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的老伙计,你真的以为,在这个星球上只有日语翻译中会遇到这个问题吗?
我向上帝发誓你可能没有看过什么叫中配美剧的吧!
哦我的天哪,那些翻译出来的对白,简直像隔壁玛丽太太家的金毛一样让我烦躁不安,
如果我能够当面见一次那些幕后制作者的话,我是说,能够面对面的交谈。我绝对会踢他那该死的屁股!
这个叫翻译腔。
如果完全没有翻译腔,那么译文的精准性就会产生非常大的问题。
反之,如果译文的精准性保证的非常好(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少许信息的增减),那么必然会有严重的流畅性问题(即:翻译腔)。
このごろタクシーやレンタカーに乗ると、車内前方にある黒く小さな装置が目に入るようになった。
精准性优先:
这段时间,一坐上出租车或是租来的汽车,总能在车前方发现黑色的小装置。
流畅性优先:
最近,出租车或是租用的汽车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黑色设备。
改动如下:
将[发现]改为了[状态描述], 追加了信息[一个], 主语从[人]变为了[事物], 交换了[黑]和[小]的位置。 删去了[前方]。
这导致译文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
但是这样的译文不会有任何日语的感觉,符合母语者的阅读习惯。
译者能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平衡位置,使得流畅性和精准性都说得过去。
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文本形式,调整平衡点。
在文学翻译中,流畅性需要更加重视。
在合同翻译中,精准性需要更加重视。
================================
过千赞了,我在这里做一些补充:
1,上方的例句的两个翻译并无优劣之分,只是适用场景不同罢了。
2,请不要把后者的翻译风格看作是前者的润色。其本质是:对日文写作意图经历理解后的再构建。因此放弃了字字落实、放弃了源语言句子结构,使得文章近似母语者所作。
3,以下是笔者曾翻译的一段小说文字,是及其注重其阅读流畅度的译稿。
三大原因,第一个是地位。姚明和林书豪在NBA的地位不一样。
姚明进NBA的时候,抛开状元的身份,所有人都知道斯特恩是把姚明当成中国版jumpman一样捧,给了未来NBA符号式球星的定位。给最一流的资源,那时候火箭是个小弱队,进不了季后赛的,一个赛季下来全美直播都没几场。结果姚明来了年年雷打不动上圣诞大战,奥尼尔科比那时作为联盟头牌,死敌那么多,圣诞大战全都让给姚明火箭来打。一直到奥尼尔东游去了热火,奥尼尔圣诞大战的对手才换成科比。当时乔丹马上第三次退役,科比本来被捧为接班人,结果出了鹰郡事件,卡特希尔都连年重伤,詹姆斯韦德这批人还未成熟起来,NBA急缺立得住的偶像,斯特恩为了保住NBA的品牌力广撒网,谁也不知道未来的联盟的logo式人物是谁。那时候全明星网络票选,中国网民多,姚明新秀赛季就上首发,第二年直接当票王,挤掉奥尼尔,咋没像现在一样改制度,网络票选只占一半。
姚明进了NBA是这个地位,所有球员都看得见,场上场下小动作放一边,谁敢种族歧视?无意间蹦出几个涉嫌歧视的词,全都赶紧道歉。第一个赛季穆大叔场上直接一肘子怼姚明喉咙上,给姚明怼晕了,场下敢蹦一个辱华的词儿来不?
林书豪就是个落选秀,十天合同一签的临时工,地位和姚明根本比不了。
第二是国籍,对于美国球员球迷来说,姚明是中国人,是代表中国男篮打球的,跟美国没啥关系,是带着庞大球迷群体来送资源的人。而林书豪是美国人,土生土长的美国篮球人,也曾经入选过美国篮球集训队,是跟大家一起抢资源的自己人。美国球员,球迷,媒体等会更在意,对他批评得也会更直白,更苛刻,更不留情面。日本韩国啥艺人来个出轨有了小三啥的,who care?但咱本国文小哥吴大叔来个出轨小三的事儿,微博服务器都扛不住,会爆。
第三就是心理因素,反差。你可以忍受空降来的学霸一直比自己成绩好,但是如果哪天有个学渣考得比你好,你就会很不爽。姚明就是那个空降来的学霸。来的时候就是状元秀,几乎联盟第一身高,比奥尼尔都高一块儿,新秀赛季就打上主力,场均十多分,后面常年前三名的命中率,在那个内线为王的年代,谁站在场上只要不瞎都看得出来姚明不太好对付。
但林书豪就是那个逆袭的学渣。从前几年大家都不放在眼里的落选秀,到哪支球队都是被裁,突然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和话题性,甚至打上了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主力,很多人心里不舒服。就连我作为林书豪球迷,看到丁威迪打出来了,我心里其实也是不爽的。
林书豪遭到歧视和其他不公正待遇的原因有很多,但和姚明相比,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以上三个。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