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陈友谅? 第1页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们之所以不了解,主要是被电视剧给坑了,毕竟这年头看正史的人不多。

直接看几段《明史》的记载,起码有个初步的印象:

陈友谅,沔阳渔家子也。少读书,略通文义。尝为县小吏,非其好也。徐寿辉兵起,友谅往从之,依其将倪文俊为簿掾。

不管怎么说,陈友谅应该算是个文化人,他的文化起点肯定比朱重八要高。

十七年九月,文俊谋弑寿辉,不克,奔黄州。时友谅隶文俊麾下,数有功,为领兵元帅。遂乘衅杀文俊,并其兵,自称宣慰使,寻称平章政事。

此时此刻的陈友谅虽然有忘恩负义,心狠手辣之嫌疑。但还算是忠于“天完政权”的,面对天完朝的乱臣贼子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戡定祸乱,起码让局势得到了控制不至于分崩离析。

遂挟寿辉东下,攻太平。太平城坚不可拔,乃引巨舟薄城西南。士卒缘舟尾攀堞而登,遂克之。

未几,友谅弑其主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汉,尽有江西、湖广地,约士诚合攻应天,应天大震。

这个时候的陈友谅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离成功只差一步了,可惜他偏偏就踩错了这极为关键的最后一步。他在没有消灭朱元璋之前选择了弑主,让天下人看到了他的凶残、刻薄寡恩、无所不用其极。

久之乏食,突围出湖口。诸将自上流邀击之,大战泾江口。汉军且斗且走,日暮犹不解。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骤中流矢,贯晴及颅死。

陈友谅在在经历一连串的失败后,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战略决战,虽然最终他失败了,但是你不能说他没种。他宁可战死绝不投降,他拼尽全力壮烈地倒在了战场上,一代枭雄不减本色。

你可以说陈友谅是个失败者,是个心狠手辣之之徒。但是朱元璋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小明王是怎么死的,李善长、胡惟庸、蓝玉、杨宪最后的下场如何?

你可以不喜欢陈友谅,但是也不要糟蹋他。这电视剧里陈友谅的造型跟金环三结有什么区别?


我的觉得面对历史上的枭雄,我们这些普通人是不是也应该给予一些尊重。好歹他曾经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好歹他曾经金戈铁马,纵横沙场。好歹他曾经泛舟江湖,横行江淮。

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而言,枭雄们的胜败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不胜就不精彩了吗,未能成为最后的王者就要被电视剧恶搞吗?顺便说一句,国足有资格看不起世界杯亚军吗?

《人生·江湖》——【现代】黄沾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各位老铁,写作不易,有兴趣的请扫下图的二维码:


user avatar   nan-ke-j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友谅困境

陈友谅,一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典型。他一生的沉浮,也许告诉我们,真正要团结一帮人去干大事,还是多点真诚,少点套路的好。

有人说,陈友谅是渔民。其实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是的,他出身于渔民之家,但是,他读过私塾,还曾经在老家县衙里当一个基层公务员。这能是个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船家吗?与其说他是个渔民,不如说他十分了解渔民,特别是渔民出身的人,比如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天完国大丞相,领军大元帅倪文俊。

这里要稍微交待一下,什么叫做天完国,而这位倪文俊又是何许人也。“天完”,这是元末红巾军中的一支。这支被称为南方红巾军的武装,其实是由彭莹玉草创,徐寿辉,邹普胜发展壮大的一支反元武装。这群人笃信“弥勒降世”,原在今湖北东部,安徽西部活动。

1351年,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后。徐寿辉,邹普胜在大别山区同时起兵响应。不久,席卷蕲州,黄州。而这位徐寿辉,据说天生异像,于是在起兵之初,他就按耐不住,在蕲水县,居然登基称帝。国号就叫天完。“天完”什么意思呢?原来“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因此天完国就此建立。徐寿辉成为天完国的皇帝。

倪文俊,就是这支天完红巾军的将领。这个人就是地地道道的渔民。他外号蛮子。率领水军纵横江汉一带。十分勇猛。曾经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大破元朝威顺王宽彻普化的水路大军。甚至将威顺王的王子,王妃一干人等都抓了。并一举攻取武昌,汉阳。使得原本已经被打得退入深山的天完政权,复振于湖广。因此,他自然成为天完国的头号人物。徐寿辉也到了他的地盘——汉阳。并将汉阳设为天完国的国都。他也成为天完国丞相,领军大元帅。统率军政大权。

这个人也是陈友谅的第一个贵人。陈友谅本来为县吏,红巾军四起时,他率他的几个亲兄弟,义兄弟一起投奔到倪文俊帐下。由于他当过县吏,有些行政能力。于是倪文俊任命他为簿书掾。实际上,成为倪文俊的秘书长。

要知道,陈友谅本来就是渔民之家出身,对于这个外号蛮子的天完大将,可以说多了一分心理上的理解。再加上,他是这群泥腿子的红巾军中,难得的行政事务的人才。再加上他又在县衙里,学了这么一套官场上的权谋。于是在倪文俊这里自然是如鱼得水。提拔很快。随着倪文俊当上了丞相,领军大元帅。他渐渐也开始独立领军,并被外放,去驻守天完国的战略要地,也是起兵之地黄州府。

黄州当时位于天完国国都汉阳的下游,东面,等于是武昌,汉阳的东大门。当年苏东坡就是在这里任职。倪文俊将其派驻到这里领兵,不可不说是有私心的。因为,一旦武昌,汉阳出事,他这支力量是可以作为依靠的。

当然,这事儿说来就来。倪文俊,和天完皇帝徐寿辉不久,也就是在公元1357年闹崩了。倪文俊斗争失败,于是逃出武昌。此时,倪文俊第一时间想到的落脚点,就是陈友谅的黄州。于是,倪文俊立马逃到黄州来,准备依靠这个这些年在自己面前鞍前马后,看上去尽职尽责,又善解人意,被自己一手提拔的心腹亲信,东山再起。

这,就是陈友谅面对的第一个选择,如何面对自己的老恩公,老上级,如今朝廷的叛逆,倪文俊?(未完待续)

续更:

得到倪文俊要来到自己驻防的黄州城的消息,陈友谅犯愁了:此时,接纳倪文俊,自己当然对这位恩公是有情有义,可自己马上成为天完国上下的公敌。说不定已有利益皆会失去,自己身败名裂,性命不保。

可要是抓了倪文俊呢?忠义的形象有了,倪文俊身后的巨大真空都有人填补了。于是,他主意已定。

陈友谅大开城门,摆出一副欢迎倪文俊到来的样子。

可就当倪文俊看到陈友谅亲切的笑脸时,早己埋伏好的刀斧手一齐杀出。倪文俊就这样死在了他曾经最信任的部下的手中。

斩杀倪文俊,是陈友谅在元末这乱世舞台上,第一次以男一号的身份露脸。正如如今许多一炮而红的明星一般,陈友谅瞬间收获巨大利益。他被授予天完国宣慰使,名义上是安抚,慰劳倪文俊的旧部,实则他接管了倪文俊的军队,地盘。一跃成为天完国实力最强的势力。不久,他入主天完国核心地区,武昌,汉阳。改任平章政事,实际总揽天完国大权。

这次成功,看上去陈友谅完胜。但他真的胜了吗?从长远看,是没有的。

倪是天完的叛逆,却是陈的恩公。倪可以死在任何人手上,却独独不能在此时死在陈的手上。为什么?

因为陈这么做,完全暴露了他的凶狠,阴险。在这个大争之世,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反而是大危机。

首先,会造成信任危机。在如此乱世,那些谋士也好,武将也罢,在这元末乱世这么一个特定只有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其数量是一定的。那怎么将这些人笼在自己身边呢?

当然空口无凭,大家都是看其实际的所作所为。擒杀倪文俊,让人看到陈友谅,不过就是个过河拆桥的枭雄。那没来的人,岂不要考虑以后自己的生存;已来的人会不会给自己留退路?

更新:

倪文俊死后,天完国“权力的游戏”的玩家,其实分成五股:

其一,就是陈友谅部。这是天完的主力部队。

其二,是赵普胜部。赵普胜号称“双刀赵”,赵部手下也是猛将如云:傅友德,廖永忠这些后来朱元璋手下大将,全出自赵的门下;

其三,是明玉珍部。此时明玉珍还在湖北江陵,但有了取蜀的打算;

其四,是欧普祥部。欧普祥割据江西西部。

还有一支最重要的力量,便是天完皇帝徐寿辉。他虽无兵无权,却有名义上的正统地位。

此时,天完国并非高枕无忧:北面,韩宋小明王政权已立;东面,是朱元璋,东南福建一带,是拥元的陈友定;南面,是何真。按理说,先平外患,才解内忧。

当然,陈友谅也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在他杀了倪的当年,他就率部攻江西,一年不到,就占据了江西大部。

此时的陈,愈发对割据淮西的赵普胜不满了。自然,赵在淮西处于半独立状态,不可能完全买陈的账。

陈于是故伎重施,准备干掉赵。

其实,要干掉赵也是有方法的:比如顺江东下攻朱重八,借机驱虎吞狼。

可陈又用的是,鸿门宴。

陈在赵接待他的船上,杀掉了赵。

这一用可不妙。首先,赵普胜与倪文俊不同,倪是“背主”,赵可没有“背主”。

其次,赵还有这一帮能干的手下。陈这么无理由的干掉赵,他手下不叛变才怪!

由此,一大帮战将,全部投朱重八去了。

这就看出陈的短视。的确,内部的敌人比外部的敌人更危险,但不一定更致命。因为,狐兔未息,天下未定。自毁长城,只能让对手获利。

再者,赵普胜既是彭莹玉彭社的弟子,还是彭社中辈分最高的,“普”字辈弟子。就这么把他杀了,让其他“普”字辈的大权独揽者,如太师邹普胜,割据江西西部的欧普祥,不会兔死狐悲?

擅杀赵普胜,结果就是天完国内部先乱了阵角,一大批干将出走。陈的这招臭棋,是他最终败亡的开始。

随后,1359年底,当时在汉阳皇宫的天完国治平皇帝徐寿辉,忽然就宣布迁都龙兴(江西南昌)。徐寿辉这个举动有何考量,现在无史料证明了。可陈却视为威胁,于是当徐寿辉一行到了江西江州(今九江)时,陈先设伏兵于城外,最后杀了徐的左右心腹,最后事实上将徐寿辉软禁于江州了。

这一举动,个人认为陈友谅没错,蠢的是徐寿辉。但是,转过年了,1360年,陈友谅的行为,就真蠢到家了。

1360年,陈决定顺江东下,去消灭他的死敌朱重八,报池州常遇春杀降的一箭之仇,顺便拿下金陵;这回他决定,带着天完皇帝徐寿辉一起走。这大军浩浩荡荡,战太平,夺采石矶,一路东进,兵锋直指金陵。

可以说,在他到达采石矶之前,陈友谅虽也曾犯过杀赵普胜这样的大错,可毕竟他气吞万里如虎-此时的他,已经是长江流域,四雄(朱元璋 陈友谅 张士诚 明玉珍)之冠,势力大的惊人。如若放在1360年来看,陈友谅才是最后决定中国命运的人。

可当他到了采石矶,他犯下一个致命错误。

在采石矶的五通庙,他与天完皇帝徐寿辉登临游玩,就在这庙里,他埋伏的人用一把铁锤,取了这位天完国开国即亡国的皇帝,徐寿辉的性命。

随即,陈友谅在此,正式登基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

当他在采石矶五通庙前,接受诸将朝拜时,他有没有想过,他这一弑君自立之举,使他自己成了众矢之的。

而随即,他又犯下一个错误-轻信朱元璋手下康茂才的诈降书,偷袭龙湾遭灭顶性失败。

这两件事(杀徐寿辉,龙湾之败)才是决定陈最后命运的两件大事,也是他从天堂坠入地狱的关键。

当他率残部回到江州之时,大势已经越发不利于他:西面,占据巴蜀的明玉珍以其弑君为由,与他敌对;东面,欧普祥也因其弑君,投降朱元璋。朱元璋也趁势西进,将安庆以下所有陈的地盘都拿下。

陈友谅至此,已经是强弩之末。他退回武昌,而后他发现朱元璋尾随而至。

1363年,这是他困兽犹斗的最后一年。他从武昌倾全国之兵东下,欲夺回洪都。

由此,洪都保卫战,鄱阳湖大战爆发。这一回,陈品尝到了他之前错误的恶果,而他,也死在这个节点上。

最后,总结一下这个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枭雄。他不懂得,一个人的强大,是靠他自身的德,才;有高尚的道德,有出色的才能才能确保大业的成功。有才无德,那就只能赢不能输,可这世上有不败的人吗?


user avatar   hiryu55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參見朱棣。

當然不是野史說的什麼馬皇后跟陳友諒有一腿那種,而是不管在性格經歷上,明成祖反而最不像太祖而是像陳友諒。

不管在貿易、水軍、謀反、戰略、用兵的種種風格上,集中、開放、急進都可以用來形容這兩個人。


user avatar   wen-ge-hua-de-xiao-mai-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消极怠工是消极怠工,但是可以把国防部长丢死牢里,可以自己派税吏去刮地皮,哪个君主立宪的皇帝有这么潇洒?




  

相关话题

  刘裕建立了史称的刘宋。几百年后赵匡胤建立宋朝仅仅因为金史称北宋,为什么宋朝不叫赵宋,刘宋叫宋呢? 
  和珅之死是不是代表着清朝由盛转衰? 
  进士的去路?清三甲入翰林院是否不一定具有优势?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我国现在的领土版图只是清朝的功劳? 
  李氏朝鲜时代的两班贵族后人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怎么看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晋文公重耳是怎样在短短9年内称霸一方的? 
  埃及和英国(1821-1881)对苏丹的长期殖民给苏丹造成了什么结果?这些结果是如何影。。。。? 
  抗战胜利后伪满洲国有多少通敌者被清算了? 
  古人每天吃两顿,唐朝咋还以胖为美呢? 

前一个讨论
你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下一个讨论
顺其自然就是无为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