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在中国电子工程师的发展明显不如软件工程师方向? 第1页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集成电路主要靠钱,软件主要靠人。

靠人的10年培训也能出几个。靠钱的基本要等到钱数量累积之后才能实现。

(比如诺贝尔也基本靠钱的。)


user avatar   xue_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6年底再更新新闻一则:

晶圆代工大厂台积电(TSMC)董事长张忠谋在SIA(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晚宴的一场与其他产业界高层同台的座谈会上,对半导体制程节点继续微缩表示乐观;不过他也建议,芯片产业逐渐迈向成熟,年轻一代的电子工程师可以朝向软件、电脑科学以及网际网路等相关领域寻求未来发展。
张忠谋:芯片产业已成熟,年轻工程师可向软件方面谋发展

(有2015/4/5、2014/8/14的更新,本题从最初提问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sigh~

最早写这篇答案的时候,很多回答还在纠结于电子工程师的门槛高、个别特例的不错薪资之类的关于本题题设是否成立的问题,所以这个回答开头部分比较侧重这个方面。而现在感觉很多人在纠结要不要转方向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认清状况,然后根据您的兴趣,根据您追求的东西、您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做决定。

这个问题下有不少还在校园里的大学生知友们,有一些不成熟却是真切的感想想和大家分享:

  • 在当今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的谚语,适合送给那些百分之两百热爱自己专业又埋头苦干的朋友们。而在现实世界中,不同的三百六十行,出状元的难易程度、机会多寡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或者更功利地说,不同行业之间整体的看,从业人员无论是状元还是打酱油的,行业间的物质收入回报都是存在巨大差距的。如果有犹豫的话,用「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来让自己好好地思考一下还是挺有必要的。
  • 即使不是相较别的行业,在我们大的电机工程(EE)领域里,不同的方向也有各自的特点。从就业或是未来发展的角度看,粗略的总结,您可能会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好发文章的方向越是不太好找工作,或者说不同的小方向之间是有偏学术和偏工程的区分。现在学校里有很多听起来或看上去的相当炫酷,相当高大上的新领域新概念,如果您对未来的规划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定要谨慎,要真正深入地去了解一下这些方向的发展现状。一个概念的真正爆发是有时间节点的,有些发展方向一定是未来,但这个未来很可能与您无关。当然将来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也是一种职业发展的选择。
  • 如果有人告诉您“越老越吃香”什么的,一定请再三小心。纵向的看,一些方向的确是比较注重经验,可是“越老越吃香”只是代表有经验的您比刚进来的同领域的新手“吃香”。如果您横向比较一下,在另一类很近的但不完全是经验决定的方向发展的同仁,他们在您年轻的时候已经有丰厚的收入回报,到您四五十岁终于等到吃香喝辣的时候(甚至您开始“吃香”的时候的收入也才是他们好多年前的水平),他们可能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在计划提前退休了。比如,在现实中,经历过的周围的人在大学毕业找工作和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模拟IC和数字IC相比,在整体上讲(不提个例和特殊情况)就是机会少、职缺少、工资又不高。如果您不是以浓厚兴趣为导向的话建议一定要考虑清楚。
  • 引用知乎大V的一句名言:「普通人更应该看norm而不是special cases」—— @立党

——————————————————正文—————————————————————

有过和题主一样的困惑,现在也没太想明白。

但是看到好多讨论里“老师说的搞硬件的平均薪酬要高balabala”,忍不住答题。。。分享一些东西(可能偏IC方向)

  1. 专业无贵贱,价格有高低
  2. 不只在中国
  3. 隔壁CS现在是处在浪潮之巅,大势
  4. 硬件可能会复兴(?)
  • 大展讯,几位技术大牛海归创业,做了十三四年,经历过股票零点几刀的低潮,赶上智能机的浪潮,堪称大陆IC设计的龙头。91无线2010年成立。
  • 看看最近阿里、腾讯的收购新闻,再看看近半年内 锐迪科的收购、澜起上市的市值,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虽然这图全是码农的薪资,但大部分硬件公司里的fresh毕业生,码农的薪资不会比硬件低,看看几家我大硬件的骄傲排在什么位置。。。微博上的评论是“需要一个iphone555才能不用滚动看到最底端的苦逼硅工公司”TT

ps:

Glassdoor – an inside look at jobs & companies

是个好网站。

国内的薪资比较之前在校内上有看到过几个帖子,一时找不太到。

关于第1点专业无贵贱,价格有高低。没办法,这是现实。

  • 个人觉得本提问中的孙政权先生的回答很有价值,大家可以看一下:为什么在中国电子工程师的发展明显不如软件工程师方向?这就是现实。
  • 对还在象牙塔里的同学们最实在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了解了解快毕业或已经毕业的直系学长、本校学长找工作的情况(他们的实际情况在时间上、教育背景、就业形势上都是和你最相近的),然后想想自己的定位,自己现有的资源,以及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关于第2点:不只是中国。可以看看留学论坛,好多帖子都是《EE转CS求指教balabala》,早的那批转CS的同学已经毕业收货果实了。 早期的EE学生“选几门CS的课,毕业面试狂刷题,然后拿到google、FB的offer”的不是传说,美帝两年硕士花费四五十万,工作一两年就回本了。现在很多学校对选课,转系有限制了,不少EE申请的时候就直接申CS去了。

陈小甫

提到的”MITBBS上三四十岁的电子大叔都在往CS转。” 有链接有真相:

【转热帖】买买提十大《学EE太不值了》【一亩三分地论坛CS|EE|IS版】

关于第3点:科技浪潮。答主大四毕业的时候《浪潮之巅》这书刚出,受益匪浅。现在第二版了,推荐看看。第二版的更新部分在作者吴军博士的专栏里有一些

吴军的专栏_福布斯中文网
  • 咱也不是没辉煌过
  • 大四快毕业,一位在美帝TI(还是ADI,记不太清了)做了数十年的资深analog工程师回来 给实验室做培训,他一再表示IC已经是夕阳展业的时候,答主感受到了世界深深的恶意。。。
  • 上星期刚开学,计结的老师大胆预测:“再发展下去以后processor都当做 transistor用,你 们就等着失业吧XD”,你说这是亲生的自己系老师吗!?
  • IC行业,制程越来越小,流片越来越贵,以后都只是那几个巨头玩得起的游戏。 除非产业 有颠覆性的创新,不然大部分人都是进家大公司,做个稳定的工作。曾经的那种公司上市造就多少多少个千万富翁的新闻或是更实际的普通员工的股票、期权、分红什么的只会越来越少。

关于第4点:硬件能否复兴。要点正能量的话:

  • 最近有不少硬件复兴的报道(个人感觉实际一点的硬件复兴有很多可能会和sensor有关),直接google“硬件复兴”。
  • 好多人在炒和做 生医电子。或是其他什么概念能起来都很好,管他什么新瓶装旧酒,能赚(hu)到(you)钱的都是好瓶子。
  • 前几天2014新政国发4号文出台,称要扶持半导体行业。政策什么的答主不懂。

不过如果因为:“同样是加班搬砖为毛隔壁搬的是金砖”“我也会写代码啊”什么的而感到难过的时候可以想想那些更难找工作的其他某某专业。。。

但是:

  • 门槛高什么的都是“呵呵“,那些前沿的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门槛还要高呢,但人家有自我追求的东西,CS再赚钱再好就业也和他们没关系,他们不讨论”吃不吃香“什么的。
  • 有一点需要明确一下:基础产业、产业重要、产业规模大并不代表产业里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得到的利益就多,发展前景就好,当然也不代表就不好。粮食、服装、汽车、零售等等都是例子。而本题是在和当前的软件行业比较。
  • 至于还有提电子工程师的成就感,学习的乐趣什么的,这个完全是每个人的喜好了。
  • 鸡汤可以补身子,但是不能当饭吃啊现实就是现实,尽量看清楚事实,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才比较好吧

【以下为绝对不正确的妄言谬说:好多答主正能量满满地宣扬自己对电子的浓厚兴趣,工程师的成就感,门槛(较)高的优越感,电子产业的重要(基础)性。但是真正的帮助又有多大呢。

  • 上过中国大学的人都知道上学时周围到底真正是喜爱自己专业的同学能占到多大比例,多多少的人二十三十岁后其实对什么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也仍然模糊。
  • 而且计算机行业相对来说是离电子专业最近的(很多常coding的电子工程师做的工作更加相近了),码农工程师们的成就感也都是满满的(您可以参考知乎上码农们开心的插科打诨自黑互黑)。
  • 对很多对于做偏软偏硬的工作并无所谓都ok的知友们来说,选择薪资、发展前景更好的行业绝对无可厚非。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朋友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父母要赡养、女友要结婚、丈母娘要买房、生活水平要提高、孩子要出生)的压力,同样辛苦的工作甚至是同样类型的工作,选择一个物质收入高且快的工作怎么了。至于十年二十年后的趋势什么的能真正预测准的又有多少,甚至和当下即将进如事业起步的黄金时期的你又有什么关系。而且,转换跑道又不等于说转过去躺着赚钱,只会付出更多,更加努力;同样也会收获多得多的回报。

提醒:转行有风险,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以上内容谈的都是统计意义上的概率,不针对少部分特例和个例,也不一定适合您。

当然,以上内容都不适用于觉得电子是真爱的朋友们,而且我想这些朋友们也不会在乎码农的发展怎么样,自己快乐得忙于喜爱的事,这也是最幸福的。

ps:题主说的个人博客什么的和专业的发展历程有关,EE的大部分方向都发展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经典教材都是5、6版,基础科目都被几代人学过了。CS很多还是最近十几二十年(甚至更新)新兴的,今天PHP,明天Python,后天Perl...哥连名字都搞不清楚。没有权威和bible,大家都是初学者,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分享,结合当代互联网这么发达,个人博客这种形式很正常。

要说EE的话,推荐一个论坛EETOP,个人觉得挺好,资料也不少:

http://bbs.eetop.cn/?fromuid=897185

关于怎么看待现状或要不要转CS什么的,

看每个人的兴趣、追求的东西以及价值观等三观,真的是见仁见智。

兴趣、追求、价值观等三观, 见仁见智

兴趣、追求、价值观等三观, 见仁见智

(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三遍)

最后的最后:做好当下的事,很多事情想多了没用。

祝好

————————————————2014/8/14更新————————————————————

感谢知友

王大锤

的讨论,前段时间就有一些新的东西想写可惜一直拖着,就乘着讨论的机会加一些看法,请大家指正。

小弟我的”夕阳“这词用的的确也有问题,小弟是指针对本题”电子“(EE)相对”软件“(CS)来说“夕阳”了。

  • 对于芯片设计公司来说,目前看得到的情况是制程越来越先进后流片成本越来越高,高到只有那么几家屈指可数的大公司可以做得起大规模研发,自然技术密集程度也越来越高,新创公司想要冒头难上加难,这和当下的互联网产业百花齐放的情况,不论是在新创公司的数量还是收购价格上相比都是相形见绌。
  • 而对于在业内耕耘的工程师来说,大部分人都会进那几家垄断着的大公司,会有相当于铁饭碗的稳定工作,但是同时上升的空间也只会越来越少,不仅前面有那些工作了几十年经验丰富的前辈在那卡着位子(EE发展了这么多年,你不会的他都会,你会的他比你懂得深经验丰富),而且周围一推优秀的同辈源源不断的全挤到屈指可数的这么几家公司。混口饭不难,但相对于在CS公司里同龄人来说想冒头就难了(CS各种新概念、一堆新的方向)。
  • 个人感觉如果没有新的浪潮来的话,电子产业会像之前汽车工业(特斯拉出来之前)那样的方向发展,虽不能说现下的汽车产业是夕阳产业,但在大的颠覆性浪潮来临前绝对不会称其为潮气蓬勃的朝阳产业。
  • 针对TI还有一点就是TI这家公司是涵盖了模拟、数字各种基础类型芯片产品的公司,不论产业形势怎么变化这些基础产品都是需要有人来做的(就像衣服鞋子总得有人来生产),TI又是IC中最优秀伟大的公司之一,但是能不能保持当下的高利润,或者复制先前的辉煌时代就是另说了。
  • 比如Intel没有引领动移装置这波浪潮,现在急忙追赶,但是结果也并不理想。再比如在EE自己的领域里面,PC相对于移动通信、智能机,也许它就可以算是”夕阳“了吧。

作为在学习模拟IC的小弟是真心希望半导体是潮气蓬勃充满机会的朝阳产业,但是之后能托起IC的浪潮是什么,在哪里,还会来吗,多久才来(能在我成家立业事业的黄金时期之前来到么)

前段时间张忠谋在台湾半导体协会上的演讲很有意思(

台积电董事长:半导体下一个发展亮点是物联网--台海网,台湾

)。他认为半导体下一个发展亮点是物联网,有很多机会。但同时他也说“不过最赚钱的不会是半导体公司,而是物联网公司。这些物联网公司需要很多合作、很多供货商,也需要制程与储存的供应,因为半导体处在这生态系的基层,不会赚大钱,也不会成为新事件的“红人”,但不管是谁成功,他们都会需要半导体支持。他认为,能供应物联网的半导体厂应可以维持快速成长,甚至成长幅度将超过整个半导体业,无法供应的半导体商则将缓步成长、甚至倒退。”

半导体公司会不会再次像当年硅谷命名的那个时代一样,依然是科技业弄潮儿,还是会变成虽必不可少但利润一般新机会较少的基础产业,也许要留待到历史上看了吧。

看到知友

@Steven

硬件工程师的产品观,创业观?

下的回答。不论您是否赞同,个人觉得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也挺有意义。

今天看到一篇

@leon

的专栏文章:

电子产业大趋势 - 企业分析 - 知乎专栏

,分享给大家参考。

2015-5-25更新:评论里有好多知友分享了各自的感受和经历,值得大家参考。

这里引用一下评论里在ABB工作的知友

@刘雷

前辈分享的深刻见解供大家参考~

如果从上大学起开始计算,我入电气工程之自动化行业已经十几年了。这一行,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讲,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情怀”,从个人发展、经济收入、运营方式等等角度来看,不能说是夕阳产业,但确实是人才、优质资本流失,利润微薄、经营风险较大的行业。我非常认同这篇文章的看法,不要太迷信鸡汤所说的“工匠文化”什么的,个人还是应该信奉一些“机会主义”。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工作之后十年八年,当你能力发挥已尽极限,可还在行业的冬天里苦熬的时侯,自己会有多么无力、无奈和心寒!如果没有有力的圈内的家庭背景,和/或具备快速融入既有利益集团分肉吃的能力,还是建议去找目前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行业去做,千万不要因为一些空头支票和落不了地的愿景,辜负了自己非常短暂的年华。 以上。
...仅从强电、工业品角度来发表一点点类似的观点,说一些相对“通用性”的看法。电气/自动化/工控行业——所谓“搞电的”,实际上是生产领域里的配角,搞机械、搞工艺的人,都比电气人,更核心、更有发言权。从二级自动化到零级自动化,除了算法部分还有比较高的门槛(这块业务需要的人很少、学历要求也会比较高,我见到干二级的,还是PHD居多),其他都已经通用化、模块化了,而且市场竞争很激烈,可以说是一片红海。从赚钱养家的角度讲,在这个行当做到及格水平的话,不会挨饿,但是如果没有比较硬的背景和资源,想要求富贵,是非常非常难的。从就业的角度来讲,投身目前比较火热的行业,对收入、能力和素质的发展都能有更好的期待。虽然行业发展有起伏,但是自动化/工控行业的周期跟咱们个人的寿命相比还是很长的,比如有色金属行业(钢铁也类似),一般七到八年一个周期,现在可称是谷底,你入这行的话,能熬七八年吗?软件业我比较看好的是,它毕竟是一个人力资源占决定性地位的行业,从业者只要比较上进,跟企业的议价能力是很强的,而且,这个行业的总盘子还在不断的增大,行业的总体文化也更强调创新、发展,不确定性更大——不确定性就是机会。这些年来我身边离职的同事、合作伙伴和同学,有做手机游戏的,有借助家庭背景(有带路人)做金融的,有回老家县城开物业公司的,但是很少有从别的行业进入这个行当的。很少有的例子,是施耐德电气有一批销售管理人员是从Dell过来的——可Dell在IT行业似乎也是比较挫折的样本吧。

感谢阅读,恳请请大家指点。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硬件是成熟产业,软件是新兴产业。新兴产业还在上升阶段,当然发展空间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多说两句

表明身份,一线电工,玩的项目都是以模拟为核心,低至几百纳伏,高至数千伏;数字控制也玩;原来第一版layout自己上,部分网络EMC相关,基础不打好,后面玩死你自己;板子出来了,第一版驱动也要自己动手写(不然软件的人说XX外设操作不了,你跳楼给他看还是看他跳楼)。

给lz感觉如此的不过2个原因

1 硬件好像没人干

2 网络上没消息

这是表象而已,换句话说,你被误导,产生了错觉

码农招聘多,是因为码农需求大?我看不如说流动性大,这两年赶上移动互联网的好日子了,这边风投,那边创业的,熟手都被拉出来了,然后就产生了所谓的结构性缺人,实际上有效的位子,有能力的人就是那么多,流动性一大,招聘就开始频繁了,看着就很火。题主也只看到了那些工资高的,底层1500的位子大把,这样的工作都找不到的人也大把。

此外,码农自己入门的门槛低得多,3000的台式机就够入门级开发用了,你打了几年游戏的电脑更绰绰有余,专业书籍,网上大把,除了时间,简直零成本。

电工呢?你要是上学的时候没办法好好泡实验室,或者根本没实验室可泡,根本没办法入门,自行购置设备,3000块买个二手示波器,添个靠谱的万用表就没了,电源还没置办上,土法炼钢,拿充电器当单电源吧!烙铁什么的还没有,自己整个两层板,随便一次就要200块,需要的元器件,taobao上慢慢捣腾去,还未必有真的拆机料,给你个打磨过的,哭死你,折腾半天,除了用面包板搭个分立放大器的料容易搞,其他根本没法干,等干上了,发现没有函数发生器……来吧,我们上天台。

你看,入门一难,供选择的对象就少了不少,自然就没那么热闹。校招的时候,硬件也确实少,门槛又高,因为门槛高,成本高,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校招有些时候干脆不放硬件岗,当然就更不会引人注目了。

你看硬件跑去CSDN,那就更搞笑了,那里是什么地方?CSDN是什么的缩写?虽然有硬件板块,人家那是添上去凑数的,根本不当事,版主说不清OD门的我都见过。该去哪?

21ic,dianyuan,eetop……就算我向来讨厌的amobbs也比CSDN专业。

行业,国内电工最多最集中在哪?民用3C。

民用3C电子的创新和利润现在很大程度靠的是软件,硬件高度集成化方案化平台化,当年珠海炬力的MP3芯片卖了多少家?联发科的手机芯片更不要说,你能想到的,半导体厂商都有现成的东西拿出来,虽然很多时候有过度设计或是设计缺陷存在,都还是能用能补的,于是电工里面很大一批人就在这些行业干这些补救的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能力提升慢,成就感低,然后就是可替代性强,薪资低加薪慢。医疗,工控,通信,测量等等领域国内民企现状就那样,通通把高科技玩成低成本,或者根本入不了门,没法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好点的位子就那么些地方,不是北上广深的外企,就是少有的翘楚级别的民企,要么就是个只有代号的某所,这些地方不是前同学就是前同事,毕业的时候没入门,以后想入门就更难了,换句话说,学校里和刚入行的时候产生的差距,会在几年后快速放大,直到没有挽回的机会,牛人乐呵呵,水货苦兮兮,马太效应的最好体现。圈外的人更觉得好像没前途,因为有前途,或者直接说工资还行的位子,已经很难给你机会面试了。


user avatar   wangx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zhang-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di_strateg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情商偏低的人如何在职场上存活? 
  应届生是选择一个公司,还是选择一个行业? 
  为什么公务员工资收入不高还是那么多人要考呢? 
  学习与职场,哪个更累? 
  一个学历低,能力差,智商也不高基层管理者应该怎样在职场生存?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不招大龄码农? 
  企业一般用什么方法让你主动辞职? 
  如何看待经济学家姚洋说 5000 元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80、90 后的真实工资中位数是多少? 
  如何评价 TCL 创始人称聪明绝顶就该创业?如果有机会创业,你会去拼一把吗? 
  有哪些看似愚蠢的行为其实是屁股决定脑袋? 

前一个讨论
国政四号文下发,国家扶植IC产业,调动资金超过10000亿,原因如何?谁将受益?步骤如何?
下一个讨论
长期生活在雾霾中对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什么威胁?





© 2024-05-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