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u-yang-new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形式

或者更确切地说

数量形式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学的本质没有那么神秘或者高大上。

仿古的说法,数学家是古代巫师的一种,使用某种固有方式进行策算的一群人而已。

从人类现实意义而言,数学又有着极大的社会价值:通过虚拟的数学策算模拟现实世界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成本与时间上得到极高的效率与回报。

为什么这里 用策算,而不是测算、计算呢?

首先策,意为通过对描述事物进行关系的梳理,将核心关系变量梳理出来,之后则是通过空间约束与划分为推演做准备。算就比较简单了,在前面的准备基础上,进行数学符号的计算,这里的计算包含了广义的数学计算场景及工具。

大家会问还有那么多的纯数学理论的研究啊,一大堆猜想什么的,跟策算有什么关系?大部分可能真没关系,但是作为数学教育、新的思维方式的训练,上述的过程是必要的存在。


user avatar   scott.cg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学是,结构(存在数量)关系(存在变化) 的描述,以及验证(结构和关系) 的方法和过程。

至于逻辑,更像是结构和关系所固有特点,而抽象是寻找结构和关系过程的手段。所以,数学通过抽象的方法,剥离去除一切无意义的具体,只留下单纯的结构和关系,并探索其中的逻辑。

那么,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最初是起源于生活的具体的,那时候还不叫数学,只是一种简单的计数系统。比如,自然数就是映射具体的,但从有理数开始就脱离了现实,变成了人为的创造与抽象。而如今,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纯思维的活动,完全脱离了现实,可以说这体现了人类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进化——也就是智能的进化。

数学试图去发现所有的结构和关系,这是一种描述行为。所以,数学可以说是一种描述物质的物质,就像是一种元数据和元语言——描述的就是物质结构和关系所固有的逻辑。

事实上,基因并不会衰老,基因只是一串排列组合的信息,相反存在越久远的基因越会存在更长的时间。衰老的是上层结构,基因代表的是信息,描述了上层结构,结构复制结构就会把基因传递下去。而结构的复制错误就是衰老的原因,并且会反作用于基因。有趣的是,基因指导了结构的复制,这是基因的生存之道。基因就像是数学,描述了结构的规律。而基因本身则是更基本结构的排列组合——是数据存储了信息。

结构和数据

结构和数据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数据是传递信息的结构,而结构可以吸收数据所传递的信息,形成新的结构,从而不断的变化

而思维,正是数据在(脑神经元网络)结构中流动、吸收、重组、以及随机自由组合过程的产物。人们以为自己的想法,源于自身大脑独立的产生。但其实,任何想法思维都需要数据的参与和构成,而数据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可见,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环境信息的表达而已,而数学作为思维的产物,所做的所有探索和发现,以及严谨的推理论证,都只是环境信息结构和关系的呈现。

那么,有一种观点,认为数学只是由一堆公理和定义推理演绎出来的结论,并且公理(这是游戏系统的根基)选择具有任意性,只要没有矛盾,就可以任凭数学家的自由意志随意创造。

这就相当于把数学架空到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沉浸式的体验,只要合理逻辑自洽,就可以让人无法分辨虚拟与现实的区别。那么,数学家的自由意志——随机又虚幻,这似乎是对追求、目的和意义的全盘否定。

然而,无论是谁的自由意志,其产生原因的背后都需要数据,因为无论是结构化知识的积累,还是灵感直觉的探索,亦或是进行逻辑推理与归纳,都无法脱离数据独立完成。

而数据最终都是来自于环境信息的,那么数学家,就像一个过滤器,不断地从环境信息中观察和总结,并通过逻辑性的推理演绎,提取出数据中内在结构和关系,最后使用数学语言,对这个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和表达。

那么,数学家在直觉指引下的构造性思维,其实就是数学动力的真正源泉。数学家的构造性直觉,给数学带来了一个非演绎且非理性的要素,这是可以和音乐与艺术相比拟的。

结构、关系与信息

关系是与结构绑定的不可分割的,是对结构从某个视角观察的结果,并且这个角度看到的是可以被观察者所理解和可感知的。这里的可感知,即是可以被人体的感觉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所处理的。

那么就肯定会存在,有些(甚至是大部分)结构的排列组合,所呈现出来的关系,是无法被理解和可感知的。而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相同的结构,也会得到不同的关系。

那我们如何去表达、描述、甚至是传递这个关系呢?这就是信息。所以,信息描述了关系,就是描述了结构,在观察者看来结构是什么,自然就是信息的排列组合,这其实就是在描述结构——通过关系来描述结构。

而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结构,那么也就可以被其它信息所描述,所以信息是一种描述性结构。就像一段文字数据,传递了信息,这个信息描述的可能是另外一个结构(事物),而对这段文字的翻译或是解释,就是描述信息的信息,同样也是一个结构。

可见,数据本身的结构,所呈现的关系也是信息,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解析数据,就会看到不同的关系,从而得到不同的信息。而数据这个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其载体和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组成结构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关系,即信息。

所以,传递信息就是在传递结构,而结构可以吸收信息,其实就是在吸收结构,从而可以形成新的结构,传递出新的信息。 ​​​​

结构、信息与比特

那么关于结构和信息,其实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联系。不可再分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重点是不可再分,不考虑物理的限制,不要在乎物质的属性,无限小的是什么?那就是比特,就是信息量的基本单位,代表着最小信息。因为物质是由更小的物质多构成,最小的物质,拥有最小的结构,最小的结构对应的就是最小信息。

事实上,物质的属性,是由构成物质结构的数量和排列组合所决定的,但这个属性需要通过结构所传递的信息来感知。物质由宏观到微观的变化过程,就是构成物质结构不断减少,信息不断丢失的过程。物质不断的分割到粒子层面,再不断的分割,就会不断丢失结构和信息,就会不断丢失特性。到一定程度就难以测量——变成概率。那么,如果再继续分割(不考虑实际技术工具的限制),最后只有一个基本结构,对应了一个比特结构,此时只有一个属性,要么是0,要么是1,成为了概率。

另外,我们可以把信息理解为,人类可以理解的关系。那么显然,有结构就会有关系,而基本信息比特,就是描述了基本结构的关系——就是随机的0或1。所以,比特描述的关系,就是基本结构自身的变化(自身与自身的关系),是一种无法被理解的关系,相当于没有信息,也没有可观测的结构。

而如果基本结构没有变化,比特描述的关系就是全0或全1,这就是所有一切的开始与结束,代表着宇宙的起点(比特全0)与终点(比特全1)。

结构、数据与信息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结构与数据可以互相转化,关系是从结构或是数据中,提取的信息。信息表达、描述、传递了结构和数据中的关系,代表着人类可以理解的关系。

显然,结构和数据中,存在着冗余信息和无效信息——也就是信息噪音,并且这些信息噪音并不能计入信息量。

不过,信息噪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信息积累,那么同样的信息噪音对不同的人,就可能会有着相对的信息量。就像相同的数据,在有些人看来全是噪音——没有任何未知的信息,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可能全是未知的信息。

而有时,数据拥有未知信息——也就是有信息量,但这些信息“没有用处”——就是包含有一定比例的错误,或是知道与不知道并没有什么影响,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些有信息量的未知信息——也是信息噪音。

由此可见,对于结构或是数据,其中有没有信息、以及有多少信息,这依赖于已有的结构——也就是信息积累,能不能够识别和处理,这些传递的结构和数据。

那么显然,我们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就是已有的信息积累——代表着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就是人类文明的信息积累——代表着人类物种所拥有的知识。那么,这些信息积累,就决定了我们对未知结构和数据的识别与处理,即代表着我们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自身的改进。

数学的本质

如果说一切都是结构,那么一切就都是信息,信息的最小结构又是比特,而比特的状态是概率(0或1的出现概率随机),可见信息和概率是密不可分的。真正的概率来自于微观,而信息构建的物质在宏观,是概率连接了宏观与微观。来到比特层面,所有的属性都丢失了,这是抽象的极限。

所以在极限处,数学和一切都建立起了联系。

数学连接了心灵感知的抽象与真实的世界,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思想和感受称之为非现实的虚幻。可是,如果认可了万物皆比特的信息观,那么数学就成为了,从微观到宏观凭借结构与关系,构建的通道。

而这就是为什么数学是研究结构和关系的,但碰巧数学又可以对一切事物有所应用和描述的原因所在。

曾经,人们觉得坚硬的物质现实,是不以人类的思想和意志(的脑电波)所直接控制和改变的——除非有超能力。但如果万物皆比特,那么人的思想和意识活动,其实就是和物质现实,无差别的信息数据的排列组合和运作,而信息总是互相关联和互相影响的——或许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本质原因。

一个有趣的看待数学的视角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台(量子)计算机,大脑的生理结构是硬件,思维活动是软件,那么数学可以看成是一种算法,运行在大脑这个虚拟机之上。

这个算法可以使用存储在大脑神经网络中的结构和关系,可以自动定理证明的过程(寻找更多的结构和关系),还能够自我学习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并且这个算法是随机运行的,可以无限的从环境中筛选出经过排列组合的信息。

这个算法在人脑中,就是自我意识、学习总结、逻辑推理的源泉,这就是数学——连接了心灵感知的抽象和真实的世界。

同时,这也体现了一个观点,数学的发展是随机的对环境信息不断过滤和筛选的结果。这里的随机是指没有目的和没有终极目标,充满猜想以后验证猜想的过程。这样基础结论就会越来越多,能推导的结论就更多,没有尽头和上限。而这或许就代表了上层(宇宙)环境的信息无限。

而事实上,正是数学的随机猜想与发展,所带来的无限多的、随机组合出的结果与结论——这些其实都是数据,支撑了上层结构的迭代与构建,提供了上层发展所需要的信息与工具。

更多探讨参看:数学的本质与宇宙万物的关联



  

相关话题

  如何证明一个无理数的整数倍数的小数部分在(0,1)上均匀分布? 
  纯数学是形而上学吗? 
  有哪些有趣的矩阵? 
  请问费马大定理写成方程形式是否可以证明? 
  宁波大学的陈计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何激怒一位数学爱好者?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认为破坏比创造或者维持简单? 
  民科是否很少攻击数学? 
  当我用手指划过尺子 3 和 4 刻度之间时,我是否触摸到了 π? 
  如何看待这位知友提出的这个声称只有他能解的问题?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可能实现完全的罪刑法定?
下一个讨论
这男朋友我还能结婚了么。。。?(已解决)?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