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评价余秋雨? 第1页

  

user avatar   seth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余秋雨开创了“大散文”的模式。他从宏观的历史中去抓取碎片,然后以民族化的视角去进行情感解读。《文化苦旅》开篇的《道士塔》,便是最好的例子。这种视角一方面非常容易打动人,另一方面却失去了历史本身的厚重和残酷。简单说,就是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煽情化。

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国人正在经历改革开放的价值观冲击和重建,一方面国人意识到对于利益的追逐,但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在精神上有所追求。余秋雨的恰逢其时地出现,满足了这种需求,极大地降低了中国人谈论文化的门槛。因此他红极一时。

当时有一个著名笑话,上海扫黄,小姐的包里有避孕套和《文化苦旅》。《文化苦旅》因此被讥讽为“文化避孕套”。

客观地说,余秋雨推动了中国最后一波的文化热潮。同时,他也传达了一种简单滥情的文化视角,回避了历史本身的苦难,这种历史回顾方式是有害的,但在彼时彼刻,却又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user avatar   jiuhaohj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中不少人在黑。表明一下个人态度:

(一)反对拿模糊的个人经历去黑。比如参加文革小组、诈捐之类。这些事件里,正反两方都举出证据,且不能互相压服,于是都变得有点情绪化。那么,在现阶段,就“疑罪从无”吧,如果将来有新的证据,那会有“历史的判断”。很多人莫名的道德优越感真叫人奇怪,道德评价是最方便,也是最廉价的评价。


这一点不是本答案讨论的重点。

(二)赞同拿个人作品去“黑”,这个“黑”应该是正常的艺术批评或学术批评。


我个人阅读余秋雨的感受是这样的:

1)中学时代。阅读《文化苦旅》,以及后来的《霜冷长河》、《行者无疆》和《千年一叹》等。非常喜欢这种“历史大散文”的感觉,可以说,看到了教科书之外的另一种历史,或者说是历史观。但到后来,阅读视界打开之后,像很多读者一样,先前觉得清丽动人的文笔,开始感到黏稠滑腻。


我可以举一些对比的例子,比如扎实的历史学术著作,像《天朝的崩溃》、《东晋门阀政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比如较为流行的准学术著作,像《万历十五年》、《潜规则》、《剑桥中国史》等;比如近年流行的历史书籍,像《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以及个人很喜欢的张宏杰(他也受到余秋雨很大的影响)等。

当然了,拿散文和学术作对比,毕竟不太恰当。但是有了这些阅读经验,特别是接触到一些原始的历史典籍后,反观余秋雨,就像成年人不愿意再吃别人嚼过的食物一样,的确会有读不下去的感觉,觉得不够味,硬度也不够。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余秋雨开创了一个时代,对后来的百家杂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时代的意义也在这里,他的文化敏锐性也在这里。


遗憾的是,在今天这种戏谑、调侃、自黑甚至有些漂浮的表达“范式”下,余式抒情似已不合时宜,且不能幸免于调侃。余秋雨或许出于自爱,不自觉陷入到一种与时代风潮的对抗中。年轻人最是无情,他们调戏一番后早已去做自己爱做的事了,余还在喋喋自辩,这就显得有点自矜、自夸。他的文化敏锐性,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似乎也消失了。

2)大学毕业到现在。读了余秋雨所有的学术著作,《世界戏剧史》、《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和《观众心理学》。《世界戏剧史》不作推荐,毕竟太厚了,非专业的人士没有必要去读,当然我也不是专业的。后三本,就我目力所及,仍是相关领域最能让人读下去的著作。

阅读这三本书的感觉,跟阅读李泽厚《美的历程》的感觉类似,就是“从内容到语言的精美”。我怀疑,特别是《中国戏剧史》,是不是受到《美的历程》很大的影响。这几本书,读起来就是一个字:爽。当然,李泽厚的感觉更爽利一点,余秋雨的感觉更深入一些。

必须要说,余前期的学术著作含金量很高,高于后来的那些历史大散文。散文面对的读者更大众一些,学术面对的读者更专业。后者显然不适合抒情,但余氏抒情仍然星星点点地分布其中,这时候的抒情与枯燥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反倒让人觉得很舒服。余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概括和辨析能力,晓畅明白,干净利落,入木三分,绝不拖沓。别人的说理可能枯燥,余氏说理让人有润泽之感。

若是欣赏戏曲、话剧、电影等,看了余秋雨的这几本书,你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说不定会更新自己对戏剧的认识,重构自己的欣赏坐标。在公共空间里,戏曲、话剧、电影是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了。所以,这几本书里能够读到余秋雨从戏剧出发,对心理学、美学的用功之深。

余秋雨个人认为自己对昆曲、书法和普洱茶都有很深的研究。这个自有行家评价。

最后说结论:

八十年代,学术根底始终是余秋雨最大的知识源泉。在学术时期,余式抒情已经有所体现,但因为学术的性质,并未泛滥,恰恰润泽了学术的枯燥,并使其几本学术著作显得灵动活泼,文采和哲思兼备。九十年代,带着学术的积累,余秋雨走出书斋,将余式抒情与历史感觉贯穿起来,开了一代文风。来到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人们阅读口味的变化,余式抒情遭遇讥讽。因为他本人的矜持和不肯自黑,成功赢得了更多“余黑”。如今的余秋雨,醉心于中华文化深层密码的挖掘,这种挖掘他本人极其郑重其事,但却逐渐远离了公众的口味。(完)

············································································································································

好多评论,那我选几个回答一下。

一、网友“顾风”说“从一个有着深深的人文情怀并且还未入世的学生来说,从不觉得他的文章是矫情,而是初心,各位想想自己曾经年轻的时光,会不会觉得矫情呢?我觉得他的文学感受力很强,表达能力更是一流,至于他写的内容可能说是侧重于文学一些,所以观点的确带有主观感情色彩,不过这难道能说明他的水平不高吗?我倒觉得更是性情中人,难道要为了迎合大众而降低自己的文学品味吗?

答:审美是主观的,从自己当下的审美出发,爱我所爱,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审美是有个体差异的;就个体而言,一生中也多有变化。更不用说,人还会被时代的审美所裹卷,身不由己陷入某种“偏见”之中。历史地看,每一种意见都是偏见。

余秋雨爆红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呢?我们整个民族都刚从文化禁锢中走出,还没有走多远,公共空间里的语言表达还保留着很多僵化的东西。历史、文化、美学……这样的大字眼,我们实在是久违了。

这个时候,余秋雨出现了,以他优美的文笔、深沉的哲思为断层的文化搭建了一座桥梁。这种搭建,现在来看是建立在通俗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不是学术上的搭建,而是在公共空间的搭建。大家很少见到这种文风,所以一下子喜欢上了。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现在会觉得矫情和腻味呢?很简单,时代又变了。

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孩童很纯真,这是一种自然美;但一个中年男人很纯真,就很吓人了。同样的,一个成熟的中年男人很有魅力,一个早熟的孩童却让人生厌。皱纹在少女的脸上是很丑的,但在老奶奶的脸上就是一种美,沧桑美。

从时代的审美来看,当时的人们喜欢余秋雨,是喜欢他的优美和良好的历史感受力。现在的人们已经接触了太多信息,听过了百家杂谈。如今的人们更喜欢调侃、戏说、自黑、段子,味蕾变得粗糙,不容易花费很长的阅读沉浸于满是形容词的长句中。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现在去看余秋雨,就好像看到一个动不动就喜欢抒情的中年男人……。

当然,如你所说,每个人都年轻过、青春过,喜欢诗歌和大海,这当然没有错。我也喜欢余秋雨,但是已经很少读他的散文。只不过,我一直的观点是,曾经喜欢过,不管现在的观点如何,谈论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敬重和温情。

也许有一天,你也发现自己没那么喜欢年轻时的偶像了,这很正常。但是,真的要感谢他们的陪伴。(完)

/

/

/

/

/

【也留一个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九号花匠(jiuhaohj),撰写日常随感,愿者上钩 】


user avatar   jasonhan-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她的正义之所以能够声张,

是因为她本身足够强大,

还是仅仅因为她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user avatar   mei-ri-ren-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




  

相关话题

  有没有关于这次疫情的短句或段落? 
  写网文为什么会存在“第一人称劝退”的情况? 
  《围城》这本书到底如何?为什么有些人很不喜欢?钱锺书是博学多识还是在卖弄知识? 
  可以评价一下我的散文吗? 
  《三体》中最悲哀的一句话是什么? 
  从梁山一个小兵的视角来看,《水浒传》故事是什么样的情节? 
  如何评价《大河报》作者在文史领域使用搜索关键词的论证方法,得出结论「洛阳在全唐诗的曝光度高于长安」? 
  如何评价阎连科发表的纽曼华语文学奖感言《一个比世界更大的村庄》? 
  如何写出在父系社会下真正的女权小说? 
  怎样的文章才算好文章?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网易?
下一个讨论
在高三刷题刷到上瘾是种怎样的体验?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