮卡門。在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馮卡門的研究方式是「嚴格應用基礎之數學物理法則解決工程技術之難題」。在這裏,老師有一份令人難忘之報告,報告題目之長實所罕見,題目爲:The Effect of Angle of Divergence of Nozzle on the Thrust of Rocket Motor; Ideal Cycle of a Rocket Motor;Ideal Efficiency and Ideal Thrust; Calculation of Chamber Temperature with Disassociation.這份報告提出自火箭尾端噴射之火焰,應盡力控制其半徑,以爲火箭提供強勁集中之動力。同樣與加州理工學院之時,老師爲popular Mechanics撰稿。1938年五月,老師與其老師馮卡門的第一篇合作論文發表,接着便是Supersonic Flow Over an Inclined Body of Revolution,年末,與Frank Malina 合作之Flight Analysis of a Sounding Rocke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opulsion by Successive Impulses 發表。1939年,錢老師發表了Two-Dimensional Subsonic Flow of Compressible Fluids,在這篇經典的文章中提出了 Kármán-Tsien pressure correction formula,也就是著名的「卡門—錢壓力校正公式」。成果斐然,餘不一一。論文之外輔以實際科研行動更具說服理。老師在讀書期間,參加了一個興趣小組——小型火箭發動機實驗小組,這不是學生課外休閒娛樂,而是艱苦而危險的工作。濃厚興趣與勤奮工作換來了TimesLos Angeles Times 的報道。而在噴氣推進實驗室之成果更無需在下贅言,成果之豐,在下佩服之餘再難有他言。

第四,東風導彈。關鍵詞:錢學森,第五研究院,導彈研發。老師是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鄙人認爲他在總覽全局之外也應該參與一些具體的研究。以下描述以第五研究院爲主,並非抹殺錢老師個人貢獻,恰恰相反,是想表明第五研究院每一個參與者之貢獻,不論史料上是否找得到他的名字。第/五研究院當時主要任務仿製蘇聯R-2型導彈。儘管只是仿製,困難依舊不小。工具短缺,原材料短缺,關鍵文獻短缺。1960年9月,中國發射國產推進劑的R-2火箭。1960年11月,中國發射自製的無線電控制R-2火箭。1962年3月,「東風2號」第一次試射失敗,老師指出原因「火箭彈性震動,引擎鏈接脆弱,陀螺儀位置錯誤。」1965年11月,「東風2號A型導彈」發射成功。正是這種導彈,於1966年10月,搭載了一枚小型核反應設備進行實驗,它飛向新疆沙漠,在那裏投下了爆炸力相當於1.2萬頓的核彈。具體之技術問題,可參考

@无假设

先生提到的工程控制論。鄙人認爲:老師是火箭專家,航空工程專家,並非核實驗專家。

第五,洲際導彈。1973年,老師出任海軍艦載導彈追蹤控制系統研發小組負責人。1980年五月的兩顆洲際導彈發射成功。由於鄙人着重於從科學研究方面描述錢老師,而洲際導彈主要負責人爲上官世盤,據他所說,這兩次洲際導彈成功發射是「錢學森最重大的成就之一」。錢老師於科學研究方面之作用,鄙人沒做細緻研究,不敢妄言,也請有這方面研究之先生指教一二,鄙人拜謝。

尾聲,說些題外話。今天突然想起,之前戚發韌老師作報告,鄙人恭在其末,可當時實在頑劣不堪,老師大多話業已忘卻,唯有一句一直迴響於耳畔「爲祖國航天事業,請大家一定一定努力刻苦。」時至今日,每每想到當時的前輩爲科學也好爲祖國也罷的堅持和隱忍,總使我熱淚盈眶。拋開所謂民族大義不談,他們治學之嚴謹態度,鑽研精神猶使我輩仰視之。老師實是鄙人心中之翹楚。

附錄

1 參考文獻:

(1)wind and cloud.

(2)Collected Works of Hsue-Shen Tsien.

(3)Fundamentals of Gas Oynamics.

(4)蠶絲—錢學森傳.

(5)The Wind and Beyond.

2 補充說明:

(1)老師所著論文出處並未在參考文獻中列出;

(2)文中所舉老師發表之文章,皆出自於其於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之時。原因是鄙人懶惰,沒有仔細往後翻閱錢老師之文章,切不可以爲老師只在加州理工學院有所成就;

(3)文中老師之軼事爲鄙人各類文獻中所學習或各位老師口中得到,不可保證百分之百正確。也請諸位不要因爲軼事之真僞質疑老師之科學成就;

(4)鄙人淺薄,對錢老師之敬仰可能使文章略有偏頗,略失客觀公正之道。偏頗之處來自於鄙人之描述而非老師之科學成就。


user avatar   dandan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图预警)昨天是钱老的生日。

大概每一个人中国人都以为自己知道钱学森这个人,其实大部分普通人所知道的,不过是那个政府口中的劳动模范一般的钱学森罢了。

我过去两个月一直在看钱老的传记,心中难以平静。

看到这个问题下各位行家们的讨论,我想来为不太了解的同学们科普一发,大家当做背景知识看吧。

毕竟钱学森不仅是政治书上被列为两弹一星的样板人物而已,当你把他的形象立体出来,还原真实的血肉,他是那样一个有性格有故事的学术男神,恐怕至今中国航天界难有出其右者。


原文地址:

《他身为中国的火箭之父,还曾是美军上校,出入五角大楼》

—————————————

首先,列一列关于钱老的5条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屌炸天的经历

经历1:他在美国曾经拥有最高级别的安全通行证、参与绝密的军事项目研究、在五角大楼出入自由,时间达8年之久。

图:五角大楼


经历2:34岁时,他作为美军上校,赶赴德国提审纳粹科学家普朗特和“火箭之王”冯·布劳恩,正是布劳恩主持设计了二战时英国人闻之色变的德国V1和V2火箭。

图:德国V2火箭


经历3:他年仅35岁就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而大多数教授都要从事20年以上的教学、咨询和管理工作才能获得这样一个教职。


经历4:他在25岁时加入加州理工大学的“火箭俱乐部”,是5位创始人之一。这个俱乐部就是如今NASA旗下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前身。这个实验室主导了NASA包括月球和火星探索在内的诸多项目。

图:NASA JPL


经历5:在他诞辰时,如今继承NASA衣钵、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名下的火箭公司SpaceX发出推特,祝这位NASA JPL的创始人生日快乐!


他不仅是中国政府推为楷模的模范人物,也是美国人心中杰出的科学家;

他不仅把中国从核威胁中解脱出来,而且他的智慧和才华,被美国人认为“不管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图:一代学术男神钱学森


1934年,钱学森从位于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毕业。

据说他在学校里是学神,每次上课的时候坐在最后一排,从不听课。

你是不是在想你也是这样的?伦家学神才不是像你一样在玩LOL....伦家只是在看自己感兴趣的学术专著而已


到考试的时候,因为交大学风严谨,大部分同学通宵复习都未必能勉强及格。


钱学森却常年平均分超过90分......



(下面这张成绩单是一位参与钱学森图书馆的建造的设计师看到我的答案后发给我的,感激不尽。按照高人要求加上了水印。很难在网上找到,极其珍贵。可惜这张看不到具体的分数XD)


不仅在学校里对别人智商碾压,他在毕业时还考取了“庚子赔款奖学金”中唯一的一个航空留学生。这个奖学金全国只有20个名额哦!


下图是教育部发给钱学森的公费留学证书

(同样是高人给我的超级珍贵的图片!!请大家善待)


说到“庚子赔款”这么奇葩的奖学金,是这样的。

在1901年的“庚子条约”中,清政府被迫赔款给美英日俄法五国。由于赔款金额巨大,相当于国家年收入的两倍,清政府分成10年还清,于是还要付利息。加上利息相当于又double了一下赔款金额。

结果美国人算完账之后,自己都吓了一跳


在梁诚的努力下( 感谢 @勿为言之不预也 提醒),最终美国人将多出的部分以设立资助中国学生留美奖学金的形式归还给中国。

于是才有了后来很多中国科学家早年公费留学美国的一幕。

钱学森也成为了其中之一。


细思恐极,钱学森真是美国人费尽心思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礼物啊....


图:钱学森的本科毕业证书(超级珍贵系列图片)


钱学森考取这个奖学金之后,需要在中国游历一年,了解国内的业界现状。

说起来当时国内的航空业真是没什么好了解的,南京的工厂不过是几座库房、五六架进口的容克和海盗船飞机(corsair),全中国的飞机也不超过100架。

不过钱学森在这个期间认识了,被誉为“波音公司最佳工程师的波音之父”的王助。钱学森在后来的回忆中,把王助列为对他最有帮助的13人之一。


gap结束偶们要去美国咯。

这个是出国的签证吧(超级珍贵系列图片)

字好美......


1935年,钱学森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说实话,他在MIT的学习并不顺畅。主要的原因是,他是一个十分热衷于理论研究的人,而MIT的学风偏重实践。


图:钱学森的MIT硕士毕业证书(超级珍贵系列)


当时航空学领域的学术明星是流体动力学大师冯·卡门

他当时在加州理工大学任教。从各个方面来说,加州理工都更加适合钱学森。

图:老顽童一般的钱学森恩师冯·卡门


据说,钱学森对这位航空学的传奇人物神交已久(事实证明后来成了一对著名基友),他甚至没有做任何的前期联系,就直接带上行李,从波士顿斜穿整个美国来到洛杉矶,到了那里才给冯·卡门写了一封求见信。


图:加州理工学院


见面之后,大师果然对这位中国学神敏捷的思维和智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可谓是一见钟情...

错了,是一拍即合。

日后他们成为震惊航空界的一对天才师徒。



图:钱老的加州理工博士毕业证书(超级珍贵系列)

在加州理工,钱学森延续了学霸神话。

他几乎不大跟别人交际,只是埋头读书




不过,1937年,除了读书之外,少有社交活动的钱学森,加入了一个神奇的组织:

加州理工的“火箭小组”


图:潇洒倜傥的火箭小组成员,不过里面并没有拍到钱学森


你要知道,在当时的人看来,火箭是一个科幻小说里的东西。

从来没有人做出来过,也没有人知道究竟能不能做出来。

就像我们今天怀疑外太空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一样,当时的美国人怀疑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太空飞行这件事情。

在当时,很少有人认为火箭是一个值得投入力量研究的科学领域。

正是钱学森当时加入的这个5人小组(后来他们被认为是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5位创始人)向所有美国人证明了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先美国一步,在德国也有人做着类似的事情)


他们从在宿舍里捣鼓炸药开始,在冯·卡门的鼓励下不断地推进自己的试验。由于设备简陋,他们在实验时又特别拼,经常不顾危险,各种小爆炸小事故不断。

因此他们一度被称为——

(事实上这个小组里的人,各个故事都很足,感兴趣的可以戳:

《杰克·帕森斯:他从没上过大学,22岁成为火箭之父,还创立邪教,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

1938年5月,他们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们研制的火箭引擎运行了整整一分钟,发出巨大的声响。


图:并没有找到这枚小火箭的图片,强行卖个萌。


这不仅引起加州理工师生的围观,而且被美联社记者报道,成为了举国皆知的大新闻。

美国人终于开始认识到:

太空飞行是有可能的, 而且已经离我们十分近。


1939年,敢死小分队终于出了一件几乎致命的大事:

他们的火箭主体爆炸,而且一块金属碎片在墙上撞出了一个洞,飞行轨迹距离成员平时坐的椅子只有几英尺。

此后,加州理工禁止在校园里进行任何火箭试验,火箭小组也被赶了出去。




不过他们并没有被惩罚,事实上,学校为他们找了一块人迹罕至的河谷作为研究基地。

这就是后来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所在地。

(这一段在《火星救援》里主角用氢和氧合成水的时候有提到过)


时间来到了1940年,虽然美国没有正式参战,但是实际上全国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

很快,钱学森所在的火箭小组被军方看重,开始拨出可观的经费支持他们的火箭研究。

而钱学森由于并没有美国国籍,无法得到必要的保密许可证。他便从敢死队的活动中抽身而出。



其实纵观钱学森的一生,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生逢其时”的人。

就在他由于国籍问题无法继续火箭小组的工作后不久,日本人做了一件世界闻名的蠢事:

偷袭珍珠港。



这不仅使得美国正式卷入二战,而且还间接帮了钱学森一把:

在全国紧急战备的氛围下,美国不能再容忍浪费中国科学家的智慧了。



1942年,在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获得“国家安全认可证”,获准参加海陆空三军、国防部、科学研究发展局等一切核心军事机密工作,他在美国的火箭研制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4年2月,喷气推进实验室成立,冯•卡门任主任,钱学森担任火箭研究理论组组长,开始研究代号“列兵A”的火箭武器

图:那一时期的照片,右二为钱学森(超级珍贵系列)

他就这样跨入了五角大楼!

要知道,他并不是美国公民,而是持“中华民国”护照的歪果仁!

图:五角大楼会议。后排左二为钱学森。

他还被五角大楼授予了一枚金质徽章,可以参与最高国防机密。



自此,他的研究重心也彻底从航空转向了火箭,走上一代火箭专家的颠峰之路。

此后的几年,是钱学森一生中最成绩斐然的时光。



1945年时,德国战败,五角大楼迫不及待地派出一支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先头部队,去德国“提审”德国火箭专家。


图:身着美军军服的钱学森


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时候,穿着美军军服,佩戴上校军衔,和恩师冯·卡门一起,赴德国与空气动力学家普朗特和“火箭之王”冯·布劳恩见面。

要知道,正是布劳恩主持设计了二战时英国人闻之色变的德国V1和V2火箭!

图:冯·布劳恩与德国V2火箭


请记住接下来这张历史性的照片:

图:从左至右:普朗特、钱学森、冯·卡门


照片中的普朗特、冯·卡门和钱学森分别为三个不同国家的国防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普朗特为希特勒,冯·卡门为美国,钱学森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同时,普朗特曾是冯·卡门的导师,冯·卡门又是钱学森的恩师,最后就成了师父和徒弟联手审讯师祖,堪称历史奇景


在德国,钱学森目睹了人性的种种可能:一个人既可以是创造性的天才,也会成为泯灭人性的刽子手。

钱学森拒绝出席和德国科学家的午餐会,他说:“我愿意向德国人学习,但不会跟他们一起吃饭。”


时间来到1947年,对于钱学森来说是双喜临门的一年。

首先,钱学森接受了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回到MIT任教,并在那一年成为了终身教授。

别人花20多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他用短短几年就完成了。

也是在那一年,他结婚了。


图:钱学森的美女夫人蒋英


我知道大家一定十分关心钱大教授,尤其是他的感情世界。

事实上,从很多方面来看,他都是一个Sheldon式的人物:

他一心从事理论研究,对于搞实践的或者是智商不够的同学,他完全无法理解,还时不时表露出鄙夷的态度。


注:上图并不是钱学森


钱学森上课几乎完全不跟同学交流,只是整版整版的写板书,全部是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

同学们埋头一通狂抄。偶尔他会给一些提示,他会说“积分”或“微分”,大家就赶紧把提示写在公式旁边。但是你永远都搞不清楚他所指的是哪一个等式。


图:钱学森在上课


据说如果有人问钱学森极其简单的问题,钱学森很有可能完全不理会

甚至有出现过问了愚蠢的问题之后,被钱学森告知以后不要再上他的课。




到了考试前夕,大家都感到复习很困难,钱学森却决口不谈与之相关的一切:

“如果你们真的理解了, 那就不会有麻烦”。


果然,满分100分,班里的平均分只有十几分,班里的最高分是22分。

那个同学绝顶聪明,后来成为一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就是这样智商碾压所有人的钱学森,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全部醉心于学术。

唯一的人生业余爱好就是: 古典音乐


可想而知,这样的他,到了37岁还没有女朋友。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钱学森的一生都是“生逢其时”的。


正是这一年,他回国探亲,遇到了比他小8岁的,钱家的世交千金——蒋英。

蒋英大概和钱学森是从小青梅竹马的,但是两人年纪相差八岁,在钱学森出国留学前,蒋英还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女童,之后两人分别到德国和美国留学,中间全无联系。

直到钱学森这次回国,发现邻家有女初长成——蒋英不仅长得貌美似赵雅芝,而且还是当时国内颇有名气的女高音歌唱家。


图:婚后很多年的合影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钱学森除了学术之外的唯一爱好是:古典音乐。

而蒋英刚好是女高音歌唱家......

连钱学森自己都开玩笑说:哎呀,蒋英真是蒋家从小给我养的童养媳。


话说,智商过人情商捉急的钱学森,并不懂如何追妹子,只知道每天赶到蒋家去,看起来是想找机会和蒋英聊天,实际上经常是只能和蒋老夫人聊天。


到了他要回美国的时候,他单刀直入地问蒋英:

“你跟我去美国吧!”



真是捉急啊。这是要贩卖人口吗?

蒋英当时以不愿与家人分离为由,拒绝了钱学森。

实际上蒋大小姐心中,对这位年纪轻轻的教授,也是十分倾慕的,只是希望当中能有一些浪漫的过程罢了。


结果被拒绝之后,过了几天,钱学森又问了一次,跟第一回一样直接:

“怎么样?现在就走,跟我去美国。”


结果,钱学森就靠着这两句“跟我去美国吧”,娶到了后来世界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蒋英。

我只能说缘分这种事真的是命中注定



1949年,钱学森和蒋英夫妇回到了加州,开始了浪漫温馨的小日子。

与此同时,他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他先后发表了几篇著名论文,被美国媒体竞相报道,他几乎成为了自己所在领域科学家的主要发言人。


然而,1950年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件事我想你已经知道了:冷战开始。


美国人绷紧了每一根神经。他们紧盯着任何符合以下身份中的一种的人:

同情共产主义

外国人

科学家


而钱学森,至少符合其中的两条。对于他当时和共产党的关系,在所有的史料里都是众说纷纭。


终于,钱学森的保密通行证被取消了,钱学森经历被逮捕、保释、被软禁、无数的听证会。


这其中的一系列故事,像是谍战一般,在各种正史野史中说法不一而足。

我无力辨认其中原委,只放上一小段钱学森的听证记录(前面也有高票答主的回答中引用过了)大家自行判断吧。


问:你效忠共产中国吗?

答:不。

问:你效忠谁?

答:我效忠中国人民。

问:在本国和红色中国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为了美国而与红色中国作战?

钱学森的律师抗议: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战争。

问:你现在不能回答还是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答:我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我已说过我必然效忠中国人民,而如果在美国和共产中国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能的,那么我将站在美国这边作战。对此是毫无疑问的。

问:但是你将先做决定?你将决定它是否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答:是的,我将做这样的决定。

问:你不会允许美国政府为你做决定?

答:不,绝不会。


图:1950年11月,钱学森在美国移民局的听证会上

可想而知,这样的答案完全不能让美国人满意。钱学森自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软禁

在此期间,他经历了这样奇葩的判决:一方面被判决驱逐出美国,另一方面却又由于保密原因而不得离开美国。


后面的故事大家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我的科普差不多结束了。

各位围观的群众,本题的大部分行家答主们其实都在争论这个话题:

钱学森到底是被逼迫后只能回国,还是原本就打算回国、碰巧被逼迫了?



图:超级珍贵系列最后一张!高人发给我这张的时候我真的泪目了!

在国内,官方语言所描绘的故事是:

钱学森如何想要回国,却被美国人如何无赖般软禁、不放他回国、最后被周恩来总理用十几个朝鲜战争的美军俘虏交换,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发光发热;


而美国人的大部分叙事里的故事版本是:

钱学森根本不想回国,他曾经申请加入美国籍,打算永远留在美国,却被美国政府怀疑、逮捕、软禁,之后在周总理帮助下恢复自由。此后他便对红色中国感恩戴德,同时对美国人恨之入骨,此后的人生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人对美国进行复仇的史诗”。


各中原因,随着钱老的仙逝,恐怕已经无从追究了。


我在本文里也不打算下任何判断。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我们所真切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天赋异禀的科学家,在美国受到不公待遇后回到祖国,从此一心投身于国防建设,领导中国的导弹和火箭研究,从此不再受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威胁罢了。


图: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

图:钱学森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图: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我国“两弹”成功试爆。


在美国人眼里,这位后来的“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让他的智慧为中国所用,“实在是一个世纪悲剧”。

而在中国,当我们这个国家沉浸在无休止的双11、双12的购物狂欢里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恰好这前一天,12月11日,是钱老的诞辰。


我这个门外汉在今天鼓起勇气写这个故事,只是希望证明,在这个国家,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记得,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安定地在这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有过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巨匠。


1947年,钱学森学成后第一次回国,在高校演讲,他用诺奖得主尤里的一句话结束自己的演讲:


“我们要消灭众生的困苦和匮乏,

带给他们愉悦和美丽。”




祝钱学森先生:生日快乐!



资料来源:

叶永烈《钱学森传》(中国政府的官方话语下的作品)

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西方视角的作品)


------------------------

151213补充:

评论区很多的人觉得我报喜不报忧,蓄意造神。

是我没说清楚。我写这篇答案的初衷是,我觉得大家对钱学森的学术成就了解得不够多,尤其是在他回国之前的成绩。所以全篇都是在写回国之前的学术生涯。

我没有提回国后钱学森的“污点”(在我看来主要是文革的事情)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在我读到的所有钱学森的传记里,不管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都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我不是学历史的,各位如果有可靠来源,还请指教。

第二是,我本科是人大的,说到大跃进、文革的故事,我听说过的应该不比评论区的同学们少。刚开始听说的时候,你会觉得气愤难平,这些人怎么可以这样。怎么连这个人也是这样的。听说的越来越多以后,反而觉得,原来连那个人都是这样的。人人都是这样的。没有人是干净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对于这个问题,我倾向于不对任何人在特殊时期的异常行为作出评判。在举国绝望的情况下作出的行为,不是你我坐在电脑前刷知乎的理智状态可以判断的。不论是钱学森,还是其他你们认为犯过错误的人,还是其他你们认为没犯过错误的人。


-------------------

我的公众号:酷玩实验室

挖掘逗中有泪的技术宅事迹
欢迎各种类型的勾搭


user avatar   little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国前,钱学森乃是美国火箭研究领域最核心的三个人之一。他是火箭之父冯卡门的学生,是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这都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我就补充一点可能大家不熟悉的,二战收摊后,各国到小胡子那儿去搜罗科技,钱学森是美帝火箭小组的头儿,一把手。要不是麦卡锡主义,钱学森是不会回国的,大科学家,心中想的是勇攀科学高峰,哪国条件好去哪国,到哪里都会被奉为上宾的。

钱学森对中国的贡献,没办法用大小来衡量,没有钱学森,也许狼牙棒的进度会差很多,搞不好就错过一些历史节点了。比如说如果78之后狼牙棒还没搞出来,会不会被砍?有没有狼牙棒,这个事情影响是50年甚至更长久,多少国家拼了死命也要把它搞出来?钱学森的贡献,就像韩信对刘邦的贡献那样大,只不过古代军工业没有那么大的决定作用,但钱学森的贡献和战场杀敌本质上是一样的。

钱学森之所以被某些无知小儿,比如某高票回答,心怀不轨地黑,主要黑点是亩产论述。那个年代,那个事情,能怪他吗?最烦某些人,自以为喝了点半生不熟的洋墨水,一口一个当局当局,你丫有种别上义务教育,有种别领医疗保险,有种别开政府给你修的路,有种办企业别领政府的补助,有种滚到国外去,可以去北美西欧,不过我看多半也只有刷盘子的本事罢了。在你做不到这些之前,请叫它祖国


user avatar   bluedrum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钱先生的对于中国和世界贡献,非常之重要,作为一个门外汉,大家已经说得很全了,仅举一个印象的深刻的例子.就是一"钱学森弹道"
这是钱先生上个世纪4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型导弹弹道的设想,即“助推—滑翔”弹道。这种弹道的特点是将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的轨迹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弹道导弹的设突防性能力,又有飞航式导弹的灵活性。中国网友称之为"水漂弹"!

这一链接讲得很清楚了 “钱学森弹道”指引下的尖端导弹
这种导弹弹道极其诡异,没想到半个世纪后,中国技术人员居然实现好几种种导弹,一方向弹道极其诡异很难拦截,二是可以以极高速度重入大气层,中国近几年实验WU-14就是如此,高达24马赫,三是可以达到极远的距离,一跳一跳过去,可以做到1小时打遍全球.

WU-14_百度百科

这就是伟人的影响


2015年钱先生去世作答,

2019年70周年大庆 ,DF-17 缓缓出场,钱先生你在天之灵看到吗?


user avatar   huangjing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因为珠三角有香港的特殊关系,以及面积体量等各种方面的不同,这里我主要拿京沪来举例。

第一,周边基础

首先明确一下,北京周边只看石家庄以北的城市,上海周边只看苏南浙北。于是就能发现北京周边北有燕山,西有太行。题主所谓的“还不及中西部的大中型城市”,其中绝大部分处于这片山区(甚至北京本身就有2/3的面积处于山区),外加自古便是慷慨悲歌的兵家必争之地,故而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在北京没有成为首都的时候就是落后的。而上海周边则是天堂苏杭,外加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米之乡并非边疆要塞。因此,在没有上海的时候长三角便是富甲天下的地区。打个比方,北京是在贫民窟长大的,而上海是富二代。

(珠三角也是一样的,广东也是个多山的省份,于是就有了珠三与非珠的巨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在大平原省江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两地政策

现在我们假定北京、上海发展现代经济的目标都是建成一座可以带动、反哺周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那么北京、上海在建设核心城市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先“吸血”(政策获益),再“反哺”(带动周边)的现象。

因此,我们来看看的“吸血”吧。人所共知,北京是49年后受到政策倾斜最大的城市,而上海则是当仁不让的老二。但如果把时间轴的原点从49年挪到辛亥革命,那上海将是中国近代受到政策优惠最多的地方。从大上海计划到后来的工农业剪刀差,从“中国的王牌“到浦东开发,无一不说明这点。因此,上海的”吸血“比北京早了几十年。所以理论上相应的”反哺“就会早几十年。我们可以拿苏州园区的建设对比唐山曹妃甸,基本上就是这个时间差。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说当下京沪两地的政策获益还可以比较的话,那江苏与河北的获益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江时期大量的政策倾斜几乎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力发展长三角(发展中部三角、打造成渝经济圈、以及振兴东北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所以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比如作为中国科技中心的北京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等待卵化。而这些叫“清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之类的卵化机构居然不在河北或者天津,反而去了长三角的无锡苏州。这就越发加剧了两地的发展不均。

第三,产业结构

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而考虑到交通问题,北京则主要发展服务业。这样一来,上海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更加适合给周边地区“反哺”。而北京则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外放了

第四,人文思想

江南人民的商业头脑自古就是中国翘楚,并且和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河北大部分人至今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奋斗精神也十分值得称道,而河北人民的生活相对闲适,更喜欢享受生活,比不上四川,但我看也差不多了。虽然,“奋斗”和“享受”这两种生活态度不能说有优劣之分,但必须承认不同的态度对地区发展有着实际且不同的影响。

综上,结果就是:基础好并且有优惠政策和商业头脑的江浙地区,更早的接受了上海更多的反哺; 基础相对差并且又没有政策优惠和商业头脑的河北地区,更晚的接受了北京较少的反哺这样一来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最后来个私货:我认为如果北京不是首都或者只是单纯的政治中心,那么河北可能比现在还差。毕竟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条件来看,河北几乎都是中国大陆临海省份里最差的,甚至不如一些内陆省份。




  

相关话题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官员称是船长的错误操作致「长赐号」货轮剧烈摇摆至搁浅,经过此举船长得赔多少钱? 
  网上流传的“秦做嫁衣汉来穿,唐借隋运三百年”,是真的吗? 
  你觉得哪一个历史人物最有情怀?为什么? 
  在 2016 年国庆节,你最想对中国说些什么? 
  如果一个现代人回到东汉末年,可以自称中山靖王的后代吗? 
  如果大清是一个汉人政权,会不会有中国版的明治维新? 
  以航母制造能力而论,今天中国的海军实力,还比不上二战时期的美日海军吗? 
  宗教对世界的贡献有哪些?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溃败时打游击战能否取胜? 
  未来十年,中国航天将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用一句话形容「心动」?
下一个讨论
什么是「苹果式中文」?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